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前燃起的藏香


   日期:2015/8/17 9: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藏香为西藏群众敬神、拜佛的必备信物。每逢重大的宗教节日,每条转经路上都弥漫这藏香那浓郁的草本芳香。在西藏人的心目中,焚香将会带来洁净和消除灾难,随着缈缈上升的香烟,心中的祈祷也传向了无垠的天空。

  公元七世纪后,由吞弥·桑布扎从佛教发源地印度引入造香技术,并在拉萨附近的尼木发展成极具西藏特色的造香技术,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而后随着佛教的发展,经莲花生大师、藏医圣人、德达林巴·居美多吉大师等的大力推广,逐渐成了西藏僧俗皆广泛使用的供物和日常除污保健的用品。从那时起,雪域的大地上,无论是寺庙、佛塔、山口、河岸,还是在平常百姓家,就从来没断过袅袅的香烟。

  在西藏密宗行者更是以香上供养三宝、本尊护法福田物,使诸佛菩萨、本尊护法心生欢喜,时时护临并且可以下施鬼神及六道众生等得以受用,令满足而不来障碍行者,更甚者可以净坛遣魔钩召本尊,令行者生起戒、定慧学。据大如香堂考证:西藏香的法是依据诸佛菩萨密续经典记载,加入心脏良药肉豆蔻,肺之良药竹黄,肝之良药藏红花,命脉良药丁香,肾脏良药草豆蔻,脾之良药砂仁及麝香、红白檀香、黑香、冰片、当归等数十种中药草,并且更加入珍贵天珠、金、银、铜、珍珠、珊瑚及喜马拉雅山圣地之高山药材,其中部份香更加入各种加持甘露丸,实为弥足珍贵,使香不仅是对上师三宝的供养,并且积聚无量无边的福智二资粮,对行者的身体、气脉及心神更有裨益,而这也是西藏香品的特色,亦是西藏传承古老佛文化下的瑰宝。

  从医学角度品味藏香:藏香由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藏寇、红景天、丁香、冰片、檀香木、沉香、甘松、等几十种名贵藏药及香草手工制作而成,充分保留了药物的本质药性。藏香药用机理是,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可杀灭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净化空气,预防病毒的传播。室内燃藏香,可预防流感,痄腮,手足口病。芳香弥散,净化空气,滋润肌肤,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作。芳香弥散,走穿肌理关节,预防关节疼痛,调理肌肤,缓解精神紧张,减轻神经性头痛,提高睡眠质量,预防失眠。

  藏香在佛教中的使用功效:熏香行为利益众多,其深远直契法界、其广大具足万行。总的来说是圆满具备了自他二利的行为。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诠释:

  1、获得三根本加持护佑

  在供香时,我们清净身心、自然安住,通过有相妙香与无相心香(现空无别的等持力)供养三宝(佛、法、僧)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能够迅速得到圣众加持的因缘,与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众感应道交,所以供香是成为我们与三宝(佛、法、僧)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之间,甚深至秘的联系纽带,是获得三根本的加持、护佑,与之相应的桥梁。佛陀在《金光明经》四天王品中说,供香时,香云不但遍此三千大千世界,於一念顷亦遍十方无量无边恒河沙等百千万亿诸佛世界。由此可知香乃是与三宝(佛、法、僧)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沟通的最好方式。

  2、清净业障护持戒律

  《维摩经》云:“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每日功课时,于禅堂中做熏香云供,煞气晦染,顿时清净。平时所用之法宝、新衣物等,可能来源过程未必清净而我们并不知道,接触后也会产生相对失戒、株连失戒的罪过,亦须焚香熏之得以净化。如是清净护持,久而熏之身心自然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垢。依有相之善妙香熏净根尘,以无相之智慧香庄严自,心,于诸世间皆无染着,三乘戒律无护自净,具足成就戒香之德。

  护持清净的戒律是佛法的根本,而熏香的修法,更加会因戒律的清净而增上善妙功德。具足清净戒律者,其戒香之功德会成熟于外境用品之上。一切通过配合而成的香,及檀香、沉香等俱生之香气芬芳扑鼻,遍布四面八方,胜过诸天人所具有的妙香。故乃知此熏香云供是清净业障、护持戒律的殊胜方便也。“愿我身净如香炉,愿我心清如智火,念念戒定慧真香,供养十方三世佛。”

  3、迅速积累福慧资粮

  供香是圆满具足上供下施功德的殊胜方便,供香时心安住于本体法界,自性光明任运自显,大悲周遍化现出无量无边之庄严云具,於一念顷上供养三宝(佛、法、僧)三根本(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下布施六道一切怨亲债主、作害魔鬼。以悲心周遍法界,随其一切所愿皆令满足。如此功德,不可思量,能够迅速积累广大资粮,清净业障,遣除一切菩提道上的违缘障碍,增上一切顺缘、所欲的善妙资粮。并且与六道一切怨亲债主、作害魔鬼了结了宿缘、偿清了宿债、化解了宿怨、清净了罪障,使一切恶缘、魔障消于法界。<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云:“如焚一香,从一香中出无量香,一时此香遍满虚空尽于法界,香中涌现所有庄严供具,香中幻现无量身,如普贤菩萨一样修十大愿王,遍作一切佛事,普熏一切众生令发善根,普施一切众生安乐。”

  4、禅修的殊胜助缘

  《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如是三种皆是鼻识,及所引意识所了别境”。由此可见香对禅修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具足圣物、来源清净、圆满加持的妙香是禅修的殊胜助缘,它能长养诸根大种,增上禅修觉受,令禅修者身安、息静、心清,无勤获得调身、调息、调心之功效。燃一炉上好妙香,明亮香火似觉性赤裸,意境深广如契法界,氤氲醇厚若得法悦。周遍境心,根尘无染自净,为之戒香也。令人自然安住,正念相继入诸禅定,为之定香也。从禅定中显出般若之智慧,为之慧香也。依般若智慧彻断烦恼,使行者解脱轮回束缚,为之解脱香也。最终彻断一切知障,解脱一切见执,觉性圆满显露,为之解脱知见香。此乃证得五分法身之香也。

  在佛法中,依有相的供香,得证无相心香的公案,在《楞严经》就有记载:“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本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由此可见是佛法把熏香的境界,从世俗的用香,彻底转化升华到智慧的境界。

  5、成办事业

  能够快速成办事业的必要条件,就是钩招成办事业的一切善妙因缘,遣除成办事业的一切违障。而熏香云供便是摄受此等必要条件的殊胜方便,此法门无须太多辛劳,便能获得诸多利益,成办世出世间一切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藏香在生活中的运用:

  生活在繁荣的科技时代背景下,不少人一听说香,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那只是香学中的一个局部。

  中国传统香文化,起始于春秋,发展形成与汉,成熟完备与唐,鼎盛于宋,在元明清得到稳定延续。在宋代,香事仪式普及民间,已成为文人雅士的一种休闲活动。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成为修身养性的“四般闲事”。但到清朝后期,随着国势的衰退及西方文化的侵入,汉地的香文化日渐退出贵族和文人的清闲生活。

  藏香作为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神秘文化和医疗功效渐渐被新时代的人们熟悉和深知。藏香优雅、纯净的芬芳由神州雪域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藏香的盛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大幸事。

  如今,藏香的用途也多样化了,不仅以佛教祭拜活动为主,更多的被人们用于清洁空气和预防疾病,于现代都市家居养生的药用,也更显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藏香日益成为了一种大众消费品。

  佛教的慈悲于教内外都应体现。强人所难的学佛,在末法时期实为不智之举。据大如香堂研究表明:以悲天悯人的医者之心,以香味的馥郁芬芳,赐予人感官的愉悦享受。缓解人类各类心里疾病,有效提高身体的素质,从而以健康的生理、心理对待生活、善待他人,是其人文精神的创新和发展。我们需在传统理论香方上继承,而发扬其文化精髓,让其精神文明的内涵深入人心,走入千家万户。不仅为拒绝现代的化学污染,倡导绿色健康。更是以人文关怀的慈善之心,春风送暖。

  健康,不仅包含我们的肉体凡胎,更提升在我们的精神信念层面上。大如藏香秘宝古香的品质,可贵在于其不但传承香方,更在于遵循原始香方的配伍,提升其品质和传承文化,延续人文精神的关怀,将无情之物深华为有情之物。在香品里感受关怀、人性和爱,有感恩,亦有感情。

  藏香在西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从遥远的过去,一直走到了现在。大如藏香带着雪域神山的祈祷,如雪莲花般的圣洁,给千家万户带来吉祥的祝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前       戒律)(五明学佛网:佛前       戒律)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戒律是善恶的标准 

 杨曾文教授:戒律和唐代的律宗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温金玉教授:见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温金玉教授:戒律的传播与本土化 

 温金玉教授:戒律与社会的和谐互动是正法久住 

 明一法师:禅修好处戒律说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二 严持戒律 不退初心 

 能弘法师:戒律与修持 

 能弘法师:因果与戒律 

 清净法师:居士戒律与礼仪 第五章 寺院常住居士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