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佛心,是往生条件是什么?


   日期:2015/8/20 13: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36集

  海贤老和尚跟我们说过多少次,他是多少次的见佛,都要求佛带他去。佛不带他,佛劝他,你修得很好,表法表得很好,多住几年,给佛门弟子做好榜样,给念佛求往生的人做好榜样,他真做到了。在我们想象当中,肯定阿弥陀佛会告诉他,你什么时候遇到一本书,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佛就来接引你往生。

  他在二〇一三年一月,有几个信徒带了几本这个书到山上。他一看到有人带书,他就问,你们带的什么书?别人把书名一告诉他,欢喜,那个欢喜的样子,许多人说,老和尚从来没有这么欢喜过,好像盼望着得到宝贝,盼望多少年,这宝贝终于到手了,用这个形容他。你看马上穿袍搭衣,最心爱一件袈裟,穿上之后,拿着书请大家给他照相,这也是头一次,一生当中。老和尚从来没有主动叫别人给他照相,没有过,就这么一次。三天他就走了,没有生病,不要人助念。

  他告诉人,助念不牢靠,我自己念佛走,我何必要人帮助。一切正常,说走就走,做榜样给我们看。这个表法的意义很深,告诉我们的信息,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他见过好多次,阿弥陀佛真有,跟阿弥陀佛很熟悉。我相信他跟阿弥陀佛见面,我估计十次以上,九十二年,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对我们的帮助就太大了。

  我们这些年,净宗依照会集本修行的人遭难,多少人批评、毁谤?!确实有少数人受影响,不敢学了,赶快换别的本子。他来给我们做证明,证明夏莲居老居士所会的经是真经,里面每一个字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会集经,开这个例子很早,汉朝时候就有,翻译经的时候就有这种,那个时候叫“合经”,几个经合在一起叫“合经”,怎么能说不可以?!哪有这种道理?!但是“合经”是可以,不能改动文字,改文字这是忌讳,绝对禁止。因为你要改,别人也会改,过个几百年之后,改的地方很多,那就无所适从,所以决定不能改字。

  过去王龙舒的本子、魏默深的本子,都改动了,都改动几个字。改得没错,改得很好,但是这个犯规矩,不可以这样做法。

  夏莲居老居士三年把经会集起来了,经过十次的修订,细细检查,没有改动一个字,所以真经,不是假的。

  第二,证明黄念老的注解正知正见。他的注解没有用自己的,他是集注。你看注解,这一段的文字从哪里来,他都标得很清楚。他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一共是一百九十三种,这些资料来会集注解,正知正见,无话可说。

  第三个为我们证明,我们这十七年,将近二十年,依照这个本子修行,依照这个本子学习,没有错误。所以他要等这部书出来,这部书给我们作证。这部书宏琳法师写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收集许许多多资料,好多资料我自己都忘掉了,替我们辨别、替我们解释,有根有据,解释得很详细,大家没话说了。

  所以夏老的这部经,国家宗教局翻印“净土五经合订本”,《无量寿经》就是用会集本,这个就是给大家说,国家承认了,非常难得。所以我们净宗信心最重要,没有信心就不能往生,真正有信心、真正有愿心,想往生极乐世界,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有留恋又想去,这是脚踩两只船,不牢靠。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求生,这个世间一切放下,条件就具足了。

  念佛功夫浅深,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往生条件就是“信、愿”,真的有信、有愿,这是往生条件。所以念佛功夫的浅深,到极乐世界插班,你插哪个班?如果真念到“功夫成片”了,你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品位高了。“功夫成片”,大概是方便土下三辈;得到“事一心不乱”,是方便土上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品位高下;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土。

  这个是真有其事,但是不要紧。早年间,莲池大师在世,蕅益大师在世,这两位大师都是我们心目当中非常敬仰的。我记得好像有人问过蕅益大师,你往生极乐世界,生到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他的回答说,我只要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满足了。这个用心好,不争品位。那是什么?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办的学校,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我从小学一年级念起,我就喜欢了。蕅益大师给我们信心,就这个意思,为什么?无量寿,有的是寿命,从小一年级扎根,这多好,有长时间亲近阿弥陀佛。不要争品位,要争这个赶快往生,这个重要。这是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信愿是大事,念佛是小事。念佛,临命终时十句佛号都能往生,这是十八愿,平常不念佛的,还有个说法,平常十念,早晨起来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之前念十声佛号,早晚都不忘记阿弥陀佛。但是,最重要的是佛号不能丢失,那是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高。

  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农夫出身,二十年佛号不丢失,他就能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得大成就。我们看到形相,没有看到他的根本,说不定他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再来的。观音、势至、我们这个经前面列的十六正士,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证等觉菩萨,说不定是这些菩萨化身而来,帮助我们。我们遇到灾难、到困难,他们来帮助我们解决,坚定信心,无量功德。

  【解】又《华严大疏钞十三》曰:“无有能过者,故号为无上。” “真”者,真实,无迷无妄。

  凡夫不是迷就是妄,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

  【解】“正”者,于理无差曰正。又无邪无曲曰正。

  没有偏、没有邪,这也是正的意思。

  【解】又禅门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云正法眼。

  也有人把这个后面加一个字,“正法眼藏”,意思都相同,“正法眼藏”,佛心之德名。佛的心是什么?我们的真心就是佛心。我们今天所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众生心,六道轮回心,这讲得明白一点,佛心是作佛的心。佛心是什么?什么是佛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心就是佛心。起心动念是迷、是偏、是邪。

  所以,给你讲最简单的修行方法,你要想成佛,眼见色看得清楚,耳闻声听得清楚,看清楚、听清楚是自性般若智慧,心怎么样?如如不动,没有起心动念是佛;菩萨降一等,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起心动念是根本无明,分别是尘沙无明,执着是见思无明,所以六道里头翻不了身,出不去。

  阿罗汉能出去了,阿罗汉再断烦恼,就是见色闻声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没有执着。没有执着,万缘放下了,阿罗汉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脱离六道轮回,不再造轮回业了。执着是轮回业,不造轮回业了。

  你看这修行多简单,与谁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你真能这么做就自觉了,佛菩萨千经万论教什么?就教这个。我们明白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总要知道,我们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希望比去年轻一点、比上个月轻一点、比昨天轻一点,好!就有进步。如果还是这么严重、还是这么固执,今天一天白过了,纵然是念佛,佛号不曾丢失,也不起作用。为什么?烦恼习气太重了。这个佛号虽然是一天没有丢失,敌不过烦恼,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人事上,为什么?看顺眼的喜欢,看不顺眼的讨厌,这个麻烦在哪里?跟众生结怨了,不知不觉就结怨了。这个怨要不离开六道轮回,不能往生,来世还会遇到,遇到怎么样?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说你冤不冤枉?!他造业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劝告,我们劝告他;他不能就随他去吧,见了面还是笑面迎人,欢欢喜喜,这就对了。

  像海贤老和尚,一生从来没有怨恨过任何人,都是欢欢喜喜笑面迎人,没有看到老和尚发过脾气,没看到老和尚跟谁红过脸,这是老和尚的功夫,这功夫得力了。

  “贪、嗔、痴”是三毒烦恼,再加上“慢、疑”,“贪、嗔、痴、慢、疑”五毒,希望我们这句佛号,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能把这五毒化解,他有,我没有,我化解了。

  贪毒,饿鬼道的因。嗔恚,脾气大,地狱的因。愚痴,畜生。傲慢也是修罗,那是有福报的,没有修罗就在地狱。怀疑也很可怕,没有信心,感得山崩地裂。现在很多地方,大地突然一块下去了,怀疑。那个地区的人疑心很重,山,现在讲土石流,山倒下来了。没有自然灾害,都是人的业力感召。

  我们相信佛这个话,人心好,人心有转变,灾难就轻了;大的转变,灾难就没有了。

  我们在国外听到很多人说,这个灾难是全球性的,不能避免。那中国呢?中国比外国轻,为什么?习近平主席在带头断恶修善,带头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再恢复起来,只要有这个念头,这一个国家灾难就轻。真正能做到,这地区没灾难。众生不再造恶业了,贪嗔痴慢疑都断掉了,它怎么会有灾难?!

  佛经上告诉我们,贪,感的水灾,它跟水相应;嗔恚,火灾,火山爆发,气候反常,多少地方听说四十度以上,这是什么?火,这属于火。愚痴,风灾,常常看道外国的龙卷风,那个损失很惨重。傲慢感得地震。所以怀疑,山崩地裂。

  佛法说“人心所感”,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是最健康的,怎么会有灾难?!人要相信因果,善因善报,恶因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解】“道”,一者,以能通为义。

  “道”是道路,成佛之道,是通往成佛的一条道路。

  【解】《俱舍论廿五》云:“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

  “涅槃”是比喻,“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不生不灭叫“涅槃”。

  什么不生不灭?自性不生不灭,除自性之外全是生灭法,只有自性不生不灭,所以佛法这个道路就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明心见性。心是阿赖耶,阿赖耶迷了,如果觉悟了,阿赖耶就是自性。阿赖耶就是自性带着迷变现出来的妄心。阿赖耶有多大?跟自性一样大,没有边际。迷悟,迷了叫阿赖耶,悟了叫自性。明心见性能往“涅槃城”,“涅槃城”在净土宗就是常寂光净土,往生极乐世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归常寂光。

  【解】又《华严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

  这个佛道就是你用这个方法帮助你成佛。

  【解】二者,涅槃之体,排除诸障,无碍自在,谓之道。

  这第二个意思,“涅槃之体”。“相”、“用”,佛家讲“体”、“相”、“用”,“体”是理体,“相”、“用”是从“体”起“用”。“理”就是净宗讲的常寂光,儒家《大学》里面所讲的“明德”,这都是从“体”上说的。中国古人常讲“本性本善”都是从“体”上讲的,它没有障碍,无碍自在,真正得大自在,这叫“道”。虽然无碍自在,自在能现一切相,遇到缘它起作用,虽起作用,像《金刚经》上说的,永远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要知道,那就是它永远自在。

  你看看我们今天这个六道轮回,今天这个地球上的这么浑浊,从哪里出现的?从常寂光出现的,“体”是常寂光,常寂光能随一切众生的心愿,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的能量、无量的相好,从极乐世界到阿鼻地狱,它统统能现,真的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无碍自在,这是道。

  【解】《涅槃无名论》曰:“夫涅槃之为道也,寂寥虚旷,不可以形名得。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

  “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这两句话,“不可以形名得”,没有办法说出来,无法形容,它真能起作用。这一段话就是六组大师的末后一句,“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不可以形名得”,你得不到它,它的形、形状、它的名字得不到。

  “微妙无相”,不可以有心知。它不现相的时候、不起这个作用的时候,“微妙无相”,一片光明,大乘经称之为“大光明藏”,用这个四个字来形容。“大光明藏”,能不能想?想不出来,你的思想第六意识,范围很窄小,包不过它,它太大了,这个就是“不可得”,“无所有,不可得”。

  “无所有,不可得”,就得放下,不但放下,想都不能想,这叫“无住生心”。真正“无住”,应缘现相,是他“生心”。他虽然“生心”,那个心里头没有念头。如果以为心里头有个念头,那就错了,是自然的。经上有比喻,好比我们击鼓,我们去击鼓槌下去,鼓声音它有没有念头,你敲我,我要响一下;敲钟亦如是;自性现象亦如是,它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心,阿赖耶起心动念;自性不起心、不动念。

  我们的修学最大的难关就是阿赖耶的障碍——起心动念。什么时候念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恭喜你,你见性了。到不起心、不动念就见性了。不起心、不动念是大定,是什么?自性本定,惠能大师的第四句,“何其自性,本无动摇”。自性没动过、没有摇晃过,本定。所以要求定才能够入得了这个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实在讲,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都在修禅定,念佛的方法也是在修禅定,读经的方法也是在修禅定。

  知识分子喜欢读书,佛菩萨、祖师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部经,不要改,就这一部经天天念,念上几百遍、几千遍、几万遍,豁然开悟。不要想经的意思,只要字没念错、句子没念漏掉就行了。念到会背那是自然的,那是付作用,目的不是叫你背诵的,目的是叫你得定。得定是什么?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就这意思。把杂念、妄想念掉,豁然开悟,就起作用了。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在修禅定,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了二十年,得定了,得定才开悟,叫“念佛三昧”。我们念《华严经》,叫“华严三昧”、念《法华经》叫“法华三昧”。目的是在三昧,三昧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碰到什么缘豁然开悟,目的达到了。我们的是什么根性,用什么方法,对了根性容易修、容易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心       往生)(五明学佛网:佛心       往生)  

 净界法师:临命终成功往生的心要 

 净界法师:印祖: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净界法师:你要生起三种信心,方能往生 

 净界法师:往生与否在于信愿之有无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七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五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四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三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二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