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清凉山志里的一个因果公案


   日期:2015/9/1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祖在《清凉山志》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因果的真实不虚。

  隋朝代州有一位大富人叫赵良相,家资巨万,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赵孟,次子叫赵盈。赵盈很强,赵孟很弱。

  他的父亲在命终之前,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两个儿子。赵孟是长子,得到的略微多一些,分到的田地也可能好一点,但基本上也是平分的。

  等到父亲赵良相死了之后,做弟弟的赵盈,凭着他的强势,就把他兄长的家产全部霸占过来了。只给赵孟一间很简陋的屋子。赵孟家产都没有了,田地也没有了,就靠卖劳动力来过活。

  没有过多久,赵盈就去世了。刚强者不得其死。他死了到哪儿去呢?就到赵孟家做儿子去了。你想想这不是吃亏了嘛?他原来很富裕,结果到很穷的赵孟家做儿子去了,转而就贫贱了。他给赵孟做儿子,叫赵环。

  以后赵孟死了,又生到了赵盈家,给赵盈的儿子做儿子,就成了赵盈的孙子了,叫赵先。原来他前一世很贫贱,结果到赵盈这个很富贵的家庭来,他就享福了。他享的福是什么福?享他原来应该享的福。

  等他长大了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孟家就更贫困了,赵盈家就更富裕了。以至于赵孟家的儿子赵环就不得不给赵先去做仆人,靠做佣人来生存。

  这就是马太效应了:你越有的越要给你,越没有的越要剥夺。

  这两家贫富这么悬殊,原来祖上都是亲兄弟,赵环已经下贱到了做佣人的程度。他有一天听到他的寡母说:哎呀,你看看你活到这个份上,都是因为赵盈家霸占了我们家的产业,才使得你这么贫穷,给人家做奴隶,那不是太羞耻了吗?这个寡母就是赵孟的妻子,她说出了这个原因。

  赵环于是就很怀恨:我祖上本来很有家产的,被他家霸占去了。所以就起了杀心。

  到了隋朝开皇初,赵先这个人是比较文弱的,还信佛。他想朝五台山,就把佣人赵环带上,随身伺候。

  赵环也就跟着赵先去了。他早就怀着要杀赵先的心了,所以到了五台山空旷无人的地方,他就把刀拔出来,对赵先说:你的祖父和我的父亲原来是亲兄弟,是你的祖父霸占了我家的产业,以至于我现在这么贫穷,给你做仆人。你还能忍心吗?我今天就要把你杀了。

  赵先一看这个架势就很害怕,赶紧逃命,赵环就拿着刀在后面追。赵先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草庵,赶紧跑到草庵里面去。赵环也拿着刀追来了。

  草庵里面有一个老和尚,老和尚看到赵环拿刀来,说:你想干什么?赵环说:我要杀我的怨家。

  老和尚听了大笑:你先不要杀,先坐下来,我来让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因缘果报。就拿了两颗药丸子,一个人给一颗,让他们用茶水把药丸子喝下去。这两个人喝完之后就睡着了,开始做梦。

  在那个药丸子的作用下,他们的前因后果于梦中就都展示出来了。两人一觉醒来,回忆到前尘往事,不禁非常感动,非常惭愧,非常伤心。

  老和尚说:赵环,你的前身就是赵盈,你前身把你的哥哥的产业都霸占了,所以你今生转为贫贱之身。一方面你要把原来的产业交还给赵孟,另一方面你造了恶业连你本来的那份都没有了。所以讨便宜就是吃亏,这亏是你自招来的。赵先的前身是赵孟,他到你家来继承财产,是继承他父亲给他的产业,是理所当然的。

  这两个人一听都没话可说,因果真实不虚啊!这两个人也都很有善根,就干脆出家,跟着老和尚做徒弟,修行去了。后来都得到了善终。这是《清凉山志》中记载的一个公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羞耻)(五明学佛网:因果       羞耻)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