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菩提甘露148: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


   日期:2015/9/11 0: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前匈奴王的儿子们闹分裂,匈奴王就把他们召集起来,给他们每个人一支箭,让他们从中折断。

  每个王子都很轻易的做到了。

  匈奴王又给每个儿子一束箭,让他们折断,结果谁都做不到。

  匈奴王告诉他们,现在你们兄弟不和,每个人就象一支箭,很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如果你们兄弟团结,则如一束箭,没有人能够战胜你们,这就是“和”的力量。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贵和,一向是我们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道德。

  君子品行和善,看似温顺,然而内心刚毅。

  君子虽然谦和,却有自己的信念,所以不会随波逐流。

  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大意是君子对待别人宽和但不盲从。

  古人把有较高品德修养的人称为君子,对君子给予很大的尊敬,但也有相应的要求。

  谈到“和”,人们很容易想到孟子的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这是孟子谈论战争时说的话。

  所谓“人和”,就是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还谈到“与民同乐”的上下和谐的为政理念,他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圣明的君主总是与民众同甘共苦,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这样才会受到民众的拥戴。

  对于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和气、和睦,古人也留下许多精辟之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君子的交情虽淡,但长久亲切;小人的交情虽甜,但很容易断绝。

  可见,在古人看来,君子之交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就象水一样清澈透明。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对于别人的好事,要极力支持和赞誉;对于别人的坏事,不要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

  春秋时的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二人共同经商。管仲曾多分财物给自己,鲍叔牙从不计较,知道他这样做是因为家庭贫困。

  打仗时管仲当过逃兵,鲍叔牙也不取笑他,知道他这样做是因为有高堂老母需要赡养。

  管仲为此深受感动,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的宽厚大度使得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

  古人主张“克明俊德”,也就是强调要以才智和道德服人。

  《尚书•尧典》描述的是尧、舜时期天下太平的景象。

  那时候,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乐业,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儒家的理想社会。

  而这一社会的形成,有赖于“和”。

  拯救今天的社会,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了两桩事情,一个是孔孟学说,一个是大乘佛法。

  孩子教了之后,我们自己做榜样给他看,他慢慢学会了,他也发心一世不求功名富贵来传道。

  宝,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留给后世每个子孙的,不是专留给帝王将相的,它是留给全民的。

  今天我们知道,老祖宗留下来这个要周遍全世界,整个地球上的人都有分。

  所以决定不能破坏,破坏的罪过太重太重了,真的是阿鼻地狱。

  祖宗留下来的确实都是经典,经史子集都是经典,都不是普通的典籍,跟宗教里面的典籍我们要等量齐观。

  信仰宗教的人对经典尊重,我们希望对中国古圣先贤留下来的,就像宗教经典一样珍重它,一样尊敬它,认真努力来学习。

  学习要用真诚心,要用恭敬心。

  印祖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说得一点都不错,没有恭敬心,佛菩萨来教你也得不到利益,所以学习的态度要具足。

  今天我们处的这个世间,跟他老人家在世(三年前),动乱的频率又上升了,没有减少。

  想到为古圣继绝学,这个使命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不要客气,真正把它接受过来,把它扛起来,我们真干。

  没有人愿意做,我们来做,做人家不愿意做的工作,好事情,祖宗加持我们,诸佛菩萨、一切善神都保佑我们,我们有这个信心。

  好,细讲,要细讲。

  我们几个同学,还好你们很年轻,遇到了,终於搞明白,我这一生要干什么。

  这一生为什么?救中国传统文化,救就是救后代亿万众生。

  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中国人有几个人醒过来?看到民族这样的一桩大事情,就是我们的文化到了存亡的边缘,我们这一代不救,下一代人想救也救不了。

  换句话说,机会就在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一代人要刻苦、要耐劳,要学习古人牺牲自己把道传下去。

  这是中国传统大道的根基,根本的根本,值得这样做,我们不做,没人做了。

  我们做得是非常辛苦,像许慎,过去这些人,这些前贤,段玉裁这些人,绝不为自己升官发财,把这个牺牲掉,把这个东西传给后世。

  他这一生穷苦,我们知道来生的福报,黄念祖老居士说的,不得了又不得了,来生大福报。

  你救中国传统文化,那是多么大的事业,这个世间上还有什么样的大事业能跟它相比?找不到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华民族       道德)(五明学佛网:中华民族       道德)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徐文明教授:佛教与当代社会道德伦理的相互撞击 

 杨曾文教授:佛教戒律与道德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如瑞法师:培养道德 

 其它法师:以传统「智慧道德修养」化解地球危机(从慈法师) 

 潘宗光教授:佛教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软实力” 

 董群教授:完人的追求——佛教道德漫谈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七章 理性与道德之归一 悲智不二论 

 其它法师:佛教的道德观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 

 仁焕法师:道德是生命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