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生活上一些小细节需要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孩子


   日期:2015/9/16 2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这个也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前面声音也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现在的孩子对於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往往一群孩子遇到一起,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了。这个时候我们长辈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都已经习惯,就很难再把他导正过来。所以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赶快说:你们要小声一点。有些长辈就说:小声一点!孩子就小声了,小声多久?三分钟,又控制不住。小声一点!然后三分钟,又没效果。长辈说:算了,算了,不要管他们了。这样对不对?不对!所以教育还要很有耐性才行。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方说,穿衣服要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著凉。吃饭呢?吃太多了会胃痛,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要不要中庸?对!所以『尊长前,声要低』。但是假如跟长辈讲话都讲不清不楚,那就很失礼,所以『低不闻,却非宜』。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也要注意,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著对方,看著长者,叫『问起对,视勿移』。我们跟现在的小孩子交谈,他的目光可以专注的看著你多久?很不容易很久!能十秒钟就不错了。孩子对人讲话眼睛都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现在孩子为什么这么焦躁?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所以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我们为人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处处替人著想。

  『进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了,我们要离开,就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你不要马上长辈跟你讲完话,「好,再见」,马上就冲著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说,我恨不得马上走,不要再多留一秒了。处处我们要注意到别人的感受,所以「退必迟」。

  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