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自己以为信了,其实不是佛经上讲的信的意思


   日期:2015/9/17 1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乘义章二云。】

  这个『二』是第二卷。

  【於三宝等净心不疑,名信。】

  这个『信』,在佛法里面占的地位非常之重。清凉讲解《华严》,将这部大经分为四个部分,就是用「信、解、行、证」这四个字来区分,便利我们修学。我们要在佛法中得真实殊胜的功德利益,首先要有信心。说到信心、信佛,也许我们每一位同修自己都以为我已经很相信了,我已经深信不疑了,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触。其实你不知道佛经讲信的标准,如果你要懂得这个标准,跟自己的心行对照一下,会发现我们跟佛讲的信心,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金刚经》上讲的,《金刚经》上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怎么个讲法?生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现前,可见得信心清净的时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什么境界?就是像刚才讲的初地菩萨的境界,别教初地、圆教初住,《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所以《华严》十住菩萨,初住就是信位的菩萨,信心才真正符合佛所说的标准。

  由此可知,不是我们自己想像的标准。这个标准太高了,恐怕在我们这个时代学佛同修当中,无论出家在家,可能一个都找不到,这是真的,是实话,一个都找不到。我们不得已,要把信心的标准要往下降,降到最低,必须对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字字句句没有一丝毫的怀疑,能够明解、能够依教奉行,那才叫信。如果对於经论不能理解,做不到,都不叫信,信位,我们都达不到这个水准。《大乘义章》里面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晋译华严经六云。】

  晋译,通常我们称为《六十华严》,六十卷的《华严经》。第六卷,经文上说:

  【信为道源功德母。】

  当中省略了,末后一句是:

  【示现开发无上道。】

  佛法的教学,就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你有一分诚信,你就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诚信,你就能得十分的利益。所以信是入道之根源,源是比喻好像水源一样,长江大河都有个发源地,它的源头,用这个来比喻。『信』是道之源头,这个道就是菩提道,前面讲的涅盘道。我们要想证得菩提涅盘,信是个源头。『功德母』,我们想修积功德,信是功德母,母是比喻,比喻能生功德。可见得,无量无边功德是从信心里面生的,你信心失掉,你的功德就没有了。所以信是菩提涅盘道的根源,是无量无边功德之母,这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示现开发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都是从信心上开发的。由此可知,信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许多同修,不但在现前,自古以来都有这个现象。我们修学疏忽了信心,把这个字看轻了,没在意、没重视它,所以一生的勤劳,最后都得不到效果。实在讲,他不晓得原因出在哪里?我自己学佛,受了大戒之后,我是出家之后两年才受戒的,受戒之后,到台中去看老师。李老师一见面,就给我说了一句话,「你要信佛!」说这么一句话,这是我们怎么想都没想到的。一见面指著我,你要信佛!然后告诉我,他说自古以来有多少出家人,出了家,受了大戒,一生都不信佛,他怎么会有成就?不信佛,怎么会发心出家?他自己以为信了,不是佛经上讲的信的意思。佛经上讲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佛法叫不二法门,这个诸位,我们也听多了,大家多多少少有一点概念,叫不二法门。信解行证如果是四法,就不是佛法,你就不信。信解行证是一,这是佛法,不二法这是佛法。信里头有解、有行、有证,这才叫信;你说我单单信了,里面没有解、没有行、没有证,这个不是信。

  这是三十多年前李老师教给我的,这个意思也非常好,晓得信解行证里头任何一个字都含摄其他三个字。所以说信,信里面有解、有行、有证;说解,解里面有信、有行、有证;说证,证里面有信、有解、有行。决定不能把它分成四个,分成四个,什么都不是。特别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多相即,都是说的这个意思。这我们才明了,信真的是无上道的根源,真正是一切功德之母,能生一切功德。...

  【净影疏曰,起行之愿,名为愿力。】

  这是解释什么叫『愿力』。『起行』,真正去做。我们虽然是佛弟子,但是实在是薄地凡夫,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起行?起行,实在讲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行为,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如何能与菩提相应。这个时候唯一的依靠就是佛的教诲,《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是弥陀跟释迦两位世尊的教诲,我们能够明解经义,依教奉行,发这个愿叫做「愿力」。要真正去做,不去做不行。什么力量在推动你做?愿力。

  我们今天有不少同学,《无量寿经》念得很熟,也常常不断的在听《无量寿经》的录音带,多少也能懂一点,可是就是做不到。日用平常的时候还是老毛病、老习气,一点都不能够改变,原因在哪里?没有愿力。什么愿力?成佛的愿力,求生净土的愿力,希望见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这个愿力。所以表现在生活当中,依旧是懈怠懒散,就是这个信,他真信,他也真解,他不行。信解行证,他只有前面两个,后面两个没有,这样学佛学一辈子,就是李老师所说的,他不信。他要信,那解行证统统都有,他真肯干,那才叫真信;不肯干,没有信。由此可知,真正信佛,真正能依教奉行的人,确实不多。我们要特别留意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依教奉行?别人行不行,与我们没有关系,与我们没有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反省、检点,看看自己有没有行愿之力。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五十六集)  1996/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经       功德利益)(五明学佛网:佛经       功德利益)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杨曾文教授: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陈星桥居士:佛经教学随想录 

 方广锠教授: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于凌波居士: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