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小孩老人刚跌倒不能马上扶起的内在原因


   日期:2015/9/26 9: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你真做到心念息下去,念头真空掉,神就凝结了,气就聚了,神凝气聚就一阳来复,复卦来了,你还怕什么病?可是你要注意哦!任何人的身体,不管男女老幼,复卦一来阳气刚刚发生,麻烦得很,病人的病表面上看起来会加重。懂了这个原理的人,一点都不怕,这个加重是好事。这个阳气发动的时候要能够把握得住,怎么把握呢?有些修道的人赶快把气控制住,那就完了!佛家讲心空一念,只照住它,看它发动,有病的病就更加重,实际上是好消息。

  我常常告诉人,一个人跌伤了,尤其吩咐你们年轻女同学做妈妈的,孩子跌倒在地上,没有哭之前不要抱起来,你一抱算不定这个孩子闭气死了。所以看到孩子们跌倒,老太太们就叫旁人不要动!不要动!等一下!等一下!等到孩子“哇”一哭,好,可以抱了,他气通过了,一阳来复。刚跌下去时精神受了恐吓,身体的气脉各部分不顺了,你一去抱,气岔断就危险了。

  成年人也一样,看到别人跌倒在地,不能马上去拉他,先过去看他鼻子呼吸慢慢调整好了,才能起来。尤其照顾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怎么样?痛吧?唉,很痛。他能够开口就是他气通了,你大胆可以扶他起来了。真的跌伤是不晓得痛的,等到药下去慢慢晓得痛了,有救了,这个伤快要好了。这个就是一阳来复的道理。

  《我说参同契》

  出生一百天以内的婴儿,如果跌在地上不受重伤,因为婴儿心里没有事,不知道自己跌倒不跌倒,就不会受到气的影响。庄子也说“醉者神全”,喝醉的人糊里糊涂,跌倒时自己心里也不知道,即使受伤了也是轻伤,这也就是心志没有受气的影响之故。反过来,清醒的人跌倒容易受重伤,就是生理影响了心理。

  《列子》里也讲了这样的故事:“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遻物而不慑。”这个道理对于医生及讲心理学的,都会有用。“夫醉者之坠于车也”,酒喝醉的人,或者是婴儿,如果从车上掉下来,“虽疾不死”,疾代表很快,忽然跌下来不会死。喝醉的人,“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虽然骨节身体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但所受的伤害却很小,不会死。为什么呢?“其神全也”,因为他酒醉了没有动念。

  一般人跌下来,不得了,手一撑,一定跌伤。所以我们小时候学拳先学挨打,先学会跑,这是基本。当自己晓得跌下来时,不伸出手抗拒,就让他跌下来,像皮球一样滚下来,身体放松,就不会受重伤。如果手一撑,一抗拒,反而受伤了,这是力学的道理。还有一个状况,小孩子跌倒趴在地上,一声不响,在没有哭出来以前不要动他,等他哭了,这一口气回转来了,才可以抱起来。如果一跌倒赶紧去抱,内部会受伤,甚至可能死亡,这是“神全”的道理。所以酒醉的人、睡着的人、还有婴儿,掉下来时,都是迷迷糊糊,没有抗拒,“其神全也”,所以不死。

  “乘亦弗知也,坠亦弗知也”,因为他酒醉坐车上也不知道,跌下来也不知道。“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出了车祸也不知道,万一被车碾死了,死了他也不知道,死了他也是个舒服鬼,因为他都不知道嘛!不知道最好,死生惊惧,他心里都没有这些观念,“是故遻物而不慑”,所以与万物遭遇没有恐惧,没有恐惧是很难的。

  下面有个结论:“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你想想看,一个人酒喝醉了,好像就有这样大的本事,更何况这个人是得了道呢!因为真正得道的人,他的境界是身心已经空了,当然外物伤不了他。

  整理自《孟子与公孙丑》《列子臆说》

  我小的时候喜欢练武功,自己关在书房,没有老师,偷偷地叫人到上海买了许多武术的书,现在都没有了。当时那些书都有插图,古的著作,大约二十世纪的初期吧,很了不起。我就在楼上书房里自己按照图案练武功,想作侠客。有一天读完了书,照那个图案,一跳挂在梁上,两个腿倒转来勾着,好像侠客飞檐走壁。忽然一下掉到地上,蹦的一声,我父亲在楼下听到,上来问:“出了什么事啊?”就看我倒在地上。

  “哦,你在练武功啊?”看了挺心疼,唉!我也叫不出来,只流眼泪,父亲拉个椅子坐下等我。这是医学了,尤其老年人、小孩子,跌倒了,他没有哭出来不要去抱,也不要扶他,跌倒马上去扶起来就受伤了。注意哦,你们将来做了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个常识。老年人更要注意,跌倒了,你还给他拍背,这样一来,会死人的。这都是医学的道理。所以我父亲当时,也不来扶我,看我动了一下,才伸一只手把我拉起来。他说你要练武功,不是这样的,书上学不会的。然后他把穿的长袍一解开,就比给我看,哟!原来我父亲武功很高啊!他打得很好啊!

  所以人在跌倒时,就原来跌倒的姿势,在地上稍停一下,一点都不要动,静一下以后,慢慢起来,不会受伤,因为稍稍静一下,生命的本能就恢复了,便不会受伤,否则本能没有恢复,用力挣扎起来便受伤。还有跌倒时,用两手撑地,也容易受伤,因为跌下去有那么重的力量,欲想撑回来,加上反抗的力量,一相撞击,就在这时受伤,听其自然躺下去,反不受伤,这就是身体生命本能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跌倒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跌倒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