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佛教的布施学(二)


   日期:2015/9/30 11: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古代印度社会的宗教生活

  (一)佛教僧团的修道场景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游阿瑜强伽河岸,与大比丘众俱。

  每部佛经的开头,都标明了这部经的形成、时间、地点和在场者。所有的佛经都是佛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有人向佛提问题请教,佛回答了这些问题,学生把当时的对话记录下来,标上“如是我闻”,以示负责:我当时听到佛就是这样说的。

  有人对佛经里的“一时”感到很好笑,讲印度人没有时间和历史的概念。其实佛教用“一时”指涉时间有着很高明的道理,因为时间、空间都是相对的,宇宙的时间只有现在,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现在也是转瞬即逝,暂时叫一个现在。这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哲学和科学问题。

  这部经是佛在中印度恒河边上讲的。

  彼比丘众,所作已办,尽一切漏,无有障碍,离有不退。勤为禅诵, 跏趺而坐。随何处坐?有在地处,二人相随,如法语论,群行如鹅, 如鸳鸯者;有在空舍,有依树根,皆悉行禅。能取如来法之光明,正 住威仪。复有无量菩萨众俱,彼诸菩萨无量功德,名称普闻。 在场者有常随佛行的比丘弟子,据《金刚经》等其他经典,始终跟随着佛的大比丘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像三千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这些弟子都是修行已经得道的大阿罗汉,除尽一切烦恼渗漏,跳出了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不再退转。他们或在野地上、空舍里、树根旁打坐;或二、三道友在一起切磋讨论学问。经文描述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老师释迦牟尼站起来,学生们像鹅群一样跟着走;同学间情谊很深,像鸳鸯一样联在一起。而且“正住威仪”,举止表情都很严肃端正。在场听法的还有一些大乘菩萨,与出家的比丘众不同,他们多为在家修行的居士,但地位、声望和学问都很高。

  彼处复有无量百千种种树林,多有YIN欲俱耆罗鸟、孔雀、鹅鸟、群蜂 等声,婆罗枳树,枝叶垂布。如是处者,欲心懈怠、喜睡频申,皆悉 远离,常有无量善香妙华。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诸比丘,常当勤 行,作所应作,持戒正行。尔时世尊与慧命阿难陀、长老大迦叶、长 老舍利弗、长老薄拘罗、长老利波多阿若居邻等大声闻俱,欢喜语说。

  那里有无量数的各种树木,浓荫遮日,鸟语花香,蜜蜂在花间飞舞,鸟儿在林中做爱。那个场景是很容易使人心生懈怠、哈欠连天(“喜睡频申”)的,但佛弟子们精神抖擞,远离欲心和昏沉,在这大好的自然美景中精进修道。这时佛对众弟子讲话,勉励大家要精勤修道、严守戒律,按照正法去做应当做的事。

  (二)毗耶娑的来历

  尔时,西方有光明相,犹如日轮。时阿难陀漏未尽故,见彼相已,即 白佛言:云何世尊,西方分处,焰色光明,甚有威德?

  在佛弟子中,这时阿难陀仍有渗漏,还没有得道,他是在佛入灭后经大迦叶的启发才证得阿罗汉的。佛正在与弟子们谈话间,西方出现一片光明,像另外升起了一个太阳。阿难因“漏未尽故”,他好奇了,问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电影演到这里,开始带出毗耶娑的来历。

  佛言:阿难,于此世界,有五通仙,名毗耶娑,犍陀迦离妇人之子。 有五百仙,以为眷属,住在彼处,勤修苦行,不食而斋,其身瘦瘠, 有命而已。读诵不住,以为庄严,其名曰阿斯仙童子、那罗提婆、裴 苫波耶那、那荼延那、迦摩延那、赉枳罗婆、轲那娑徒罗陀等,诸大 仙人,相随经行。

  佛告诉阿难,毗耶娑是西方的一位五通仙人,用现在大陆上的术语,就是具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的特异功能者。在本经的另一处,佛对阿难说,毗耶娑制作了婆罗门法,并造出四吠陀,他还善知声论,通晓种种典章书籍。

  印度上古时代同中国一样,也是母系社会,子女的姓氏从母亲的氏族名。他母亲的姓氏是犍陀迦离。毗耶娑是个苦行者,跟随他的有五百个修道者。“不食而斋”,认为连吃素都不够干净,还有杀生的可能,一个个都是饿得“瘦”而且“瘠”,每根肋骨都露了出来,只剩一丝呼吸维持着生命。这些人生活这么艰苦,可昼夜苦行修道,用功不已。这时正跟随毗耶娑作修道后的散步。

  佛教不提倡苦行,日中一食,不拘荤素,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可世界上修外道的大多吃素,专修苦行,研究人类学的要注意这个差别。

  即于尔时,毗耶娑仙亦见世尊,与诸比丘,多千眷属之所围绕。诸根 调柔、心意寂静,在于禅定,离欲安乐,在树林中。毗耶娑仙既见佛 已,思惟念言:此人应是一切智者,名称普闻,彼必应是不妄语人。 如是如来胜色具足,诸相成就,甚为希有,世未曾有,如是色相胜妙 希有。如是世尊,舍王欲乐,舍转轮王富乐自在,如舍毒食;六万采 女第一端正,一切舍已而便出家,在林中住。

  这时,毗耶娑也看到佛和他千余人的僧团,心意清净,态度安详,跳出了世间的欲乐,在树林中打坐。那个时候,全印度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以太子身份出家的事迹。毗耶娑看到佛庄严的色相和诸般成就,心想释迦牟尼的确名不虚传,他把王位、尊荣、美女、欲乐和转轮王的理想,都像毒食一样的抛弃了,出家修道,这真是世上难得的大丈夫所为。他是世上大智慧者,真得道者;他所说的,必定真实不虚。

  仙人众中,有一仙人名那罗陀,既见世尊,心生欢喜,以妙伽陀,赞 如来曰: 青色树林中,谁汪洋金色? 如净毗琉璃,如日出云山。 彼时大仙及诸仙众,闻是说已,心喜开眼,皆悉合掌,欲向佛所。

  此时,有一名叫那罗陀的仙人,也见到佛陀的丰采,作一首诗偈赞美佛陀。佛是尼泊尔南部的人,肤色黄中带红,全身金黄透亮。这诗若翻成中文,实在马马虎虎,大意是说:

  在青郁的树林荫中, 谁发出辉煌的金光? 通体像琉璃般透明, 犹如云开见到太阳。

  五百仙人听了这诗偈,都心生倾慕,起立合掌,要到佛前请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布施)(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布施)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