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同仁堂为什么可以传承百年


   日期:2015/10/7 1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的成员能有正确的荣辱观,尊道贵德、崇仁尚义,就能由弱小变为强大。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同仁堂”来说,为什么叫“同仁”呢?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意思。它的创始人认为,做医药最能服务大众、利益社会,当时说了一句“可以济世,可以养生,惟医药为最”。这并不是因为医药这一行来钱最快,而是大众需要、社会需要,能够救苦救难。因为有这样的一份存心,才有了同仁堂“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企业文化。中国文化就是体现和合,病人生病了,就是不和,药剂师在调制药的时候,就是修和。这样的企业精神,一直贯穿在同仁堂 300 多年的历程中,并一直传承到今天。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中国,当时中药制剂非常紧缺,政府出面向各个医药企业下了订单,让医药企业生产治疗和预防非典的冲剂。有些企业收到订单,只是应付政府的任务。因为当时原材料涨价,每瓶药剂的成本就有九元,而售价政府又限制为七元。而同仁堂认为,社会人民有需要,正是我们企业做贡献的时候。他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但是仍满足不了需要,于是就停下了制药酒的生产线,转产治疗“非典”的制剂。在“非典”期间,同仁堂生产了 300 万瓶的汤药,每一瓶药亏两元,总共要亏 600 万。但面对亏损,同仁堂的领导人说:这对同仁堂来说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在面临义利选择的时候,同仁堂首先想到自己应当做的事,而不是赚多少钱。然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到如今已经 300 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即使在 2003 年“非典”期间这样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企业效益仍然增长了 30%。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潜力 50 强评选中,连续七年都入选的企业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同仁堂。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德行,他的财富就不能够长久维持。所以《大学》提醒我们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当一个人自己有德行的时候,他所感召的人才才是好的人才。所以一定要有德,有德行就会有真正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指的是员工、顾客、合作伙伴等方方面面有缘的人,甚至是整个社会所有的人;“土”,是企业赖以发展的核心能力,可能是技术、营销能力,也可能就是员工本身。有了人才,大家众志成城,就可以把机会运用得很好,自然就会创造财富。如果你没有德行,只是很有钱,用钱来挖墙脚,结果这些人才今天是因为钱而来,改天也会因为钱而走。“有财此有用”,财富要用在哪里?要用在成就所有员工的幸福生活上,所以财散人聚。假如只是富你一个人,员工的生活你都没有去好好地关心爱护,那财聚就会人散,你就留不住人。因此,要回馈你的员工,“财散则民聚”;还要把它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还要回馈消费者,让消费者以最合理的价钱拿到最优质的产品。有这样的心量、这样的态度,这个团体就会赢得整个社会人群的尊重,所有在这个团体里的人都会有一种荣誉感。这样,这个企业的形象才会越来越好,才能够永续地发展。这就是企业的保富之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同仁堂       传承百年)(五明学佛网:同仁堂       传承百年)  

 康熙皇帝与北京同仁堂药房的奇缘 

 康熙与同仁堂的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