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慧长老:生活与生死


   日期:2015/10/8 9: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讲了生脱死,是最彻底的终极关怀。(图:龙泉论坛)

  佛教讲了生脱死,是最彻底的终极关怀。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问题,只讲生死问题。对于人来说,不管是凡是圣,生死都是前前无始。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生命,佛不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生命的未来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两种情况:如果轮回六道,那就生死无终;如果超凡入圣,生死就了结了。

  对凡夫来说,生死是无始无终的;对圣人来说,生死是无始有终的,那就是所谓的了生死,生死大事了毕了。圣者的生命和凡夫的生命有两种生死: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

  所谓分段生死,是指我等凡夫在轮回六道当中,由于自己的有漏善恶因果不同,由烦恼所感招,最后所得的果报,就是我们的身体寿量各不相同,各有分段,各有界限,这就叫分段生死。

  阿罗汉、大力菩萨,由于以无漏业为因、愿力为缘,所感招的界外生死也各不相同。界外之身叫意生身,意生身没有身体的形质,只有生命的活动。意生身是由于意念而产生的身体,变化无穷,可以变大可以变小。这是从身形来说。从寿命来说,则可长可短。一切根据愿力而定。由此所感得的身体叫变易身,这种身体的寿命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随因缘而定,这就叫变易生死。这是界外圣人根据自己的愿力和众生的因缘而有的一种生死。从凡夫的立场来说,我们现在所感招的生死是分段生死,我们要解决问题的就是分段生死。

  生从何来,死归何处,这就是一个生死问题。一般的哲学、宗教把它叫做终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所进行探讨、关注,叫终极关怀。

  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当中。人从生到死都应该受到关爱、关怀、重视与保护,即有所谓维护生存的权利。当人的生命将要结束之际,已经走到人生的终点站了,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他人有必要给予关爱。因为人来到社会、来到人世间,承受了种种苦难,为自己、为他人做出了种种贡献,都希望在临命终时有所安慰、有所关怀、有所帮助,解除生命垂危之际的种种困苦。我们要给他一个帮助,给他一个指引,给他一个提示,让他能够得生善处。一般的终极关怀到此为止。

  佛教讲了生脱死,是最彻底的终极关怀。许多年老的人跟我说:“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再也不要来到人间啦!人间的苦难太多太多……”这种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人的亲身感受,这就关系到要怎样解决生命的去向问题。

  我们这个生命,就像一块沾满油腻的布。要把布上的油腻洗掉,那就得找到方法。现实中的布,可用清洁剂、洗涤灵、肥皂粉去污。生命中的油腻是什么?一个叫烦恼障,一个叫所知障。障,就像墙壁一样,阻挡人前进的道路,所以叫做障。所谓烦恼障,就是天天有烦恼在障碍着我们。烦恼这一道墙壁将我们的生命隔成为两个部分:一是污染的部分,一是清净的部分。

  怎样把生命中的烦恼慢慢淡化、让它一天一天地减少呢?怎样把这道墙壁推倒?那就要用方法。推倒了烦恼的墙壁,淡化了所知的障碍,就能显示本有的光明,那就是真如佛性,或者说法身慧命,或者说本来面目。

  这一道烦恼的墙壁阻碍了我们通向解脱的道路,我们天天用锄头来挖、用手来推、用水来洗、用水来冲,就是要把这一道烦恼的墙壁去掉。不管烦恼的墙壁多么坚实,就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天天孜孜不倦地做功夫,专心致志地做一个功夫,守一不移。

  禅堂通道的墙壁上,贴着六个字--专注、清明、绵密。这六个字就是守一,清明就是觉照,绵密就是专注与觉照的不间断。也就是说,要做推倒烦恼障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加大力度,不要间断。一间断了,烦恼就会死灰复燃。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怎么样把这个问题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来办,是我们目前的根本任务。信愿念佛,靠佛力接引到极乐世界,了脱生死,最后成佛,是修行的捷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生活       生死)(五明学佛网:生活       生死)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禅定营--怎样才能使员工感觉工作、生活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圣轮法师:六好生活禅── 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读好书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五章 禅喜 体验生活的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四章 禅机 通情达理的 

 唐思鹏居士:把佛法的精华贯彻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唐思鹏居士:佛教的生死观 

 郑振煌居士:生活与生命 

 郑振煌居士:现代人的修行生活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八、把禅法带入生活——说“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