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聪明与智慧到底有何不同


   日期:2015/10/13 9: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入般若门 生无生智

  生活中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能力与天资时,往往会用到“聪明”与“智慧”这两个词。一次上课时,提问学生:“聪明”与“智慧”有什么不同?有学生回答说“智慧比聪明高一个级别”,但是“高”在哪里?他又说不清了。

  诚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智慧”被赋予丰厚的内涵和崇高的境界而比“聪明”高出一筹。它们确实有许多不同,下面略述其主要不同之处。

  首先,聪明是执取,智慧是回归。

  执取就是执着的索取,不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在学习中,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很执着,执着的求取功名、求取利益、求取何种各样的名闻利养,这靠的都是耳聪目明、眼亮手快,当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这种“脑子”很快的人给予褒奖,尤其会对小孩子给予鼓励,说他如何如何聪明。而“智慧”呢?更多的是需要心灵的回归。只有回归到一种本然之状态,“还至本处”,才是一种上上之“智慧”。比如庄子的智慧是一种不用肢体的排除聪明的“大通”智慧,他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这都是在强调智慧的回归性。

  其次,聪明是积累,智慧是归零。

  聪明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是加法;而智慧是一层一层的去除,是减法。老子的智慧一直被视为“无为的智慧”,他有句名言:“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其中的“增”、“损”之别当是聪明与智慧需要的方法之别,为学之法需要聪明,多多益善;而为道之法需要智慧,越少越好。

  少到什么程度呢?最好是归零,接近自然,接近本初,所以庄子就在文中用一颗树形容这种归零的本初状态,“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这其中都蕴含着非常高的智慧。

  再次,聪明是知识,智慧是知道。

  “知识”是基础性的东西,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我们把把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定义为“知识”,知“识”就是知道“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的所知即多且又快,那么我们就会说这个人聪明。因为他能在快速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能力,就此而论,聪明又是一种技法。

  而“智慧”所知的对象是“道”,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老道”,其实并不是说他聪明,而更多的是侧重于从“智慧”的角度来谈。比如,郑板桥曾说过一句话“聪明难,糊涂更难”,有人说他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实际就是“难得智慧”。这就是“老道”。知“道”就是知道“为什么”,知了这种“道”,也就了达了一种境界,因而,“道”又是一种境界。

  当然这都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聪明与智慧之不同。而他们最大的不同,却是佛教所赋予给智慧的一种非常深厚的意义,那就是:了生脱死!在佛教中,智慧一词是“般若”的意译,这是每一个人都本来具有的,佛陀也曾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实际上,将“般若”翻译为“智慧”,还是丢失了“般若”原本的“了生脱死”之意,以至于我们现在好多人并不知道。

  而关于般若、智慧和聪明的关系,肖黎民先生在《文殊智慧哲学精义》中概括的非常精到,他说,“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但有别于一般世俗意义上的智慧或聪明,而是指特有的佛家智慧,是超越了本能、知性、理性和经验的一种灵性智慧。如果说我们通常所讲的‘聪明’或‘世辩智聪’是在处理日常食物中的一种灵机一动的技巧的话,那么,般若智慧则是意在体悟万物性空、觉证世界实相、解脱生死烦恼的‘大智慧’”。诚哉斯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聪明       智慧)(五明学佛网:聪明       智慧)  

 傅味琴居士: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