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信愿法师:念佛往生愿释疑通妨之五


   日期:2015/10/15 7: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会通乃至十念、乃至一念

  问:因愿文言“乃至十念”,成就文言“乃至一念”,如何会通?

  答:乃至十念显口称之行,乃至一念表心受之信,信行皆缘本愿名号,是一非二。信心与称名,本就一体两面,如手背与手心,不可分离。本愿领纳于心为信,名号发声于口为行,既有此信,则不能无此行,如火必有烟。心信与口称,不可谓一;然口从心起,不可谓异,故体一而相二,非一亦非异。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云:“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此往生之业事,非由称念之数目决定,乃是名号决定机之往生,名号具本愿力故。如火之燃物,非由火之数量,乃由火力故。是故无论众生称念多少、定心散心,皆由名号决定其往生,非众生称念之功而生。十声与一声之称念,功德齐等,往生无差,故或言十念,或言一念。

  《无量寿经》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由知,名号功德,于一声中亦得圆显,虽一念亦得往生,然而应不废多念,是以经云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即一多包容之义,善导大师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声。”法然上人则言:“信取一念往生,行在一生称名。”

  故念佛者,与其心思数量之多少,不如自问信心之有无。言一念、十念,乃对念佛之机而论,非对往生之法而言。往生之法者,本愿名号也。机之起行称念,一念亦往生,十念亦往生,念念皆往生,故总名念佛往生,此即无始无终之往生。不论平生,不论临终,念念即临终,念念即往生,故平生念佛,平生往生决定;临终念佛,临终往生决定,而不名平生往生,亦不名临终往生,唯名念佛往生。当知,本愿者,名号也,于名号之外,别无往生;众生称念,即得往生,乘佛愿力故。

  往生平生决定

  问:因愿文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试问往生是平生或临终?

  答:既言乃至,即是不论平生或临终,十方机类,善恶根器,千差万别,平生遇缘念佛者,则平生往生决定;临终遇缘念佛者,则临终往生决定。往生彼土,乃是机之意识契佛愿心,机法相应,生佛一体,何待色身舍报方得决定?

  此愿成就文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观经》云:“尔时世尊,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得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闻其光明名号,若信受、若称名,即时除无量无数劫生死之罪。”

  龙树菩萨《易行品》云:“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云:“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觉如上人《执持钞》云:“名号谓之正定业者,若持佛之不思议力,往生之业即决定故也。若虽称念弥陀之名号愿力,往生犹不定者,则不可名正定业也。我等既已持念本愿之名号,则应欢喜往生之业已经成办。是故临终虽不再称名号,亦得往生,事乃当然。一切众生,过去业因,互不相同,且死缘无量,有患病而死,有刀伤而死,有没顶而死,有火烧而死,乃至睡死、醉死,此皆是宿世业因,无可逃避。至此境地,除兴起妄心之外,以凡夫习性,又何能起称念名号之正念?何能有往生净土之愿心乎?故若不随顺平生业成之誓愿,往生之望则落空。”

  由上经论可知,往生是可以平生业成。

  本愿念佛与通途念佛

  问:本愿念佛与通途念佛,有何异也?

  答:通途念佛四种之说,乃华严五祖宗密大师所倡,师于其所著《普贤行愿品疏钞》第四云:“欲违生死之恶缘,遂顺菩提之正路,必须念佛。然念佛总说有称名念、观像念、观想念、实相念四种之别。”

  中国净土初祖慧远大师之念佛,乃依念佛三昧而入定见佛,以期西方,此为观想念佛,上根之器易成,下劣之机难成。昙鸾、道绰、善导三师则倡他力本愿说,此为本愿念佛,上符弥陀普度本怀,下契十方众生根机,具简易、直截、稳当之净宗特色。法然上人《念佛往生要义钞》云:“凡念佛,有他力念佛,有自力念佛。”本愿念佛为他力念佛,通途念佛乃自力念佛。自力念佛与他力念佛,乃是能念之心有所不同,所念之佛则无二致,其心行差异之相,略述如下:

  自力念佛者,依我愿、凭我心、靠我力、信我所修种种善根之人,随念佛之心,以自力而求悟,仰凭自己之解行,将弥陀置于西方,思:“如何发道心、净其行、期往生、伏烦恼、断无明、积多念、求一心、待来迎、祈正念。”如此用功,道心微起,念佛精进时,则觉往生有望;道心若退,念佛懈怠时,则觉往生不定。心想:以自力修行,积功累德,望合佛意,求佛救度。如此之心,是自力心,亦即不明佛心,不解佛愿,不了佛智。如此行者,为往生不定身,一生念佛,不安至临终,其心无决定故,口虽常称名,心疑往生事,此即自力念佛,如游泳即是仗自力。

  他力念佛者,依佛愿、凭佛心、靠佛力、信佛所修无上功德之人,随念佛之心,以他力而得度,仰凭弥陀之解行,将弥陀置于自心,思:“造罪业时,必堕地狱,然念佛名,乘本愿故,决定往生;发道心时,非以道心往生,唯以称名,乘本愿故,决定往生。”如此用功,心信口称,如此之心,是他力心,此即他力念佛,如坐船即是仗船力。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迦才大师《净土论》云:“极乐,凭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他力往生。”

  道镜大师、善道大师《念佛镜》云:“犹如蚁子,寄在翅鸟之上,遂将蚁子在须弥山,蚁子升高,受诸快乐。凡夫念佛,亦复如是,乘佛愿力,速生西方,受诸快乐,犹如蚁子,乘翅鸟力,上山相似,此之他力。”

  是故,信本愿、称佛名即是乘佛力,此即他力念佛,不论己功,唯任口称。(选自《无量寿经要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往生       欢喜)(五明学佛网:念佛往生       欢喜)  

 傅味琴居士:得暖位,先要修好欢喜心 

 圣轮法师:看透人世间 欢喜生活禅─谈「随缘自在」的欢喜人 

 圣严法师:欢喜看生死 

 欲求菩提先立本 至心学佛生欢喜 

 仁焕法师:信心欢喜的重要性 

 仁焕法师:如何念佛往生 

 圣旭法师:欢喜信受决定往生 

 觉明法师:如何念佛往生 

 刘元春教授:众生欢喜,佛欢喜!(关于佛化婚礼)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十三、欢喜之妙道——十地品(一) 

 大安法师:念佛往生,成就信心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 欢喜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