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新闻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商业请退出庙门


   日期:2015/10/19 1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来源:新华社

XC法师

  1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人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 | 北京报道

  凌晨四点,清脆的板声将位于北京西山的千年古刹龙泉寺从沉睡中唤醒。与往常一样,寺院方丈XC法师闻板即起,然后静坐、思维、皈依发心,再随众上殿过堂。早斋后,他继续回到寮房静坐思维一小时——这是XC法师已保持30余年的修行习惯。

  XC法师俗名傅瑞林,1966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受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他从12岁便开始诵读佛经;16岁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出家,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23岁已是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中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名寺方丈。

  2015年4月21日,49岁的XC法师从传印长老手中接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重担,成为中国佛协创立62年来最年轻的会长。与此同时,XC法师还身兼北京龙泉寺、福建莆田广化寺、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等多种社会职务。

  10月2日,刚刚结束了尼泊尔慈善捐款活动归国的XC法师,在龙泉寺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佛教要“拥抱互联网”

  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景区入口前行,经过数百米的缓坡,便能看到龙泉寺古朴的山门与朱红的外墙。山门外,鲜红的地毯逶迤伸向尚未竣工的一处建筑。

  前一天,这里刚刚举行了“龙泉寺恢复宗教活动场所10周年暨2015年国庆普茶晚会”,并宣布了XC法师微博的第11个语种——越南语微博正式开通。

  XC法师是中国大陆最早使用网络弘法的高僧大德之一,2006年就开通了个人博客,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2009年至今,他相继开通了中、英、法、德、泰以及藏语等10个语种的微博,读者涵盖了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最具互联网思维”的法师。

  在普罗大众的传统认识中,寺庙应该是晨钟暮鼓、梵音袅袅的神秘道场,出家人也应是不问尘世、清修戒律的苦行僧。而互联网却洞穿佛墙,裹挟着世俗的浮华与喧嚣,破坏了僧侣的清净道场。

  XC法师认为这是误解,“出家人持戒修行与互联网弘法实际并不矛盾”。他直言,“佛教重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教徒要弘法、广度众生,就应当积极学习运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传播手段,这是现代佛教参与社会、弘扬佛法、化导众生非常便捷的途径。”

  其实,目前佛教界运用新媒体技术已非常普遍。2012年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就充分运用了微博、互联网、卫星电视等现代技术手段。今年10月底在无锡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也将举办三场新媒体论坛。

  2009年至今,XC法师一直精心呵护着多语种“微博道场”,成为当今中国佛教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新时期中国佛教积极融入社会的新面貌。

  XC法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不仅通过互联网发布佛教、寺庙的信息,同时也会借助微博互动平台为网友释疑解惑,告诉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来促进社会道德的提升等等。”

  虽然积极践行并倡导互联网弘法,但XC法师还是强调佛教界要警惕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渗透、污染。

  “现在网上充斥着大量不良资讯,刺激人的物质欲望,严重污染了现代人的精神空间。佛教徒有义务承担起净化世道人心的责任,源源不断地为这个信息海洋注入积极健康、慈悲智慧的正能量。”XC法师说。

  为了保证清修,龙泉寺制定了契合时代特点的现代僧团管理制度,僧人使用电脑、上网必须要申请。而负责事业部门、需要上网的只是少数法师,绝大部分僧众的学修不会受网络影响,可以清净持戒、安心办道。

  “佛教是古老的,佛教徒是现代的。佛教和佛教徒应该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传递出去。”XC法师表示。

  商业,请退出庙门

  “寺庙应该恢复清净道场,让出家人能很好地持戒,安心办道。”就当前佛教界存在的“寺庙被承包”、“烧高价香”、“私设功德箱”等不良现象,XC法师并不讳言。

  他认为,佛教寺庙是佛法僧三宝的体现,而现代寺庙既是出家人修行用功办道的道场,更肩负着佛法教育、文化传播、慈善公益等社会责任。

  早在1984年,刚刚就读中国佛学院的XC法师就察觉到,由于没有适合修行的道场,北京有不少居士都跑到外地找道场。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愿望——将来在北京办一个给信众学佛修行的道场。

  21年后,夙愿实现。2005年,怀着重兴古刹的使命,XC法师来到龙泉寺,住持起了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寺庙。从此,龙泉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向公众开放的修行寺庙,并免收香火费。

  为了满足都市白领阶层体验修行、舒缓身心的需求,龙泉寺还免费举办了IT禅修营、音乐禅修营、动漫艺术禅修营等各种禅修班。

  “佛教的‘出世’主要是出离烦恼、解脱烦恼,而不是与世隔绝。只有被现代人所欢迎和接受,佛教的正能量才能如涓涓细流一样流淌到全社会。”XC法师呼吁佛教界要持续开展服务社会的活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而不被商业化所牵制。

  与此同时,XC法师建议佛教名山大寺应尽量少收或不收门票费。他直言:“寺院作为佛教的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本位作用在于净化人心、导善社会,如果直接或间接地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无疑是对本位作用的损害。寺院应多考虑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大众的需求,回馈社会,利益大众。”

  10年来,龙泉寺虽然免除了门票等一切收费,但寺里有自己耕种的有机农场,僧众平时吃穿用度比较简单,基本生活还是可以保证。

  为了避免寺庙被商业化,XC法师同时提出:要在传统戒律清规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现代寺院管理制度。要加强信仰建设、道风建设、人才建设等“六个建设”,以及处理好佛教基本教义和现代科技文明等“五个关系”。

  “僧众不发单资、普通僧众不能拥有手机、外出要有人陪同、所有的钱归公……”这是XC法师为龙泉寺僧众制定的几条制度。

  这些内化于僧众心中的制度,正是一座寺庙“清净持戒、道风纯正、见行合一”的有力保障。

  “一带一路”——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路线图”

  在XC法师看来,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不仅仅是一张经济蓝图,也是中国佛教走出去的“路线图”。

  他分析,“一带”覆盖的中亚各国,是中、印、欧、阿拉伯等文化板块的接合部,自古便是多元宗教文化交汇并存的区域,与中亚各国展开宗教文化交流与对话,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各种极端主义的滋生土壤;“一路”覆盖的东南亚、南亚各国多以佛教为主要信仰,与中国佛教界有着悠久良好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为丝绸之路的民族交流、地域团结与宗教文化融合做出过重大贡献。新时期,佛教仍然发挥着在外交领域的特殊作用,承担着促进国家间文明互鉴、和睦包容的重任。

  XC法师在中国佛协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曾表示,新时期,中国佛教应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创造条件让中国佛教及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智慧。

  此外,XC法师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一带一路”范围内的亚洲国家中成立国际性的佛教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这也将成为联系欧亚各国的文化纽带。随着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必将促进更多国际区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及繁荣稳定,使佛教智慧成为全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

  虽然第27届“世佛联”大会已过去一年时间,但回想起在陕西宝鸡举办的那场盛会,XC法师还是有些激动。

  “当时‘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参与了大会,佛教要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今年10月底无锡将举办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一定会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佛教的又一场盛会。”XC法师坚信。

  对话

  佛教思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很多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到龙泉寺皈依剃度,龙泉寺也被外界称为“最强科研寺”。继网络弘法之后,龙泉寺又开始了动漫弘法,请问成效如何?

  2011年龙泉寺成立了“动漫中心”,去年,中心设计了经典动漫形象“贤二”,其修行小故事经由微信公众平台“龙泉动漫”每日推送,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喜爱。今年国庆节,动漫中心又推出人工智能“贤二机器僧”,大众不但可以现场和贤二机器僧对话,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与贤二机器僧随时随处交流。这是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又一深度融合,体现着佛教不断创新的精神。

  《中国经济周刊》:佛教艺术品是弘扬佛法的一种物质载体,佛教文化如何才能与艺术结合得更加紧密?

  在我国佛教历史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书法等艺术门类都达到过很高成就,许多作品都蕴含着精深的佛法内涵。艺术与宗教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挚诚的宗教情怀能给人带来不竭的艺术灵感,而极致的艺术追求也能将人导向超越的宗教境界,佛教艺术已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佛教文化及艺术产品奉献给大家。

  《中国经济周刊》: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未来的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如何理解这段话的佛学智慧?

  道德危机的症结,根源于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其意识结构的根本原因恰恰是信仰的缺失。信仰是人性格中一种稳定的力量,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内心会有正知见的引导,会从内心自发地规范和约束自己。所谓福报,是生长在道德、信仰的基石上的,有了信仰的基础,才会自觉主动地行善止恶乃至利国利民。

  《中国经济周刊》:佛教如何去促进经济繁荣与发展?

  经济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化为文明之核心要素。佛教和平慈悲思想的弘扬,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和民族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中国佛教要在净化世道人心、造福百姓、稳定社会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佛教对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引导,积极开拓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渠道,促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只有具备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证。 (厦门两岸艺术品交流协会会长刘成专对本文亦有贡献)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