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何培养自己的信仰


   日期:2015/10/19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僧团(图:龙泉视界)

 僧团

  我们如何来培养自己的信仰?最关键的是首先要把自己原来对世间、对人生、对世界、对佛法、对佛教的认知全部放掉。什么原因呢?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书籍、知识、经验,告诉我们的都是有限的存在,都是染污的,都是生死轮回之因,都是世间动乱纷争之因。所以说我们在世间上所接触到的、自己所拥有的心理上的那些概念,完全都是错误的。而佛法僧三宝的概念,本身是清净的、无染的、尽虚空遍法界的,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凡夫不能用染污心去理解清净法。反过来说,我们如果没有把世间上这些杂乱的东西舍弃掉,正法的内涵就接受不进来。因为我们一直被这些有形相、有局限的东西障碍住,这就很难去理解、去接触清净、无为的佛法。

  第一,我们常常讲的“善”和“恶”,都是从世间法立场上来谈的,而真正从无相无为的概念上看,事物的本质是超越善和恶的,是没有善恶形相、没有善恶概念的。也就是说,善和恶的概念,只是在世俗谛范围内,在世间法里面有。

  那么,什么叫善恶呢?佛法谈到善的行为和起因,跟世间上所谈的善的行为和起因是有所区别的,佛法里面所谈到善的本身就是要止恶,也就是说不能造恶业,不能去做这些有过失,有损于人,有害于世间的行为。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去造作这些恶业,善心善缘善行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积聚起来。通常人忽略了这一部分,他会说,我去做一点好事,拜拜佛,念几卷经,或者向庙里捐几个钱就行了,但实际上却还默默无闻地在造恶业,恶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法怎么有办法入心呢?所以,佛教里面特别注重忏悔法门,忏悔就是忏除前衍,不再做恶,不断悔过,发心不二过。只有把造恶业的心停掉了,才有办法去行善,也就是说,要行善,就必须止恶。要止恶的话,你必须首先要培养起对三宝,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否则,遏制不了自己无边的恶业。在世间上,佛法认为是恶的,而不少人又恰恰认为是善的。比如损人利己、弱肉强食、以强凌弱等等的很多行为,根据佛法来讲,都是不好的,在世间上面却都是被允许存在的,被认为是合理的,但佛法认为是不对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就是说从我们思想上面的认识是很局限的。

  第二,从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来看,我们整个生命也是非常有限的。人活一百年,也不过三万六千五百天,何况还不一定可以活一百年,也就是说顶多活三万天左右,可以看出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非常有限。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样一个非常短促、局限的人生意义上,不然佛法就学不进去。也就是说局限在眼前的境界、现前的利益和快乐,这些都是无常的,都不是佛法的本质,更不要说我们还常常都是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利益和快乐,那更是靠不住的。

  我觉得只有把这两个问题想通了,对佛法的信仰才能够真正培养起来,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学佛都是很虚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仰       XC法师)(五明学佛网:信仰       XC法师)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惟觉法师:智慧的信仰─正信 

 周贵华博士:佛教信仰简论 

 吕澄居士:杜甫的佛教信仰 

 楼宇烈教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魏道儒教授:宗教融合与教化功能──以宋代两种华严净土信仰 

 徐文明教授:早期法华信仰与普贤感应 

 李利安教授:观音信仰研究现状评析 

 李利安教授: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李利安教授: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李利安教授: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基本体系和基本特征 

 李利安教授: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