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净土宗教程》华严判教系统(13)


   日期:2015/10/26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宗作为中国佛学之大成,亦表现为判教与法界观。华严宗的三时五教,依照《 华严经 》的义理,卓然而成一周密而合理的判教系统。三时五教的判释,肇始于华严初祖杜顺大师,集大成于华严三祖贤首国师,兹分述如下:

  一、三时:时间维度的判属

  《 华严经 》以日出日没为譬喻,显示如来始从成道,终至涅槃,先后说法之次序,即日出先照时、日升转照时与日没还照时。三时佛教各有特色,先照时称为无上根本法轮,转照时称为依本起末法轮,还照时称为摄末归本法轮。与五教判分亦具对应关系。

  净宗正属日出先照时,因为《 华严 》末后一著,乃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华藏海众,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上根利智直下承当,发愿求生。钝根众生如聋如盲,杜视绝听。释尊以大悲普度之心,于第二日升转照时,专说净土三经,以念佛法门普应三根,俾令有缘众生往生净土,究竟成佛。又于第三日没还照时,在法华会上,重申净宗,追溯两土世尊因地历史,劝勉大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证知净宗念佛法门条贯三时,重重宣演,只是众生根机不同,致有隐显之别。

  二、五教:内容的判属

  华严五教小、始、终、顿、圆,与天台八教有同有异。华严判教是在继承天台判教的基础上,面对禅宗鼎盛、法相宗异军突起的状况,所建构的新的判教体系,以成华严宗之五教十宗(天台设化仪四教,华严相应立十宗),从内容到形式,更为完备。五教为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

  净宗在五教中,正属顿教与圆教所摄。净宗念佛法门,信愿持名,即得往生净土,一生成办佛果,疾超速证,非渐教迂回屈曲可比,故为顿教所摄。

  莲祖基于贤首五教的立场,判释《 阿弥陀经 》所示念佛法门正诠顿教,兼通终教与圆教。何谓摄于顿教呢?原由有二:其一,从取证佛果来看:通途法门靠自力断惑证真,从初发心直至成佛,经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乃至历三大阿僧祇劫方得成佛,其事甚难,其道甚远。今此持名念佛,乘佛愿力,即得往生,既往生已,即得三不退(阿鞞跋致),可谓弹指圆成八万门,一生取办僧祇果。如将法王宝位,直接授与庸劣凡夫。不历阶级,顿超直入,非渐教迂回屈曲之能比拟。其二,从修证方法来看:顿教之旨,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今此持名念佛正谓无念,良由一心执持名号,则不以有心念(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不以无心念(能念之心惺惺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不以亦有亦无心念(有处全空,空处全有,互夺两亡,故非双亦),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因有念显无念,因无念显有念,互成双立,故非双非)。离此四句,更有何念?虽然名为念佛,实乃无念之念(由体起用),念而无念(摄用归体),是名一心。是故持名一心不乱,与一念不生无二无别。是故《 阿弥陀经 》正属顿教。

  何谓兼及终教与圆教呢?大乘终教开显中道妙有,定性阐提皆当作佛,称合大乘至极之说。今净土法门以一切众生(蠕动蜎飞乃至阿鼻众生)念佛,定当往生成佛,即定性阐提皆作佛义。

  圆教乃圆满无缺圆融无碍之谓。《 大方广佛华严经 》乃释尊成佛之初,为法身大士称性直谈的大不思议妙典。事事无碍法界具摄十玄门(通过此十种玄妙之门,能契入华藏世界无尽性海),彰显圆教秘藏精髓,为《 华严经 》所独具。而《 华严 》十玄门亦体现在大小《 弥陀经 》中(《 无量寿经 》称大本)。是故《 华严经 》全圆、《 弥陀经 》分属圆教。会通二经圆融玄境,略有十同,分述如下:

  1、无情说法同

  华藏世界一尘一毛,有形无形之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天鼓法尔流出苦空无我之音,俾令华藏大士远离尘劳,增进道业。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宝池德水波扬无量自然妙声,杂色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香风拂树演畅妙法,悉皆宣演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分诸法门。诸往生者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无情说法,妙德难思。彰显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华严玄境与一切皆成佛的弥陀愿心。

  2、一含无量同

  华严一微尘中,具足十方法界无尽庄严。善财童子赞叹弥勒楼阁云:“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刹而庄严者之所住处。”佛母摩耶夫人云:“又善男子,彼妙光明入我身时,我身形量虽不逾本,然其实已超诸世间。所以者何?我身尔时量同虛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萨受生庄严诸宫殿故。”西方净土亦复如是。于一一宝树中,悉能显现十方佛刹,犹如镜中之像。又释尊加持阿难及与会大众,悉见阿弥陀佛净刹无量庄严,诸菩萨众宫殿随身,遍至十方供养诸佛的景观;大势至菩萨天冠上的宝瓶光焰中,映现十方诸佛净土,彼此都无增减,显示空间广狭自在的解脱境界。

  3、不动周遍同

  华严诸佛菩萨于寂灭道场本身不动,无量化身遍周法界,广作上求下化的佛事。八住菩萨(童真住)即能现变化自在身,一刹那顷,游行无数世界。又十行颂云:“佛刹无边无有数,无量诸佛在其中。菩萨于彼悉现前,亲近供养生尊重。”西方净土亦复如是。诸往生者,承佛威神,一食之顷,遍至十方无量世界,供养诸佛。昔觉明妙行菩萨,自极乐国来此土临坛示偈云:“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无量照群迷。当知本体原无二,不动庄严变化机。”西方净土诸菩萨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开启诸众生烦恼淤泥中的正觉莲华故,其悲智德用与华藏大士无二无别。

  4、见闻获益同

  华藏世界种种景物,具彰法性,令见闻者悟入妙如来藏。一切宝盖从菩萨行持波罗蜜所生出,一切华帐于佛境界清净解所生,一切衣由无生法忍所生,一切宝宫殿从解诸法如梦欢喜心所生。若有众生见药王树(依报)与佛身(正报),即能净除业障,六根清净。乃至弥勒楼阁即菩提相,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无分别智,令善财童子心开意解,至菩提道场。西方净土亦复如是。诸往生者见阿弥陀佛道场宝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由此因缘,乃至涅槃,五根无患,心无散乱,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由见彼菩提树故,获三种忍。何等为三?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又诸众宝莲华、楼阁宫殿、百鸟铃铎、宝池德水等,悉能令往生者获致住相证果之法益。立像竖臂,触目皆道;托事显法,妙境无尽。

  5、八难顿超同

  八难是指遮止佛化的八种障难,即地狱、饿鬼、畜生、盲聋喑痖、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北俱卢洲、无想天。这八类众生或因剧苦、或因愚痴、或因根缺、或因享乐等原由,不能得到圣人的教化。然诸佛大悲不舍八难众生,威神垂救。《 华严经 》中,释尊告宝手菩萨言:佛为菩萨时,于兜率天宫放大光明,名光幢王,照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彼世界中地狱众生遇斯光者,众苦休息,咸生欢喜,踊跃称庆。从彼命终,生兜率天。天中有鼓,名甚可爱乐,为彼天子说微妙法。诸天子闻法心解,证入十地。地狱众生顿超证入十地,希有奇特,此乃毗卢遮那如来光明愿力所致。阿弥陀佛亦复如是。阿弥陀佛因地发起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之大愿,尤其对三恶道众生备加愍念。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大悲愿,永恒地回响在虚空法界,成为法藏菩萨捍劳忍苦圆成大愿的不竭原动力,并在弥陀果地上得以兑现。阿弥陀佛至彼地狱最上之顶,垂金色臂慈音告敕,放大光明,其音随光,直至地狱渊底。阿鼻受苦人及同受剧苦的狱囚,见弥陀光明,又闻慈音告敕,忽得本心,增益善念,踊跃欢喜,头面顶礼,称念佛名,随光直上,往生净土。至安养佛刹已,蒙佛摩顶授记,听佛说法,应念悟道,即能飞行游戏神通,分身他方刹土,上供诸佛,教化众生。地狱众生往生获益如是,诸蜎飞蠕动众生往生,亦不胜其数。往生集中所载鹦鹉、八哥、老鼠等往生事例,亦只是无数往生中聊举三五而已。证知阿弥陀佛光明愿力遍一切时处,六道众生但念佛者,悉得往生。八难顿超,彰显阿弥陀佛与毗卢遮那共有的不可思议威神愿力,吾人于此宜知恩报德,铭刻肺腑。

  6、出生无尽同

  华藏世界重重涉入,映现无穷。经云:如来能于一身现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出尔所舌,一一舌出尔所音声,乃至文字句义充满法界。西方净土亦复如是。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证知西方净土与华藏世界一样,同具重重无尽之玄境。

  7、双垂两相同

  华藏世界法报化三身一体。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大菩萨示现智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为劣根众生示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以方便智,广度众生。西方净土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于西方本土,为诸菩萨现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之身,眉间白毫如五须弥,佛眼如四大海水。如是报身非凡夫心力所能观想,是故阿弥陀佛为劣机众生示现丈六小身于池水上,以宿愿力加持,有忆想者,必得成就,显示阿弥陀佛与卢舍那佛同等的慈悲方便。

  8、教主法身同

  华藏世界以卢舍那佛为教主,西方净土以阿弥陀佛为教主。清凉国师开示:阿弥陀佛即本师卢舍那。永明延寿大师亦云:总持教中(指密宗——注),亦说三十七佛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毗卢遮那内心证自受用,成于五智,从大圆镜智流出东方阿閦佛,从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宝生佛,从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从成所作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法界清净智,即自当毗卢遮那。言三十七者,五方如来,各有四大菩萨,即成二十五,加上四摄菩萨与八供养菩萨,故成三十七。皆称佛者,皆毗卢遮那一佛所现。莲祖亦认定阿弥陀佛即卢舍那佛,兹又举一例以作佐证:宋代道因法师,修《 华严 》圆顿教观。临终别徒众曰:“华严世界,洞彻湛明,甚适我怀,今将行矣。”令徒众举所述弥陀赞曰:“无边刹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莲华宫,莲宫周遍遍空海,空海独露弥陀容。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绝非离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说”。道因法师临终于华藏虚空刹海的莲华宫中,见到的却是阿弥陀佛的金容。诸佛本迹,凡情难测。蕅祖曾开示“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信不虚言。由此可推知:释迦牟尼佛即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如是,释尊一代时教的结穴归根总在念佛求生净土,乃真实不虚也。

  9、不可思议同

  释尊一代时教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其圆顿教法尤显大不思议妙德玄境。《华严》以甚深无碍法界缘起为宗。华藏世界乃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劫备修胜因,悲智双运,严净刹海,无量因缘称性肇起。如海印三昧,同时朗现。相即相入,一法成一切法;因果同时,初发心时即成正觉。圆顿秘藏具摄万法,故被誉为众经之王。诵经一偈能破地狱;沙弥心念《华严》经文帮助天帝,能令阿修罗大军溃散。西国相传,有读此经者,以水盥掌,水沾虫蚁,其虫蚁舍命,皆得生天。足证《华严》妙典神力不可思议。西方净土亦复如是。阿弥陀佛愿心庄严的安乐世界,称性缘起,同时完备,具足万德,妙德难思。经云:其有得闻彼佛(阿弥陀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无量寿经 》)“若有能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由上证知,《 华严经 》与《 弥陀经 》同属不可思议之圆顿妙典,同诠自性大不思议之体相用。有谓《华严》奥藏不出《阿弥陀经》(蕅祖);有谓净宗念佛法门肇起于《华严》(印祖);有谓《华严》是大本《弥陀经》,《弥陀经》乃小本《 华严经 》等,诚哉确论。

  10、顿齐佛境同

  《华严经》诠释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圆顿义理。从果门摄法来看,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以佛所证得的正是众生本觉真心,是故众生全在佛心中。从因门摄法来看,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故知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是故佛在众生心中。由生佛同体,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佛,为佛心中众生说法,即凡夫生灭心,便可顿成诸佛不动智。得遇毗卢遮那光明者,皆可证得十地菩萨位,成就无量智慧光明。乃至初发心时即成正觉,虽成等正觉不舍初发心。净土法门亦复如是。阿弥陀佛法性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我等念阿弥陀佛时,阿弥陀佛即时现前。念佛法门以佛果觉作行人修持因心。阿弥陀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西方净土如是依正庄严功德(亦即自性功德),而皆是已成就,非今成就,非当成就。此则以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托彼名号),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显我自心)。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香光庄严。念佛时即作佛时,亦即成佛时。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顿齐佛境,难思难议。

  综上所述,莲祖以楷定古今之气概,将《阿弥陀经》与《华严经》圆融会通,拈出二经十种相同之处,用以佐证《华严》全圆、《弥陀经》分圆之判教,这对宋明以来宗门教下轻贱净土的强势偏见,不啻当头一棒。《疏钞》问世流通伊始,亦受到多方攻讦。有人以为《阿弥陀经》所示持名念佛,毕竟是愚夫愚妇所行之浅法,《疏钞》穿凿使之深,故不可。又有人谓《阿弥陀经》属方等经,《疏钞》判为圆教,则不可。伊时有一精研《华严》的曹鲁川居士亦致书莲祖云:“《佛华严》乃无上一乘圆教,如来称性之极谈,非教非宗,而即宗即教;不空不有,而无垢无净。是在《法华》,犹较一筹,若余乘似难与之较长比短也者。尊者乃与《弥陀经》并称,已似未妥。”莲祖对诸如此类之见解,予以慈悲而严正的辩驳,摧邪显正,中兴净宗,厥功甚伟。面对诸多诽议,莲祖常喟然感叹:“佛谓此经难信之法,不其然乎?!”

  吾人深体莲祖的圆顿之判与二经十同,对古德赞誉净宗念佛法门为圆顿中至极圆顿,信非溢美之辞,无稽之谈。深信净土法门,始是深信法界圆融理;已悟法界圆顿理,方肯炽然求往生。如是往生即向上圆顿了义无伦匹,如是解行方契莲祖判教本意。

  净宗亦复兼通前三教,净宗念佛法门在小乘教、大乘始教与终教中,或显说,或隐说,唯愿善根成熟众生,念佛求生,速成无上正等正觉,表证释尊无尽的悲心,净宗念佛法门的广大圆满。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信愿持名)(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信愿持名)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张秉全居士:信愿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决生净土。 

 张秉全居士:一心不乱往生乎?信愿持名往生乎?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