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幸福人生 -->育儿教育

 你究竟是爱他还是害他?


   日期:2015/11/11 9: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和老人的福报提前用光?分两篇文章来谈,大家一定仔细看完,关系一生!

  如何积累和珍惜福报?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误区(力荐)

  当今社会养育子孙后代的误区

  今天吃晚餐时,一位同事说明年要让他女儿上一万多元一个学期的贵族幼儿园,我听了很惊讶,并警告他:“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因为有福报才能活命,福尽则亡,请不要把你小孩命中的福报提前用了!一万多元一个学期,那是你小孩命中注定的福报呀!要给她保存起来,给她将来用!” 世上很多人都有很多错误的教育小孩与孝敬父母的误区,故特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世上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有福报。如果他的福报尽了,不论是天龙鬼神,还是帝王将相,皆命终。

  从前有二个人打赌。有一个人念佛吃斋了很久,但他总是生病与贫穷,后来他说念佛吃斋没用。当时有一位朋友听见,开玩笑说:“你说念佛吃斋没有用,那你把你念佛吃斋的功德卖给我!” 那人当真了,收了钱并立了字据,把他念佛吃斋的功德卖了。第二天他便梦见鬼差来找他,说他福报已尽,某日当命终。于是他便急忙找朋友要回字据,他朋友说已烧了,不久他便命终。类似的故事我看过好几例,我虽然不知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但我相信是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过。

  我希望每位见文者都能积福惜福,不要浪费福报。每一有生命的众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于前世福报,福报尽则命终。是故,要积福惜福。

  很多有钱人,从小就给小孩吃最好的,用最好,上最好学校的,结果小孩成长后,事事不如意,还染上种种不良习气,不久便因种种原因命终,白发人送黑头人。以上现象,当今社会上比比皆是。如果要找例子,可以找上一大堆。可是有人找过真正的原因吗?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父母把小孩的福报提前用光了。什么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那是在消他的福呀!你自己的小孩有多大的福报呀?!你从小让他过上皇太子的生活,那是在折他的寿呀!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上学校不必太好,老师有学问有品德就行。住不必太好,能让心安静就行。娶老婆不必太漂亮,能孝顺公婆、能持家就行。嫁老公不必太有钱太帅,能养家糊口、能不染恶习、能爱护自己,心地善习就行。求师学道,不一定要是大彻大悟的活菩萨,也不一定要是能飞天遁地的活罗汉,更不一定要是能青春永驻的长生不老活神仙,只要他的德行与学问比你目前高,皆可以为师。

  古今中外很多伟人名人皆有云:“我幼年时,我父母给我最大的遗产就是贫穷!”

  古德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谚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不可能叫大家以贫穷来逼孩子早懂事、早立志、早当家。但是,必须早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的钱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要让孩子在寒暑假期间点体验生活,知道知识的好处,知道知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知道品德人格在未来的人生上是宝贵的财富。唯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用功学习,不交恶友,不染恶习。如果你整天把他棒在手上,让他当一皇太子,那只有折他的福寿。

  是的,小孩要从小培养。但是要分开时间段。小孩的纯真童心是不必刻意去修的三际托空,真人心境。这种纯真童心会使元神自生精气神。一至十六年的童心保持得愈久,那这小孩的精气神就会愈充足。精气神充足才有精力去保家卫国,当国之栋梁。所以,教育子女,培养后代良材,当分时间段来管教。

  一至八岁,主要教育礼仪,修养德行。

  什么是礼仪?比如说:尊敬师长,见师长要问好。吃饭喝茶用水不要浪费,诸如此类,应从小管教。人的修养德行,外交礼仪,将影响一生的成败。但知识不是这个时间段教育的。如果一至八岁教育他太多的文化知道,会使过早把他的清净元神转成随六根六尘转的识神,会使他将来精气神内三宝不足,将来难当大任,折其福寿。如果一个人学富五车,但如体弱多病,那如何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等他八岁以后,再让他学习世间基本学问。

  等十六岁后,精固血暖,三宝充实,四大调和,五脏安泰,百骨精髓充满后再学习世间千万学问也不为迟。如果从小就娇生惯养,吃好用好,汗不出,太阳不晒,那是折他的福寿呀!希望众人能明白其中的真实道理。你到底是爱他还是害他:《《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一封神秘信迅速在网上走红》》《《教你如何分辩子女是来讨债还债还是来报恩报怨》》

  当今社会孝敬父母的误区

  以上说了当今社会教育子孙后代的误区,下面说说孝敬父母的误区。说到孝敬父母,我先说说古今很多名医的经验。有很多古今名医给病人看病有个习惯:穷苦人得了绝症他会接。但很多高官贵豪得个小病他却不敢接。为什么穷苦人得绝症他敢接,还能治好。但高官富豪得个小病却不敢接?

  据很多名医的经验是:官贵富豪得小病是表相,其实已经福报已尽,就像晋景公一样,早已病入膏肓。而穷苦而有善根之人,表面已经病入膏肓,其实未病到心,因为善根还在,良心未泯。由于一世穷苦又有善行,故福报未尽,故命不该绝。

  很多人孝敬父母是愚孝。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报,给父母穿上千块一件的名牌衣服,给父母用最好的生活用品,给钱父母嫖赌。这样孝敬父母,你想父母早死呀!?

  我给你们讲二个故事。

  故事一:从前有个人娶了个蜜口蛇心的老婆。他老婆非常希望她公婆早死,但是又不能直接杀死他们,那怎么办呢?后来有个教了她一个方法:每天给公婆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此法果然管用,她公婆很快就福报用尽而亡。这招够毒,博得好名声的同时还可让父婆早死,可谓一举二得。请问:你们是这样孝敬你的父母吗?

  故事二:从前有二夫妻常吵架,老公总是一天到晚打骂他老婆。后来他的老婆皈依了佛门得道高僧。有一次,他老婆跟她的师父讲她的苦楚,说她老公天天打她骂她,该怎么办?她师父听后告诉她:“你前世为夫,而你夫为你妻。你每天打骂她,所以你今世欠他一千余次打。”她听后大惊:“问师父该怎么办?”她师父教她一个妙计:“你回家把你老公放棒子的地方换成放马尾扫帚。你老公打你几下就不想再打你了。”后来妇人回家后把她老公平时放棍棒的地方的棍棒丢掉,然后把千百条竹林枝捆成的扫帚。她老公有个习惯,一回到家,不管他老婆坏对,先到老地方拿棍棒把老婆打一顿再说。后来,他拿扫帚打她打一顿后,莫名奇妙的不想打了。更奇的是以后也不想打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扫帚是上千条竹枝捆成的。打一下就相当于打上千遍。民间有传说,不可用扫帚打人。说用扫帚打人会倒霉。其实原因是用扫帚打人造业太重。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福禄有定数。那能浪费福报?要惜福才是福。凡夫俗子,不知积德积福,只知一味的享福,寿能几何?

  孝敬父母是天公地道的,是应该的。但不可愚孝,不可浪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父母钱财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忘了引导父母惜福积福。如此一味的光给钱而不引导父母惜福积德,那就算你天天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味,那也是黄泉路近。

  所以,希望各明白这个道理。给父母吃,能饱,卫生就行,不一定要山珍海味。给父母穿,能暖就行,不一定要上千块的国际名牌。什么狗皮猪皮鞋,什么狐皮狸皮衣,人还没死就先披畜生皮,你想让父母先投畜生道吗?

  父母是尊长,孝敬天公地道。先有天地,后有君王。先有父母,后有我身。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生灵。没有君王领导管理泱泱大国,那我们随时都可以被强盗恶人抢财劫色。是因为有君王,才有安定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礼敬国家主席、总统、国王。没有父母生我血肉之躯,就没有我身。没有师长授我生存知识,那我可能如畜生般无知。故我等理当敬天地日月星辰,理当礼敬明君贤相良将,理当礼敬生身父母,理当礼敬授我生存知识的师长。但是,不可愚忠愚孝。

  我所言论,不做圣解。是错或对,君自参悟。

  莫棂鹰谨书于2013年1月15日

  媳妇说:“煮淡一点你就嫌没有味道,现在煮咸一点你却说咽不下。你究竟怎想怎么样?”

  母亲一见儿子回来,二话不说,便把饭菜往嘴里送。她怒瞪他一眼。

  儿子试了一口,马上吐出来。儿子说:“我不是说过了嘛,妈有病,不能吃太咸!”

  “那好!妈是你的,以后由你来煮!”媳妇怒气冲冲地回房。

  儿子无奈地轻叹一声,然后对母亲说:“妈,别吃了,我去煮个面哈?”

  “仔,你是不是有话想跟妈说,是就说好了,别憋在心里!”

  “妈,公司下个月升我职,我会很忙,至于老婆,她说很想出来工作,所以……”

  母亲马上意识到儿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妈去老人院。”声音似乎在哀求。

  儿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寻找更好的理由。

  “妈,其实老人院并没有什么不好。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没有时间好好服侍您。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顾,不是比在家里好得多吗?”

  “可是,阿财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方便面,儿子便到书房去。他茫然地伫立于窗前,有些犹豫不决。

  母亲年轻便守寡,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供他出国读书。但她从不用年轻时的牺牲当作要挟他孝顺的筹码,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挟他!真的要让母亲住老人院吗?他问自己,真的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难道是你妈吗?”阿财叔的儿子总是这样提醒他。

  “你妈都这么老了,好命的话,可以活多几年,为何不趁这几年好好孝顺她呢?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亲戚总是这样劝他。

  儿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会改变初衷。

  晚,太阳收敛起灼热的金光,躲在山后憩息。一间建在郊外山岗的一座贵族老人院。

  是的,钱用得越多,儿子才心安理得。当儿子领着母亲步入老人院大厅时,崭新的电视机、 42英寸的荧幕正播放着一部喜剧,但观众一点笑声也没有。几个衣着一样、发型一样的老妪,歪歪斜斜地坐在发沙上,神情呆滞而落寞。有个老人在自言自语,有个正缓缓弯下腰,想去捡掉在地上的一块饼干吃。

  儿子知道母亲喜欢光亮,所以为她选了一间阳光充足的房间。从窗口望出去,树荫下,一片芳草如茵。几名护士推着坐在轮椅的老者在夕阳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静得令人心酸。纵是夕阳无限好,毕竟已到了黄昏,他心中低低叹息。

  “妈,我……我要走了!”母亲只能点头。他走时,母亲频频挥手,她张着没有牙的嘴,苍白干燥的嘴唇在嗫嚅着,一副欲语还休的样子。

  儿子这才注意到母亲银灰色的头发,深陷的眼窝以及打着细褶的皱脸。母亲,真的老了!

  他霍然记起一则儿时旧事。那年他才6岁,母亲有事回乡,不便携他同行,于是便把他寄住在阿财叔家几天。母亲临走时,他惊恐地抱着母亲的腿不肯放,伤心大声号哭道:“妈妈不要丢下我!妈妈不要走!”最后母亲没有丢下他。

  他连忙离开房间,顺手把门关上,不敢回头,深恐那记忆像鬼魅似地追缠而来。

  他回到家,妻子与岳母正疯狂的把母亲房里的一切扔个不亦乐乎。身高3英寸的奖杯──那是他小学作文比赛《我的母亲》第1名的胜利品!华英字典──那是母亲整个月省吃省用所买给他的第1份生日礼物!还有母亲临睡前要擦的风湿油,没有他为她擦,带去老人院又有甚么意义呢?

  “够了,别再扔了!”儿子怒吼道。

  “这么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么放得下我的东西。”岳母没好气地说。

  “就是嘛!你赶快把你妈那张烂床给抬出去,我明天要为我妈添张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现在儿子眼前,那是母亲带他到动物园和游乐园拍的照片。

  “它们是我妈的财产,一样也不能丢!”

  “你这算甚态度?对我妈这么大声,我要你向我妈道歉!”

  “我娶你就要爱你的母亲。为什么嫁给我,就不能爱我的母亲?”

  雨后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萧瑟,行人车辆格外稀少。一辆宝马在路上飞驰,频频闯红灯,呼一声又飞驰而过。那辆轿车一路奔往山岗上的那间老人院,停车直奔上楼,推开母亲卧房的门。

  他幽灵似地站着,母亲正抚摸着风湿痛的双腿低泣。她见到儿子手中正拿着那瓶风湿油,显然感到安慰的说:“妈忘了带,幸好你拿来!”他走到母亲身边,跪了下来。

  “很晚了,妈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还要上班,回去吧!”

  他嗫嚅片刻,终于忍不住啜泣道:“妈,对不起,请原谅我!我们回家去吧!”

  后语

  随着自己愈长大,看着父母亲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丝变白发,动作从迅捷变缓慢,多心疼!父母亲总是将最好、最宝贵的留给我们,像蜡烛不停的燃烧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没有腾出一个空间给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当我需要停泊岸时,才会想起他们……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

  共勉之

  生命不要求我们成为最好的,只要求我们作最大的努力!

  老人安养院墙上发现的一篇文章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父母,一生只有一个,要珍惜、珍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