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断除三种身不善业得身清净


   日期:2015/11/16 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三种身不善业,第一是杀生:比如我明明知道它是众生,心里也有想杀的念头,行为上也实施了杀害,最终也断除了它的生命,这就叫杀生。

  而且,我叫别人杀与我自己杀,业完全是一样的。《正法念处经》云:“若教杀生,若杀生者,彼二种人,同一杀业,堕活地狱。”

  在所有罪恶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过:“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在座的人都知道,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一旦生命受到威胁,将财物、地位等身外之物全部付出也愿意。不仅人类是这样,天下的众生都如此爱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如果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等目的而残害生灵,那就太惨无人道了。

  可能长沙的老年人印象比较深,据历史记载,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以70多万人为代价,杀害了3500万中国人,所以人们都叫他们为“日本鬼子”。那时人们都觉得:如此摧残人的生命,是极其恐怖的,这完全是一种无人道主义的表现。

  其实,残害其他生命跟杀人也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我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到达这样的高度。因此,衷心希望广大居士不要杀生,并尽量远离荤腥。在这方面,汉传佛教有很好的传统——吃素,大家都需要继承、学习,并付诸实际行动。

  总之,大家以后应将“不杀”放在一切功德的首位。不但不杀,还要尽量做无畏布施——放生。因为对众生来讲,给予生存的机会是所有赐予当中最无上的。大家都清楚,当我们要离开世间时,若有人救了我们,一生都会感激不尽。

  第二是不与取:其实,不与取就是偷盗。现在社会,偷盗是非常严重的,有些以小偷的身份窃取,有些以各种狡诈的行为骗取,有些以偷税、漏税等方式盗取,有些以强迫的手段夺取……不管怎么样,若我们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就有非常大的过失。《大智度论》云:“饥饿身羸瘦,受罪大苦剧,他物不可触,譬如大火聚。”可见,通过各种手段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就会感受接触大火聚的痛苦。《正法念处经》中亦云:“观偷盗如火。”

  正因为偷盗的后果特别严重,我们就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但现在社会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很多部门的官员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因果观念,这是特别可怕的社会现象。所以,大家以后应尽量将自己的财物布施给有缘众生;如果实在舍不得,也不要偷盗他人乃至国家的财物。其实,国家的财物是大家共同的财物,我们不能因为是国家的,就随随便便偷盗。若没有因果观念,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是邪YIN:邪YIN对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家庭等,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佛陀在《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中讲:“下劣YIN欲行,直往于无间。”如果行持非梵行或者邪YIN,就会直接堕入无间地狱,也有直接堕入煻煨坑等近边地狱中的,甚至变成人时,也要在很多世中变成残疾人、哑巴、聋子等。

  在汉地,这样的公案相当多。因此,作为在家居士,应该过清净的生活。其实这也不难,因为通过闻思修行,将各方面的佛教道理融入自心时,对治各种不良贪欲和恶行,是非常容易的。

  总之,大家一定要断除三种身体的不善业,而受持清净的戒律。因为,清净的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本。如果有一分清净的戒律,功德之种就扎根于大地,慢慢就会开花结果。也就是说,所积善根若有一条别解脱戒作为所依,能依的功德慢慢就会增长。可见,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净       不善业)(五明学佛网:清净       不善业)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5.离欲清净,无心可乱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吕澄居士: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韩清净居士:唯识指掌 第二编 本论 

 韩清净居士: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四、唯识教之传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