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放不下自私自利,菩提道上寸步难行


   日期:2015/11/18 8: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在这么多年当中,常常劝导大家,修净土、学大乘务必要放下自私自利。为什么?有这个念头菩提道上是寸步难行,无论你怎么样的精进努力,你是原地踏步,你没有向外迈出一步,这要懂。这个自私自利是多么害人,头一个要放下这个,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对名利、对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真放下了,不再控制、不再占有,心稍稍向著清净的方向去走了。还得放下贪瞋痴慢,这很难放下的,放下贪瞋痴慢,不容易放下,但是要把它淡化,这是不是初信位?不是的。这是什么位次?这叫初果向,你向著这个方向。

  怎么叫初果?也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五种见惑断了你就证得。第一个就是身见,决定不再执著身是我,我常说了,身不是我它是什么?是我所有的,这是身见,记住,还有我所有的。放下了边见,边见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对立,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人对立了,对立的念头没有了。诸位要晓得,人在世间烦恼无量无边,烦恼的根在哪里?就在对立。这把烦恼的根拔掉了,跟一切人不对立,跟一切法不对立,跟一切万物不对立了。对立是错误的,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体怎么对立!你细心去思惟,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睛是个器官,耳朵是个器官,不一样。身体里面五脏六腑各有各的功能,心脏不是肝脏,肝脏不是肾脏,我们想想,它们有没有对立?眼睛跟耳朵有没有对立?耳朵跟鼻子有没有对立?心肝脾肺肾有没有对立?没对立,没有对立这就健康的。为什么?那是一体。如果一对立,谁都不服谁,这五脏六腑不就打架了吗?打架是什么状况?打架就是生病,病到严重就死亡,死亡就是同归於尽,不如此吗?一个道理!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就不能把这个地球看成一体。有没有人把地球看成一体?有,太古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看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祥和。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尧王、舜王、大禹,他们心念当中宇宙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所以后人尊称他们为圣人,他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瞋痴慢。我们读史书上记载,周文王是一国之君,日常生活他吃的、穿的、居住的,跟一般平民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真平等,本来是平等的,没有特殊。典籍记载,我们相信那不是假的。

  不平等怎么造成的?从自私自利造成的。自私自利里面有不平等的种子,这个只有佛法说到,这个种子就是末那识。你看末那里头,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就是我见,就执著身是我,这是末那起的作用。除了身见之外,跟著身见同时起来的贪瞋痴,它的名字,第一个叫我见;第二个叫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愚痴;我慢,我慢就是瞋恚,贡高我慢我总比别人高一等,别人总要比我矮一等,这就是慢。这是俱生烦恼,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它就起来了,所以我跟贪瞋痴同时起来的。佛以后特别加了两个,三毒烦恼再加上个慢、加上个疑,疑什么?对圣贤怀疑,这个不得了。不知道圣贤都是明心见性的人,大乘教里讲明心见性的佛,佛陀。所以《华严经》上佛常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本来是佛。怀疑诸佛菩萨,怀疑自己是佛,怀疑一切众生是佛,这个障碍太大了。障碍什么?障碍你永远不能见性,你永远找不到回家的道路。所以这五个字贪瞋痴慢疑,叫根本烦恼。加上前面五种见惑,把它合起来总称它为恶见,这个恶是错误的,错误的见解,合起来是六个根本烦恼。从六个根本烦恼生起二十个随烦恼,《百法》里面讲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展开无量无边的烦恼,四弘誓愿里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指这桩事情。

  不断烦恼你怎么能见性?断烦恼多么困难,你想想能断得了吗?断不了烦恼,你就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肯定你在三途的时间长,你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这是一切经教里面所说的,「可怜悯者」,这众生可怜,谁给你受的这些苦难?自作自受。没有人在那里设计、在那里建造、在那里执行,没有,完全没有,是自己业力所感的。善业,三善道受生;恶业,三恶道受报,这是事实真相。佛帮助我们、劝导我们不要造业,不但恶业不能造,善业也不能造,为什么?出不了六道。善恶业全放下了,心清净,六道就没有了。今天佛常常劝我们断恶修善,那善还要不要修?善要修,恶要断。这里面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会断的人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大乘法里面所谓「三轮体空」,这样修法你的进步就快,你可以把修学的时间大幅度的缩短,你超越了。如果著相,断恶著断恶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你的进步非常缓慢。经教里面有所谓修行人,从初发心修成十信位要多少时间?要无量劫,你看多可怕。无量劫不是一个定数,它是活的,完全看你什么时候觉悟,觉悟是什么?不著相就觉悟。放下不是从事上放,是从心上放,事没有障碍。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碍是在你念头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障碍,这个东西要放下。

  日常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是佛。佛陀应化在世间、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真相如是,他们生活起居工作跟我们没有两样,我们著相,分别执著。他有能力,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有没有造业?没造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造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没造业,不但六道的业没有,四圣法界的业也没有。这是修行的正理,我们不能不懂。如何把这个正理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表演出来?行行,就是每个举动、每个造作,都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跟我们讲四德,这个重要,这是性德,无量无边的性德归纳为四大类,讲得太好了。第一个是「随缘妙用」,也就是说普贤菩萨十愿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真妙!妙在哪里?妙在随缘恒顺,他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妙就妙在这里。起心动念我想怎样怎样,那就不妙,那就造业了。你看善财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财去访问他们,向他们请教,他们都把这个四德不但讲出来,演出来了,表演出来做给你看,就是随缘妙用,他做出来给你看。

  贤首国师虽然给我们讲分四大类,四大类是一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因为随缘妙用里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给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好样子,这个不能不知道,这叫妙用。它的名词叫「威仪有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规矩、榜样,表演出来给大家看,这性德自然的流露。第三个是心态,今天科学家也讲端正心态,心态是什么?「柔和质直」。外面要像弥勒菩萨一样,满面笑容,无量欢喜,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真诚,外面欢喜。末后一句,「代众生苦」。诸位要晓得,这十六个字是一桩事情,性德。在中国古圣先贤讲的是一桩事情,也是讲这四句,但是说法不一样,中国古圣先贤怎么讲?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们想想这四科,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不是随缘妙用?是不是威仪有则?是不是柔和质直?是不是代众生苦?完全相同。你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再看世间,每个族群他们的圣贤,每个宗教里面的圣人,我们就恍然大悟原来完全相同,这跟大乘讲的就一个意思,全是自性流露,教化随意无不圆满。

  我们於是就体会到,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随顺性德一切真,违背性德就一切是虚妄。我们的疑,就烦恼里头贪瞋痴慢疑,疑就断掉,对於圣教、圣贤再也不疑惑了。断疑就生信,信心才真正现前,有这个信心,菩提心就建立了。这个信心要是生不起来,菩提心怎么发都发不出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修行永远停留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把话讲清楚,真正的原因著相修行,就出不了六道轮回;离相修行就超越六道,离就是放下,放下就是离。可不能有丝毫执著,不能有丝毫贪恋,有丝毫执著、有丝毫贪恋,你就在造轮回业。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四0集)  2011/1/1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放下       自私自利)(五明学佛网:放下       自私自利)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惟觉法师: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净界法师:临命终时能否过关 放下因缘观照现前 

 梦参法师:放下的气度--秤锤法师出家的启示 

 慧门禅师:放下 看破 自在 

 慧门禅师:慧门禅师谈“放下” 

 明一法师:放下就如此痛快 

 梦参法师:看破放下 日常生活与佛法结合 

 王骧陆居士:简捷放下法门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 精进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放下贪著 

 如瑞法师:从内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