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说生道死论无常


   日期:2015/11/23 15: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深秋欲尽,连日滂沱,云雷声声.天为何现此异象?一切明何在?他若在此,会教我的!知死生兀坐幽窗,手中瓷杯,气韵袅袅,晃晃乎乎中,一切明悄然而至,神态悠悠,双目平和,眼角眉梢盈满了淡然和笑意。

  “兀坐幽窗知死生,心思才动鬼神惊;连天云雷声漫漫,娑婆来我一切明。敢问兄台,生死杯中,能分香否?”

  “哎哟哎哟,仙兄驾至,寒室生春。夜来一切明,分香敬老兄,天意深秋夜,教我知死生。”

  “仙兄告我,雨洗红尘,雷震深秋,天此异象,其兆若何?”

  “无量无边无央数那由他恒沙劫前,有此天象;尔時,参玄人古已然,在大贤觉有情座前,但得垂慧,诸结尽解,行臻密严,觉诣极乐,元融真如。古已然岂异人哉?今我身是,一切明之号,即得于彼时。以古知今,兆征吉祥,君必脱缚,得大光明。”

  “昔日圣贤事,今我也参差,得君授记,身心俱踊啊,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仙兄告我,无量劫前事,君何历历在目,如观掌果?”“金刚经有谕,以无所住而住心时,就能以心不可知而知心。高铁导弹互联网,电脑股票无人机,昔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谁能知今时器物?芸芸众生想象不出六根未触之物;再者,为何东神有东样,西神具西形?无他,创客的作品脱离不了六根所触。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呢?法界有情之三现,绝不会凭空产生,全都是生生世世的曾经,或其错乱重组。”

  “云何三现?”

  “闲假时的心海映现,休息时的梦中浮现,生活中的日常所现;其实为业力的积累,曾经的妄念。”

  “妄念应心,如何界定其产生于过去、现在、未来?”

  “世间万物,无非因果。三现之妄,映之心海,章法森然,绝不杂乱,为消业故,次第而来。取之能增强存在感的,来为添业,称为病,带给业主短暂的是快乐,长久的痛苦。取之能降低存在感的,来为消业,称为药,带给业主短暂的是不适,长久的是安祥。三现妄念,映之心海,可分为两类,器物与情智,器物属于依报,情智属于正报,依报有归属,情智伴善恶,无论正依报,只要一出现,业主立刻就有感觉。先说情智,三现中的情智,若带给业主以善恶有别的感觉,它出现以后,业主身心有安祥感,毫无疑问,有业被消;有业被消,说明了该情智来自于过去,否则可断为來自于未来。再说器物,三现中的器物,若带业主以归属有别的感觉,它出现以后,业主身心有释然感,得失绝不萦怀,这也说明有业被消,该器物来自于过去,否则就可断为来自于未来。”

  “现在的呢?”

  “业造于过去,今来是为消业,来后能让我们心无挂碍,绝不萦怀,如释重负,觉感安祥的,是来自于过去;现于当下或将来的妄相,我们做不到心无挂碍,绝不索怀,区别是当下的过后给我以善恶不同的觉感,将来的没有。你看,如此说来,对因果关系越近的情智之尘事,澄心映照时,所需的心力越小;对自己的尘事,澄心映照时,那简直是不耗心力的,怎可做不到历历在目,如观掌果?” 

  “因果关系越近的情智之尘事,澄心映照时,为什么所耗的心力所小?”“所谓的因果关系,就是情智化出真如时,时序不同的由妄念而滋生的心执,因果关系越近的尘事,需要回溯的过往就越少,心海不需太澄,就能映出。”

  “情智是如何化出真如的?”

  “法界真如原本澄沏晶莹,因妄念故,遂生晦暗;有生必有灭,世之所谓生死,指的便是这因妄所晦;世之所谓轮回,此处的晦所由妄,便是其承载体。”

  “妄所生晦,为什么生而必灭?”“真如的自动还原本性,会使妄而所晦越来越小,终至于无,生而必灭,即为此故。”

  “即然妄之所晦,生而必灭,为啥还有恒沙国土,林林总总,万千气象?”

  “恒沙国土,诸佛世界,林林总总,万千气象,均始于愿心,执著而成! “执著何以能成世界?

  “澄彻晶莹的真如中,妄而生晦,由执著故,晦渐而大之,渐而深之。地火水风空,就是在真如的澄彻性与妄心的晦暗性的斗争中形成的,有了地火水空后,山河大地,万千气象,恒沙国土,于是就形成了。

  “真如的本性多以虚空相喻,也有很多人把虚空论成了四大演化的舞台,怎样理解虚空的这一属性?

  “真如澄彻晶莹,妄而生晦。澄彻晶莹的本性,使真如具有了自动还原的属性,该属性会使晦暗越来越少,终至于无;正是这个原因,法华经谕示我们,三世情智,终而必佛;这个力量,叫做法性力,被称为法尔使然。妄心因执著故,会使晦暗越来越大,恒沙佛国无量魔境皆因而此得成。楞严经中,佛祖明确地谕示,在真如澄彻性和妄心执著性之斗争的过程中,四大得以形成,四大描绘的是过程性的东西;而虚空是在妄而生晦中形成的,在形成的位阶上高于四大,因而被误作成四大演化的舞台是很合理的。 另一方面,虚空形成于妄而生晦中,与妄心有着天然的联系,与情智之主观性密不可分,直接受制于众生的业力;可以这样说,在不同的众生眼里,虚空是不一样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至于时间,是虚空的另一说辞,质皆本空。明白了时空的本质,妄心即可转为妙用,如有需要维摩洁屋可容大千,如有需要华严刹那能逾长劫。“虚空不是四大演化的舞台,今我已知,多谢仙台指教,今小弟身心俱朗,千年黑谷,一慧长明。无常精义,何解为当?”

  “古言无常者,今语运动也。眼下流行的官方哲学,认为远动是绝对的,是物质的属性,是齐位于色空的概念。其实,今语的运动古言的无常,确实是重要的概念,上位于色空,并立于妄念,也并不绝对。 君知木否,摇其一枝,他枝何如?

  “答尊者,他枝必动!”

  “虚空亦然。妄不定故,晦能止者,无有是处!或增或减,永无寂止,空亦随变,是称无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妄念)(五明学佛网:无常       妄念)  

 其它:佛陀说无常(张家提) 

 其它: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张家提)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觉悟 无常无我觉 

 惟觉法师:无常经 

 魏道儒教授: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 

 蔡惠明居士:研习“杂阿含经”论“无常,苦、无我” 

 如瑞法师: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三、依于妄念,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二、消除妄念的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二讲 大手印之见 五、顿断妄念, 

 如瑞法师:若念于无常 诤论自然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