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财产付诸於一炬,学佛人遇到这个灾难,怎么办?


   日期:2015/12/1 9: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条「忍辱」。忍辱这个意思是忍耐,要有极大的耐心。世间法,愈是大的事情难度愈大,没有很大的耐心,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得圆满。佛法,出世间的大事,普度众生的大业,要什么样的耐心你才能够做得成功?无比的耐心、永恒的耐心。所以学佛你要没有忍耐,你决定不能成就。佛在经上把我们人的这些事相,归纳为三大类,这个是便利於教学。第一个,人为的加害你要能忍。世出世法,古今中外,几乎都有一个定律,所谓「好事多磨」,没有一帆风顺的好事。这个好事愈大魔障愈多,如果你要不能够忍耐,你不是被折毁,就是退心了,你怎么能做得成功,所以要有极大的耐心。这个里头最重要的,要克服自己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人为的加害、嫉妒、毁谤、侮辱、陷害,都要能够忍受,要若无其事、要心平气和,对待这一些障难。第二类是自然灾害。譬如大寒、大暑,这是气候的变化,你要能够忍耐。天太热了,懈怠一下,功课不要做了,这个不行。应当要修的法,可以停止一下,天太冷了,这个也受不了,不可以。包括其他种种自然灾害,都要能够忍受,决定不能够改变,或者是减缓自己的修学,不可以,一定要勇猛精进。

  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看到老法师有一段文字,一封信写得很长,给卫锦洲居士,这位居士也是在老法师会下接受三皈依的传授。他遭到了灾难,邻居失火把他家的房子烧毁了,财产付诸於一炬,太太因为这个刺激过世,家破人亡,他自己一天到晚呆若木鸡,一天到晚是痴痴呆呆的。有同修把这桩事情告诉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写了一篇很长的开示教导他,如果是个真正学佛人,遇到这个灾难,应当要想开,世间一切幻化无常,过去有家有累还有牵挂,现在一把火烧光了,不是更好吗?什么事都没有了,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头一转,这一把火是好的增上缘。几个人在灾难里头能转得回头?这个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高度的智慧,在大灾难里面是一个逆增上缘,不但对自己的道业没有丝毫的妨碍,反而促进、提升,这就正确。

  忍辱里面第三个是修法,修行时间要很长。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它的深度、都有它的广度,不是短时间能够修习成就,长时间的修学,还要去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不容易,古时候叫「行脚」,现在人叫「朝山」。朝山现在人是观光游览,朝山那个意思完全错了,从前朝山是参访善知识,是去求学、去请教的,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古时候最有名的一个参学,给后人作榜样的赵州和尚,赵州年岁大了,八十岁,八十还在行脚,还在到处去参访。为什么不好好的坐下来休息?因为自己还有疑惑,还不能够断疑生信,必须要亲近善知识,把他的疑惑解开,清净坚定的信心生起来,他就可以住下来好好的修学。所以有疑问,疑是障碍,参学目的是断疑起信,是一桩很辛苦的工作,要去打听哪个地方有善知识,到那个地方去请教。所以这是说修学的艰苦。

  再告诉你,断烦恼、断习气,难舍能舍、难行能行,都靠忍辱,你要没有忍辱,你做不到。所以忍辱波罗蜜在六度里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这一会上,说菩萨六度,可是布施跟忍辱说得特别多,分量特别重,那就是告诉你,六度里面这两条最重要。布施是叫你放下,难舍能舍;忍辱是你自己成就的一个关键。你能忍,后面才有精进、才有禅定、才有般若,它是个关键的所在。如果不能忍,后面全都没有了,你前面布施、持戒所修的,是六道有漏的福报,你修了福,福德不是功德;如果有忍辱,就能把福德变成功德。

  忍辱后面才有精进。精是纯而不杂,进是进而不退,你的道业怎么会不成就?道业成就了,给诸位说,一切都成就,你世间上的事业也都圆满成就。菩萨经不经营世间事业?经营,他所经营世间的事业统统是道业,成就自己的菩提涅盘,成就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自他两利。菩萨示现在家,身分男女老少,工作各行各业,你要晓得全是道业。那个念头一转,那还得了吗?这一转就超凡入圣。凡夫每天穿衣、吃饭是烦恼,菩萨每天穿衣、吃饭是修道。

  精进而后才有禅定。我们现在看到有许多修定的人,每天也打坐,打坐的时间也很长,没有看到他得定,什么原因?说老实话,没有忍辱,他怎么会得定。人家赞叹几句就高兴得不得了;骂他几句要气好几天都消不掉,他怎么会得定。所以他在那里盘腿面壁,好像是个样子,我们看得很清楚,盘腿面壁在打妄想,不是真的入定。怎么晓得打妄想?骂他几句会生气,假的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还有名闻利养、还有是非人我,都落在烦恼边上,与真正修行、修道不相干,所以他不能得定。真正得定的人心地清凉自在。什么是定?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心是定,平等心是定;他心清净了、心平等了。清净就是没有烦恼,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不生了,心清净。怎么平等?没有是非人我就平等。有是非人我就不平等,有贪瞋痴慢就不清净,所以禅定的功夫,就能把烦恼、不平完全舍掉,这是定功。

  定功达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开了,觉了。清净、平等后面是觉,觉是般若智慧,般若现前;般若现前功德就成就了。什么功德?把烦恼、妄想、执著转变了,这是功德。所以诸位要知道,妄想、执著、分别也不是坏事,我们今天烦恼多,妄想分别执著很重,给大家讲,好事不是坏事,当你禅定功夫深了,转烦恼成菩提,一转就过来了。相宗里面讲,「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什么东西转?定功,甚深的禅定就转了;这个转就是定中生智慧,就转过来了。如果没有烦恼,给诸位说,就没有菩提了,烦恼愈多菩提愈大,所以烦恼不要害怕,也不要担心,到时候转过来无上菩提。

  所以实在讲,佛法里头讲真的是讲「转」,并不是讲「灭」,如果说把烦恼断掉了、灭掉了,菩提也断了、也灭了,麻烦可就大了。菩提、涅盘是什么东西?就是自性般若被迷妄转变成了烦恼,本来是菩提,因为迷失自性才变成烦恼,现在一觉悟就又把它变回去,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不是真的断了,真的断了,那菩提也没有了,自性也没有了,那才是落空了,那就错了。佛法不是断灭空,佛法讲空的意思讲得很深;「空」不是无、不是断灭,空是有。有为什么说它空?有而无自性,没有自体,所以缘生之法,缘起性空。凡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皆空,了不可得」;不是没有相,不是没有作用。相、作用我们可以用它,决定不能够执著它、决定不能够占有它,你想占有它、执著它,这就错了,凡圣差别就在这一念之间。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三集)  1998/5/3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