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曾国藩:每一天都要跟自己“较真”


   日期:2015/12/5 9: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曾国藩的日记,我们会发现,他的每一天都在跟自己做斗争,跟自己“较真”。

  在长达30年的后半生中,他坚持在日记中自省,看似流水账式的日记,却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

  所谓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一直是中国人德行修养的标准之一。像朱熹所说的那样:“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是这样的自省文化,使得善于自省者变得更加强大,在社交、事业、仕途等方面往往会走得更远。

曾国藩:每一天都要跟自己“较真”

  从这点来说,曾国藩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成功典范,极具砺志色彩。有故事,有方法,有迹可循,他遇到的问题,我们可能遇不到,我们遇到的问题,一定可以从他那里找到答案。

  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一位友人对他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在其抄录的日记上写道:“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三弟的提醒,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加以改正。一般人遇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往往一笑了之或者不高兴,甚至有人自嘲“我就这性格”,那是个性?是德性!

  人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想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曾国藩年轻时好动多言,年轻人的浮躁、夸夸其谈以及各种欲望他该有的一样有。在漫长岁月的坚持自省中,他日渐走向沉稳成熟。所以,有的事,真是急不来的。只有在一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跟自己较真,克制自己一切不现实不必要的欲望与念想,去做那些自己本该做好的事,在枯燥与无聊、看不到成效的日子里,给自己打气,耐住性子,静待花开。

  跟自己较真,不是白痴行为,有大志的人又有几个不是跟自己较真的?只有放弃改变自己,放弃完善自己的人,才会不断去宽容自己,绕数自己,放宽自己的标准,让自己过得更舒坦一些,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些。对大多数人而言,真没有必要去为了完善自己做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毕竟人生苦短,毕竟做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很飘渺的目标。

  我常常在想,曾公当年立志要做圣人,会迎来怎样的目光,会引来怎样的评议,又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压力。但是,他却是真正地去用生命去完成这样一个目标,一个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千多年来又有几人?

  他不在意别人的目光、评议吗?他的内心深处难道就没有压力吗?甚至我们想象一下,几百年前有一个姓曾的清朝人,自称要成为圣人……如果他没有完成,或许会成为后世人的笑柄。所幸,他做到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我也常常在想,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短短几十寒暑要做成什么事,完成什么人生目标,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很遗憾,至今没有太明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尽管如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试图跟自己沟通,让自己安静下来,忘掉一切,读几页书,回顾一下虚度的一天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那样。然后暗下决心,明天继续纠正并不完美的自己和已经走偏了的人生。

  或许,我想多了,请大家不要介意。

  我只想去尝试把时常了无生趣的生活过得生动和充实一点儿,把短暂、无奈的人生过得多一些色彩和记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