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念佛求生真正无生


   日期:2015/12/21 8: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信愿要向诸位报告的是《念佛求生真正无生》。 

  念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是行,求生是愿,愿行具足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便可以感果往生到西方佛国。求生这个「求」字,并不是说我们在娑婆因地要迈向西方果地,对阿弥陀佛要现前接引我们,需要我们要求拜托的,不是这个意思,是指我们现在还在因地的人,要到达果地的理想目标求向。譬如说我们要追求权势、名位、金钱,这个追求的涵义,我们要追求往生佛国,就是为了要追求佛道,就是要成佛成佛就是要度众生,所以念佛求生,真正无生。

  「无生」这两个字是指我们的本性无有生灭一法不立,本性清清净净,灵明觉知,一法不立,无有对待。但是我们凡夫的真如本性虽然与诸佛无二无别,可是诸佛是已经断惑证真的人,我们凡夫还没有断惑证真,所以我们透过念佛往生到西方佛国,开显真如本性,恢复原来的真面目,与诸佛如来真正无二无别。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在真如理体来说,如果在相、用来说,凡夫与佛陀是千差万别。诸佛的佛性与凡夫的佛性理体同样,但是诸佛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凡夫的外相,以人道的众生而言,男众相、女众相,各人的相貌千差万别。就是用的差别也很多,诸佛的佛性起用,无非解救一切十方众生,无非所做所言广利众生。我们凡夫虽然心性与诸佛同样,但作用都是烦恼起现行,造业造罪、相应堕落、相应生死,不是相应菩提、相应真如,所以佛体是本性一如,但是相、用就有天渊之别了。

  所以我们念佛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恢复真如,这是真正契入无生之义。中国净土教至唐朝、宋朝时期,禅净双修蔚为风气,僧俗多有鼓吹「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说。在唐朝与宋朝的时代,提倡禅净双修的风气非常的兴盛,不论是出家、在家,很多鼓吹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禅宗的人为了要破相,所以有这种提倡,是相应般若的道理。但是在念佛的行者来说,是在事相起修,理体的证悟透过事相的起修

  才会显露。如果理有顿悟、事没起修,顿悟是体悟,不是证悟;体悟没有证悟,是不能解脱生死。不明禅净同源之禅者,往往执理废事,不取净土不舍秽土,谓之不取不舍。错悟禅宗道理的人,会认为参禅的人,参禅要明心见性,不取净土也不舍秽土,认为取舍是执相、是执着。所以放下执相、执着,认为不取不舍,不取净土不舍秽土,这是执理废事。不了解禅净同源的道理,禅净一如,殊不知净土乃指方立相,舍此生彼,事理同达,十法界中,究竟无取无舍者,唯佛一人。凡夫未断惑证真,参禅或净修,皆属取舍之事。

  净土是指方立相,指出西方极乐世界是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的佛土这么远,有清净佛国叫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世尊在《阿弥陀经》所开示的: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从是这个「是」字,就是指我们娑婆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叫做从是西方。经过十万亿的佛土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字,是世尊金口所宣说的,所以是佛语。佛语就是佛眼所见而宣扬的,佛眼所见是无所不见、佛心所知是无所不知,佛的神通道力

  观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犹如观手中的庵摩罗果,非常的清楚明白。

  所以修学念佛法门的人,是执事相而起修。虽然是执,但是这个执可以让我们恢复无生真如。「执」就是「取」,如果取净土舍秽土,这个取、这个执有什么不好呢?参禅的人如果说:我无所着、无所执

  一切都放下,但是这个放下还是有取舍。因为参禅要悟道、要明心、要见性、要成佛还是取。如果真的证悟到真如,断除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业尽情空的人,就是佛陀,才可以大话说是无取无舍。

  因为在佛的心中没有生灭、没有对待,所以没有取舍之事。若是凡夫无论参禅还是修净,都是一样取舍。那么立相,立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相、立六字洪名的文字相、立阿弥陀佛庄严的接引相,这都是事相。凡夫要执相起修,尚且都不容易了,何况是要空掉外相,在理体了达心源而证悟真如,这很不容易。指方立相、舍此生彼、舍离娑婆、投生净土,所以只要圆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事理同达。事相的起修,达成真如理体的显露。十法界当中唯有佛一人才是无取无舍,凡夫若没有断惑证真,无论参禅、念佛,同样都是取舍之事。唯心净土者,必须至了达心源、豁破无明,方始成就也。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虽然这个道理很好,但是凡夫做不到啊,嘴巴说说,心里没有真正了达本性,豁破无明是没有用的,是照样在生死苦海中沉沦受苦。有一天我听到一位法师说有一个居士参禅,很排斥他念佛,那位居士很贡高我慢,与他辩论佛法,认为凡夫虽然是凡夫,但是佛性与诸佛无二无别,所以生死轮回,只不过是换一个外壳而已。没有错,这话这么说听起来是非常高妙,可是凡夫若穿人身肉壳,就会受一期生死轮回的束缚;凡夫若穿牛身、狗身之壳,就会受畜生之苦。但是凡夫若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舍掉业报身换穿佛的庄严身,就不老、不病、不死,作用千差万别。理体、佛性无二无别,但是相、用千差万别。所以不可以只有执着理体,而疏忽相、用,体、相、用三方要兼顾,这样才不会形成参禅未得开悟之益,反而增长我慢,承受堕落之苦,这样就很可怜了。

  所以凡夫要做到唯心净土,就一定要透过事相的修行,断惑证真惑破无明,才可以成就。「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个道理非常的高妙,但是十方的诸佛国土不离自性本身,如果只有体会没有证悟,这就像知道这些饭菜吃了可以使我们长养色身有营养,但是没有将饭菜吃下去实地长养色身,体悟饭菜有营养可以长养色身,但是没有吃是没有用。体悟与证悟是有一段很遥远的距离,参禅可以明心见性是很了不起的人,见性之后还要断惑证真,将见思惑断尽才能证悟阿罗汉果,将尘沙惑断尽才能证悟僻支佛,将无明惑断尽才可以证悟佛道,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证,所以悟道还要经过修道才能证道。如果只有是见道、悟道,没有修道是不能证道,印光大师在《文钞菁华录》

  里面说了很多这种的道理。

  下面《维摩经》说:

  【心净则佛土净,乃约十地菩萨,方名净心】。

  《维摩经》说:「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也常被人所误解。很多不了解《维摩诘经》这句经文道理的人,往往都会执理体而废事相的起修。认为说:我心清净就好了,我哪需要求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不离自己清净的本性,所以不用求生西方,也不用厌离娑婆,不来不去、不取不舍。这种话是讲的很高妙,并不是不对,但是他并没有到心净,只是说心净佛土净对他来讲,等于在讲饭菜色香味,说了一大堆很好的道理,连一口饭菜都没吃到肚子仍然很饿,并没有饭菜吃进肚子里受用。

  所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要恢复真如本性的清净心。因为要在娑婆因地修行达到心净佛土净,要到十地的菩萨

  才可以称为净心菩萨,很不容易啊!十地的菩萨要断除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断除四十品的无明烦恼,还有四十一品的生相无明还没有断。你看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经历三大阿僧只劫的断惑证真,只要往生便可以得证阿毘跋致,这就是《阿弥陀经》所说的【众生生者,皆是阿毘跋致】,殊胜利益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教我们念佛的行者,要将念佛的特别法门与修诸行的通途法门修学的知见、心态、观念调整好,要不然用圣道门的观念、知见、态度修学净土门,就会将他力横超的法门做自力竖出之用。所以参禅与念佛同样都可以成就佛道,但契应的众生不同,下劣的凡夫要参禅悟道、明心见性有所困难,当然对上根性的众生而言就没有问题。像六祖慧能祖师可以听到人家诵《金刚经》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我们将《金刚经》读个三十遍、五十遍

  也还没开悟,内心的烦恼、无明、业障很重。所以参禅的法门对下劣的众生而言并不相应,因为不堪修故,法虽然高妙,但不能令机起修受用,再如何高妙的法门都是徒劳无功。药要对治什么样的病症,各种不同的药方,有各种不同治病的妙用。如果头痛用香港脚的药在头上一直抹,是不能止痛的,头痛有头痛的药、香港脚有香港脚的药。每一个法门都是世尊为不同烦恼的众生而演说,所以我们是什么样的众生,契合什么样的法门修学,机与法能不能相应。修学一定要了解,不了解当然盲修瞎练便很难成就。法门都是世尊所讲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法门,只要是世尊所讲的都是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世尊在《金刚经》所开示的,但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却有难易之别。这个法门摄机,是摄什么样的机?要清楚、要明白。比如说《华严经》是世尊为四十一法身大士所宣扬的教典,《观经》是世尊为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所演说的教典,两部经要度的众生机类不同。《华严经》要度四十一法身大士,《观经》要度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所以如果烦恼厚重的凡夫众生如果要根据《华严经》修学,开显法身就很困难。我们在因地修学佛法的众生,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佛是法王、法是法药,众生是病人,我们有了病苦,到医院看医生,医生一定先经过诊断的程序,了解我们的痛苦到底是出了什么毛病?甚至要由生化的检验,检验血液、检验大小便、照X光、超音波,了解我们到底是什么毛病才会开药,对症下药。会有医生看到一个病人在痛苦连他是什么病都不知道就开药给他,然后才了解他到底是得什么病吗?不会吧!

  我们修学佛法也是要了解我们是什么样的机,所要修学的佛法是契应什么样的机。如果这些都不了解,不是每一部经都适合凡夫修学的,不是每一个法门都适合凡夫修持的。头痛是因为感冒,若将头痛当作是癌症在医,那当然是不可以。因为头痛有头痛的药,癌症有癌症的药,各种药在治病作用不同。各种法门在契应众生用意也不同,所以修学佛法一定要了解机与法,这样才不会偏失世尊说法的目的。

  下面,又《往生论注》云:

  【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以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

  从《往生论注》昙鸾大师这段开示,昙鸾大师认为八地的菩萨才是证悟到净心的菩萨,与《维摩诘经》所说的「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是相通的。无论是八地、九地或十地,这些净心菩萨才有这个本事说心净则佛土净,千万不要误解《维摩诘经》世尊所说的这句话的道理。凡夫在因地说心净则佛土净也是一样生死轮回,因为心不净。

  又《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

  【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极乐佛土】。

  这段话是在讲三世诸佛如来都是心净而成就,一切诸佛如来无非在因地的菩萨行,修诸六度万行断惑证真,所以一切法皆无所得。这是已经证悟佛道的人在说果地上的话,因为佛是放下世出世间一切的执着,凡夫世间、出世间都是执着,所以如果我们要执着,就执着佛号、执着西方净土,这能令我们解脱的,这个执着就是好的。

  所以《阿弥陀经》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

  世尊为什么要在《阿弥陀经》说念佛是执持名号,「执」就是将名号安住在心中,心念佛就是用心去执守名号。持守名号就像我们的手上拿一个杯子,手执持茶杯,心是无形无相,要如何去执持佛的圣号呢?就是心念、口称。无论是心念、口称,都是对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信受,信受流露在身业,礼拜阿弥陀佛的圣像;信受流露在口业,称念阿弥陀佛的果号;信受流露在意业,接纳阿弥陀佛的本愿,身、口、意三业信受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救度。所以诸佛如来依自心而开悟证果,在因地的凡夫众生修学佛法,无论是参禅、无论是念佛,或者是修诸任何的法门,都还是在对待之中,还在取舍之中。

  所以在《如来不思议境界经》说:

  【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

  这就是指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得随顺忍,或入初地。在入初地下面说「舍身速生极乐佛土」,入初地还要求生西方佛国,也一样还是有取舍之事,唯佛一人才没有取舍。故知得忍菩萨或登地大士,方达唯心净土境地也。若论要达到唯心净土的境界,就是要得忍的菩萨、或者是已经登上初地的菩萨。

  净土有多种,非是一途,有究竟净心、有未究竟净心;有自力净心、有他力净心。倘若唯依《维摩经》说自力净心,错失《观经》藉佛愿他力得生净土,而云「心不净不生净土」,实在可惜之至。不可以用般若经典来破坏净土的经典,同样的道理,也不可以用净土的经典破坏般若的经典。若认为《维摩经》所说的心净则佛土净,若认为《观经》韦提希夫人与未来世的凡夫,心不净不能往生净土,这样就是毁谤佛法,也是破坏佛法、也是错悟经义。大致上言,般若的经典是在理体彰显佛理,净土的经典是在事相彰显佛理,体相是一如,不互相矛盾。

  下面,宋朝胡宣义,字达夫,性识聪敏,心地通圆,虽信佛法,曾未专修。一日其子告清照律师云:「父亲感疾,请师垂访」,师往见之曰:「余平日未与汝言及未後一大事,岂可不知安身立命之处」,达夫曰:「心净则土净也」,师曰:「宣义二六时中,曾有杂念染污否」?

  答曰:「既处世间何免杂念」?师曰:「若如此,又安能心净佛土净也」,达夫后遂念佛往生。

  宋朝有一位叫做胡宣义居士,他非常的聪明,虽然相信佛法,但是并没有专修念佛。有一天,他的儿子跟清照律师说:我的父亲患病,请律师你前往探望。清照律师就前往探望,胡宣义居士就跟他说:「我平常的时候没有跟你说未后一大事,你哪里不知安身立命之处」?这个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不会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胡宣义就回答清照律师说:「心净则土净也」。这个意思就是说心清净了就不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都是错会《维摩诘经》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清照律师就问他说:「你在二六时中是不是还有杂念在污染你的本性」?胡宣义居士回答说:「既然在这个世间,怎么会没有杂念呢」?清照律师就说:「既然如此,你又如何能心净佛土净」?清照律师实在对这胡宣义居士做了最高妙的教化,一针见血。嘴里说心净则佛土净内心没有心净,若还会起贪、瞋、痴的念头,就是没有心净,如果没有心净就没有佛土净,既然没有心净佛土净,当然就继续生死轮回。所以说一说而做不到,是凡夫很容易犯的缺点,学佛修行千万不要犯了这缺点,要不然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后来胡宣义居士接受清照律师的教导,一生念佛,往生西方。

  平等之门,无生之旨,虽能仰教生信,但凡夫业障深重,忍力未成,境强习重,必须往生佛国,以仗佛愿胜缘,得证无生,此本为弥陀利生之愿,故《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举弥陀第三十三愿言: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十方一切佛刹声闻、菩萨,闻我名号证无生忍,成就一切平等善根,住无功用离加行故,不久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即欲令众生,闻佛名号,来生本国,证无生忍,契入平等生即无生也】。

  法藏菩萨发第三十三愿的用意就是要以名号救度十方的凡夫众生,回归西方极乐国土证悟无生法忍。既然法藏菩萨要救度的对象是凡夫,凡夫就是还没有达到平等心,还没有恢复真如心,所以法藏菩萨才会誓言以名号绝对的救度。因此我们对法藏菩萨发愿要以名号救度众生回归西方,不久能够成就佛道,就是凡夫众生还没有得到无生法忍,还会受到业力的牵引,在六道里面生来死去,所以法藏菩萨欲令众生闻六字果号称念、往生、证果。菩萨实在是非常的慈悲,所以我们凡夫众生,如果还有见思惑、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就是还没办法心净则佛土净,所以虽然心净则佛土净,可以道理说得非常的高妙,可是在生死轮回之中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到时候受到三途地狱的苦刑,而说心净则佛土净,还是没办法使他出离三途地狱。

  因此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大慈尊必然开悟证果。我们中国净土的祖师永明延寿大师「禅净四料简」有一首就是说明: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如果想要开悟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还会不开悟吗?还需要担心不开悟吗?不用!因为阿弥陀佛是最高明的老师,必然教导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念南无阿弥陀佛与参悟禅法同样都可以成就,只要可以使我们解脱,我们好好的起修,就是最好的法门。凡圣虽理体不异,平等一相,但事用各殊,天渊之别。不可在因地而言果地语自失其利,凡夫与圣人虽然真如本体

  同样是平等,但事用各殊、天渊之别,不可以在凡夫的因地说果地上的话。

  六祖慧能大师在《法宝坛经》说的无相颂你读几遍,你一样没有开悟,六祖慧能祖师所开悟的话读几遍,我们照样还在迷昧之中,还是不开悟。所以我们是什么样根性的众生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有办法参禅开悟的人,信愿一再的强调这是很了不起的人,绝对赞叹他。可是如果没有办法呢?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能开悟,我们可以走这条路啊!

  「圣者心净,生死自如,不来不去,不取不舍,乃就性体而说空,凡愚心秽轮回三界,来来去去,一取一舍」。是就相用而言,有圣人的心净生死自在,所以没有来去之相,没有取舍之事,这是对性体而说空。那我们凡夫内心污秽,轮回在三界来来去去,一取一舍是就相用而说有,所以空与有是不二、是一体的,不互相矛盾的。所以还在因地的凡夫,还有执着的心,无论说怎样不执着的话,一样都是执着,这点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明白,才不会执理废事耽误大事。

  兹举一例以明其义,下面来举一例说明这个道理。弥陀光明如圆月照百川,水清而净则月现;非月有来,水浊而动则月隐,非月有去,在水则有清浊动静,在月则无取舍去来;水比喻众生,月比喻弥陀;水有清浊,比喻众生有来去,水有动静,比喻众生有取舍。

  这个比喻说的很好,我们众生就是水,阿弥陀佛就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亮如如不动,不来不去,会动的是水;水若清月亮就显现,水若浊月亮就不显现。所以对凡夫众生来说来去,对佛来说是没有来去。如果自己认为心净则佛土净,不取不舍,不乖平等者,若引自己入厕室中能久住否?凡夫如果认为自己的心净就佛土净,并没有任何的取舍,没有违背平等的性体,只要进入厕所中就知道,是不是在厕所中能住很久,是不是闻到厕所的臭味心如如不动。如果六根面临六尘境,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着,这样就是心不净。如果还有香臭的分别,而会很喜欢闻香的,很不喜欢闻臭的,这样心就不净,心若不净,佛土当然就不净。

  下面,入死尸场,秽气熏灼,不掩鼻否?进入到死尸的场所臭气冲天,不会想将鼻子掩住吗?凡夫一定会的,一定会起香臭的分别。信愿有一次与信众去为人助念,这个亡者因为是肝癌死的,在临终又被急救,所以死两、三个钟头,遗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臭。丧家的客厅又没有电扇,没有冷气,窗户关着,死尸的臭味闻了实在是很难受。莲友就跟我说:师父啊!我们出来外面念,不要在亡者的身边念,要不然这臭味实在是快受不了。凡夫确实会被外境影响心境,什么人不会呢?

  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这种功夫,心安住在本性之中。说较严格一点,要十地的菩萨才可以说是心净,不容易哦。

  下面,与疥癞脓血之人能同应器及床褥否?这意思就是说,若与有皮肤病、有传染病的人,是不是会无所分别、无所执着。与他们用同样的碗筷、用同样的棉被,我相信周遭的人,若有皮肤病会传染,不要说用同样的碗筷、用同样的棉被,只要他走近一点我们就会怕了。

  下面,若不能者,此相即是厌五浊相,如果进入厕所里面会分别香臭、进入死屍场里面会掩鼻、对这些有皮肤病会传染的人,起厌恶之心,这就是没有心净,这就是厌五浊之相。若居住尚须净室,同游尚宜净侣者,此相即是欣净土相。若居住的环境必须要干干净净,在一起的朋友必须要没有皮肤病、传染病,这样就是有欣净土之相,也就是有欣厌之心;厌离污秽、浊恶、臭秽,欣求清净的,这就是有欣厌之心;欣厌之心炽然何能平等?如果有欣厌之心,内心就没有平等心,就没有心净。扪心自问:未出三界垢境、未净心田烦惑、未显自性寂光之凡夫,如何心净佛土净?

  我们若扪心自问,我们还没出三界污垢的环境,还没清净烦恼的心性,还没显露自性的常寂光明,那要如何心净佛土净呢?凡夫三毒之心中所现唯有秽土,焉可不信教典,至心念佛、愿生净土哉?凡夫心中心心念念,若相应贪、瞋、痴的三毒烦恼,那么只有秽土,要如何解脱生死呢?

  所以我们将不净的心、污秽的心、凌乱的心,安住在六字果号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可以令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证悟无生,这就是真正的无生。恢复真如本性,本性显露、清净心流露,这样就是心净佛土净。所以参禅的人有办法开悟很值得称赞,好好的参禅开悟了以后断惑证真。念佛的人一心求生,往生净土、证悟无生、禅净一如。所以互相赞叹,修可以成就的法门,就是最好的法门。

  时间的关系,今天说到这里,祝福各位四众佛子,念佛成佛,同证无生。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宗)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