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我有没有活在当下?


   日期:2015/12/21 10: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杨光

  “活在当下”就是像一个正在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把整个世界、把每个片刻都当作未知,细细品尝每一次的真实感觉、感受,没有任何的应该和不应该、没有任何的好和不好,只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临在!

  虚假的生活喂食了防御、面具。

  真实的生活滋养平安、祥和。

  活在当下包含这几个层面,依次是:

  1. 身体层面。

  2. 心理层面。

  3. 灵性层面。

  首先,咱们来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在当下、我有没有活在当下?

  有没有活在当下,检查一下自己就知道了:

  我的头脑和身体在一个地方吗?

  我是在体验生活还是检验生活?

  我是全然在经历此刻还是带着过往的经验去评判现在?

  我是接纳发生的一切还是在逃避此时此刻的感觉感受(不论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的)?

  此刻我带着某种信念在生活吗?

  简言之,活在当下就是像一个正在带着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孩子一样把整个世界、把每一个片刻都当作未知,细细品尝每一次的真实感觉、感受,没有任何的应该和不应该、没有任何的好和不好,只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临在。

  为什么要活在当下呢?

  很简单,为了真实的生活。

  如果你喜欢虚假的生活,你蛮可以高呼“坚决反对活在当下!”。

  虚假的生活喂食了防御、面具、心理盔甲、身体疾病、紧张情绪、安全感匮乏、自我价值低下。

  而真实的生活滋养了平安祥和、心灵富足、轻松自在、无边喜悦。

  你喜欢哪一种呢?还用问吗,真实的你喜欢真实的生活!

  好下面咱们就来一一介绍活在当下的几个层面及其修持方法。

  这几个层面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你可以经由任何一个进入本自具足的美好当下。

  第一:身体层面。

  与身体有关的都是,感官感觉、吸气呼气、本能机能、身体结构、行为举止、吃喝拉撒、健康生病、生老病死(这最后一个也同属灵性层面)。

  每样都是一扇进入当下的门。

  我曾在微博里说,我住的房子有四扇窗、一道门,四扇窗分别代表眼耳鼻舌、一道门代表躯体,而这房子里住着一只顽皮的猴子,猴子就代表头脑。从不同的窗子或从门看进去都能看见猴子,咋一看像是五只不同的猴子,其实是同一只,只是这只猴子太疯狂,总是想充当房子的主人,所以人们看房子的时候通常只见猴子不见房子。

  如果你想活在当下,最最重要的是别让猴子成为这房子的主人。谁是房子的主人,是你啊,是你的意识、是你自己的那个“看”。

  对身体来说,活在当下地对待它只需要做两个事情:

  一是放松。

  二是它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不需要什么就别给它什么。

  如果房子里没有猴子,房子本身就是放松的。一旦猴子在里面上窜下跳,房子就有可能东摇西摆。

  如何放松呢?如果你学过催眠,那么自我催眠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还没学催眠,不妨参考以下的方法。

  随时随地地专注与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感觉身体各部分的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呼吸,让呼吸象扫描器一样不时地扫描身体,从上到下。这个练习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包括独自一人或与人沟通的时候、走路或静止的时候、说话或静默的时候、平静或激动的时候。身体的特性之一就是永远在当下,所以身体以及长在身体上感官是最好的进入当下的助缘。

  身体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不要什么就别给它什么。

  什么意思?

  很简单啊,困了就睡(到了时间不困也要睡)、饿了就吃(不饿就别吃)、累了就休息、渴了就喝水。

  这方面要稍微留意的是欲望念头与身体需要之间的区别,身体本身的需要通常是很少的,我们平时多数跟身体有关的冲动都是欲望而已,比如性和过量饮食的成瘾,要特别小心喔!

  第二:心理层面

  说到心理层面,就不得不说说情绪和念头了,这两样东西一般来说都是我们不太喜欢的东西。不是吗,情绪害得我丧失理智、念头害得我无法专注。因为情绪和念头,我们不知道损失了多少“GDP”!

  然而,正如学校里的坏学生一样,如果老师一直把他们当作坏孩子并孤立、打击他们,他们的破坏力就会变得越来越越厉害,如果那天老师醒悟了,开始关心、理解、爱护他们,他们很可能会成比其他孩子还要优秀的学生。情绪和念头一样,能善用,就是非常的临在的助缘。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孩子,也没有一种情绪和念头本质是坏东西。

  利用情绪进入当下的方法是觉知情绪,过程包括觉察、接纳、体验、观照四个步骤。

  看见情绪的升起就是觉察。

  你不能在情绪的风暴席卷一切的时候才看见,要在它初初升起的时候就看见,这需要具有一定的警觉,这个能力可以一天一天培养,练习多了,就会越来越好。

  接纳情绪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情绪出现,允许它,没有任何评判、控制、抗拒、改变,只是让它在那。就像看见自己家那个调皮的孩子,不要马上拿起藤条就打,要允许,这就是接纳。

  体验呢,是去经历这个情绪,看看这个情绪会把自己怎么样。放心,当你这么想(看看这个情绪会把我怎么样),它就不会把你怎么样。体验情绪要观察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肌肉、组织、器官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察呼吸的变化。同样,只是体验,不是改变,就像在慢慢品味蜜糖的味道一样。

  最后是观照。

  观照的意思有点像一个摄像机的镜头由近到远变化的过程,原来黏在情绪上,慢慢地拉开,看着它变小,仿佛和自己无关。于是,你又可以回到此时、此刻、此地。于是就这样进入当下。

  对于念头,大多数人的做法是设法消除。我在催眠和灵修课堂常听到学员问“老师,我怎样才能没有念头、进入无念和空无的状态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怎么可能让房间里的猴子静下来呢?哦,除非猴子死了。

  整个地球有70亿人,每人有一个头脑,就算每个头脑每秒钟产生一个念头,每秒钟就有近70亿个念头。人类有着相似的同脑,头脑间的念头每时每刻都在彼此“串门”,一念方退,一念又起,你能打败哪一个?所以,千万别跟头脑、念头作对,你一定会输的!

  如何把念头当作助缘进入当下呢?两个方法:

  别观注猴子,观注房子。

  看着猴子,但不理它。

  不观注猴子只观注房子的意思是回到身体。

  身体总是在当下的,所以回到身体就是回到当下。这一点请看回第一层面(身体)。

  看着猴子但不理它,就好像天空看着浮云一样,只是看着念头来来去去,而不予理会。天空总是天空,哪怕漫天乌云,乌云也不是天空。

  第三:灵性层面。

  人有肉体、有心智、有情绪、有思维。人是一种变化无常的动物,也许今天喜欢博客,明天就喜欢微博;也许今天喜欢独处,明天又想要私奔。

  人们看不见自己的机械性,人们忘记了自己只是存在的一部分,人们更忘记了还有一个超越人类认知的部分:灵性。

  超越肉体、感官、情绪、念头的部分就是灵性。

  也许在某个奇妙的机缘巧遇,你会“感知”到灵魂的存在;

  也许在某个入神的状态,你会“看见”自己的前世尘缘;

  也许在某个万籁寂静的夜晚你会“感受”到守护灵的陪伴;

  也许在某个似梦非梦的瞬间,你会了悟到自己是神的化身。

  这一切,就是灵性的部分。

  如何透过灵性的来进入临在的状态呢?

  这里我介绍两种方法:归属感、服务。

  我曾去过西藏,会看见路上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们一步三拜匍匐数百里到朝圣,也会看见他们对神山、对圣水、对土地的谦卑和臣服。他们认为自己微不足道,甚至自己的生命都是属于上天的,他们愿意为此奉献一切。正是因为这种归属感,那里的藏民虽然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但大多数人是快乐的。他们不会对过去有什么追悔,也不对未来有太多忧虑。这种归属感让他们可以因为一块青稞糍粑、一杯酥油茶而享受喜悦的当下。

  也许你不是藏民,你也不信神,但你生活在这个宇宙里、这个存在里、这个天地间。

  你的脚踩着地,头顶着天,天地一直在陪伴着你、保护着你、爱着你。

  以归属感作为助缘来临在的方法就是每当发现自己不在当下时,看看天、感觉感觉地,双手合十放在心前,感激上天的福佑、大地的支持,做几个深呼吸,想象自己这个人消失了,只留下了天和地。

  奇迹就会在这时候出现!

  服务是一个很好的临在的练习。

  内容很简单:对身边的人好、对他们微笑、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记住,不求回报。

  在服务他人的时候,要感觉心完全敞开,爱和光从里面流动出来,分享给你服务的对象。

  不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灵性的层面,都是你,也都不是你。

  是你,你活在当下。

  不是你,你超越自我,成为意识、存在、喜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活在当下       灵性)(五明学佛网:活在当下       灵性)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明奘法师:解读《金刚经》“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灵性与生命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活在当下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