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


   日期:2016/1/8 7: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要总看众生的缺点,不要看个别修行人的缺点,特别是不要看能师父的缺点。佛经里为什么说我们不能看众生、修行者和上师的缺点呢?因为,我们的双眼可能会被外相及形式迷惑而看不到真实面目。

  在看任何人、事、物的时候,我们不能被外相和形式所迷惑。在看到众生的缺点这个表象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众生为什么会有缺点呢?因为众生并非完美无瑕的圣人,不是证悟圆满智慧的佛陀,因此众生需要净化,需要了悟,需要学习。就像人们会饿会渴需要吃饭来借以生存一样,众生正是因为存在缺点和不足才需要学习——这说明众生有缺点、有不足是正常的。

  然而,我们不能绝对地认为众生的缺点是不可净化的;不能因为众生存在缺点而认为众生是邪恶的,是不可救药的。众生有缺点或者做错事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了悟。因为没有了悟而存在缺点和不足,这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一点,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众生虽有缺点但并不是不可救药的,他们是可以净化的。何况,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的众生的“缺点”并非真就是众生的错,问题只是出在:我们自己潜意识里“追求完美”,是“完美主义”这种并不客观的看法使得我们看外在一切众生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试想:世上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呢?因此我们不能要求他人尽善尽美,否则会活得很累,活得很紧张,还会因为所期待的“完美”的落空而怨天尤人。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众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总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对方的优点;看自己时,不能只沉醉于自己的优点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下面的两则故事也许能有所启发: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头骆驼和一只山羊,它们经常去山坡上一起吃草喝水。时间一长,它们就变成了朋友。可是它俩常常为各自的优点孰高孰低而争论不休,比如身高。

  山羊长得矮,骆驼就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矮比高好。” 于是,他们来到一个园子旁。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趴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足以证明了高比矮好了吧?”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它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去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会转换的。有时候矮个子比高个子还方便。所以我们要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会有很好的意外收获。

  还有一个故事。幸饶弥沃的大弟子密集大师,看到众生时总是充满快乐及欢喜,满面笑容;可是魔王恰尔巴看到众生就心烦,为此没有一天是开心的,总是愁眉苦脸。

  有一天,魔王恰尔巴找密集大师探讨这个问题,问他:“为什么你见到众生就生起欢喜呢?”密集大师说:“众生的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每次见到众生的时候,总能学到他们的很多优点,因此他们都是我的上师。”魔王恰尔巴就说:“那我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呢?”密集大师答道:“我有个办法,你愿意试一试吗?”恰尔巴答应了。

  于是,密集大师给恰尔巴两只白口袋和两只黑口袋,并让他在自己的左右两侧各放上一黑一白两只口袋。黑色代表缺点,白色代表优点;左边代表别人,右边代表自己。然后用石头计数: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往左边的黑口袋里放一块石头;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就把石头放到左边的白口袋里。而看到自己的缺点时,把石头放到右边的黑口袋里;看到自己的优点时,把石头放到右边的白口袋里。如此试验一个月,届时通过这四个口袋装的石头多少来分析恰尔巴观察到的自他优缺点的情况。

  一个月后,恰尔巴发现自己左边的黑口袋和右边的白口袋里装满了石头。恰尔巴很快认识到:自己总是看见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而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都忽略掉了。这正是自己看到众生就心烦的原因所在。

  这故事说明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往往喜欢宣扬自己的优点,却不习惯赞美别人的优点。这种习惯让我们常常生起烦恼。

  因此,不看众生的缺点、只看众生的优点也是改变我们心态的方式——这种心态能够让我们欢喜快乐,能减轻我们的烦恼和痛苦,增添福慧二资粮,能够帮助我们进入菩提大道。看到自己的缺点就去改正、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去学习,这也是菩提行道的教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