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如何才是真解脱


   日期:2016/1/10 9: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解脱者,谓八解脱,一(内)有色观诸色解脱”,在教理上,原始翻译叫做八背舍。不用佛学名词的解释,以世俗的话来讲,就是在现实世界的欲界生命,色身的内在(五脏六腑),观一切物质,如修不净观、白骨观,达到空净而得解脱,也可以说进入初禅了。

  “二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这是说色身的内在、色法的障碍清净了。“色”指四大,在定境中四大空净了;“想”是没有妄想了,也空掉了;再观外面的物质世界,也相等的清净,得到解脱,也可以说进到二禅了。

  “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身心内外都明净、都空灵了,即身从三禅达到四禅的境界了。学佛不是吹牛,不是只讲理论。不过你们出去讲经讲教理,可不能这样讲,最好还是那些佛学名词来注解;我这里教育方法不同,是要培养你们真修实证。你们如果也照我这样讲,人家问你身心变化的真实问题,你答不出来,身体也不能作证,就有问题了。这三个解脱偏重色身解脱。

  “四空无边处解脱”,过了四禅定,证到了空无边处。

  “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想受灭身作证具足住解脱。”这是偏重于心念的解脱,超越了八解脱之后,就进入灭尽定。

  “云何有色观诸色,谓生欲界已,离欲界欲,未离色界欲,彼于如是所解脱中,已得解脱,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作意思维,而生胜解。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这是八解脱的第一条,这一段一气呵成,其中包括很多道理,下面再加解释,学佛做工夫的要注意。

  “有色观诸色”,旧译为“内有色观外色”。我们现在在欲界中,并没有离欲界欲;这里说“离欲界欲”,是说生在欲界里,得了初禅定或二禅定,就是已经渐离欲界的欲了。《金刚经》说“须菩提乐阿兰若行者”,是离欲阿罗汉,故为佛十大弟子之一。

  虽已离开欲界的欲了,不过还没有离开色界的欲。譬如爱清静,爱山林,爱书法、诗词文章。唐宋以来很多的高僧大德,什么都不爱好,只爱好山林之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好不好呢?好,但是,这些都属于色界欲,是色界的爱。学佛要观察清楚,更要把自己观察清楚,不要去观察别人,观察别人损德。观察自己,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改正自己,才是功德。我这个话是包括一切人等,不是针对哪一个人,如果说老师在讲某一个人,那就错了,那是世俗的想法。

  所以离了欲界之欲,欲界欲解脱了,但未离色界之欲。“即于欲界诸色,以有光明相”,打起坐来有时候瞎撞而撞到光明,但是这光明是作意所生,阿赖耶识种子带到第六意识作意来的。况且,这光明是欲界的光明,色界的光明你看都没有看过,所以你定中的境界没有离开欲界的习气。乃至你所见的佛,所见的菩萨,都还是你欲界里的意识境界。是不是这样啊?连假想都想得到,如果假想都不敢想,你还想修行成佛吗?譬如密宗有看光的修法,小乘禅观有光明想的修法,这些光明想,都是利用欲界的光明来修的。

  譬如修净土《十六观经》的日轮观,这个日轮就是欲界的色,对不对?这个光明相,是欲界的境界,利用欲界的光色的色相而修的。如艺术家、画家,画的真善美,还是离不开七彩之光明,这都是欲界中的光色。至于色界里的色,你就不晓得了。现在太空中的光色,还是在欲界中,还不是色界中之色,至于现在太空里头的黑洞,它里头是什么光色?现在科学还不知道,黑洞里头也可能有众生。譬如旷野里头,夜间活动的众生,比我们人类还多很多倍。黑也是光,这类爱黑夜的众生,不知是否怕白天的光明,也许只有我们人类爱白天的光明。

  所以作光明想是欲界光明色的修行,可以作意思维,观光明,如观日轮,观起来定住,内外只有一片光。但是要明白,此时不要认为到家了,如果由光明定境界而生智慧解脱的,就是正果,这是修道,这是佛法;如果只住光明定境界而自认证果的,那是见地尚未透彻,因为这个光明境界还是阿赖耶识之所生,所以不算究竟。道理了解了没有?(同学答:了解。)

  “由二因缘,名为有色,谓生欲界故,得色界定故。”在欲界进修,我们了解了,上届,上一层的,即色界的光明。在证到了二、三禅的境界时,色界的光明就渐有所知了,上界的光明一接触时,无比的清净,杂念都起不来了,那舒服极了。舒服也是欲界话,姑且拿这个话,说明这个情况。

  “又于有光明而作胜解故”,在光明境中生起智慧,生起殊胜的见解。

  “问:观诸色者,观何等色,复以何行。”观那种色呢?又以哪一种法门修行呢?这是问题。

  “答:欲界诸色,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若劣若胜,如是于多,乃至广说。”初步的修习,不要理想太高,一开始就想证到色界那个光明,是不可能的。像色界的光音天,佛法讲人类的祖先来源是光音天的天人下来的,但这不是原始人种的说法。在地球形成以后,光音天的天人来玩,就像我们现在探索其他星球一样。光音天的天人满身是光,在太空自然飞行,就是自由来往。到了这个地球,玩久了吃地味,光明减退而身体变粗重,飞不起来了,只好留在地球上。后来慢慢产生了男女之爱,就等于《圣经》上所讲的吃了苹果一样,一步一步来,但这还不是原人论。

  佛法讲,光音天天人是二禅境界,所谓成住坏空,当劫数来时,光音天也会毁坏,光音天再上层的天人,也一层一层堕下来。如果你认为“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也可以;如果你是真做工夫的人,在这个里头就会知道,这是科学的,就可以深切地体证进去了。

  所以这里是说,想要回到色界的光明,修法是“于诸胜处所制少色,若好若恶”。譬如佛身的光明,就是光明的道理,所以要你们观佛像眉间白毫相光,或者胸口的卍字,或观日轮、月轮等。“如是于多,乃至广说”,古人祖师很妙,其实很多修法的秘诀都传给你了,你要把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滚瓜烂熟地研究透了,你就找出来了。所有方法这里面都有了,可惜你不肯下工夫,叫你打坐用功嘛,你说教理不通不行呀,我要读书;要你好好读书嘛,哎呀,功课太多了,还是去打坐吧。找些理由来逃避,就是那么可怜。所以你真正研究教理,理通了也可以证入,那可不是普通研究教理,而是为了自修。这一百卷《瑜伽师地论》里都有,由凡夫至成佛,把三藏十二部的精要,如何修证的理与事,统统告诉你了。

  “何故修习如是观行,为净修治,能引最胜功德方便。”为什么我们要修光明定,修种种的观行呢?因为要修行,净修,修正自己的心行,对治自己的烦恼妄想,把自己的业力转过来。唯有修定才能转变业力,修定的“观行”,能够修治自己的业力,对治自己的烦恼,“能引最胜功德”,这是个方便,所以非修止观、非修定不可。

  “何等名为最胜功德,谓胜处、遍处,诸圣神通,无诤愿智。”“胜”是胜利,“遍”是无所不到。一切诸佛菩萨所证的神通妙用的境界,都能够证到,不是理论。达到与人无诤论,没有人我是非的烦恼,就如刘鹗的诗,“自从三宿空桑后,不见人间有是非”;《金刚经》上说,须菩提为人中第一,达无诤三昧。“愿”是大愿境界发起了,你们学佛哪一个发起了大愿?大概自己发起的一切大愿,都是在保护自己,爱护自己,为了自己。

  像昨天晚上有一位跟我数十年的学生,他问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忙?这么苦?这是何苦来哉呢?我实在想不通。”我说:“你又学佛,又打坐,又参禅,又是学哲学,又听我的课,现在还问我这种话?”我夜里想象,比比皆是,没有一个真正发愿的,连他都如此地想,别人更不用说了。所以,没有人真正发愿,牺牲自己一点都做不到。不过,也难怪,因为没有修持到这个境界,是做不到无诤的,愿也发不起来,智也发不起来。不要认为发愿容易,不容易呀!光打坐念诵,愿没有发起,没有用的,先要学普贤行愿的正行,“无诤愿智”。

  “无碍解等,虽先于彼欲界诸色,已得离欲,然于彼色,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为证得故,数数于彼思维胜解。”无障碍的智慧,一切见解殊胜,就是“无碍解等”。佛法的求证,不是搞思想的,千万注意。为什么要做工夫修行?在欲界诸色,已经得到离欲了,但是你对欲界中的色法,即物理世界,“未能证得胜解自在”,不能自由自在,不能证得。换句话说,子弹射过来,你想钻进地下去躲子弹,但你钻不进去,不能像穿山甲一样自在进出。为了证得一切,为了证得万法唯心,真正的唯心是能转物的,所以必须要“数数于彼思维胜解”,要智慧地开发,智慧地证明。

  这是八背舍的第一条,“有色观诸色”。有色是利用欲界的一切光、色,来修离欲。离欲以后,证到超过欲界的胜解光明智慧之定,可以证得神而通之,可以证得大愿、大智、无障碍的解脱等殊胜功德。这都是真实的事情,不是理论,更不是理想。

  “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生欲界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现在前。”这是进一步了,到了第二解脱,虽然生命还活在欲界中,已经超越离开了色界的欲。色界还是有欲,勉强不叫它是欲,叫它是爱。

  我经常说,现在人类所讲男女之爱,勉强来比方,是情、爱、欲三个字。无色界是情,色界是爱,欲界是欲。所以欲界与色界的天人,在佛学上来说,爱欲的事很有趣。佛也讲了欲界天人境界的男女关系,两人眼睛互相看一下,已经达到爱欲的目的了。色界无色界天人,彼此都不必见面,彼此只要想一下,心念已经相通了。一个是情,一个是爱,一个是欲,但都不能说离欲,都还有广义的欲,所以离欲谈何容易啊,它就是电感作用。

  欲界天人的儿女是爸爸生的,差一点的肩上生,或者头顶裂开就跳出一个人来。道家、密宗所讲的修持,能修到身外有身,就是色界生孩子的情况了,是真有此事的。所以顶门打开、梵穴轮打开是真的,那就到了色界的境界了。欲界的男女两人,结婚可以生出人来,但是修持的人,只要工夫做到了,不管男女,自己就能生出另一个生命,新的生命跳出来,女的也变成男的了。所以转女成男是这样转的,不是开刀来转的。这个世界开刀都转得了,而人本身具有这个功能,为什么转不了?转不了是自己工夫不够,对不对?如果无色界的定还达不到,绝对舍念清净是很难达到的。

  “又不思维彼想明相,但于外色而作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说彼为外。由二因缘,名内无色想,谓已证得无色等至,亦自了知得此定故,不思维内光明相故,余如前说。”

  进一步再说,因为你不思维,没有在禅定思维中。思维不是思想,思维修就是禅定,“彼想明相”,色界的那个光明清净境界,你梦想、推想都想不到的,除非达到那个禅定境界。“但于外色而作胜解”,因为你不能知道上界的色相光明,只以欲界外色来做胜解。“若于是色已得离欲”,这个色也可以包括光色,就是物理世界,不是物质世界。我把科学上这两个名词分开来用,物质世界是讲这个地球的万有;物理世界等于天空所包含的,看不见的。科学尚在求证物理世界的色。“说彼为外”就是向外驰求的。

  由这两个因缘,自己知道得到了这个定,内在光明也不要了,进一步也无光明,进到无色界去了。“余如前说”,详细的不必讲了,前面有寻有伺地统统已经讲过了。

  “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如有一已得舍念圆满清白,以此为依,修习清净圣行圆满,名净解脱。”这是第三解脱,一切具足的,不是你花时间去受了具足戒就具足了。此处说的是真具足,已经达到四禅境界,工夫到了舍念清净,圆满清净白业,止于无恶。由这个地方起步进修,修习清净之圣行,就是圣人境界的一切行。起心动念,等于我们儒家所讲的“止于至善”,无一不善,如孔子所讲“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胜境界之行圆满,叫做“净解脱”,这是真正的净解脱,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净土。

  “何以故,三因缘故,谓已超过诸苦乐故,一切动乱已寂静故,善磨莹故。身作证者,于此住中,一切贤圣多所住故。”

  什么了理由呢?大家把“身作证”圈点起来。你们出家修行干的是什么?就是要“身作证”啊!三个因缘,就是三个原因,第一已经超过诸苦乐,到达了四禅境界舍念清净,这个境界就是净解脱了,无苦亦无乐。以理论来讲,等于庄子所说的,人到了中年,“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喜乐都不动念了;也就是孟子说的“四十而不动心”,那是世间法。以出世间法来说,这个时候无苦亦无乐,既无欢喜亦无悲,但不是冷酷的,也不是寡情的,而是圆满的、清净的、慈祥而喜爱的。

  如果到达无苦亦无乐,而呈现出一脸寡情相,冷冰冰的,那就不对了,那是枯木禅,不得了的,他生来世果报会变成植物。真的是这样,你们看经典时,看不出这个道理的,像有些植物里头也有神的,花神、木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无苦亦无乐,是慈祥而且生机活泼泼的,一切动乱已经到达极为寂静的境界,寂灭清净。

  等于拿到一块宝石或黄金,天天擦,擦得发光发亮,一点染污都没有,就是善于“磨莹”,把它磨练,永远发亮发光。“身作证者”,这个肉身就可以即身证果,现生之身就证果。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都住于这个境界中。真正皈依僧,是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不是皈依现在这些普通僧。

  “云何空无边处解脱,谓如有一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维胜解。”这是第四解脱,有的人达到了空的境界,就离欲了,色界、欲界的欲都离了。“于虚空思维胜解”,在空的境界里,常生解脱智慧,样样都懂了,无所不知。

  “如是识无边处解脱,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是识思维胜解”,要晓得,空有空的欲,贪着于空就是空的欲,贪着于识就是识的欲。“于彼识处,已得离欲。”第五解脱是在本识,于识上思维胜解,开拓无比的智慧。

  “无所有处解脱者,谓已得无所有处,于识无边处思维胜解。”第六解脱是在无所有处解脱,这不是断灭见之无所有,是知道一切唯心,一切唯识,在毕竟空,胜义有中,生出大智慧之胜解。

  “有顶解脱,更不于余而作胜解,乃至遍于想可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第七解脱是得有顶天、有顶地之胜解,是智慧所生的解脱法门。不是在下届下地而生的智慧,而是随时随地都在想可生处,愿力意想所生处,“即于是处应作胜解”。随时随地在理上了解,在修持上就了解,应该是有顶天的修持,如何到达定慧。有顶解脱也就是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前七解脱,于已解脱生胜解故,名为解脱。”前面七种解脱,工夫真做到了,才是解脱。这里大家看经不要马马虎虎地看过去,你工夫做到了解脱的境界,你的见解到了、智慧开了,生出解脱的知见。等于六祖见五祖的时候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就是生胜解脱,这样“名为解脱”。如果工夫到了,而智慧不开,不算解脱。打起坐来有定,放下腿来,定也找不到了,这哪里叫解脱?一切处、一切事、一切时,皆在定,而且智慧随时在解脱,这才叫解脱。

  “第八解脱,弃背想受,故名解脱。”注意!大家现在打坐,有几位有一点入门的,但是考察自己看看,你坐起来,意境上有思想没有?有感受没有?身心上这里气脉通了,那里气脉动了,这都是触受境界,都在五蕴的受蕴上转,哪里有解脱!要弃舍“想受”才行,就是抛弃感觉与知觉,如如不动,证入性空。如百丈禅师所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六根六尘,沾不住了,体露真常,到了这个境界,才叫做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圣经       解脱)(五明学佛网:圣经       解脱)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圣轮法师:无上甚深微妙法 息诸生死门─ 当下解脱说「佛法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