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仁波切:学佛需要培养自己的智慧


   日期:2016/1/11 10: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信佛之后,我们每天都会虔诚地向佛菩萨祈祷。

  其实,念经、礼佛、拜佛既不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痛苦,也不仅仅为自己寻求庇佑,我们是要以佛为榜样,学习佛陀伟大完美的人格,学习佛陀对待众生和万物的慈悲精神,学习佛陀的智慧,对自己、对众生、对一切事物觉悟而不再痴迷和迷茫。

  佛法中处处充满智慧,古代的帝王、宰相、良臣等都学习佛的智慧。我们学习佛法时,首先拜文殊菩萨,诵念文殊心咒,祈祷菩萨加持我们开启智慧。辩经时候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我们在佛前供灯,也是以此为助缘,增长自己的智慧。

  没有智慧,连自己眼前的一点小事都做不好,佛法也学不好。

  佛法博大精深,很多内容是佛陀根据众生的不同根基、针对不同的问题所讲,如果我们的智慧不足,就没法理解;智慧不足,也不会运用。

  每个人入佛门的因缘不同,也许是因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痛苦,使得我们渴望寻求解脱,面对痛苦的时候,渴望逃避是人自然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会以信佛来逃避现实的生活,脱离现实的生活似乎是最容易、最快速的解脱。

  我们对自己周围人和现在做的事情感到厌烦,而希望去远处找到个让我们快乐的事情,或是寄予远方的师父和或是寺院,或是寄予于自己的佛堂之内,僻静之处。但现实的生活一方面很难逃避,而即便我们能够脱离现在的生活状态,离开让我们痛苦的地方、或人或事,但是很难逃出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总是徘徊在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上,不论人在何处,心里的痛苦和烦恼却始终不能摆脱。

  也有的人信佛是为寻求庇佑,有可能把佛陀当成万能的神,或以佛菩萨能够庇佑自己为信仰的根据。要是自己的所求遂成,佛菩萨很灵验;要是所求没有实现,佛菩萨不灵验。

  其实当我们以虔诚之心向上师、佛菩萨、护法祈求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加持。但是我们的所求能否实现,还要看自己当下是否尽到了应尽的努力,以及自己的德能和福报。

  学佛之后,我们是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觉悟、越来越清楚和明白。

  明白什么?首先明白因果,明白种下什么样的因,招感什么样的果,其次明白因缘,某种因缘条件下,自己如何做,还明白事物的性质、发展的规律等,这些都是智慧。

  佛法中所讲的道理,当我们进行布施、忍辱、精进时,需要用智慧来运用。如果我们不考虑现实的情况,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也许会弄巧成拙,佛法不是死的,而是活生生的,需要我们运用,如何灵活的运用需要智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慈悲)(五明学佛网:智慧       慈悲)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