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36[正知正念]


   日期:2016/1/12 20: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前面讲的是趋入善法之行,今天讲的是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就是断除让他人生起邪见,毁坏他人相续的一切行为。

  丑三、断除成为世间不信之行: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弊,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牙木”是以前印度人净牙用的,相当于现在的牙刷。不能随便扔牙木、吐唾液。在公共场所,随便扔垃圾,吐唾液等,都是破坏他人相续的行为。作为修行人,尤其是作为大乘行者,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让他人起邪见。

  公共场所和自己的家一样,你在家里会随便扔垃圾,随便吐唾液吗?不会,这是我的家,不能随便吐唾液,不能随便扔垃圾。公共场所也是一样,也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若是一点都不在乎,随便扔,随便吐,这叫自私。一个大乘修行人,要断掉的就是自私。在自己家里没有这样做,在公共场所就这样做,这种行为就是自私。这些公共场所都是我们要保护的,大家不能这样,尤其是在寺院里、大殿里,不能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将来堕落三恶道的因。虽然藏地没有那么多讲究,卫生条件也没有那么好,但是以前我们在喇荣的时候,上师特别强调不能在大殿随便扔垃圾、吐唾液,这都是污染坛城,也叫破坏坛城、污染道场,都会变成堕落恶趣的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保护坛城的清净、道场的清净,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我们学佛就要积累功德、积累福德,你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染污道场,不要破坏坛城。这是佛菩萨在的地方,我们应该要保持干净,保持庄严。如果大家随便放衣物,随便扔垃圾,道场就不清净了,坛城也不庄严了,这就是不恭敬,就是造业。这说明没有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内心,内心是散乱的、不恭敬的,这样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好。现在有的人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一些怪味,身体不庄严等,就是自己破坏公共场所、破坏道场的结果。如果你能保护坛城的庄严,保护公共场所的清净,将来长得也特别漂亮,生下来就有香味,就是这样修来的。这是要注意的,这本身就是修行。

  为什么这些会成为世间不信之行为?你很随便地把垃圾扔在那里,或者吐了唾液后就走了,这是公共场所,很多路过的人都能看到,心里就会不舒服。你反省一下自己,你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舒服吗?觉得愉快吗?别人也是一样的,看到这些后心里就不愉快、不舒服,所以你就是恼害众生、伤害众生了。

  现在有的人有唾液的时候就自己吞下去,我们就觉得这个人太不干净了,其实这有什么不干净的?你体内都是脏的东西,把脏的东西放在脏的东西里,有什么不正常啊?自己好好思维一下周围环境里的这些树、草等多可爱、清净啊!你随便吐唾液等,把这些都染污了;若是吞下去了也没有什么,最多就是伤害自己呗,但其实也没什么伤害,又没有毒。但是若你吐出去了,别人看到了不舒服、不愉快,你就伤害了他人。

  我们要讲究卫生。佛是特别讲卫生的。以前古代的印度也不是特别讲究卫生,但是释迦牟尼佛是特别讲卫生的,出家人有很多戒律,里面很多都和卫生有关,特别要讲卫生。现在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学佛人、修行人,不用讲这些,吃的也不好,穿的也破破烂烂的,自己觉得自己是个瑜伽士、很有修行的人似的,到处瞎跑,今天跑这个寺院,明天跑那个寺院,自认为在做功德,自认为在修行。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就像藏地一句谚语所说的“一个人看到,让一百个人伤心。”不应该这样修行。

  佛说过,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佛当时在印度恒河边上跟五比丘一起苦修,后来佛发现,这样修行是绝对不行的,不能成就。然后,佛就离开了五比丘,在路上也得到了一些食物,享用了这些食物后,之前特别疲劳的身体也得以恢复,然后来到印度金刚座下安住,最后成道了。

  佛第一转法轮时,主要眷属是五比丘。当时五比丘到佛跟前并不是来求法的,而是来辩论、比神通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修持方法是对的,而佛离开了他们以后受用了别人的供养,身体恢复了,他们认为这是不对的。所以,他们来跟佛陀辩论,还想与佛陀比神通,所以才有了现在所谓的“神变日”,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是神变日,佛陀当时通过各种神通降伏了各种外道,包括五比丘。

  所以,我们不能堕入两边,生活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太艰苦,要保持中道。我们应该吃好、穿好,让自己干净利索,把家里也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也是一种表法。同时,对自己的修行、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堕入简陋和疲惫这个边,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帮助,也会对成就造成障碍。

  我们在修行时要保持中道。作为修行人,不能跟社会上的某些人一样生活得太奢侈;但是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家修行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庭,照顾好家人,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做的,这叫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这些对自己的修行有帮助,也是一种表法。你家里干净利索,自己也干净利索,别人看到了会生起欢喜心,甚至会对佛法生起信心。若是家不像个家,人不像个人,甚至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社会上的人看到了,谁还敢学佛啊?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作为大乘佛子,要好好表法,要让更多的众生接触佛法,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在前面也讲过,好好表法,就是让大家生起欢喜心,让大家生起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解手,也不能随便。草原上是没有厕所的,但是藏地的人也不会随便解手,肯定会找一些已经被破坏的地方,或是生长不好的杂草丛生之处解手。你们都是城市人,更应该讲卫生,更应该讲文明。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威仪,让众生生欢喜心,不要让众生生烦恼、生邪见。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进餐时,口中的食物不能过满,不要发出“加加”等大的声音,嘴巴也不要张得过大。吃饭的时候,也要保持威仪。嘴里若装得满满的,别人看了不庄严;若只抓一点点放在嘴里,也不庄严;若吃饭的时候发出“加加”等大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就更不庄严了。这些都是要断除的行为。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安坐的时候,不能伸足,尤其是在大殿里,不能伸着脚坐;也不能搓双手,这样对上师三宝不恭敬,也不如法。

  这里以吃饭、安坐为例,其实我们在行住坐卧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威仪,保持庄严,让他人生起欢喜心,同时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起烦恼,生邪见。尤其是学佛人,到哪里都是代表佛,代表佛教的。若是你的行为不如法、不庄严,他人不会说你,而会说“学佛人怎么怎么样”“佛教怎么怎么样”……若是这样,他就诽谤了所有的学佛人,也诽谤了佛教,这个众生所造的业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要让他人生起这样的邪见。

  这里强调的也是要让对方不生邪见,心里没有烦恼就可以。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车”,以前指的是马车,现在指的是汽车等。在幽静、隐蔽的地方,不要与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尤其是作为出家人,切莫与任何女人坐在一处。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地方,两个异性不能坐在一个车上或者床上。

  出家人有戒律,比如传法的时候,也必须要有第三人,不能单独与异性接触或者讲法,都是要保持距离的。若是在这样一个隐蔽的地方,近距离地与女人在一起,自己容易犯戒。即使自己有把握不犯根本戒,也会犯一些支分戒,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在家人也是,若与他者的女人坐在一起,也容易犯邪YIN戒。

  明明是属于他者的女人或者男人,你跟他在一起,这样下去不会有好的结果。若是出家人,更不能跟任何女人在一起,因为这样容易犯戒;即使不犯戒,别人看了也不庄严,不如法。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若是这样做,别人心里会有想法,会生起邪见。我们要保护他人的相续。

  这些都是仁义道德,都是基本的要求。我们是学佛人,尤其是学大乘佛法的人,做人是修佛的基础。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做菩萨呢?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佛呢?仁义道德是学佛修行的基础,刚才讲的都是基本的仁义道德。即使社会再乱,人的行为变得再怎么恶劣,我们都是学佛人、修行人,既要保护自己的相续,也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一定要保持清净,保持正道。

  这里讲的主要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避免他人生起邪见。若是自己不犯戒,他人也不会生起邪见,你把握适度,是可以的。

  学处有很多,主要讲的是心,但行为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伤害他人,甚至要利益他人,因此你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有些人就是爱挑剔,爱胡思乱想,若是这样,就让他自己挑吧、想吧;但是我们自己不能随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保护他人的相续,这是我们应该要做到的。大乘佛法里讲的是心,心清净则一切清净,心善则一切善,主要是心要清净,但若是行为不清净,也会伤害他人。若行为不清净,这个时候你的心也是不清净的,因为它没有以正知正见来守护。若是没有以正知正见守护的话,内心是散乱的,这样绝对不会是清净的,绝对不可能清净。所以,如果行为上有不如法的,肯定是你的内心也不够清净,不够坚定。若是内心彻底清净、坚定、不动摇,行为上也不会有这些差错或不如法之处。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学处有很多,在此处仅讲几个例子而已,没有详细讲。自己明白的,就去做;自己不明白的,就去问智者,然后尽心尽力、如理如法地做。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掌,示路亦如是。

  比如有人问路,要到某个地方。这时候不应该用左手或单个手指来指示。应该恭敬,有礼貌。父母众生或有缘的众生来问路,你应该面带笑容,很有礼貌地告知。

  给别人递东西也是如此,用左手递是不恭敬的,应该是用右手或者双手递。要断除对他人轻视或不恭敬的行为,那么如何断除呢?面带笑容,心里欢喜,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真心地这样做。

  对方是宿世的父母,也是有缘的众生,你心里很欢喜,面带笑容,满怀恭敬之心,伸展右手指点道路。这种行为会令人生起信心。克珠杰和贾曹杰是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得意弟子。宗喀巴大师刚开始是学习萨迦派的,后来他自己创立了新的教派,就是现在的格鲁派,也称黄教。当时克珠杰和贾曹杰都是萨迦派的学者,是很有成就的人。他们到宗喀巴大师处是来辩论的,在尚未见到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对宗喀巴大师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因为他们见到了宗喀巴大师的侍者,他们问侍者“宗喀巴大师在哪里”的时候,侍者没有说话,而是到屋里点燃了一柱香,然后特别恭敬地进行礼敬。他们看到宗喀巴大师身边的人有这么大的恭敬心,便断定他是位大成就者。他们通过侍者的行为,生起了无比的信心,没有跟宗喀巴大师辩论,直接依止了宗喀巴大师,后来成为宗喀巴大师的左膀右臂。

  侍者对宗喀巴大师有恭敬心,不敢用手来指宗喀巴大师所在处,而是点燃了一炷香,以香指处,这是何等的恭敬啊!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恭敬心。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若有人来向我们询问,我们也应该这样,很恭敬、有礼貌地指点。若只是在表面上做,没有多大意义;若是能发自内心地这样做,你才有真正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有些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不服气,总觉得对方不如自己,自己是最聪明、最有能力的,这叫傲慢。如果一个人心里有傲慢,这个人就不会有任何功德,因为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

  作为凡夫,我们怎么会没有缺点和毛病呢?只有成佛的时候,才没有毛病、缺点。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真正的修行。这样的人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变化。我们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面对其他任何人的时候,都应该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看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心里应该想“我的毛病和缺点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断掉?”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功德,我们要看他们的优点和功德,不能只看他们的缺点和毛病。现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只看儿女的缺点和毛病,儿女也是只看父母的缺点和毛病,然后就互相指责和嗔怨。这样的家庭怎么能和睦呢?所以要互相恭敬。儿女要看父母的功德和优点,“若是没有父母,我怎么能生存呢?怎么能长大呢?”父母也要看儿女的优点和功德。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都有功德,都有优点。尤其是夫妻之间,更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夫妻就是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才在外边还很开心,一进家门,一看到对方,就开始生气,心里不愉快,愁眉苦脸的。你看到他的一举一动时,心里就不舒心,这就是“冤家”。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但是你就是听不进去,就是看他不顺眼,这就是“冤家”。有人还说:“我对别人挺好,但是对家人不行。”你对家人不行,才是真正的不行。你对别人好,那是装的,只是在外面装好人而已。你可以装一时,但是在家人面前要装一辈子,这个很难。你对别人好不叫好,这叫装;对家人不好,才是真正的不好。因此,我们应该多看看对方的优点和功德,对彼此都会有利益和帮助,这样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既然双方走到一起,成立了家庭,虽说这也是暂时的,但是佛法里讲,这叫缘。我们一定要好好了这个缘。

  总之,我们在一切行为当中都应当有恭敬、有礼貌。

  肩臂莫挥摆,示意以微动,

  出声及弹指,否则易失仪。

  仅仅为了区区小事而打手势,肩臂不能大幅度挥动,要稍稍摇动,轻轻出声,要么就弹指。如果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声喧哗,在那儿挥手,别人看都是不庄严的,没有威仪,所以这些行为都是要断掉的。

  这里主要讲的是要保护他人的相续,不能破坏他人的相续。若是通过你的行为或言谈举止,让他人生气,进而生起邪见,这就是破坏他人相续。这是一个大乘行者必须要注意的。

  在小乘里,尚且要求要断除害他及害他因。一个小乘修行人不能有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伤害他人的行为之因都要断掉。什么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呢?身业:杀生、偷盗、邪YIN,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口业:妄语、恶语、绮语、离间语,也都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杀生、偷盗都会伤害他人;邪YIN也会伤害他人,破坏他人的家庭,破坏他人的感情;四种口业也对他人有伤害。这些都是彻底要断掉的。伤害他人行为的因是什么呢?就是贪心、害心、邪见。这都是小乘要求的,一个小乘修行人必须要做到这点。

  我们现在都发了菩提心,都是大乘行者,我们不仅要断除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伤害他人行为的因,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以及利益他人的因。

  什么是利益他人?

  不但不杀生,还能爱护、保护众生的生命。我们放生或平时遇到一些小含生等动物,也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因为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最珍贵的。对我们来说,自己的生命是很珍贵的;对这些动物来说,生命也同样是最珍贵的。所以,我们要保护众生的生命。佛法里说众生平等。为什么?因为生命是平等的,都值得保护。有些动物比我们强大,我们就怕它们;有些动物比我们弱小,我们就把它捉过来杀了。这公平吗?比如打蚊子,“啪”的一声,一条生命就没有了,这公平吗?蚊子咬你,只是为一顿饭;你打死它,失去的却是一条命。你不想做布施可以,你可以不要让它咬你,但是你不应该打死它。假如说今天你饿得不得了,那里有一碗米饭,你偷偷地把它吃光了。结果主人来了,他很强大,把你抓过来,“啪”地一下打死了。你心里一定会怨恨他的,因为这太不公平了,不就是一顿饭,一碗米饭嘛,至于要你的命吗?你肯定会怨恨他。蚊子也一样,它也是有思想的,它也会怨恨你的,将来会找你的。你这样残杀众生,它一般会变成饿鬼,然后来找你算账。所以要保护众生的生命,尽量不要故意杀害众生,否则就是造业,将来要遭受果报的。

  不偷盗,做布施。自己尽量做布施,力所能及的去做就行了,不要有压力。“是不是要布施了?难啊。”不难,佛没有勉强你,你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就行了,这不难吧?多做布施,给自己积累福德。

  不邪YIN,还受持戒律。能出家受戒,这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出家也没事,你要受持好在家的戒——皈依戒、居士五戒等。

  不打妄语,说谛实语;不绮语,念佛号,念咒语;不恶口骂人,说悦耳语,说好听的话;不离间语,甚至化解他人的怨恨。

  前面是身的三种善业、口的四种善业,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行为。

  什么是利益众生的因?主要是指心(意),没有贪心,有施舍心;没有害心,有饶益心;没有邪见,有正见。

  断除伤害他人以及伤害他人的因,这是大乘、小乘共同要做的。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我们要断掉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它的因,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利益他人的行为和利益他人的因。所谓利益他人的因,就是指施舍心、饶益心、正知正见。

  要保护他人的相续,尽量不要让他人生起邪见,这样自己不但能积累功德,还可以利益他人。平时我们讲一些功德利益,不管是发菩提心的功德利益,还是放生的功德利益,大家也许当时看不到、得不到什么似的,所以就有点不相信,但因果是不虚的,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福,慢慢地做,最后会彻底清净业障、达到圆满,不可能立即就会得到利益、功德,不可能立即就成就。什么是修行?就是这样慢慢地积累功德,慢慢地消除业障。犹如一面落满灰尘的明镜,如果慢慢擦,就会越擦越亮,最后就会彻底擦掉,彻底明亮了。

  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一听说能消业,就认为病应该立即就能好,如果看不到什么效果,就会失去信心。这是不符合因果规律的。比如农民种庄家,春天时播种,秋天才可以收。哪有早上播种,下午就收获的?哪有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的?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也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才报的。

  善恶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你造恶业了,就要遭受恶果。但是我们现在真的很幸运啊!我们有忏悔的方法,我们都懂得怎样去忏悔。我们烦恼重、习气重,经常造恶业、犯戒、犯错误,但我们通过忏悔可以忏掉。若是不忏悔,业障没有清净,将来一定要遭受痛苦的,这个果报是不会浪费的。现在社会上很多不信佛、不学佛的人,他们造了业,将来一定要感受果报的,一定要堕落的,即使得到了人身,也要遭受痛苦。但是我们遇到了佛法,有了忏悔的方法,我们通过佛法里的这些方法,可以消除、清净这些业障,将来就不用遭受痛苦了。那么因果会不会浪费?不会的。比如一粒青稞种子,若是不去破坏它,它一定能长出果实;若是破坏它了,它就不能长果实了。它是有产生果报的能力的,你现在把这个能力破坏了,它就不结果了。同样,恶业的力量通过善业破坏了,它就不结恶果了。

  我们行持善法,这个功德利益也是不虚的,但这也要靠积累,还要具足一些因缘,这时候它才会显现这样的果报。大家若一下子看不到结果,也许就会想:“我造业了,但是什么事也没有啊!”不能觉得没有事,不能觉得安然无恙。“我做善事了,我做功德了,但是什么也没得到啊!”不能这样失去信心。这些善恶业都不会浪费的。所以,无论是消业,还是积累善根、福德,大家都要坚持。有一天业障彻底消除了,善根和福德圆满了,那个时候就见性成佛了,圆满了,请大家相信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正知正念       三恶道)(五明学佛网:正知正念       三恶道)  

 卢志丹居士:贪得无厌,入三恶道 

 智中法师:止观禅修之正知正念 

 体慧法师:受八关斋一天 二十劫不堕三恶道(西安2月10日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U 1315经:此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5.皈依僧不堕畜生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4.皈依法不堕饿鬼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3.皈依佛不下地狱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2.为什么不能杀生 

 能弘法师: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1.地狱的种类 

 宣化上人:如果你做这些事,就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这三 

 悟道法师:死了之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多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说三善道跟三恶道的功德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