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嫉妒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日期:2016/1/19 10: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喜心一定要断除嫉妒

  所谓的喜心,就是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心,想方设法不要生起嫉妒的恶心。诚如《六度经》中所言:“不应嫉妒,但生随喜。”《成实论》也说:“若深修善心,乃能永断嫉妒。”不然,嫉妒心没斩断的话,真正的善心就很难生起。

  我以前讲过,我们对平等者容易生嫉妒心,还有一些女众,嫉妒心也比较强——不是说男人就没有,有些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还严重。但一般来讲,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女人这方面的烦恼比较明显。

  有些人在嫉妒别人时,自己根本发现不了,旁边的人却一目了然。他们因为嫉妒作怪,有时候对别人的善行不但不认可,反而还百般挑剔、加以摧毁。而且,在汉地、藏地、印度的历史上,皇宫里面、大人物身边,因嫉妒而引起的杀戮比比皆是。有了这种烦恼,很多人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快乐开放的心也日益退减,因此一定要注意!

  尤其是我们都发了大乘无上菩提心,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要饶益一切众生,此时每个人的义务,就是要令所有众生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得到永久安乐的圆满佛果。既然如此,你又怎能对众生因自己福报而得的点滴功德、受用不欢喜呢?

  寂天论师在《入行论》中也说:“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岂有菩提心?”如果你不愿众生获得一些小利益,怎么可能希望他们证得无上菩提?嫉妒、憎恨别人富贵的人,怎么会有菩提心呢?

  听说有一个小组,两三个人在考试中得了奖,特别开心。而没得奖的个别人,平时成绩还可以,但这次没有发挥好,心理很不平衡,各种脸色马上就显露出来了。对这些人来说,你连得奖的暂时快乐都不愿别人得,又岂会愿意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自己的怨敌,都得到圆满正等觉佛果呢?毕竟佛果所带来的利益,远远超过世间任何一种福报。

  所以,我们对寂天论师所说的道理,要慢慢地去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想到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曾发过的愿,再看看自己的实际行动,应该感到万分惭愧。

  《入行论》确实很殊胜,汉地不少人都在学,希望你们不断地学。现在我们学院的每个班,也正在学这部论典。但听说个别人只看颂词,没有看讲记,这样的话,你不一定能全部了达它的内涵。真正想学的话,至少也要看一遍那十本讲记,连这个都不看、不学,这叫学习吗?

  我看到外面的很多人,在学会刚成立时,《入行论》学得马马虎虎,不是很踏实;但第二次学了以后,菩提心的甚深理念,在内心中就根深蒂固了;第三次学了以后,感觉更加不同。的确,我本人而言,《入行论》也学过很多次,讲过很多次,但每一次讲、每一次学,感觉都有极大的收获,这就是圣者金刚语的一种特点。

  所以,在座的各位也不要觉得《入行论》很简单,《大圆满前行》很简单。其实这些不简单,你词句上也许会读,读的时候特别快,但意义上一个一个对照自己,真正融入心非常困难。因此,我们要长期学习,学习时一定要认真!

  ◎ 嫉妒可摧毁自己的善根

  一个人的心若被嫉妒所蒙蔽,对他人的功德就会视而不见,轻易造下滔天大罪。

  佛陀在《德护长者经》中说:“嫉妒痴浊故,则失于善心。恶见三毒缘,如是贪增长。”嫉妒是一种愚痴,会覆盖我们的善心,令贪嗔痴等三毒不断增长。大家都知道,有嫉妒心的人,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所愿,定会产生贪心;别人若制造违缘,对他会生嗔恨心;这些烦恼的本性就是无明愚痴。所以,有了嫉妒,三毒自会日益炽盛,摧毁自己的一切善根。

  《米拉日巴道歌集》中记载:从前,米拉日巴尊者在雅龙地方,施主们对他特别恭敬,经常供养。当地有一所研习因明的显宗寺院,寺院中有两位著名的法相师 ,一个叫达罗,一个叫罗顿。他们对尊者十分嫉妒,经常诽谤,说尊者是行邪法的外道。

  有一次,当地的施主开了一个法会,邀请达罗和罗顿坐一排,米拉日巴尊者和惹琼巴等坐一排,然后对他们恭敬供养。达罗和罗顿本来就对尊者非常不满,借此想煞煞尊者的威风。于是罗顿走到尊者面前,说:“不懂因明的话,会破坏佛陀的教法,不够资格做一个佛教徒。因此,我请你在大众面前,立一个简单的因明量。”

  米拉日巴尊者说:“我依止因明的上师,获得了因明的口诀,通过因明的精进,住在因明的山谷中,修行因明的法,获得了因明的境界,于是自然成为施主们因明的福田…… ”

  达罗听了很生气,骂道:“你这样胡言乱语,唱些骗人的烂歌来搪塞,却拼命吃人家的供养。像你这样的行径,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说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灰,向尊者的脸上撒去。

  米拉日巴拭去脸上的灰,微笑着给他讲了一些教言。惹琼巴见上师受此侮辱,特别不高兴,觉得达罗是该降伏的对境,如果不杀他,就是违犯了三昧耶戒。于是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去打达罗。

  尊者立刻抓住惹琼巴的手,说:“急需时不能应急的财宝,苦难时不能援助的亲友,遇逆缘时不能帮助的佛法,都是深可悲叹的大不幸!你要快快集中全力,提起正念,好好对治当前的烦恼!”惹琼巴听了只好作罢。

  后来,达罗和罗顿又找尊者辩论,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伏,这就是因明。既然你们非要坚持辩论,那我先提出一问:虚空是有碍法,还是无碍法?”

  达罗回答:“当然是无碍法。”

  于是米拉日巴一显神通,达罗的身体丝毫不能动,好像被四周坚固的东西密密包围起来的样子,一直僵坐在那儿。而尊者身腾空中,在空中行走、卧倒,就像在地上行动一般。

  米拉日巴又说:“我现在另立一宗:眼前这块大崖石是无碍法。你认为如何?”

  达罗回答:“崖石当然是有碍法。”

  只见尊者身体随意穿过崖石,上入下出,下入上出,无碍地穿来穿去,就像在空气中一样。

  达罗见此,比以前更为气愤了,说这只是外道的魔术,对此不但不起信心,反而一味萌生邪见,大肆诽谤,结果死后转生为一个大恶魔。罗顿却对尊者的行为生起了信心,后归入米拉日巴的教法,成为他的五大出家弟子之一。

  所以,内心被嫉妒所蔽的话,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功德,通过辩论也不行,显现神通也不承认,自己只会一直诽谤。现在个别人也是这样,整天在网上、书上恶口骂人,除此之外,什么道理和理由都讲不出来。这样的人,即使佛陀亲自降临,也肯定暂时调伏不了他们。

  还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亭日地方,遇到一位精通因明的格西,叫匝普瓦。他爱财如命,见当地人对尊者非常恭敬,供养了很多财物,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他在村里有个情妇,于是就叫她在奶酪里下毒,拿去供养尊者。尊者早已知悉一切,但观察因缘,知道有缘众生已度尽,自己涅槃的日子将到,就接受了毒药的供养。

  米拉日巴把毒奶喝下去之后,示现生病非常严重。匝普瓦格西明知是自己下的毒,却故意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到尊者面前问安,说:“像您这样的大成就者,不应该生这样的重病。如果病可以转移的话,就请把病转给我吧,我来代受!”

  米拉日巴说:“我这个病虽然可以移给你,但恐怕你一刻都受不了,所以还是不移的好。”但格西假装再三坚持,请求尊者一定要把病转给他。

  尊者就先把病转到门上,门发出吱吱的响声,裂成了许多碎片。格西看了,心想:“这根本就是障眼法的魔术,骗不了我。”于是再次祈求尊者把病移给他。

  尊者就把一半的病苦移到他身上,格西顿时痛得要昏了过去。他在尊者面前,泪流满面地忏悔,承认了自己的恶行,并说:“我从前作恶的原因,大半都是为了钱财。现在我把所有的家产都供养给您,请饶恕我的罪业。

  ”

  尊者说:“我从不要田宅财产,现在快要死了,更用不着这些。你留着好了,以后就是断命也不要再做恶事了。你这一次所造的罪业,我答应替你消除。”

  格西说:“尊者您虽然不要,但您的弟子修行是需要资粮的,请收下吧!”虽然这样请求,尊者还是没有接受。

  后来弟子们接受了,把这笔财产作为集会供养之用。此后,匝普瓦格西放弃他一生的贪恋,精进忏悔罪业,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我在读中学时,就听过藏文版的米拉日巴传记。当时因为生病,在医生阿克塔罗那里呆了大概半个月。他是一个出家人,修行非常好,每天晚上,我都请他和丹增嘉措喇嘛,给我读这个传记。他读的时候表情很不错,我现在还印象深刻。

  1980年还是1981年,宗教刚刚开放时,一个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米拉日巴传记,里面附有彩色插图,看匝普瓦格西的那种表情,特别想害米拉日巴尊者,在跟那个女人悄悄地谈——不知道现在的传记中有没有?当时,那个老喇嘛在读的时候,遇到比较精彩的公案,就停下来开始反观自心……

  总之,嫉妒心真的很可怕,对有嫉妒心的人而言,真佛出现也无法引导他们。由于自相续被嫉妒所遮蔽,别人有什么样的功德,也始终看不见,生不起丝毫信心,进而不可能成为法器得到加持。就像一个生了锈的器皿,加入什么样的甘露都会被弄脏。

  所以,大家理应经常观察自己,尤其是说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开口就是这人不行、那人不行,好像谁都不如自己。或者你是喇荣的传承,就随便评论其他传承不好。其实这些都是佛陀的传承,除非有特殊的必要,否则,对一切都要观清净心。毕竟诸佛菩萨的显现不可思议,他们度化众生时,甚至会化为屠夫、乞丐的形象,而且你眼中的不如法,也不一定真的不如法。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自己都要尽量观清净心。

  像提婆达多、善星比丘,本来都是佛陀的堂弟,可由于嫉妒扰乱自心,提婆达多生生世世都与佛陀作对,善星比丘也觉得佛陀除了有一寻光以外,跟自己没有任何差别。从而,他们对佛陀一点信心也生不起来,尽管一生都在佛陀身边,但也没办法得到调伏——佛陀身边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在的上师们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