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人的大禁忌


   日期:2016/1/19 1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不要去打听、不要想知道。中国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所以不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就是迷。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还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已经不觉了。“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

  这话跟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的完全一样。真正修道人,修道就是炼心,历事炼心。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觉悟。悟什么呢?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就是觉悟。悟了要修行,叫悟后起修。把我的过失改正过来,就是修行。

  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怕我们自己迷得很深,业障很重;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真修行的人便赶紧磕头顶礼,感谢别人把自己点醒;迷惑颠倒的人就大发脾气了:“我有什么过失?”如果还不承认,就是着迷的人。可见,检点自己的过失,是修行功夫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无常、幻化的假相;唯有心才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就对了。“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这句话最重要,“心上无事”才算真修行人,修行上得力,有些真功夫了。

  “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这句话指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以现在通俗的话来讲,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从修学净宗的行人来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佛号,将佛号当成自己的“本命元辰”,念兹在兹。“心上无事”指心无杂念,而将这句佛号念得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心上无事”就不会夹杂五欲六尘的烦恼,再加上不间断地念佛,渐渐便能圆满成就。

  最后一句话说出了成就者的心大概的相状,“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把身比喻作佛堂,心比作佛像,这心不可以乱动。“终日无人亦如此!”指环境很清净,一个人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幡”指旗子;“盖”指宝盖;“簇拥”指前呼后拥。在热闹的场面中,也像独处一样,心仍然不动,确确实实不为境界所扰动。“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受人家赞叹时,也不生欢喜心,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生起贡高我慢心;遭人家毁谤时,也不会放在心里,不会起怨恨、报复的心,心永远处于定的状态,才算有些定力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人       迷惑颠倒)(五明学佛网:修行人       迷惑颠倒)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作个自在的修行人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行人的通病 爱清静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行人必须学会管住自己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当代修行人与八相成道 

 仁清法师:修行人应该学会的四点 

 明奘法师:所谓活佛,就是活着的修行人 

 能弘法师:修行人应注意的事 

 心律法师:七夕节话修行人应如何对待情感 

 药师山·紫虚居士:修行人要善用其心 

 月悟法师:真修行人,于他过失不生分别 

 传喜法师:修行人应如何面对劫难 

 白云禅师:如何做个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