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一集)


   日期:2010/5/3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1

  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这一次的讲座是幸福人生讲座 ,题目是「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老和尚常常教诫我们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所以要做好人要先了解到怎么样做,怎么样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才是符合好人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遵循谁的标准,这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常常都会问朋友,我说「现在人很喜欢看心理学,假如这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心理学,六十岁又写了一本心理学,诸位同修,您应该看几岁的那本书?」「六十岁」。那我也会跟朋友做一个沟通,我说「四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二十岁」。所以人活得愈大不代表愈单纯,也不代表愈有智慧,因为我们可以理解到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假如这一个心理学家八十岁又出了一本书,诸位同修,你要看哪一本?再继续看他八十岁那一本?我们把人生交给谁了?交给一个人的想法,交给一个人的思想,假如他的思想是错误的,那你这一生就被他带著走。

  这一个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的思想没几年就增加一倍,思想的累积量没几年就增加一倍,所以当我们不会判断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时候,你接触的讯息愈多,知识量愈多,有可能会把你的脑袋弄得愈混乱。所以现代这些心理学的书、理论,它都只是某一个人跟某一些人的想法,而这一些想法有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甚至於他的想法,摆在英国的时候可以被接受,摆在中国的时候可能就不能被接受,所以他这些思想观念都还没有经过时间跟空间的印证说它是真理,这时候你不可以随便就去相信,甚至於就以他这些理论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理原则,这个做法我们应该深深的去思考。现在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假如他的朋友,甲朋友说了一套,他会觉得这个讲得有道理;另外过两天,乙朋友又跟他讲另外一套,他也会觉得好像也有道理,所有人生心中都没有一把尺,没有一把做人分寸的尺、做人做事的尺。

  我们中国老祖宗承传的圣贤智慧已经四千多年,将近五千年,把整个做人处事的智慧早就已经列在经典当中,让我们不需要花人生几十年去摸索,所以有一句俗话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我们在深圳上课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已经差不多四十岁了,在社会当中也算是颇有成就,他来听了第一节课之后讲了一句话,他说「我十多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而这一两句话他摸索了多久才累积出来的经验?十多年。诸位同修,幸好还摸对了这些正确的做人做事道理,很多人十多年、二十多年,到最后人生的方向是愈走愈偏。

  老祖宗知道人生要积累智慧并不容易,所以早在数千年前就知道这个文化智慧的传承至关重要。所以老祖宗发明了一个可以传承智慧、传承文化的方法,叫做「文言文」。其实我在修学中国圣贤教诲的过程当中,一开始也是看不懂老祖宗的智慧,甚至於看不懂老祖宗为了慈悲我们中国后裔所做的这一些努力,所设计的文言文,那时候都看不懂。刚好在我二十五岁那一年,有一天坐在电视前看老和尚讲经,而且是第一次,一看觉得老人家讲话非常有道理,而且听了之后可以马上在生活当中去受益、去实践,所以就这样开始跟著老和尚学习。

  刚好有一天老和尚讲到一段,他就问我们,全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现在都已经毁灭了,只剩下一个古文明还没有毁灭,诸位同修知不知道是哪一个古文明?是中国。是不是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到神明面前说,「来,我们四个古文明抽签,哪一个人抽到了不会断,那个古文明就不用断」,是不是这样?这个绝对不是侥幸,也不是偶然的。因为老祖宗已经发现「语」跟「文」要分开,因为当你讲的话跟写的文章一模一样,那一百年之后,人讲的话就开始会有一段差距,一百年后的人看一百年前的文章就开始有一点模糊。我们有一位朋友离开故乡二十年,当他再回去的时候,跟故乡的这些老友谈天的过程,有一些话已经要稍微解释一下才听得懂。所以二十年就有一个小变化,两百年呢?一千年呢?所以现在罗马文化也好,埃及、西亚文化也好,统统没有人看得懂,只有考古学家还看得懂几个字。连字都已经快看不懂了,有没有可能了解文字背后深远的文化智慧?那更不可能传承下来。

  老祖宗几千年前就看到这一点,所以把说话跟写文章分开,所以写文章用什么?用文言文。所以我们要开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你只要有这一把钥匙你就可以打开了,你就可以去跟孔老夫子沟通,去跟孟夫子闲聊,可以跟孟夫子请益,跟他请教。只要你的至诚恭敬心能提得起来,你都可以做孔夫子、孟夫子最好的学生。

  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很惭愧,眼泪都掉下来了,为什么眼泪掉下来了?我们平常这个朋友帮你拿个什么东西,给你一个方便,你的内心就感觉很高兴、很感恩,但是老祖宗为了把几千年的智慧传给你,点点滴滴的用心,我们却视若无睹,甚至於不只视若无睹,还把这些法宝,这么好的文言文,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所以当下真的是眼泪都掉下来了;很惭愧,也很忏悔。

  不瞒诸位同修,我的语文能力(国文)程度很差。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有一次刚好发了一篇文章要给我们当范本,结果一看,上面有一个名字叫「蔡蓉青」,她是我的亲二姐,她读初三我读初一,因为她文章写得好,就拿来当我们初一生的范本给我们学习。我的老师看完这一篇文章之后,她就说了,「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怎么差这么多?」诸位同修,一个老师这么讲,这个学生的心里会怎么样?在滴血,觉得很无地自容。所以我对语文感受就特别没有信心,所以一直对语文提不起劲来,大学联考考了五十九分,也没有及格。所以诸位同修,我可以把中国文化学好,我相信你们一定也可以把中国文化学好,我在这里是抛砖引玉。

  我在演讲过程,还有各地的这些老师写条子上来说,「蔡老师,你讲你以前语文能力差是不是真的?」他还怀疑,确实是真的。但是有一个很微妙的变化发生,当我听完老和尚的教诲之后,忏悔的眼泪也流过了,把文言文一打开,奇迹发现了,觉得跟它的距离不遥远了,感觉起来特别亲切。我们佛家有一句话叫一切法从自己的心想生,所以困难从哪里来的?障碍从哪里来的?自己的心障碍了,一直提醒自己「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学不好,我就是没有用」。结果这个心念一转,从一个没有信心,到真正的恭敬、真正的珍惜圣贤的教诲,心念一转,境界就转,所谓「依报随著正报转」,所以我就在这五、六年来开始深入中国文化。

  当我们深入之后就了解到,为什么老和尚要讲解四千五百年前我们老祖宗所掌握的,人生做人做事的纲领,为什么老和尚要不断的提醒我们要从《弟子规》下手,因为这一些教诲就把整个老祖宗四、五千年的智慧纲领,整个掌握住了、抓到了。所以我们这三天的课程,就是以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智慧跟《弟子规》,就「如何修学《弟子规》」,然后「当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这两个重点,跟诸位同修作报告。

  我首先自我介绍,老祖宗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处处有礼貌,才能够「有礼走遍天下」,才不容易跟人家冲突,也能够得到别人的欢迎。我叫蔡礼旭,我父亲取这个名字我非常欢喜,因为取了这个「礼」之后,我都不敢无礼,假如人家每天喊你蔡礼旭,然后你每天很无礼,心理上会怎么样?怪怪的,觉得名不副实,叫起来都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听到我的长辈到我们家来了,听到长辈的声音,我不管在何处,一定先跑到这位长辈面前告诉他,「叔叔好」,「阿姨好」,习惯了就成自然,所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从小教,从小就好教。每一次我这么做之后,我这个躬一鞠下去,这位长辈很高兴,摸摸我的头,「这个小孩真乖」。其实孩子在做的时候,请问长辈有没有给他糖果?没有,但是孩子在做圣贤教诲的时候,跟他的自性相应,所以鞠下去之后,他就觉得很舒服、很高兴,所以以后就养成这个习惯了。

  有一次我坐电梯的时候,刚好进来一位长辈,跟我母亲年纪差不多,她一进门,我就跟她说「请问上几楼?」诸位同修,您坐电梯会不会主动请教别人上几楼?这个动作重不重要?重要。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多关心别人一点,整个社会风气就会开始良性循环,人跟人之间就懂得互相关怀,所以人跟人要互相关怀是结果,首先要主动关怀别人。有一句俗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相同的,「社会风气,人人有责」,都有影响。假如你今天上电梯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很有礼貌问你说,「请问你上几楼?」你那一天心情会不会比较好?所以整个社会的风气跟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然后我就跟她请教,我说「你好,上几楼?」按了之后,我就跟她自我介绍,我说「你好,我叫蔡礼旭」,她说「你好,我叫丈母娘」。她把我的名字听错了,她把我变成蔡女婿,结果就跟她聊起来。结果一聊起来,她的女儿跟我是同一届的高中同学,所以我也从这一个事情当中体会到老祖宗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我们佛家说的这个「缘」很特别,也很难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是从台湾飞到海口,又从海口飞到深圳,又从深圳坐火车到香港,加起来应该也超过千里。所以我们今天这个缘分最主要是因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才有这个机会在这里一起研讨中国文化,一起研讨如何把人生过得幸福美满。所以我们「知缘」就要「惜缘」,要珍惜。所以诸位同修不可以打瞌睡,要惜缘。当然我们老祖宗教诲我们做任何事情,「行有不得」要自我反省,所以诸位假如打瞌睡是我的过失,我没有把课讲好。我们珍惜这个缘,之后更重要的要能够「造缘」,真正让中国人醒过来,了解到人生要幸福美满一定要有智慧,这是首要条件。而智慧必须经过时空的印证,才能印证它是不是真智慧,而老祖宗的智慧已经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这是真理,所以造缘特别重要。

  我们在海口跟家长办《弟子规》办了半年,每一个礼拜一次,有一位老师就在今年元宵节问我,「蔡老师,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要不要停课?」我就跟这位老师讲,我说「你当父亲有没有休息一天的?有没有一个当老师的说『我今天休息一天不当老师,我就可以穿得不整齐,讲话可以乱讲』?」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时时刻刻要放在心上,而且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当中,恶缘比善缘多太多了,假如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修学,你还三天捕鱼两天晒网,保证你会一直往后退,烦恼会一直起来,所以学习不可以中断,所谓「学如逆水行舟」,就像在逆流而上,你只要停下来就往后退了。所以诸位同修你不相信,你十天谁都不见,经也不听,佛也不念,十天以后你的想法会变什么?我们可能烦恼就开始丛生了,所以要长期薰习不可以中断。这位老师就说「好,那我们就不停课」,就继续上课。

  结果刚好那一天来了一位老师,她一听,那个眼睛就从来没有再飘到其他地方,非常专注,我们讲的每一个有关圣贤人,比方说大舜的故事、闵子骞的故事、子路的故事,一讲完她马上振笔疾书,马上记下来。这位朋友是在海南航空工作,听了三个月的时间,走到讲桌前来跟我交流。她说,蔡老师,中国文化太好了,我的人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家庭的气氛转化了,我到公司去的时候,跟同事的相处也知道如何把团体气氛转好。她说这样还不够,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能够吸收,能够接触,所以她要回故乡去给那些比较少机会受教育的孩子上课。每一个礼拜回故乡一次,连车费都是自己掏腰包,她就这样回去开始教,学了才三个月的时间。

  诸位同修,她为什么只学三个月可以回去教?所以学习的态度会影响你的整个学习效果。所以中国圣贤说,「学」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有志向,你的学习效果才会好。所以其实我们佛家说四弘誓愿,第一愿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佛?「众生无边誓愿度」,立志,你的学习才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力量。

  这位老师回去教了之后,刚好有一天上到《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对待别人的父母就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别人的兄弟就要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然,我们常常要引导孩子去体会、去效法这些道理,我们就会跟学生讲,诸位同学,你学完「入则孝」,你可以深刻感觉我们的父母辛不辛苦?辛不辛劳?小孩子都会说很辛苦、很辛劳。为人父母不只家里辛苦、辛劳,还要替社会服务、替社会付出,所以每一个为人父母,对家、对社会都很有贡献。诸位小朋友,除了你的父母是对家、对社会有贡献之外,别人的父母是不是一样也对家、对社会有贡献?孩子听完就说对。所以我们同样的对别人的父母也要非常恭敬。

  结果这位老师回去教这些小孩之后,教完这一句,她就拿一包荔枝开始发给每一个小朋友。她说,我们学了之后就要马上力行,所以现在拿著这些荔枝,我们到我们乡里面,看到哪一些长辈,哪一些老人,你就赶快送他荔枝吃。诸位同修,请问一下那一天下午她的乡里面是什么样一个气氛?弥漫著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敬老尊贤的风气就在那一天下午弥漫在这个乡村里面。结果她的父亲隔天打电话给这一位女老师,(她还不是第一线教学的,是学了三个月之后,自己主动回故乡去造缘,去付出),她父亲打电话来说,乡里面好多的长辈打电话到家里来说了一句话,「从来没有嫁出去的女儿,对自己的故乡这么样的付出,这么样的关怀,从来没有」。我相信她的父亲在讲这一段话的时候,内心非常自豪,以他的女儿为荣。其实我们这位老师在分享这一段的时候,她的内心也是很感动。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请问诸位立了什么志?您今天来学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这个就很重要。

  刚刚我讲了这一个我在大学时代发生的故事,我在跟家长讲课当中也常常会提这一个,因为礼貌对於一个人来讲,影响特别大。所以我跟我的家长沟通,我会告诉他,你的孩子这一生能不能遇贵人,我现在就可以推断出来,我这么一讲,这些家长的眼睛都瞪得很大。现在人都很现实,你跟他讲半天道理,他都听不进去,只要讲跟他自己、跟他儿子有帮助的,他马上眼睛就变大了,所以佛陀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我接著就跟这些家长讲,你的孩子有礼貌的时候,他往后出社会遇到这些真正有智慧、有经验的人,他感受到这个孩子的恭敬、这个孩子受教的态度,他才肯教他。假如现在你孩子就很傲慢,这些有经验、有智慧的长者会不会教他?不可能的。甚至於他还没有贵人相助之外,人生一路走来,光是讲话,还有整个态度,就不知道已经得罪多少人,人生还没有助力,已经先有很多的阻力产生。

  我跟家长讲这个重点,我是要跟他们思考一个最严肃的问题,我告诉他,教孩子礼貌重要?还是教他从九十八分考到一百分重要?是前者重要还是后者重要?礼貌重要。还有家长说两个都重要。九十八分跟一百分才差两分,诸位同修,这两分对他一生有没有影响?没啥影响,而且我跟你讲,可能还有不好的影响,因为他读书十多年只想著我要多两分,我要考一百分,他每天的心量就是在那个分数上面。所以很多的家长都很清楚,教孩子礼貌、教孩子一生做人做事正确的态度比分数重要,很有道理。

  但是诸位同修,现在的父母在做前者的工作还是在做后者的工作?现在哪一个多?「你只要给我把书读好就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都在做后者。但是讲起冠冕堂皇的话都讲做人重要,结果实际上「好,赶快去念书,其他都别管了」,是不是?那大人是不是说一套,做又一套,当大人说一套做一套,那个孩子从小就觉得搞不清楚。然后你假如说的道理都没做到,他内心会慢慢不满,「妈妈无理,妈妈说谎」。因为他现在比你矮,所以他不敢吭声,因为你一说他,可能你就凶他了,所以他也很会察言观色,不讲,等到他的身高跟你差不多高了,怎么样?马上就给你顶回去了。所以西方人说孩子一定会有「逆反心理」,有没有听过?我们在香港是怎么讲?台湾叫做「叛逆期」,大陆叫「逆反心理」,一样的意思。西方人都从结果下手。

  为什么西方人会有「叛逆期」?因为西方人没有圣贤教诲,因为他没有教他孝道,他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孝道,所以他没有这个根基,然后大人又说一套做一套,所以他内心的不满就开始积累,到最后就爆发。所以「逆反心理」又从西方传到东方,请问一下我们下一代有没有中国圣贤孝悌的智慧?没有,所以这一批孩子也会有「逆反心理」。

  中国几千年历史从没有出现「逆反心理」四个字,因为一、两百年前,整个家庭、社会都教「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所以原因就在有圣贤教诲,孩子才不会变成那个样子。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整个青少年问题不只西方有,中国东方人也愈来愈严重,其实是因为中国的下一代,现在脑子里装的是什么?值得思考。我们现在到底抉择了什么教育方法教育自己、教育下一代?我们现在学习的到底是什么智慧?什么文化?什么思想观念?要思考、要判断,不然你人生会下错很多抉择,要有判断力才会下。诸位同修,你现在思想里面有多少是中国圣贤的思想?

  我常常都会问很多的朋友「你是中国人吗?」,底下声音没几声,「是」。我再问说「你是中国人吗?」他们说「是」。我就跟他们讲,很多事情不是大声就是。我的堂弟在美国长大,已经二十八岁了,从出生到现在,他的身体,他的血统,保证是纯正的中国人血统,他的思想呢?请问是思想重要还是血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所有言语造作是血统重要还是思想?思想。所以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是你的思想观念当中,你的言语行为当中,时时刻刻都能提得起圣贤人的教诲,那你是真正的中国人。

  所以我们要开始思考一下,请问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想到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就是仁慈之心。还是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这个是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所以当我们的起心动念常常能够想到别人,那你是拥有中国人的胸怀。但是当我们时时刻刻都是想到自己,损人利己,那我们是受到不好思想观念的污染。所以假如我们现在是受到污染,你要赶快把这个污染杜绝掉,切记,绝对不要再污染到你的下一代,这个叫责任。所以养不教,父母过,教不对也是父母过,所以你要抉择什么样的教育对你的孩子才是至关重要,你要会判断。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所延伸出来的人生的一种态度是什么?竞争。再来,再晋升一级就变斗争。再来,战争,仗能不能打?再打上去变什么?末日到了。我走在台湾的街头常常在电线杆上看到四个字,叫做「末日到了」,常常都看得到。末日根源在哪?依报随著正报转,末日的根源在人心,人心要透过教育,唯有圣贤的教育才能够扭转人心,但是现在圣贤教育不兴,我们自己是中国人,把圣贤教育拿去哪里了?

  所以杨淑芬老师有一天做了一个梦,她说她到地窖,在一个很深很深的地底的地窖,拿出了圣贤的书,结果这个圣贤的书上面厚厚一层的土壤、灰尘,她还要用力的把它拍一拍。结果杨老师做完这个梦之后,就到中国大陆来推展中国文化了,很有意思。所以这个时代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为了中国人而已,而是什么?全世界。

  诸位同修,七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了一段话,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问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诸位同修,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仁爱;大乘佛法的根本在哪?慈悲,仁爱跟慈悲是一不是二,所以唯有人心回归到以仁爱出发的一种教育,才能够真正扭转厄运。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得奖主,七十多个人在巴黎开会,开会的时候讨论,二十一世纪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应该怎么办。七十几个人下了一个结论,发表联合宣言讲到,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要生存,必须回归到两千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才能生存。诸位同修听完之后可能觉得当中国人很骄傲,其实那个骄傲是不是你的?是谁的?诸位同修,我们现在是因为有老祖宗的智慧跟福分在照著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很优秀。我们要自己人贵自知,不能只是在大树底下乘凉,要把文化的智慧更发扬光大才行,这样我们才能够跟老祖宗交代。所以绝对不要再让陌生人来告诉你说,你爸爸很伟大,你妈妈很优秀,自己家里的人都看不清楚,还要让别人来讲。我都很怕到时候西方人很重视中国文化,二十年之后是一个英国人来到我们香港给我们上孔夫子的思想,绝对不要有那个时候发生。

  所以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整个社会状况、国家状况,是不是就是这一条路线?确实是。每天打开新闻绝对都有战争,绝对都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发生。这一条路不能走,但是大部分的人现在都往这一条路走,所以人生要冷静、要判断,你才会下对抉择,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重蹈覆辙。因为我就是升学主义上来的,读了十多年的书,记不到几句话,体会不到很多的这种做人处事的道理,完全要出社会自己摸索,累得半死。所以当我第一次教我的学生《弟子规》,我就很感动。

  我有一个结拜大哥在台中,他一个女儿二年级,一个女儿四年级,我拿著两本《弟子规》,马上到台中跟他讲,一定要学《弟子规》。刚好在一个素食馆里面坐下来,我一边读一边给他讲解,句句话对自己的修身,跟对孩子人格形成的长远影响,讲到一半,突然痛哭流涕。我就哭这么两次,诸位不要误以为我很爱哭。眼泪真的哗啦哗拉就下下来,我的结拜大哥被我吓了一跳,后来我比较平和下来,他就跟我讲,「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能讲成你这个样子」。后来我就跟他说明,我说我是因为讲到中间的时候突然有一种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为什么这些教诲,十多年的教育没有教给我?我的人生绕了多少弯路,绕弯路还不打紧,绕的过程,做错了事又害了很多人,这种遗憾太深刻了。所以希望我这个遗憾绝对不要在我的学生身上再发生,所以我们带著这个使命,深入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因为要能承先才能启后,自己要能够了解,自己要能够立身行道,要做到,才能够教好学生,教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就开始理解到中国圣贤教育是以仁爱为核心,仁爱再提升,懂得互助互爱,再提升就是我们儒家讲的世界大同,佛家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所谓「诸上善人」。什么是「诸上善人」?念念为他人著想。所以孔夫子在他的教诲当中,有一篇是记载了他的世界大同的理想,在《孟子.梁惠王篇》里面提到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每一个人都是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那整个社会就会非常的良善、和谐。

  很多人在学习中国文化当中,他会有一个想法,会觉得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其实不对。当你真正相信了,了解了,你真正去力行的时候,那个状态就会产生,所谓「共业」当中有「别业」,所以当你能顺从圣贤人的教诲,你的家庭就会非常和乐。

  我们在许哲居士的录影带当中,看到许哲居士走到的地方,当这些朋友看到她的时候,那个笑容非常灿烂,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许哲居士能够用这种仁慈之心存心,他身旁这些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样。所以当我们从自己做起的时候,你的世界也会开始不相同。

  我们如何能拥有判断教导孩子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跟方法?我们如何形成这样的判断力?必须建立我们的理智,建立我们的智慧。理智跟智慧怎么建立?是不是很多父母都做了一个白日梦,「这个孩子不懂事,可能十八岁以后,算命先生说他就会马上变懂事」,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没有这个想法?真有人有这个想法。人的思想观念是日积月累,哪有哪一天从不好突然翻好?那个都是没有理智去思考。所以孩子的理智、智慧必然是透过学习。请问学什么?很重要,学对跟学不对,结果就差很多。像我们这年轻一辈的,学也没有少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学出来的样子是什么?是好还是不好?我们看一看,我们这一代要听到孝子真的是凤毛麟角,听不到几个,学习多不多?多啊,多太多了,但是为什么连做人的根本都不知道?

  回到一百年前,您走在路旁看到一位农夫在那里耕田,你跟他闲谈一下,问他一句话,「你觉得做人应该怎么做?」他一定可以跟你讲半个小时,他马上会说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不孝顺父母的根本不是人,还要友爱兄弟。他可以跟你讲半个小时,他可能一个字都不懂,而他受家庭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给他的教育。

  所以真正重要要学的东西是做人做事不变的原理原则,而这些原理原则就在中国圣贤的经典之中,所以我们就以中国老祖宗的教诲,加上《弟子规》这本经典,来作这几天课程的学习。我们第一节课就到这边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