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自性财宝”怎么修?


   日期:2016/1/26 17: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老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305集

  我们应该如何发心?用真诚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菩提心”。佛家叫“菩提心”,在古老的中国有个名词,《大学》上讲的“明明德”,“明德”就是“发菩提心”。现在菩提心不明了,上面再加上“明”字,这个“明”字是动词,“明明德”,“明明德”就是“发菩提心”,意思完全一样。一个是中国儒家,一个是大乘佛法,你要把这两个搞清楚了,你才晓得“儒”跟“佛”是一体,印度人称“佛”,中国人称“圣人”,孔子要是生在印度,大家称他“佛陀”,释迦要生在中国就称为“圣人”,是一不是二。

  菩提心是真心,真诚到极处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迷了就叫烦恼。“烦恼”是妄心,“菩提”是真心。真心遇到缘现相,现什么相?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从哪来的?“儒”跟“佛”都不是说神造的,没有这个说法,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出来的。

  你看惠能大师开悟了,他是唐朝时候人,他不是印度人,他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说说看,他说出来了,说了二十个字,五祖忍和尚认可了,他就毕业了,他就成佛了,衣钵就传给他了。这二十个字很重要,这二十个字就是真心。“真心”第一个,“清净”,“本自清净”,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染污的是妄心,妄心被染污,真心永远不会被染污,它“本自清净”。换句话说,能大师何以能开悟?他心清净,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杂念,凭这个就开悟。

  我们这些后人为什么不开悟的?开悟的实在有,在中国禅宗《五灯会元》里面记录下来的,一千七百多人,都是明心见性的。所以一定要用清净心,用清净心就是用“真心”。单单有个清净,其它的没有得到,这就是阿罗汉,小乘,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再往上提升,能大师说“不生不灭”。整个宇宙,连我们起心动念都有生灭,有生、有灭。可是“真心”不生不灭,就是“清净心”没有生灭;染污的心有生灭,不是心生灭,是染污有生灭。这个要搞清楚。分别有生灭,妄念有生灭,妄想、分别这个东西有生灭,那个心没生灭,这个要搞清楚。我们要在妄心里头见真心,就对了,这就很有受用了。用真心不用妄心,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真正修行,都在我们眼前,眼睛睁开,什么是真、什么是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灭跟不生灭在一起。

  像我们看电视,电视的荧幕没有生灭,打开电视一片光明,那个没有生灭。生灭是什么?里面的画面,画面是有生有灭,那个屏幕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跟生灭混合在一起,它互不妨碍,不生灭不妨碍生灭,生灭不妨碍不生灭,它不妨碍。我们凡夫只认识生灭,所以看什么?只看这个画面,不知道屏幕,把屏幕忘掉了。这个东西摆在面前,指名,他容易懂得。用这个做比喻很好,是很相似。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里面,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真心”,所以它是清净的,它没有染污。染污是“妄心”,分别是“妄心”,执着是“妄心”,起心动念是“妄心”,懂得怎么修,本来是佛要记住“每个人本来都是佛”,应该要回头。

  佛帮助我们,他出现在世间,他发了大菩提心、大悲心,帮助我们回归自性,这就是“佛陀教育”,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回归自性,佛有没有东西给我们?没有,他所说的、他所教的全是自己自性里头“本自具足”。能大师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么?无量智慧、无量才艺、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整个宇宙就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样样具足,不在外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要懂这个道理。

  要求财,会求的人从哪里求?从心上求,不从外上求,外头没有;外面有,那是你自己命里面有,就是你自己修得的,不是自性的;自性的财宝从自性里头生。

  “自性财宝”怎么修?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自性统统具足。可是自性财宝你不知道受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最好的典范。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很简单,三衣一钵,那是他全部的财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是他日常生活。人家说他贫穷到极处了,做乞丐了,好像是乞丐。但是这个乞丐跟一般乞丐不一样,一般乞丐很苦、苦恼;释迦牟尼佛天天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一样。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确确实实他是到这个境界,但是他还没有办法跟释迦牟尼佛相比。释迦牟尼佛王位不要了、舍弃了,他还要去求个一官半职、还要周游列国,没有人敢用他。所以,他没有社会上很高的地位,没有,他家庭生活很平常,不是富有家庭,也是勉强可以度日,这小康之家。但是夫子快乐,周游列国回来之后教学,只教了五年,他老人家就走了。

  最能代表真正快乐的、真正富有的、真正快乐的是谁?颜回。颜回是孔子弟子当中最贫寒的一个人,但是孔子三千弟子当中,最快乐的、最乐观的——颜回。他乐什么?这是凡夫达不到的,凡夫没有这个境界,圣人,佛家讲“佛陀”,比菩萨还高一级。《论语》里头第一句话说“不亦说乎”,“说”是喜悦;“学而时习之”,把他所学的落实在生活,这快乐无比。快乐不是财富,快乐不是地位、不是权势,与这个毫不相关,那些东西在佛法里看是造业。你顾及老百姓,善业;你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恶业。善业感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你乐什么?你乐从哪来?像这些明心见性的人超越了,三界、六道他清清楚楚,他能放下了,肯放下了,超越了,得大自在。无论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地位、什么样的环境都快乐。

  孔子在陈绝粮,释迦牟尼佛有三个月马麦之报,你看给我们所示现的,妙极了!这个要懂得。

  所以为什么要学“儒”?今天讲为什么要学中国传统文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得很清楚,就为这个。

  为什么要学佛?释迦牟尼佛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方东美先生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就听他这一句话,接受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不是真的?真的,我学佛到今年六十五年,我可以证明——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快乐无比,没有忧虑,没有烦恼,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一律平等。为什么是平等?它都等于零,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就快乐了。你要把它当真,那就苦不堪言。你要知道它等于零,你就快乐无比,看别人在生烦恼,我们不干这傻事了,所以“烦恼”跟“菩提”划了等号。

  我们学佛,特别是学净土宗,希望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在没有学佛之前有造的恶,谁也没法子避免,生在这个时代;可是明白之后,断恶修善,这就是“始恶何妨终善”,忏悔业障,断恶修善,其乐无比。

  所以“恶人既已成善,岂不贤圣同科”。真正肯忏悔,真正肯改变,恶人就变成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自性财宝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自性财宝       菩提心)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60~6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