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五集)


   日期:2010/6/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 —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14-05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人生会有很多变化球,变化球出现的时候要平心静气来对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静得下心来都可以把一些境界慢慢的转化过来。没有关系,我们不一定要有黑板才可以上课。

  刚刚提到一个孩子从小懂得做家事,懂得付出,帮父母的忙,他会形成几个很重要的人生态度。第一点是会感恩。第二个态度,就是说他从小做家事,这个孩子就会很勤劳、很勤奋,这个态度对他一生的帮助太多了。我从小是长孙,又是长曾孙,我又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所以诸位同修,我有没有做家事?没有,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我是满想帮忙,不过我过去帮忙的时候,我的奶奶一定会跑过来,我奶奶一跑过来,我妈妈一定又跑过来,我妈妈跑过来之后,我两个姊姊又跑过来,不过这是替自己找藉口,还是要勤劳,要多做家事,不然会显得笨手笨脚。我有一个朋友是海南文昌人,因为文昌很大男人主义,所以他们从小都不做家事,后来到单位去工作,同事都嫌他笨手笨脚,都不喜欢跟他配合,所以他才感受到多付出、多做事对一个人的能力很重要,所以他现在都常常懂得帮忙他老婆多做些家事,因为后来也开始跟著老和尚学习,所以跟同事相处也愈来愈好。

  我去澳洲体会到一件事,什么事?一个人一辈子要干的活是注定的,看你这个活是要在年轻的时候干,还是要老了才来干。年轻的时候干,你很有体力,我们说「何不於强健时,努力修善」。所以在生涯规画当中,我们说的应该是年轻、年少的时候培福,中年的时候造福,晚年的时候享福,一个人的福在晚年享,那叫真福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九楼这一些老菩萨在那里念佛,是人生的真大福,当生成就的福报现前了,这才是真福。

  怎么样年少培福?这个就是关键,俗话讲「福田心耕」。当你的孩子从小对圣人的教诲领纳於心,时时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友爱他人,他的心每天都在帮他积福分。他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一出社会就懂得服务社会、服务人群,他可以造福,到晚年的时候,福报就现前了。所以孩子的生涯规画要从小培养他的德行,自然而然人生就会非常充实,所以你从小让他多劳动,他就很勤劳。所以做家事,第一点,懂得感恩;第二点,勤劳。

  我到澳洲去的时候,我们有七、八十个学员要轮流洗碗,轮流洗所有煮饭用的这一些工具,所以诸位同修,你有洗过这么大的锅子吗?我们每天要在那边刷刷。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该干的活跑不掉,跑到万里之外还得干,所以人生要认命,尽自己的本分,后福无穷。我们在那里做馒头都要做八百个到一千个,其实做的时候很欢喜,能够广修供养,很高兴,而从做事当中深刻体会到,一件事情的成就要有多少人的付出。我们一个法会要办得起来,幕后这一些点点滴滴,包含香积组这一些菩萨们都有很大的付出,还有后勤组,所以当我们在享受这个福分的时候,要能念念想到有这么多人的付出。

  结果当我在厨房里面洗碗的时候,刚好卢叔叔,就是曾经带过YAMAHA八万人的总裁的一个长者,就从我的身旁走过去,突然又走回来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我们都是透明的,一看你笨手笨脚就知道了。卢叔叔跟我讲一句话,他说,我到分公司去巡视,都是先看这个分公司的领导人的桌子有没有整齐;再来,所有的档案有没有整理清楚,他说连小事都办不好的人,我不相信他能办大事。所以往后我们的孩子出去工作,真正遇到有智慧、有经验的这一些领导者,他一看你孩子就知道他有几两重,你骗都骗不了,你要拿学历来哄他,能不能?绝对哄不了。所以孩子这种做人做事的能力什么时候开始扎根?当然要从小扎,你从小就教孩子做人做事,他的人生已经立於不败之地,所以中国人讲要能够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我们来思考一个很微妙的问题,现在每年从大学、研究所出来的人多不多?多得不得了,但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企业家都喊著找不到人才,这有没有矛盾?每年从这些高校里面出来的人那么多,结果企业家说,我都挑不到人才。现在的整个学校体系所出来的人才都是知识跟技能,而企业家所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有德行的人才,是能担当,肯负责任,有品德的人,他才放心用他,所以现在不只是东方人重视德行。西方人吃了大亏了,他们以前管理学叫什么?叫「TQM」,叫「全面品质管制」,一个企业要好就是把东西做好就好了,结果这几十年来发现,纵使东西做好,只要有一个员工品德不好,几百年的企业可以毁於一旦。所以英国的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一个期货员挪用公款,两百多年的基业垮了。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叫做安龙集团,因为两个主管也是挪用公款,一个一年有几千亿美金营业额的公司在二00一年也垮了。

  西方人看到结果之后会开始反省,这是他很好的科学态度,但是因为西方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文言文,所以他不知道这一些道理。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说分明了,「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一个企业能够长治、能够永续发展,根本不是它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老板跟员工的德行好不好。

  因为这几次的撞击之后,他们开始修正整个管理的重点,不只在物品上,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开始重视,叫「TEM」,「全面道德伦理的管理」开始了。所以现在全球连锁大企业,一开始进来还没有工作以前,都是先上一、两个月的道德伦理课,上完之后,观察你确实有品德才敢用你。所以未来我们下一代出来,最重要的要求,最难得的一个能力,就是道德,就是品德,而你的孩子现在就开始扎根,你以后就不要担心孩子会没有出路了。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的绝对要冷静下来,因为在这个时代确实是人云亦云,一窝蜂。刚刚讲到代理父母,第一个是外劳、外佣,第二个就是补习班,一窝蜂,让孩子学一大堆东西。我有一个学生补了四科,小学补四科,这对我来讲都是不可思议,我就劝这个孩子,我说:你上课注意听,补两科就好了。那个孩子回答我,他说:老师,不行,我们那一条巷子里面的人都补四科,我也要补四科。现在人很盲从,因为没有判断力,家长都觉得花了钱就是对的,其实有待商榷。

  依照我的分析,补习跟没有补习的孩子,上了初中以后,补习的孩子会远远落后於没有补习的孩子,这个从我小时候就观察到,为什么?我往后当了老师,我分析出来了。因为这个孩子假如有补习,他在后面听课,他已经会的,他会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这个我昨天上过了,这个我们补习班老师上过了,请问这个孩子会不会专心上课?不专心,而且他会觉得很骄傲。第二种情况,假如没有上过的,他心里面会说,晚上的时候补习班老师还会上,所以他的心态就是不属於专心的状态。一个孩子上课不专心,读书不专心,一养成习惯就麻烦了。而这样的孩子不只上课不专心,要考试的时候都不靠自己,靠谁?靠补习班,就靠著考试前夕帮他整理一张很大张的重点整理。

  每一次考前差不多一、两天,我会让我的学生自修,我就看著这些没有补习的孩子非常仔细的在画重点,在整理。已经有补习的,课本没拿出来,拿那一张重点整理拼命背,这个拼命背,考完两天之后会怎么样?全部都还回去了,硬塞的。而没有补习的都是点点滴滴自己整理,他的思考会很有系统,这一课的重点在哪,一、二、三,就这样培养起来。所以孩子到底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为人父母的绝对不能只是钱砸下去,你还要细细的去评估效果怎么样,不然你的钱会花得很冤枉。所以我们从这里提到的是,任何问题你要做深度的思考。

  所以你让他做家事,他会感恩,他会勤劳。再来,他会遇到贵人。我们教书的时候,上完课,有时候有一些东西要收拾,当我们头抬起来,差不多有两、三个孩子已经在打扫了,在帮你收拾东西了,你的内心觉得怎么样?「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乖!」打从心里就很欢喜,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多教导?那是必然的,因为他恭敬,因为他受教。所以孩子假如常常都很勤奋,遇到这些有经验、有智慧的领导者,都会特别提携他。所以我到澳洲去就是因为跟卢叔叔行了一个礼,就得到这么大的好处,所以不要小看中国对孩子这些生活教育,点点滴滴都影响他一辈子,看得够远。

  第四个,他的人际关系一定好。很多的高校,有一些刚考上的学生上了没几个月就被学校退学了,为什么?生活能力太差了,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把整个寝室都搞得乌烟瘴气,把他退学。所以我们去思考一下,当我们的孩子到团体生活,比方说到学校宿舍去生活,七、八个人一起住,当他进去的时候看到别人在扫地,在做一些事,因为在家里就这么勤奋,他很自然的马上就过去帮忙,其他同学对他的印象怎么样?很欢喜。他马上就懂得互相帮忙,人家对他的印象就很好,他的人际关系自然就好。但是假如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扫地,他无动於衷,每一天就坐在那里看他的电视,还在那里吃零食,还会掉满地,掉了满地又不扫,他的人际关系会怎样?会很不好。所以从做家事就会形成很多的正确态度,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抓住这些教育的重点:生活教育,培植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讲到这边是提到了夫妇教育小孩,夫妇在家庭教育小孩的时候要注意让他多做家事。

  夫妇的配合,我们有提到「男主外,女主内」,但是提到这里,很多的家庭就会生烦恼,他说一个人赚不够。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上一代赚钱很辛苦,我父亲那一代赚钱很辛苦,但是赚钱愈辛苦,形成一个结果,孩子怎么样?愈孝顺,所以我父亲五个兄弟姊妹对父母都很孝顺。因为从小很穷,所以看到自己的父母这么样的努力,读书当中念念都想著以后要让父母过好日子。诸位同修,祸福相倚,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拮据一点,反而你的孩子会很感恩,会很勇於去帮忙你,会去体恤你,这样的孩子反而更有志气。假如他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都给他服侍得服服贴贴的,保证这样的孩子念头里面都会觉得父母对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所以在经济方面纵使比较拮据一点,都要懂得取舍。

  再来,我们要更思考一个问题,请问财富是不是赚就有?这个很值得思考。因为我们有接受佛陀的教诲,接受老和尚的教诲,所以我们很清楚财富是从哪里来的,财富是从财布施来的。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非常努力赚钱,到头来没剩几个钱,这样子的人假如没有闻佛法,他的人生态度会怎么样?会怨天尤人。那个人的能力比我还要差,为什么赚的钱比我多?他的内心会愤愤不平,因为他不懂真相。真相是什么?佛法有一句话,你任何时候都可以用这一句话来印证,叫「万法因缘生」。一个人财富的真因在哪?在财布施,钱财的布施。缘是什么?你前世有布施,然后每天在家里好吃懒做,能不能有钱?也不可能。所以缘是你的努力,缘是你赚钱的时节因缘到了,工作机会来了,缘是你有贵人相助,这些缘具足了,财富就进来了,才会产生财富的结果。所以什么是因,什么是缘,你要看清楚。很多人就在这里用力,做得要死,拉了一大堆关系,然后钱也没赚到,累得半死。

  中国的财神(范蠡)就印证这一件事。他当初辅佐勾践复国,后来他感受到勾践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赶快带著西施到江南一带,他还告诉文种要赶快离开,因为勾践会嫉妒你的能力,文种没有听。文种想,我到手的荣华富贵怎么可以让它飞走!就不肯走,后来被勾践赐死。所以我们人生要会看人,不会看人很麻烦,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入错行的根源在哪?还在你跟错领导人。所以看人的功夫要教小孩,你怎么教小孩?他只要把《弟子规》学好了,他一定会看人。

  所以范蠡就开始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多久就发财了,发了财之后,把所有的钱布施给这些穷人,布施给一些困难的人,布施完之后又从小生意开始做,没多久又发了大财,就这样三聚财三散财,这在历史上有记载。所以其实范蠡所做的事就是依照圣贤的教诲,「大学」里面说「财散则民聚」,他这些财散出去了,世间人看不懂,他说都不见了,有没有不见?没有,他的这些钱转成了福分,转成了众人对他的尊敬跟感恩,改天他又有缘出来了,所有的人不去买其他家的商品,都去买范蠡的,所以他做生意当然很快就会又发大财了,所以财富的真因就是在布施。所以只要夫妇懂得这个道理,懂得多布施,那先生的事业也可以发展得更好。

  我的姊姊对这些圣贤的教诲颇有感触,所以她怀孕到后期就把工作辞掉,佛家讲有舍有得。她要辞掉工作的时候也是很多的阻力,因为她的工作在台北捷运公司,是公务员,一辈子的铁饭碗,所以她也是下定决心把它辞了,辞了之后在我们家待产。很有意思,我姊姊在那段时间特别喜欢听我讲佛法,我突然想到舍利弗的舅舅,当初舍利弗还没生以前,舍利弗的妈妈跟他的舅舅在辩论,结果舍利弗的舅舅都辩输,原来是因为怀的就是舍利弗。所以我姊姊特别喜欢听我讲的时候,我就很担心我这个外甥生出来会不会比我还…。结果就在我们家待产之后,这个孩子就生出来,生出来之后,我姊姊就自己带,现在已经带到五岁多了,从来没有打过针,没有吃过药,请问省了多少医药费?五年根基扎下去了,孩子好教,孩子自己念书,你省多少操心,所以人真正要会算。

  我姊姊辞掉工作之后,我的姊夫愈赚愈多,结果我姊夫就会拿一些钱给我姊,我姊姊就说了,我每天在家里照顾孩子也花不到哪去,她又把钱拿给我,她说,你拿去印经,拿去国际赈灾什么的,你自己帮我处理,我们兄弟姊妹都很信任,你就全权帮我处理,我就常常帮她去布施。有一天她们去逛一个刚开幕的商场,结果就填抽奖卷,就写了一些资料把它投下去,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结果有一天就接到电话,他说你们抽到了一台轿车,我姊姊还去把它开回来。所以要信真理,财布施确实得财富,你有这个信心才会踏踏实实的有所取舍,把自己的孩子好好教好。

  在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所以一个国家的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是立太子。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好的下一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也是培养接班人。所以立了太子之后,都是找全国最优秀的老师来教他的下一代。周武王的孩子周成王,他的老师是谁?有周公,有姜太公,你看周成王的学习会不会很突出?所以古代说千里寻师,我们为人父母假如懂得请古圣先贤来教你的孩子,平常的时候在家又放老和尚的带子给你的孩子听,那你的孩子的福分没有输给周成王。而不只是有这么好的圣贤来教你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

  夫妇关系在现在这个时代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大学问,为什么我这么讲?因为夫妇关系处不好,家庭就会乱,家庭一乱,社会必乱。所以我第一次在海口跟一群朋友吃饭,刚好围了一桌,其中有四位女性一起吃饭,那刚好了解完之后,这四位女性当中有三位已经离婚了,有一位准备离婚,我一了解之后非常紧张,我们读圣贤书一定要力挽狂澜,要阻止这件事情,因为只要离婚了,这孩子人格想健全都不容易。所以我就开始讲了,我说夫妇相处有一句箴言,只要坚守这一句箴言,你的婚姻绝对可以白头偕老,话讲完之后,这位同事眼睛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我就讲,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从结婚以后,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这个话才讲完,这位朋友眉头马上皱起来回答了一句话说,「蔡老师,好难」,难不难?我有一次在珠海演讲,我说只要守住这一句话就可以白头偕老,「只看对方优点,不看缺点」。底下有一位女士马上不假思索直接回答我「没有优点」,我接著就问她了,我说「你先生没有任何优点,你还嫁给他?有没有这种事?」所以我们人要冷静一下,障碍不在外面,障碍在自己的内心。

  我常常就会请这一些朋友坐著时光穿梭机回到从前,不然人都会健忘。我就会跟他们讲,当夫妻在热恋的时候,男女朋友的时候,可能五点半下班,五点的时候都快坐不住了,开始想「怎么时间过这么慢?我等一下要跟我女朋友去哪一家吃饭看电影,怎么过这么慢?」每天都想著能够给她吃什么好的,穿什么好的,玩什么好的,那个时候的心境就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这个是「前」。当对方念念都为你著想,你的感觉是怎么样?所以俗话讲「只羡鸳鸯不羡仙」,就是在那种爱的一种感受里面,很舒服。所以你看中国字,「爱」是一个「受」,「心」在一个「受」当中,所以「爱」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现在的人拿著爱伤害别人、压迫别人、控制别人,有没有?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做什么;我很爱你,所以你不准出去,这都是被那些情歌害死,我就是受害者,所以不要让孩子去听那一些情歌,会完蛋。

  真的,学好十年不足,学坏一天有余,真的很快,为什么?人的理智要建立,必须要有一段长时间的薰习;人的情识、妄识要起来,一条歌就起来了。你看那个五、六岁的小朋友去参加歌唱比赛,唱起情歌来,那种忧郁都被唤醒了,所以要谨慎。康熙皇帝的后代子孙,二十岁以前不能读诗,不能读这一些唐宋诗词,不读的,因为理智都还没建立,妄情都起来了,所以他有这个认知才有这种做法出现。

  所以我们要能真正了解,「爱」确实要替对方著想,彼此的感受就很舒服。但是因为结婚的时候,那个字一签下去之后,心态变了,变成什么?他应该替我做什么,从原来我能替他做什么,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好。当有一个人每天站在你旁边,「你应该替我做什么」,你的感受怎么样?会不会压力很大?会不会不舒服?会不会有压力?所以又有一句话说了,「结婚是爱情的坟墓」,那个都是一派胡言,问题在哪?为什么从这么好的感受,从天堂跑到哪里去了?地狱去了,原因在哪里?印祖说的「圣狂之分,在乎一念」,天堂、地狱之分就在一念之间,没有很复杂。

  有一个人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个小天使,小天使跟他讲,「我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这个人就说「好,我去看,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的时候,看到一排很长的桌子,两旁都坐了人,刚好他们在吃饭,结果统统坐定之后,桌上有很多菜,拿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的筷子,结果一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筷子,夹起菜来拼命要往自己的嘴巴送,结果看到这些筷子都在打架,菜还没夹起来就都掉地上。所有的人,不只是筷子打架,眼睛也在打架,很凶,不断的怒视对方,但是还是夹不起来。结果这个人一看,非常的凄惨,他说「算了算了,我看要看天堂,不看地狱了」。结果到了天堂之后,赫然发现,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两旁还是各坐了一排人,筷子还是一公尺长,他就觉得很纳闷,「怎么会这样?」突然说开动,所有的人把菜夹起来之后就往对方的嘴巴里送,「来,吃一口」。有一个人很幸运,一下子三、四个人的筷子都到他的嘴巴里来,差点就噎著了。所以天堂跟地狱就在这一念,当你念念为对方,我为人人,人人就为我,整个人就非常的和谐。

  刚好我有一次到乡下去演讲,那场演讲也非常有意思,因为是在海南的乡下,所以我在讲课的时候,他的镇长在旁边,我讲完一句,他就翻译一句,因为很多人听不懂普通话,要听海南话,就这样翻译。结果那一堂课讲完之后,刚好我在过程也提了天堂的故事,晚餐他们在招待我们,结果镇长跟副镇长就拼命往我们的碗里面夹菜,我们这位李老师就说「我们来到天堂了」,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很多美丽的诗篇,完全在我们自己的存心。

  所以夫妇关系如何从地狱爬到天堂,也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而夫妇关系,我们说的无量功德,当我们为社会培养出一个范仲淹,为社会培养出一个肯奉献,为佛法、为众生的人,那你的功德没有办法计算,所以我们应该正视我们的家庭责任与价值,你在做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踏实。所以我们这些年轻人出来做事,真有什么对社会的贡献,说实在的话,谁的功劳最大?就是父母的功劳最大,所以佛祖说的「一人得道,九祖升天」,因为这一些九祖都有教育这个孩子的很大的功德。

  我们接著往下看,第四伦叫「长幼有序」。昨天李老师有提到兄弟之间的相处,其中第一句,《弟子规》的经文有提到,「兄道友,弟道恭」,就是要兄友弟恭。「兄弟睦,孝在中」,所以一个为人父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就是他的孩子。只要他的孩子都互相友爱、互相帮忙,那父母的内心会非常安慰,所以我们为人子女,兄弟姊妹的关系一定要处好,让父母不会担忧。诸位同修要专心一点,要看我这边,我们的定,戒定慧的定,时时刻刻在练,「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的戒定慧是时时刻刻都在修学。

  有一句偈就是专门提到了兄弟之间的相处,这一句偈是这样讲的,「同气连枝各自荣」,兄弟姊妹就好像同一个树出来的树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要能忍得下来,不要常常言语太冲,会伤了兄弟之情。「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你看我们的兄弟姊妹,每一次可能忙了三个月、六个月,聚一起一看,「你白头发又多了」,而跟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兄弟姊妹,所以「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兄弟同居忍便安」,只要能忍得住言语,忍得住财富的争夺,「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一些枝枝末末发生冲突。「眼前生子又兄弟」,也就是说我们兄弟姊妹之间又有自己的小孩了,又生了下一代了,所以我们要「留与儿孙作样看」,我们自己要留好的兄友弟恭给下一代的孩子看。

  我有一个结拜大哥很孝顺他的母亲,刚好住在台中莲社旁边,所以也常常去念佛。他母亲两年前往生了,我就去他们家给他母亲礼拜,刚好他的孩子,还有他兄弟姊妹的孩子都到了,我一看,很少看到一个家族的下一代这么齐,都眉清目秀,都很懂事。刚好有一天我跟他通电话,我就跟他说一个人真正在孝顺父母的时候,那是最踏实、最自在、最快乐的时候。他听完之后就跟我讲,我四十三岁才体会到这一点,你才三十一岁(他刚好大我一轮,都是属牛的)就能体会得到。我就跟他讲,因为我们有好老师教导,才懂得人生应该去珍惜孝顺父母的机会。我结拜大哥接著讲,他说他从年轻就下了一个决定,他说要多花时间陪自己的母亲,少去应酬。很多人就会说不去应酬不行,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都是骗人的,为什么?当你这个朋友每天要跟你缠在一起才行的时候,这种朋友要不要交?那是酒肉朋友。当你告诉他说,我要去孝顺我父母,我要回去陪我儿子读书,真正好的朋友马上怎么样?「好啊,做人的根本,你赶快回去」。所以古代人说君子之交,这个淡中有真味。为什么要淡?因为君子相交非常清楚,一个人有很多本分要去尽心尽力,他绝对不会跟你每天腻在一起的。

  所以当他有这种态度之后,他就常常回去陪他母亲聊天,然后照顾他母亲。结果不只他这样做,他所有的兄弟姊妹都常常回来相聚,结果因为兄弟姊妹长相聚,感情特别好,所以就有一个榜样给他的下一代的这一些孩子看到。所以看到下一代都这么善良,这么懂事,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原因还在上一代有做出典范给下一代看,所以就像这一首诗说的,「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做好样子看。这是兄弟之情,我们也是要尽心尽力去经营。

  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怎么办?《弟子规》告诉我们「善相劝,德皆建」,所以兄弟有过失也要懂得去劝他,去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走。请问怎么劝?这个就是学问。很多人劝人的时候,劝了几句,兄弟不能接受,我们马上很生气,「你真是一阐提,你真是没有善根」,脾气就来了。然后你讲完之后,你的兄弟姊妹说,「我就是没善根,你要怎么样?」所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们时时刻刻不变的是我们为对方著想的心,但是方法一定要善巧,一定要对方能够接受,这样才真正达到你的目的。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有一个弟弟游手好闲,每天都很晚才回来,陈世恩的大哥看到这个情境很生气,所以弟弟回来的时候都破口大骂,然后都快要跟弟弟打起来。大哥这么做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请问这位大哥爱不爱这个弟弟?爱,但是方法怎么样?错了。

  所以我们劝别人的时候要从三个角度去看,第一个,你是不是真心想帮他,这个很重要。很多人表面上看是我要帮他,事实上是要对方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骂你,甚至於打你,所以本质上还是控制欲望太强,所以我们要先问自己是不是真心。再来,方法对不对?不只是教孩子要因材施教,你劝导任何一个人,他的根性都不一样,他的思想观念都不一样,所以你用的方法要契合,他能接受。第三个,当你的用心对了,方法也对了,还是没有大改变的时候,你就必须交给时间去处理,要有耐心等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让我来试试,您就别气了,气出病来没人替,请他大哥先不要插手。陈世恩从那一天开始就到他们家的门外等他弟弟回来,等到十点多了,十一点多了,到最后十二点了,弟弟回来了,他马上走向前去,说「弟弟,半夜很冷,你会不会觉得衣服不够?」然后就这样搭著弟弟,把他牵进门来,亲手把门关起来。「弟弟,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碗热面吃」,就这样两个兄弟走进去。第二天,陈世恩又在那里等他弟弟回来,第三天,第四天,到第五天的时候,他的弟弟被感动了。人非草木,当你是真正真诚的时候,没有人会感受不到的,所以他弟弟感受到哥哥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而且是一心一意为他著想,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所以这个弟弟就这样转过来。所以陈世恩没有用言教,他用的是身教,他用的是真诚,所以我们面对兄弟,面对所有人,都应该真诚去感,去转化。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