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11集


   日期:2016/2/4 15: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我们接著继续来学习第二十五页,我们从第二行最下面一段看起:

  答【不闻吴王杀公孙圣於胥山。太宰三呼之而三应乎。(出《法苑珠林》。)】

  这个公案出自於『《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在佛门里面就是搜集这些因果报应各方面历史的记载。这个吴王就是夫差,大家如果读过历史,对这个应该都有印象,吴王夫差、越王句践。吴王夫差他杀公孙圣,『吴王杀公孙圣』,这个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四百九十四年。吴王夫差於夫椒之战,大败越国。越王句践为了复国的计划,自愿到吴国给吴王做奴婢,愿全国的女人都为吴王服务。越王句践能够卑贱到这种地步,吴王夫差就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劝谏,没有杀越王句践。

  句践服侍吴王可以说服侍得非常的到家,比自己亲生儿子还亲,也非常听话。夫差得了病,句践不仅侍候在侧,亲尝汤药,甚至吴王大小便他都要尝一尝,来看看这个病情怎么样。其实这都是假象,他想要回国,就必须委曲求全,假意奉承。吴王夫差觉得句践这个人太好了,几年后就把他放回去了,句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积蓄力量准备伺机报仇。当时吴国有两位忠臣,公孙圣、伍子胥能够看清句践他卑劣谦下是假的,从一开始,这两位大臣就主张杀了句践以免后患。吴王夫差当时就没有听谏,现在又把他们放回去,这个又错了第二步。这两位大臣也是不同意的,力谏吴王,但是吴王竟然将劝谏的公孙圣跟伍子胥都杀死了,就投在胥山的山巅上,这座山叫胥山。

  二十三年之后,句践领导的越国军事力量、国力都强盛了,就开始征讨吴国。以前吴王夫差也是励精求治,但是在征服了越国之后,一念骄奢之气起来,就过著YIN欲放纵的生活。当一国之君YIN奢之时,他只顾自己享受,就不会去照顾到民间的疾苦,也就是他的国力要下降之时候;而越国是在一种非常耻辱的情况之下,处在一个振兴向上的过程,所谓哀兵必胜,两军一交锋,吴国就战败了。吴王夫差就逃到了胥山(就是现在的余杭山),跟随他的太宰,他的官名叫伯嚭。一到胥山,伯嚭就想到这是公孙圣葬身的地方,於是吴王夫差就说,我们来祭祀一下公孙圣。这个时候忽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公孙圣的劝谏,他悔不当初,觉得当时没有听公孙圣的话,现在才落到这种下场,所以他就对忠臣公孙圣很是怀念。

  在祭祀的时候,吴王夫差就让伯嚭叫公孙圣的名字,等到伯嚭一呼公孙圣,就能听到他坟墓当中传来应答的声音,「在」,再次呼公孙圣,他又回答在,这样三呼三应(就是叫三次,回应三次),这个就是公孙圣的魂魄还没散,二十几年了,他还守在那个坟墓里面。守在那个坟墓,当然我们就知道都是当鬼,鬼道,在佛经讲有守尸鬼,人死了他还留恋他这个尸体,守在那里。这个公案出自於《法苑珠林》。《法苑珠林》记载很多比较奇异的一些事情,在我们过去学讲经,这本书是工具书,必定要具备的。这是公孙圣。下面又举出:

  答【不闻越军祭伍子胥。杯动酒尽乎。(出《吴俗传》。)】

  这个公案是出自於『《吴俗传》』。前面讲吴王夫差他也是很没有面子,听到公孙圣三呼三应,他就愧悔难当,本来想重整残局,但是到那个地步,他就在公孙圣那里伏剑自杀。伍子胥也是被他杀的。『越军』(越国的军队)祭祀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是吴国夫差得力的大臣,当时伍子胥与公孙圣一样,也不同意放句践回国,吴王大怒,怀疑伍子胥有谋反之心,赐了一把剑就叫他自己自尽。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将死的时候发遗愿说,请在他的坟墓上种一棵梓树,长成材之后就做成器皿,然后将他的眼睛挖下来,装在梓木器皿中,挂在城东门。越国在吴国的东南面,言外之意,意思也就是说他要亲眼看到越国是怎么灭吴国的。因为他看得非常远,说吴王夫差只要是把句践放回去,吴国以后一定会被越国消灭掉的。

  二十三年后,越国是从松江的北面,开水渠来伐吴国。来了之后,越军正在考虑怎么攻进吴国京城,这个时候伍子胥就托梦了,让他们从东南面进入可以破吴国。当时这个梦醒过来之后,越王句践就立了一个祭坛来祭祀伍子胥,用酒祭伍子胥的仪式一开始,那个酒杯它就动起来。我们祭祀死的人,那没有看到人,你放个酒杯在他坟墓前,祭祀的时候那个酒杯自动会动。之后一看里面那个酒没有了,就没有看到人在喝,但是看到酒杯在动,动动动动那个酒就没有了。这个说明伍子胥是一个心力很强的人,他的阴魂真的享用祭祀之物。这个公案就是『不闻越军祭伍子胥,杯动酒尽乎』。

  我们现在人听到这个事情,很多人他会有疑惑。这个事情古代有这个记载,现在有没有?我小时候,大概十一、二岁的时候,这个我不是听说的,是我自己亲眼见到的。十一、二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住在台北松山虎林街那里,现在那个街都还在。以前没有现在房子这么多,以前都是田,最高的房子都一、二楼。我们当时住在我父亲朋友的一个房子,等於跟他们借住。我们隔壁有一些卖杂货商店的,以前那个房子它都有走廊,走廊很宽,我们小时候就有很大空间可以到外面去玩。有一天,我看到隔壁在走廊摆了一个大圆桌,看到很多大人都围在那个圆桌。它那个圆桌桌面上铺了一张图,四四方方,它里面那个图是画了一个八卦,圆的,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字。我们那个酱油碟子,大概这么大的酱油碟子,那个碟子就反过来,放在那张图上面。然后要问事情的人,他用食指,按住那个碟子(我们倒酱油那个碟子),然后那个碟子它自己会动。有的人问事情,他问哪桩事情,它动动动,它转转转,转到哪里它就停下来,停下来,根据停下来那个字,有一个主持人就给他解释,你问的什么事情这里怎么解答。

  小时候我看到那个也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我听说是碟仙。这个大陆不知道有没有?碟仙。那个碟仙听说是狐狸,狐狸附在那个上面。我小时候我也很顽皮,我想那个碟子怎么会动?我就趴在桌子下面,看下面有什么机关。我趴下去看,什么也没有,空空的,站起来看,它又一直在动。这个人问完了,另外一个人他又按上,然后又转又转,又问他的事情,又停在那里。然后我看到他旁边有放一杯酒、一根香菸,那个酒是倒满的,那个酒我就在那边看了半天,看到那些大人在问事情,我在那边看热闹,看了半天,那个酒愈来愈少,愈来愈少;还有那个香菸。我有吸过菸,我有吸过十年的香菸。我当兵的时候还没有抽菸,我当兵的时候,部队一个人发两条香菸,我还可以卖给我们同班的。我们同班两条抽不够,我两条都卖给他。我是退伍二十四岁抽菸,抽到出家那一天,三十四岁,出家前一天还有抽,出家那一天就戒菸了。抽菸,我们一吸,那个菸头不是会一闪一闪吗?你一吸,它就一闪一闪。我就看那个香菸一闪一闪,没有人在吸,那个菸它就摆在一个东西上面,然后就看那个菸头一闪一闪一闪,那个菸也就愈来愈少、愈来愈少。

  所以这里,我看到「越军祭伍子胥,杯动酒尽乎」,这个我相信,没有看过的人可能他有怀疑,是不是真的有这回事?是不是古人在编的?这是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我看到是民国时代的,是现代的,不过距离现在也满久了,大概五十几年前,我自己亲自看过。小时候看了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是看热闹,觉得满奇怪的,也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学了佛,再看看这个,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公案。下面这个公案:

  答【若是者。试问在汉明帝前。抑在汉明帝后乎。吴季子曰。骨肉复归於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此言可以悟已。】

  汉明帝是西元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出生,到七十五年九月五日就是他在世的时间。他名刘庄,原名叫刘阳,他的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庙号显宗,諡号孝明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他的母亲叫阴丽华。佛教在永平十年,就是汉明帝永平十年,明帝梦见金人,他就派使者到天竺国去请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带佛经、舍利来中国翻译,还有佛像。汉明帝这个时候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所以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现在白马寺还在。

  『吴季子曰:骨肉复归於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这是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吴季子,也就是吴国的季札,跟孔子同一个时代,并称为南季北孔。吴季子,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传颂至今。吴季子是当时的一位贤人,本来是可以做国君的,但他一再推让,为了避王位,甚至弃其室而耕。这个真是一个贤人,一般人大家都拼命去争,他是让,推让,让贤。之后被封到延陵做王,延陵就在江苏常州这一带。

  《礼记》中记载吴季子的长子去世时,孔子向他的学生说,季札是一个很懂上古礼节的人,大家可以去观摩一下,看看他是怎么处理葬礼之事的。吴季子对他长子的葬礼,是完全按照古礼来进行的,下葬之后三次号泣,说了一句话,就等於像我们现在封棺法语一样。吴季子说:「骨肉复归於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这句话就是说,人死之后,业报身的生命,骨头血肉都回归到土里去了,人死了,这个遗体就归土了;但魂气,灵魂,则无不之也,就是精神,我们世俗讲魂气、灵魂,在佛法讲神识,则无不之也,就是他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所以是再到一个地方去投生。季札是将肉体生命、精神分开来看。这个说明上古的贤人,没有说人死如灯灭的说法,灭是骨头血肉灭了,这个身体灭了,但是他的魂气(他的灵魂、神识)是永远存在不灭的。通过「骨肉复归於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这句话,可以感悟到中国上古虞舜三代他是怎么看待生命的。不是像现代中国人认为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这些历史我们必须加以了解。

  人死如灯灭,这是古代印度就有。印度两种外道,一个叫常见,一个叫断见。所以佛在讲《十善业道经》的时候,劝大家不要落在断常二见当中,这两种是错误的见解。常见他相信有轮回,但是他认为轮回是固定的,人死了再投生还是人。所以有一句话说,人死了,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这一类的人,他就是执著常见。执著常见,佛说错了,不一定的。人死了不一定就是再来作人,有的是再来作人,有的他这一生修得很好,福报超过人道,他就到天道去了,他当天人了;如果修得不好,就到三恶道去了。不是人永远为人,那条牛永远为牛,那条狗永远为狗,不是这样的。

  印度有一些外道他也修得一点小定,小神通,看到有一些人死了,他还是投胎再来作人,有的狗死了它又来作狗,他就认定狗永远是狗,人永远是人,牛永远是牛,他不知道这个,他看错了。事实上是六道轮回,不一定的,人来生再来作人,如果你这一生五戒十善修到六十分,及格了,那来生还可以得人身;如果这一生修不到,不及格,那来生到三恶道去了;五戒十善修到满分,你就天道去了,是这样的。牛死了再投胎作牛,它的业报没尽,它一世报不完。有句俗话讲,「一世官,九世牛」,就是一世当官,将来死了之后要去投胎牛来还债,投胎九次当牛来还债。当官为什么死了会去投胎作牛?贪污,贪赃枉法,他犯了偷盗戒,死了做牛做马去还债。有的罪业比较重,一世还不完,三世、五世,七世、九世,甚至更多。印度有些外道看到,这条牛死了,投胎又看到它再作牛,他就认为牛永远是牛,狗永远是狗,鸡永远是鸡,这种见解叫常见,佛说错了,事实不是这样。另外一种断见,就是人死如灯灭,啥都没有,现在相信这样的人最多。所以现在很多作奸犯科,很多干坏事的,他也认为这样,反正大不了一死,反正死了什么都没有。这种断见那就非常可怕,这个叫断灭见。

  但是事实上人死了不是没有,「若魂气,则无不之也,此言可以悟已」。这个佛在大乘经讲得很清楚,特别是《楞严经》。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实验,晚上我们睡觉就像死了一样,白天这一切跟我们就没关系了,包括我们的身体。你眼睛一闭,两脚一伸,跟死人差别只是还在呼吸。你看死人,不会呼吸,就差别这样。所以我们每天要小死死一次。你睡觉的时候,你身体眼睛也都没有在活动,这个身体也没动,躺在床上,那不跟死人是一样吗?睡得很熟,恐怕人家给你抬去丢到海里你都不知道。但是我们这个身体没有在活动,我们的神识、精神还有没有在活动?如果没有在活动,人就不会作梦,作梦就表示有在活动。表示这个身体没有起作用,那个神识是不停的,它从来不停的,这个是不生不灭,它本来就存在的,你要认识这个。佛教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性,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学佛没有别的,就学个明心见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最终就是达到明心见性。我们再看下面这个问答:

  问【忠臣孝子。自当千古不磨。帝君七十余化。固无足疑。至庸夫俗子。一死之后。魂魄散矣。安在旷劫长存。】

  这个问,『忠臣孝子』,应当千古不会磨灭,帝君他在《文昌化书》里面讲了七十多个地方,他去教化化身,这个固然没有怀疑。至於『庸夫俗子,一死之后,魂魄散矣,安在旷劫长存?』这是说,如果忠臣孝子,当然就像文昌帝君一样,死了还再来,如果一般的庸夫俗子,死了也就没有了,就把他分类分成这样,问这个问题。就是庸夫俗子是不是死了之后,魂魄没有了,还会不会在这个旷劫里面长远存在?下面回答:

  答【形有大小灵愚。性无大小灵愚。若一为庸夫。遂尔磨灭。则帝君邛池方化时。不过寸许小蛇耳。散莫易散於此。今日何以复有帝君。】

  这个回答非常好。他说这个形状有大有小,有很灵敏的,有很愚痴的。大的,大到我们很难想像的都有,这个身体的形状,有的很大,也有不同的形状;很小,最小我们看蚂蚁,还有微细的细菌,那更小,有一些我们肉眼都看不到。但是那个性没有大小,也没有灵愚,佛性是一样的,没有大小灵愚。一样,当然忠臣孝子长存,庸夫也是长存,他也是永恒存在这个宇宙间。如果说庸夫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则帝君邛池方化时』,帝君在邛池这里变一条小蛇,才一寸多,那么小,那也很容易消散,小蛇死了不是就没有了吗?『今日何以复有帝君』,今天怎么还会有文昌帝君?这个就说明,性是永恒的,相是虚妄变化的,无常的。相是无常的,有变化的,但是性不生不灭,永恒长存的。

  我们学佛就是学个认识自性,认识自己,明心见性,你回归自性,你就回归到不生不灭。现在我们迷失了自性,把虚妄当作真的,把真的给忘了,迷失了,所以冤枉在六道里面受生死轮回虚妄之苦。而且这个苦又是虚妄,就像做恶梦一样,一场恶梦,那这场大恶梦实在做得很冤枉,如果是真的那不冤枉,那是假的。所以佛对众生讲,说「可怜悯者」,在做这个虚妄的大梦,受尽生死轮回之苦,如果是真的那就不冤枉,假的,不知道,那真冤枉,真可怜,真可悯。下面再一个问答:

  问【历观记载。信知三世之必有。但近见朱子小学。谓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是以生疑耳。】

  这个问就说『历观记载』,古今历史的记载,也相信知道有三世轮回这个事情。但是看到『朱子《小学》』,『近』就是最近,看到朱子《小学》,『谓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是以生疑耳』。下面回答:

  答【小学所引范文正公语。谓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於地下。此亦朱子之言乎。】

  这个就是朱子《小学》它所引用『范文正公』的话,说如果自己一个人独自享受富贵,而不体恤宗族,就是不去帮助自己的宗亲族人,只顾自己享受。『异日何以见祖宗於地下』,「异日」就是他日,如果自己也死了,那到九泉地下有什么面子去拜见祖宗?『此亦朱子之言乎?』他引用朱子《小学》,朱子《小学》引用范文正公的话,那么就问他这个是不是朱子说的话?你举出朱子《小学》来质问,这句话是不是朱子《小学》里面引用范文正公的话来说这句话,是不是也是出自於朱子《小学》里面的。下面说:

  【客曰。】

  客人就回答。

  【亦朱子之言也。】

  这个也是朱子《小学》里面说的。答,下面又作答。

  答【然则既已形灭神散。更有谁人羞见祖宗耶。且祖宗亦已散灭。谁复见此不恤宗族之人耶。前后所言。本相矛盾。(此段文义。本於空谷大师尚直编。)】

  回答:如果形灭神就散了,就没有神识存在了,那谁去羞见祖宗?你见祖宗总是你的神识去见。『且祖宗亦已散灭』,还有谁能够看到这个不体恤宗族的族人?如果都没有了,那这句话就讲不通了。所以,『前后所言,本相矛盾』。这个说法,如果比较理性的人,他用现在的科学可以证明这个事情。现在如果你说没有神识,只有这个身体,身体是物质,你说没有,那么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能够说话、能够造作造业,那是只有这个身体吗?还是身体当中还有一个在主宰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只有这个身体,那死人都不会死了,它都会动了。

  现在医学发达,换心(心脏),有一些人说心就是哪里?心脏。中峰国师三时系念开示,讲这个心,心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灵知心。肉团心,现今「父母血气所生者是」,就是现在我们身体,父母生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肉团心就是我们现在讲心脏。心脏它是不是能主导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是这个心脏在主导的吗?如果心脏在主导的,现在医学发达有换心脏的,大家听说过吗?移植,心脏移植,把甲的心脏移植到乙的心脏,乙还是继续活下来,活下来这个乙他的思想言行会不会变成甲?不会,乙还是他本人,不会变质。说明什么?我们的思想言行不是心脏,大家想这样对不对?如果是心脏的话,甲的心脏移植到乙的心脏,那个乙就变成甲了,对不对?他的言语、行为、习惯都变成甲,乙已经没有了,这样你说真的在主导我们思想的是心脏,才讲得通;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讲不通了。这个在《楞严经》「七处徵心」,有大德注解叫「七番破处」都分析得非常清楚。所以下面讲:

  答【夫噉果者。先除其核。食肉者。务去其骨。子读小学。何乃偏取其骨而食之。取其核而噉之乎。】

  这是形容比喻,我们吃水果,吃水果有核在,先把核除去;吃肉,先把骨头去掉。这是形容比喻,说『子读《小学》,何乃偏取其骨而食之,取其核而噉之乎?』我们吃水果那里面有个籽,硬梆梆,没办法吃的;吃肉,你去啃那个骨头,也硬梆梆的,咬不动。所以你读《小学》,怎么偏偏去取它的骨跟核?这就大错特错了。

  答【且尧舜周孔。儒宗之山斗也。然在虞书。则曰。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晤文王。梦寐而亲姬旦。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也。】

  这个三代讲『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考」就是祭祀,「来格」就是接受祭祀,就是有感应,所以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晤文王』,孔子弹琴他看到文王,在作梦亲近姬旦(就是周公),我们讲梦见周公。他非常仰慕文王、周公,心常常念这两位圣贤,所以他就有感应、就见到了。如果这个人不存在,那怎么会有感应?没有了就不会有感应,有感应就说明他还存在。『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也』。

  答【谓先儒之言当信。则尧舜周孔愈当信。若谓尧舜周孔不足信。何有於先儒。】

  先儒的话要相信,但是尧、舜、周公、孔子他们的话那更应当要相信。如果说尧、舜、周公、孔子他们讲的话都『不足信』,没有这些古圣先贤,那后面哪里有先儒,这个儒是从哪里来?也就没有了。所以信先儒更要信尧舜周孔,因为先儒都是从尧舜周孔来的。

  答【况人死果若散灭。则先儒虽贤。今日亦在散灭之数。春秋二祭。可以不设。若现今尚行春秋二祭。则散灭之说。为后人者先不信奉矣。又何以服天下后世乎。】

  这一段也很重要。说如果人死了果然就散灭,都没有了,先儒虽然他是贤人,那他也是在『散灭之数』,他也散灭了,也没有了。现在遇到他们的祭日,『春秋二祭』,就是我们现在讲祭祖,那就可以不用设祭祖了。『若现今尚行春秋二祭,则散灭之说,为后人者先不信奉矣』。那以后的人他就不相信了,也不会去奉行祭祀了,人都没有了、都消散掉了,你祭祀有什么意义?这个回归到我们佛法来讲,我们现在讲超度,如果人死了都没有,你超度什么?不需要了,都没有了,你超度什么?你超度就没有意义,不必要了。

  所以我们现在做法会、做超度、写牌位,对这桩事实真相、这个事情要认识清楚。特别《安士全书》前面第一句,后面周安士给我们引用出来,我们要深入的去认识。不然很多人写,你写那个迷信,那个人死了不晓得到哪里去,你也没看到,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你给他超度也没有用,也没必要。如果有人这样给我们讲,我们自己没有搞清楚,我们听了也觉得半信半疑,真的是这样,还写什么牌位?现在很多人不去祭祀、不写牌位,就是持断灭见这种看法,这个叫邪见。断、常二见叫邪见。如果你说没有,那就不用祭祀了,你还在做祭祀,那不是告诉后人你不要相信这个祭祀吗?人死了都没有,祭那个有什么意义?自己就自相矛盾。下面讲:

  答【孟子读武成尚止取二三策。何况小学。】

  『孟子读《武成》尚止取二三策』,就是周安士居士说,我对於《周书.武成篇》的文字,不过取其可信的二、三简而已。《武成》是《周书》篇名,篇的名字。武王伐纣,归而祭祀之书也,就是周武王讨伐纣王,归来之后记录这些事件的一本书。「二三策」,策是竹简,古人没有纸,将字用刀刻在竹片的外皮,叫做简,然后用绳子穿起来,把它卷起来。朱注:「取其二三策之言,其余不可尽信也。」程子曰:「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而已。」这出在《孟子.尽心章》第三章。这一大段也就是教读书人要会读书,不能以偏概全,要知道怎么取舍,总的来说就是要有智慧。我们再看下面的问答:

  问【神明不灭。还复受生。既闻命矣。若谓以人化兽。以兽为人。吾不信也。】

  这个问题,就是『神明不灭,还复受生,既闻命矣』。如果说人变成禽兽,禽兽变为人,我对这桩事情不相信。下面回答:

  答【形随心变。一念仁慈人天侪伍。一念凶恶鬼畜胚胎。善恶既互为而不纯。则人兽亦迭化而不恒。若云人定为人。兽定为兽。则初分人兽时。不亦偏枯之甚乎。】

  『偏枯』就是分配不均匀,不平均、不公平。如果说人就是人,兽就是兽,这就是常见,这个就很不公平。像其他宗教有讲万物是上帝造的,当初上帝有造成人,也有造成动物,造那些动物,那些动物就是给人吃的。我想动物如果听到这个话,动物一定会喊上帝非常不公平,为什么造我给他吃?为什么不造他给我吃?大家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合理不合理?怎么这么不公平?这个不明理让问题会很多。所以宗教教育就非常重要,宗教如果没有提倡理性的教育、智慧的教育,那就会造成灾难了。这个回答就是我们刚才讲过,你一念仁慈就是人天,一念凶恶那就三恶道。

  我们人心不是完全善,也不是完全恶,大多数是善恶掺杂,只是善的比例多,还是恶的比例多,这个当中就很复杂,这个都是由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说心在哪里?从我们这个身体的形状,算命先生他也知道,他说相随心生。看相算命的,看人的相,这个人有福相,还是没有福相。这个相是怎么来的?是自己的心生出来的。一个人如果他的心善良,你从他的相也看得出来;一个人心凶恶,从他的相也看得出来。我们每个人的相都不一样,这说明每个人的心念不相同。就是我们自己本人,你每个阶段,你的心也不一样,你的相也不一样,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根据我们心在变。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它不变,虚妄这个意识心一直在变化,一念善变的相就好,一念恶变的相就不好,心是什么样子,就从他的相显现出来。我们再看下面这段:

  【有人问一僧云。人之体何以直行。兽之身何以横走。】

  他说奇怪,怎么人的身体是站著可以走,那个野兽身体怎么会横著走?

  【僧曰。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兽之前世心横。故今世之身亦横。夫心直心横。顷刻变异。其形则为人为兽。岂非颠倒无常者乎。】

  这个僧人(出家人)回答,有人问这个僧人,人身体为什么直著走,野兽为什么横著走?僧人回答,因为『人之前世心直,故今世之身亦直』,前世的心正直不歪曲,不横行霸道不讲理、心正直,他来世感得的身体就直,就是得到人身。兽就是三恶道(畜生道),野兽前世的心横,我们讲横行霸道,所以这一世得到的身体就横的,横的就不讲理。『夫心直心横,顷刻变异』,我们一念心一直在变化,一下子心直了,一下子心又横了,这个心一下善念、一下恶念,「顷刻」就是很短的时间,它就变化,「变异」就是变化。人的心有变化,这个形状『则为人为兽,岂非颠倒无常者乎』,一下作人,一下想错了,又变野兽畜生去了,这个就颠倒无常,颠倒无常就不一定。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希望得人身,那你就时时刻刻保持这个心要直,不要横。

  我们中国文化实在讲,文字、烧香都是表法。我们中国的书排版都是竖版的,直版的,没有横版的,横版是外国的,英文,外国人才写横版。烧香,插香也是插直的,不插卧香。这老祖宗就是教我们做人要顶天立地,因为人你是直的,你不是像野兽横著走的。所以文字的排版也是排竖版,直的。所以我建议大陆的同修,尽量回归我们老祖宗,看竖版的。看横版现在都看习惯了,看横版,心如果横过来,将来去哪里你就知道了,就趴著走,这个形随心转。现在大陆的同修看直的不习惯,看横的习惯;我是看直的习惯,看横的不习惯。我们恢复传统文化,还是要恢复竖版、正体字、文言。下面讲:

  【又人唯有惭有愧。故人则有衣。兽唯无惭无愧。故兽独无衣。】

  『又』就是又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人为什么有衣服?因为人还有惭愧心,会不好意思,『有惭有愧』,所以人有衣服。禽兽无惭无愧,没有惭愧心,所以你看野兽都不穿衣服的,它不知道要穿衣服。

  【又人唯有福。故随冬夏而递更裘葛。兽因无福。故历寒暑而止此羽毛。】

  这个又是举出一桩。人有福报,所以冬天、夏天我们能换衣服,冬天换冬季的衣服,夏天换夏季的衣服。野兽因为没有人的福报,它们没有衣服,所以夏天、冬天(寒暑)它只有身上的羽毛,它没有别的。

  【又人於宿世。常发善语。慈和语。利益语。诚实语。尊信三宝语。故今世随心所发。口中能历历道之。】

  又人於过去世,『常发善语』、『慈和语』,「善」就是好话,慈和的话、慈和的语言,利益众生的语言,不打妄语、诚实的语言,尊信三宝的语言,『尊信三宝』就是不敢毁谤三宝。『故今世随心所发,口中能历历道之』,这一生讲话我们都能够随心发出来,能够历历道来,这个话一些道理我们都能随心而发,讲得头头是道。兽就是禽兽。

  【兽於前世。常作恶语。妄语。】

  『恶语』就是讲恶毒的话,凶恶的语言去攻击人。打『妄语』骗人。

  【讦人隐私语。】

  人家隐私的事情,都给人家公开、公布,这个是很不厚道的。

  【斗构是非语。】

  『斗构』就是斗争。

  【秽语。】

  就是讲不干净的话。

  【谤佛谤法语。】

  毁谤佛、毁谤法,这些话。

  【不信因果语。】

  『不信因果』,你跟他讲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回答的就是没有那回事,你这些都是迷信。这个就「不信因果语」。这样有什么果报?

  【故今世有口无言。纵饥渴垂毙。而不能索食。白刃刺心。而不容置辩。(此亦格物之学)】

  现在我们看到那些畜生,有口没有办法讲话,纵然饥渴都快饿死了,它也不能开口讲话,向人家讨食物。被杀的时候,『白刃刺心,而不容置辩』,人要被杀他还能开口说我冤枉,禽兽、畜生要被抓去杀,它那个嘴巴也没办法讲话,连一句冤枉都喊不出来。「不容置辩」,就不容许它来辩驳。我们看到畜生道,死的时候,有哪一只畜生它能喊冤枉?讲不出来。这是什么?果报,过去世造恶口、两舌、妄语、绮语,造这个恶口,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语,造这种口业,所以这一生得到这个果报。所以知道因果了,就不敢造恶,不明因果就很容易造这些恶业。不相信因果,造的恶业可能就更加的厉害,那个果报是非常恐怖的。

  现代人实在讲,真的是没福报,都是听骗不听劝。劝他的他不接受,他也不相信,骗他的,他一听他就信了,信了他就遭殃。现在的人善根福德因缘都没有,如果有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还好,我们还可以培养;没有,他不能接受,完全不能接受,你也没有办法跟他讲。你好意跟他讲,他反过来,他认为你在恐吓他,他反过来是告你一状。

  我记得好像在三年前,台湾有一个小学的老师,拿江逸子老师画的「地狱变相图」光碟,放给学校他们班上的学生看,学生不听话,放给他们看,不听话你造这个恶业,将来会堕到地狱。然后结果怎么样?那个家长找了一个议员,找了一个议员去法院告这个老师,说老师拿这个「地狱变相图」来恐吓学生,他拿去告。当时我就讲:光碟是我做的,那要告来告我。我报纸都看到了。后来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也出来讲话了。后来这个事情怎么结局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报纸登上了,我看了的确有这么一桩事情。这桩事情我也可以理解,因为不相信的人你跟他讲这些,他不但不能接受,他反过来说你拿这个来恐吓我,根本没有那回事。现在干坏事,人死了是什么都没有了,哪有什么下地狱的、堕畜生的,没有了,哪有那回事!你拿这个明明是来恐吓我的,变成这样,还要吃上官司。讲这些话,就是刚才讲的不信因果语、毁谤三宝语,将来他的果报在哪里?真的很可怜,一断气就去了,就到三恶道去了,到时候知道也后悔莫及,有口也讲不出话了,真的可怜。

  这个好像一条虫堕在坑里面,你要去救它,把它救上来,它还以为你要害它,它赶快跑,连救都救不了,这个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他有业障,有业障他就不相信。业障比较轻的人他才会相信,业障很重,你愈讲他就愈不相信,愈讲他就愈排斥,你愈讲,他坏事就干得愈多给你看,是这样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不如不讲,讲了反而让他造更重的罪业,对他伤害就更大,我们也不忍心这么做。但是这个又不能不讲,不讲被这些邪知邪见邪说一直在误导人民,这个将来果报非常恐怖。

  这一次,二O一五年跟二O一六年刚好跨年这五天,在上海跟大家学习《安士全书》。启请功德主傅蓉居士她们全家人,启请我在这里讲这个讲座,这个书从头讲要讲很长的时间,原来我跟功德主商量是不是节录,挑选重点讲?她希望能够从头讲到尾,从头讲到尾需要很多时间。目前我的时间实在是太忙了,实在讲,老和尚是三不管,我是三要管,不但三要管,可能还要加上几样要管。现在我们老和尚还要去英国办学,我要去支援;台北又有道场,又要做法会。我算一算,最近老和尚又叫我去越南,先到越南去考察,越南一直请他老人家去,他叫我要去。日本、香港、新加坡这几个地方,每一年法会都是固定的,包括我们大陆,所以时间是比较有限。所以我是建议我们功德主傅蓉居士,她可以发心带大家来学习,就是在她的和风来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地方,可以一个星期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因为固定在一个地方,可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需要的资料我可以提供。我有时间我可以继续来接著讲,但是如果你们先学习过一遍,我来讲就轻松了,讲讲大意就可以,不然没那么多时间。希望大家继续学习下去。

  因为我开个头,今天刚好是一段。这段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它第一段,「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这段等於这部书它的总说。周安士居士引用很多儒释道的理论,来诠释人有六道轮回。这点我们先要认识清楚,最起码我们净宗同修认识清楚之后,我们现在在做法会、做三时系念,你写那个牌位才有必要。如果人死都没有了,那写什么牌位,你超度谁?没了,你超度谁?人死如灯灭,你还超度什么?那就没必要了。所以我讲解超度、写牌位,做三时系念,一定要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人死了不是没有,是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换一个身体,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不是没有了。人死了不是没有,他只是换身体,换一个生活环境,这样我们超度就有必要,这个就很重要。如果他堕到三恶道去,我们希望超度,佛力加持帮助他早一天业障消除,离开三恶道,到人天善道来。

  最好就是劝他信愿念佛求生到西方,那一了百了,永远解脱了,去作佛,这个是最高目标。如果他还不能接受,劝他断恶修善先到人天道,然后从人天道提升,超越三界,再去西方。这个就很有必要了。所以他生到不好的地方,或者生到人道(生到边地、生到贫穷的地方),你回向给他也有帮助,他会感受到,他慢慢因缘会帮助他往好的地方去。如果他已经有福报了,这《地藏经》讲的,我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回向,增长他的福报。如果他往生西方,需不需要我们回向?也需要,因为回向增高他的品位。所以这个很重要,而且这超度还要长期的,不是写一次就可以了。过去有同修问我说:悟道法师,这个牌位要写到什么时候?我说:写到你成佛,你成佛就不用写了。这点大家要明白。

  所以我们请傅蓉居士发心来带大家,因为我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搞不好来了,大家都忘光光。如果你一个星期一次,虽然只有一次,一个半小时,但是细水长流,你会保持一个接续的情况,不至於都忘记。发心带动大家来学习,教学相长。这个资料有需要,这个资料我们会提供,尽量提供给大家。东北江学平居士我也劝他要学讲善书,我劝他讲《论语》、《常礼举要》。因为现在有时间,自己又有个小图书馆,可以对外来讲。我们就是听经、读经、复讲,这个老和尚开示的,听经、读经、复讲(复讲就是重复的来讲)。复讲是阿难尊者传下来的,有一个师承,大家都可以学习。如果你在你住的地方,你们有几个人,我们上海念佛小筑很多,你们都可以比照这个方式,看你们喜欢哪一部经、哪一部善书,来跟长期共修的同修大家来学习、来分享,这个对大家才会有帮助。否则一曝十寒,可能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忘记了。

  这一次,这个是第一段我开一个头,后续大家接下去,请我们傅蓉居士来接下去,带大家来继续学习分享。江学平居士回去也要带动那边的同修,我劝他讲《论语》讲记,这个也非常重要,帮助我们念佛功夫成片。那么我有时间机会,我来再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三月,过完农历年,我三月十二号到十九号要到上海的制片厂,录制共修本的《三时系念》。如果你们唱念比较好的,可以向傅蓉居士那边报名,让她听一听你唱,你唱一句给她听看看,看及格不及格。因为这个录要普遍流通,这个通用版的,方便大家来共修。就是你在任何地方、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都可以用的,拿到外太空也可以用的,这个就很方便了。

  好,也刚刚二O一六年,今天是一月三号,祝大家新的一年,我们在道业、学业、净业、事业各方面都有提升进步。好,我们这次讲座到此圆满,我们感谢功德主的启请,感谢各位同修大家发心来庄严道场,祝大家福慧增长,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五明学佛网:悟道法师       安士全书)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二(周安士)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重刻《安士全书》序一(周安士) 

 曾琦云居士:论《安士全书》的思想内涵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