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刘素云居士的这篇报告要多多的流通


   日期:2016/2/7 2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佛陀教育 无上妙法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又到了清明祭祖的时候。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希望我为清明祭祖法会写一篇文稿,我欣然从命,以「佛陀教育,无上妙法」为题,谈谈我二十年学佛对佛教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体会。以期与同修交流、分享,愿共勉之。

  一、二十年学佛的收获

  第一个收获:认识了佛教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二十年前,我对佛教一无所知,偶尔听人说起佛教,我都不屑一顾,就是两个字:迷信。大约是一九九七年前后,我得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做《认识佛教》,是上净下空老法师一九九四年在美国迈阿密讲的。刚得到这本书,我没有在意,很长时间就搁在那儿,连翻都没翻。后来有一天,我闲来无事,信手拿起了这本书,没想到刚打开书,就把我吸引住了。因为书一开篇就连著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这三个问题,我一个也不会回答,那就看看书里怎么说的吧。老法师对这三个问题解释,可以用这么几个字来概括:干脆、俐落、明了、易懂。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对於什么是佛教的解释,令我感到惊愕,老法师说,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这一说法,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说,这让我对佛教的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就是我认识佛教的开始吧。

  佛教的内容,归纳起来就是五个科目: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具体点说,佛法的教育内容,就是说了三件事:第一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个大自然环境,是指整个虚空法界,不只是这个地球),第三是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把这三个关系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对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做法是正确的,决定没有错误。这就叫正知正见,因为这与自性流露的德行是完全相应的,是契合自性的,做到这一点,你就是佛,就是菩萨。所以说,佛教是佛陀教我们正确认识关於人生的智慧和宇宙的真相,以达到至真、至善、幸福美满的教育理念。

  佛教的教学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教学方法,是我们的老祖宗祖祖相传下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遵循这个教学方法,就学有所成,而且是大成。二十年来,我依照这个教学方法修学佛法,就是一部经(《无量寿经》会集本)、一部注(黄念祖老居士的《大经科注》)、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不换题目不拐弯。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我坚持了二十年,我受益了。看到现在很多同修,仍然热衷於跑道场,喜欢亲近很多法师,有的到处皈依,认为皈依的法师愈多愈好。他们把烧香、磕头、求佛保佑当作就是学佛,对什么烧高香、烧头炷香津津乐道,岂不知真正的香是你的心香。如果你认为烧香、拜佛,佛就保佑你,没有这个道理。佛保佑众生的是什么?是经典,是教诲。那些把学佛学得热热闹闹的,今天修禅,明天修密,后天修净土,修到最后什么都没修成,往好一点说,无非和佛结个缘。

  佛教的教学原则是四依法。佛教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在这四依法里,佛强调依法不依人,教导佛弟子修学佛法的凭依是佛教的经典,而不是某个人。历史证明,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於注重讲经教学的佛陀教育深入民心,佛教四众弟子严守戒律,而成为社会奉公守法的榜样,这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风纯朴、安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年学佛,使我对佛教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所以说,正确认识佛教,奠定了我坚实的学佛基础。

  第二个收获:认识了释迦牟尼佛。

  我曾经给大家讲过我请释迦牟尼佛的故事。那是十五年前,有同修告诉我,要请一尊如来。於是我去了哈尔滨极乐寺,对工作人员说,我要请一尊如来。工作人员对我说,这些都是如来,您要请哪尊如来?一下子把我弄懵了,如来不是一尊佛的名字吗?怎么都叫如来呢?我对工作人员说,我不懂,也说不明白,麻烦您帮我请一尊如来吧。工作人员从架子上请下来一尊佛像放在柜台上,我问,他是哪个如来?回答,他是释迦牟尼佛。我又问,释迦牟尼佛在佛门里是个什么官啊?工作人员笑著回答我,他是佛祖。我说,那我就请这尊佛祖吧。我就是这样把释迦牟尼佛请回家里的。

  把释迦牟尼佛像请回家以后,为了对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又请了一本书,名字叫《释迦牟尼佛传》。看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谁?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出生在西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初八,出生地点是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他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不是神仙,也不是上帝,他是一位经过了多年含辛茹苦的修行,而终究成了大智大觉的完人。

  我们和释迦牟尼佛是什么关系?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和弟子是师生关系,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所以我们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就是本来的老师,根本的老师。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与西方宗教的教主有不一样的地方,西方宗教的教主与信众的关系,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父与子的关系、主与仆的关系。

  释迦牟尼佛一生在干什么?概括起来说,就是两个字,教学。佛陀的一生都是在从事教学工作,讲经三百余会,办大小三百多次的班,他老人家是个职业教师。按西方人所讲的多元文化,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按我们今天的说法,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的理念和孔子一样,有教无类,他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不分族群,只要你肯来学,就热心的教你一辈子,而且是分文不取。释迦牟尼佛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简而言之,一个低级层次,一个高级层次。所谓的低级层次,就是大众化的教育目标,这个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教诲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谓的高级层次,就是对於特别有天分,志愿大的,想追求真理的,就跟你讲宇宙生命万法的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目的是让你明心见性,这个在佛教里是高层次的,就是证得佛果。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是为了什么?为了解决众生知的问题,因为知难行易啊。众生不知,怎么能行?所以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要解决众生知的问题。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教人修行过,全是上课,你在经上有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带领大众去参禅了?没有;有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带领大众去念佛了?没有;有没有看见释迦牟尼佛带领大众去开法会了?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天天在教学。教学,这是真正的佛事。所以,我们学佛,要学释迦牟尼佛,学释迦佛,走释迦路,这是真正的学佛,这是正知正见正修。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一是给我们留下了经典,三藏十二部,这是末法众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经典是救命的,经典是救人的,经典是救世的。如来的正法在哪里?在经典里。我们要从佛陀的经典里去找真正的佛法,依法不依人呀!二是给我们留下了言教和身教,他的言教是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按老人家的话说,他一生什么都没有说,他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是佛陀,伟大的佛陀。他的身教就是把佛法做出来给我们看,这就是老人家的表法。从出生到圆寂,都是在为众生表法,这就是佛陀的大慈大悲,就连他的名号也是在表法。释迦翻作能仁、仁慈;牟尼翻作寂静,就是心地清净。这就是给末法众生治病的,末法众生心地不善,心浮气躁,「释迦牟尼」就是对治的良药。

  我们怎样学习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最最重要的是要学释迦佛,走释迦路。什么是释迦路?就是讲经教学度众生的路。学习释迦牟尼佛,首先要学习他完全彻底的放下,世尊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的就是放下,表演的也是放下。世尊十九岁放弃王位,出去求学,修苦行,这对世间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王位、荣华富贵、娇妻爱子,这些正是世人苦苦追求的东西,而世尊恰恰放弃了这些本来已经拥有的东西。他的大彻大悟不是参学得来的,是放下得来的。佛法里头就是放下,这个放下就是「为道日损」。佛法是大道,所以成就这个大道没有别的,就是放下。我们天天念佛学佛,你不妨问问自己,你放下了吗?你放下了多少?想想世尊给我们做出的样子,衡量自己到底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这是真标准,这是硬标准。你看世尊给我们表演的,老人家一生没有道场,他人在哪里道场就在哪里,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就连最后圆寂都是在菩提树下。这种放下,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放下。

  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一定要从放下学起;学习释迦牟尼佛,要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做为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世尊一生勤奋的教学,每天上课八小时,都是在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没有放假,没有休息,世尊的敬业精神让我们钦佩不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释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罗蜜,这是我们向世尊学习的另一个重点。世尊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得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经上讲的一切法是包括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道业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忍辱。你没有耐心,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你有耐心,能忍辱,就能成就,而且是你有多大的耐心,就有多大的成就。

  现在,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非常复杂,尤其是人事环境尤为复杂,就是在我们学佛的团体里,这种情况也不例外,有搞是非人我的,有搞名闻利养的,有打妄语骗人的。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只有忍受,修忍辱波罗蜜,除了这个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如果在团体里头没有这种情形,那是圣人的团体,这样的团体现在在人间找不到。在末法时期修行,忍辱要放在第一,因为我们现在所忍受的,是古人的一百倍都不止。为什么?现在环境不好,特别是人事环境不好,我们要有古人一百倍的忍耐力才有成就。所以要加强自己的忍辱,什么都能忍,什么都要让,什么亏都要吃,这样才能成就。

  第三个收获:认识了阿弥陀佛

  二OOO年,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和一套《无量寿经》光碟,这套光碟一共七十碟,每碟一个小时,是老法师一九九四年在台湾宣讲的,这一次是老法师第三次宣讲《无量寿经》。就是这本会集本和这套光碟,使我认识了阿弥陀佛,自此我和阿弥陀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认识阿弥陀佛的开始。认识阿弥陀佛,自然也就认识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认识了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认识了阿弥陀佛,就好像找到了久违的亲人,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我有依有靠了,阿弥陀佛是我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可以依靠的亲人,阿弥陀佛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亲人。认识了西方极乐世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西方极乐世界是我唯一真正的家;认识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坚定了我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今生一定老实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的信念,一句佛号念到底,不换题目不拐弯,一生圆成佛道。有人曾经问我,你二十年学佛得到了什么?我斩钉截铁的告诉他,我得到了阿弥陀佛。

  第四个收获:认识了上净下空老法师。

  人生遇一明师足矣,我今生遇到了可遇不可求的明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有人好奇心比较强,一直在研究我和老法师是什么缘分?我自己总结了三条。第一条,碟中缘。二OOO年,我得到了一套《无量寿经》光碟,这是我第一次和老法师结缘;二O一O年春节前,老法师看到了我二OO三年拍的第一张光碟「信念」,邀我去香港见面,这是第二个碟中缘。第二条,梦中缘。二O一O年春节前两个月,在相隔二十天的时间里,我两次梦到老法师。第一次老法师一直看著我笑,没说话。第二次是看著我笑,嘴在动,好像在说什么,但没有听到声音。第二天早晨,出了这四句话,「净念相继念弥陀,空亦有来有亦空,吾是佛陀一弟子,师承一脉去极乐」。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净空吾师」。第三条,师生缘。我和上净下空老法师是师生缘,多生多劫老法师就是我的老师,我是老法师的学生,今生今世缘成熟了,师生又遇到,这一回老师可要带我回家了。

  记得我曾经三次撰文,写「我所认识的净空老法师」,二O一四年,我又在公开场合说,净空老法师是一位圣僧,何为圣?大觉者也。我也曾半开玩笑的跟人说过,我原来不知道我来这个世界干啥来了,现在我知道了,我来这个世界的使命之一,就是把一个真实的老法师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让更多的有缘众生共沾法露,共受法益。

  认识和亲近上净下空老法师,不是我刻意求来的,它是一种水到渠成吧。缘成熟了,推也推不掉,缘不成熟,求也求不来,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最好。不要忘了至诚感通四个字,心通重要啊!心怎么通?清净就通,不清净就不通;平等就通,不平等就不通;觉就通,不觉就不通,就是这么简单。

  二、佛陀教育 无上妙法

  二十多年以前,我还没有闻到佛法。各种各样的磨难接踵而至,让我应接不暇,我的人生跌到了最低谷。那时,我曾经想过出家,那时要出家,真的就是一种逃避,想远离这是非之地,眼不见,心不烦;我也曾经想过自杀,想用这种方式解脱自己,离开这个纷纷杂杂的世界,以为这样就一了百了。就在我在痛苦的深渊中苦苦挣扎的危难时刻,我有幸闻到了佛法,那一年是二OOO年,是我的人生转折之年。正如我前面所说,我闻到了佛法,我认识了佛教,认识了释迦牟尼佛,认识了阿弥陀佛,认识了西方极乐世界,认识了上净下空老法师。从此,我的人生有了质的转折。

  第一、不治之症,不治而愈。一九九九年我得了不治之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主治的教授说我随时面临死亡。因为我对所有的药物过敏,既不能打针,也不能吃药。教授说,你既不能打针也不能吃药,你说这个病怎么给你治?看到教授面露难色,我不忍心给教授出难题,就说,真的难为你了,那我就出院回家吧。说实在的,那时决定出院回家,我是既无出路,也无退路,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回家等死。可能是我命不该绝,佛菩萨来救我了,有人告诉我读经、念佛、诵大悲咒。我一一照做。可能心诚则灵,我的病在不知不觉中好起来了,到今年已经十七个年头,我不但没有死,不但活过来了,而且愈活愈好。我得了不治之症,却又不治而愈,按我同学的话说,我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医学奇迹,一个是生命奇迹(我这个同学是内科医学教授)。

  第二、拓开心量,笑对人生。以前,我觉得人生真苦,苦不堪言,愈觉得苦,难题愈多,一个难题一个坎,坎坎都难过。接受了佛陀教育以后,我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家亲眷属、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发现了我的变化。他们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告诉他们,原来的那个我死掉了,现在的是一个新的我,是一个经过了脱胎换骨的我。过去我觉得人生苦,现在我觉得人生真美好,真的像老法师说的那样,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自己觉得,学佛这么多年,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好了,心量大了,天天做到真诚待人,笑对人生,老实念佛,法喜充满。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不管外界加予我的是什么,我都心地清净,坦然面对,永远感恩。对於伤害我、毁谤我、侮辱我的人,我都心怀感恩,感恩他们帮助我消除业障,助我成佛。

  实践证明,对一切人事物永远用真诚心、慈悲心,什么境界都能转过来。如果你还有过不去的坎儿,你就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有人批评他,有人骂他,有人侮辱他,有人要置他於死地,比比释迦牟尼佛,我们算什么?决定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不但不放在心上,还要感谢他,因为他是我的老师,在考我的定功,不考,怎么知道我有没有进步?考试通过了,怎么能不感恩你的主考老师?能够拓开心量,笑对人生,你会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生命充满了生机。「一切法从心想生」,不要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真正做到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的境界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法喜充满的真实含义。

  第三、佛陀教育,开启智慧。老法师在讲经过程中经常提到我,说我得念佛三昧了,说我开悟了。对於这个,我可以坦诚的、实实在在的告诉大家,我没有老法师说的那么好。老法师这么说是对我的爱护和鼓励,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对於老法师说我老实、听话、真干,我一直努力在做,但做得不尽完美,仍需继续努力。

  说到智慧,人人都喜欢智慧,人人都需要智慧。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首先肯定的说,聪明不是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依我二十年学佛的体悟,我给智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智慧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认知。换句话说,就是对诸法实相的认知,要知道,世尊四十九年在给我们说什么?就是在说诸法实相。所以说,你对诸法实相认知得愈多,你的智慧就愈多;你对诸法实相认知得愈少,你的智慧就愈少;你对诸法实相没有认知,你就没有智慧。

  怎样开启智慧?曾经有同修跟我说,刘老师,文殊菩萨是智慧菩萨,我念文殊菩萨名号或念文殊菩萨心咒,是不是智慧就开了?我告诉她,凡事都有个理,你要明理才好。佛告诉我们,智慧是怎么开的?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告诉我们,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现在你的智慧不能现前,什么原因?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到。如果你找不到原因,你就去念文殊菩萨名号和文殊菩萨心咒,我敢说,你就是念一百万遍,也开不了智慧。为什么?因为智慧在内不在外,你舍弃内求,而苦苦的去外求,怎能把智慧求来?还有同修跟我说,古大德说,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我读《楞严经》是不是能开智慧?我告诉他,古大德说得一点没错,我也曾经读过《楞严经》,还抄写过《楞严经》,我是读也没开悟,抄也没开悟,照样烦恼多多。为什么?不明理嘛。

  佛把开智慧的方法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智慧就开了。执著是头一个,这是最严重的障碍,你放下了执著,你就开了三分之一的智慧,你的智慧等於阿罗汉;你再放下分别,你就开了三分之二的智慧,你的智慧就和文殊菩萨的智慧无二无别;如果再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得到佛一样的智慧。佛教我们这个开智慧的方法太好了,我们把原因找到了,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智慧自然就现前。如果你放不下这些,读《楞严经》你也开不了智慧。告诉大家最最重要的一句话,必须把自私自利放弃,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想,为一切众生想,你的智慧慢慢就开了,你的福报也慢慢现前。一切为众生,没有一丝毫为自己,自己跟众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才能够真正开智慧。

  以上说了这么多,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只想用我二十年学佛的经历、感悟,告诉大家佛陀教育是无上妙法。佛陀教育是法,佛陀教育是妙法,佛陀教育是无上妙法。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心念弥陀无间断

  口念弥陀连成片

  念佛三昧不难得

  往生极乐在眼前

  真心厌离娑婆苦

  红尘之心早念断

  求生极乐信愿坚

  放下杂念归净念

  佛在心中坐

  时时都快乐

  凡夫不思议

  菩萨这样说

  诸佛来救世

  应机说法多

  若要留痕迹

  真假实难说

  刘素云顶礼。

  老法师:我们读了刘素云居士的报告,这篇报告要多多的流通,为什么?对於学佛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刘居士学佛二十年的成就,大家都能看得出来。学佛二十年的同学很多,能说得出来,能写得出来这些话的人不多,什么原因?总而言之,三个字,没放下。

  学佛的秘诀,我是常常劝人,常常提在口头上,放下妄想,不用妄心,生活、待人接物用真诚心,你才能契入佛的境界;换句话说,经你才能看得懂,佛号你才想念。不念不成,一定要念,拦也拦不住,为什么?你认识了。今天社会一般讲能量,正能量,无比纯正的能量就是念佛,这能不念吗?不念佛,那个能量都是负面的,都是生烦恼的。

  这三十年学佛真的学到了,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她的进步比我快,她二十年到这个层次,我学佛二十年没到。我学佛,缘起是学哲学。二十几岁,我那年二十六岁,对所有的宗教都认为是迷信,尤其对佛教。佛教什么都拜,在宗教里面被称为多神教,多神教就意味著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佛什么都拜,所以是低级宗教,迷信。那一年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非常难得,老师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我们不是在课堂上课,是在他家里小客厅。他住在一栋日本时代的花园别墅,单门独户,还有院子,院子里树木很多,非常幽静。我每个星期,上午到他家里,他给我上一堂课,两个小时,每个星期天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他给我授课。分成四个大单元,从西洋哲学讲起,讲到中国的哲学,讲到印度哲学,最后给我讲的佛经哲学。

  那个时候我非常惊讶,我说佛是宗教,是迷信,是多神教,低级宗教,它怎么会有哲学?老师告诉我,他说你还年轻,你不懂,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这堂课引起我对佛教的兴趣,闻所未闻,就很用心学这个单元。这个单元学完了,我的信心生起来,对於佛法非常向往。

  老师告诉我,你真的想学佛,佛教不在寺庙。我说那在哪里?他就告诉我,两百年前,中国城市跟乡村,你看佛的大小寺庙很多,到处都能看到,看到佛陀教育的普及。他说这里面住的出家人,无论是男女,都是有德行、有学问,他们都负责教化众生的使命。逢到年节,大的假日,中国农忙过,收获收完了,所谓秋收冬藏,冬天下雪,不能工作,这个时候寺庙里头办讲座、办论坛,就是讲一部经,讲一部论。有一些读书人,都到寺庙里面所谓讨经单,意思是说,我到寺庙来住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听经,把这部经听完,寺庙都非常欢迎。家庭环境好的,会带一点供养给道场,家庭环境不好的,寺庙也接待,不拒绝,你在这里住一个月,跟大家生活一样,你在学这门功课。所以,佛陀教育对社会的安定、对於人心净化做出很大的贡献,国家能长治久安靠教育。佛教的教育没有中断,每年这些年节假日,寺庙里头都做法会,那个时候法会不是这个,那个时候法会全是论坛,全是讲座。时间短,只有几个小时,就是讲一篇讲演,没有办法讲经,或者是讲几首偈颂。全是教育。

  佛事,做佛事,现在叫做佛事,是为死人服务,做超度这些佛事,诵经超度。过去不是,过去佛事,今天刘素云居士这报告里讲得好,佛事是教学,就是释迦牟尼佛干的事。释迦牟尼佛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听说哪一天放假,哪一天休息,没有。佛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诚诚恳恳跟他学,他就非常认真教导你,不收学费。生活大家都一样,释迦牟尼佛出去托钵,跟著一起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不但没有讲堂,他也没有住宿的地方,树下一宿,就那么简单。这个叫佛事,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现在不但世间人没搞清楚,很多出家人都没搞清楚。

  我学佛了,对这个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向我的老师,出家的老师,章嘉大师,我向他提出出家这桩事情。他很赞成,鼓励我出家,他说你一个人在台湾,没有家累,什么事情一个人就做主了,好。告诉我,出家学释迦牟尼佛,当时就教我去读两本书,《释迦方志》、《释迦谱》。那个时候这两本书在台湾买不到,哪里有?《大藏经》里头有,我们就开始逛寺庙,逛寺庙干什么?寺庙有经书,方老师告诉我的,学佛要从经书下手。所以寺庙里有藏《大藏经》,我们就把这两样东西找出来,好在分量不多,用了几天的时间把它抄下来。抄下来这一读,明了了。所以老师说,学佛得要认识释迦牟尼佛,要不然你会走错路,走上邪路,走上岔路,那就错了。所以你要学佛,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身行、言教,你完全搞清楚了,你就不会走错路。我们也就学了,真的听老师的话,释迦佛一生教学,我们就走教学的路子。

  教学的本事是在台中学的,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章嘉大师圆寂了,这位老居士,儒学、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台中建立一个莲社,台中莲社,又建一个图书馆,慈光图书馆,还建了个菩提医院,建了个老人院,两个托儿所,做这些慈善事业。我在他那里学经教,他劝我念佛,劝我修净土法门,劝了我很多次,我都没接受。还有个忏云法师,对我也很关心,劝我修净土,我也没有在意。我学佛认识净土,是讲《华严经》讲了一半,《华严》我讲过两次,第一次,讲了一半。是《八十》跟《四十》同时讲,一个星期六个小时,四个小时讲《八十华严》,另外两个小时讲《四十华严》。讲到五十三参,忽然看到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是我们心目当中最敬佩、最向往的,看到这两位菩萨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成就的,这才让我认真去思惟。我们最佩服的两尊菩萨,他们是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我要不要修净土?我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才认识净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把我导归了。

  我比不上刘素云,刘素云一开头她就接受,一学佛就接受,我差不多搞了三十年才接受。还好还寿命长,要不是寿命长的话,永远都机会都没有了。我学佛到今年六十五年,你看,一半的时间才相信,所以经上讲这个是难信之法,我肯定,就我一生学佛,这个法门真难信。学佛三十年,讲经讲了二十多年,我学佛七年出来讲经,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七年出来讲经,讲经到今年五十八年,学佛六十五年。不容易!她的善根比我深厚。很难。

  这篇东西,特别是给学佛的老同修,信心还没定,初学的人更应当看,不至於走弯路,念佛真正能够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那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甚至於可以印成小册子流通,给初学的人。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二OO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刘素云)(五明学佛网:佛教       刘素云)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戒有世间戒与出世间戒之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菩萨优婆塞戒(在家菩萨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5、不饮酒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4、不妄语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3、不邪YIN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1、不杀生戒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受持菩萨优婆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不持五戒的果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其它:从「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看中、印佛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