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无论如何皆快乐


   日期:2016/2/22 21: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6年2月19日

  2016观音法会·《快乐之歌》讲解(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快乐之歌》。在前面讲过有财富、没有财富同样是快乐的。没有太多财富,就没有积财、守财、失财的痛苦和烦恼,可以轻松自在地生活、工作,可以精进地学修佛法。从这些角度去思维,没有太多的财富是件好事,也是快乐的。

  有财富也是快乐的。有财富能做很多事情,可以上供下施,还可以做其他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弘法利生等。这样思维,有财富也是快乐的,也是件好事。若是自己有佛法,有智慧,一切都是好事;若是自己没有佛法,没有智慧,都不是好事,都是痛苦。有钱有有钱的烦恼,没钱也有没钱的烦恼;有权力有有权力的烦恼,没权力也有没权力的烦恼。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感受不同的痛苦,都是痛苦的。

  任何事情自己若能换位思考,换角度去想去看,都是好事,都是圆满的,都能生起快乐。其实街上的乞丐和宝座上的国王一样。如果自己真正看破了,放下了,或者内心里具有智慧了,在哪儿都是快乐的。在宝座上也可以快乐,在大街上也可以快乐。如果没有看破放下,没有智慧,没有修行,在哪儿都一样烦恼,一样痛苦。这里讲的是平等的境界。

  今天主要讲速死和久活都是快乐的。

  下面讲速死。

  如若速死当快乐,恶缘无机作阻挠,

  衔结来世之善缘,定入无误之妙道。

  “如若速死当快乐”:意思是,今天迅速死亡,要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快乐的。对一个学佛人,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有些人比较精进,戒律受持得比较清净。有些人业际颠倒,刚开始很有信心,很精进,后来没有信心了,懈怠了。有些人刚开始很害怕因果,也有一些取舍,后来成为佛教的油子,也不害怕了,胆子越来越大,也不取舍因果了,什么坏事都做。

  “恶缘无机作阻挠,衔结来世之善缘,定入无误之妙道”:意思是当这些恶缘没有出现,还没有变成佛教油子的时候,结束这个生命,离开这个世界也是件好事,发愿再投生为人,再精进修学佛法。这个时候“定入无误之妙道”,一定能见性,一定能进入大乘妙道。

  还没有业际颠倒的时候,比如,有些出家人,持戒很清净的,但何时遇到违缘,何时在自己身上发生一些事情也不好说。因此在持戒比较清净,相续比较清净的时候,结束生命离开这个世界是好事。然后发愿再投生为人,再受持清净的戒律,继续修行,最终成就。

  为什么要迅速死亡?为什么立刻离开这个世界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呢?这是陀美仁波切讲的理由。真的,很多修行人都有这种想法。这意味着,可能因为自己没有太大成就,很难把握,违缘什么时候出现不知道,违缘出现了能不能把握不好说。当违缘出现,自己真的陷进去了,破戒了,造业了,还不如早点离开。这样自己还是一个很精进的修行人,还是一个很清净的出家人,然后来世再学修,再解脱成佛。

  很多人认为,离开这个世界,面对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对世间人来说死亡是一种恐惧,每个人都想逃避,都不想死亡发生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呢?第一没有明白死亡的真相,第二对死亡没有做好准备。

  修行人对死亡会有所准备,因为他懂得无常,他知道死亡随时随地都会来。死亡来临的时候,对他来说一点也不突然,他对死亡不会有恐惧。他会面对死亡,他有方法,他知道怎样去面对死亡。死亡对他是一种解脱,一种快乐。

  大德高僧们离开这个世界也是死,也是灵魂与肉体的分开。但为什么说圆寂?为什么说涅槃?因为这种死亡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所以叫圆寂,所以叫涅槃。涅槃是寂灭,也可以说是没有痛苦的意思。圆寂也是进入寂灭,是没有痛苦的。都是死,但是大成就者、佛菩萨是没有痛苦,没有恐惧的。普通凡夫对死亡是有恐惧的,死的时候是有痛苦的。死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恐惧,不可能不害怕死。有些人嘴上说不怕死,有生就有死,但是不可能不怕死。只有明白死亡真相的人,他们把死亡的真相搞明白了,弄清楚了,才真的不会有恐惧,不会害怕,除此之外的人到时候都会害怕。

  其实我们面临死亡,这是大事,其他的一切问题,到死亡的时候都不是问题了。所以,尽管我们有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是我们把这些看成了问题。若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应该在任何时候都是问题。但是,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所以就没有实实在在的问题了。问题是我们自己找来的,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我们自己把有些所谓的问题看成了问题。

  死亡是问题,若是能活下去才是头等大事。为了能不死或活下去,权力、钱财等一切都可以舍弃。到那个时候才知道生命的珍贵,之前不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浪费生命。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到临终的时候才知道生命的珍贵,但是生命即将结束了,一切都晚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想留下来,或不想离开,但是没有办法,连佛、菩萨、神仙也没有办法,一个国家的国王就更没有办法了。所以,到时候我们对死亡一定会有恐惧的,到时候我们肯定都不想死。

  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我们没有明白死亡的真相;第二,我们没有放下现世中的一切。在这里讲,死亡是一件好事,那是一种快乐。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件好事,是一种快乐呢?第一个对比较熟悉中阴教法的人来说,死亡是一件好事。因为他知道死亡的过程。今天要离开这个世界,他知道先会出现什么,接着又会出现什么。整个过程他知道,他是不迷茫的。一般的普通人面对死亡的时候,是迷茫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面对。

  死亡时,要面对三种中阴。

  第一,临终中阴。临终中阴时外气断了,会昏迷过去,之后就会进入地光明。地光明就是我们的本面,也就是临终中阴即将结束的时候出现的。之前修习过的人知道会出现这种地光明,知道会出现本面。第一个他会去认识,也能认识得到;第二,他能在这当中安住,这样能跟法身佛无二无别。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成就,也是一种究竟圆满的机会。

  若是在临终中阴中没有把握住,会进入第二个中阴。

  第二,法性中阴。这时候会出现很多本尊,也可以说是佛、菩萨。若是自己能认识,能跟自己的本尊相应,能获得与自己的本尊无二无别的成就,也可以说获得与报身佛无二无别的成就。

  法性中阴的时间有长有短。若是生前有一些修行,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若是生前没有修行,时间就会很短,很快就会过去的。中阴教法里讲的是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这里讲的是在禅定中,不是我们讲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若是比较有禅定,延续的时间就会长一些,若是没有禅定功夫,很快就会过去。

  若是在法性中阴中没有把握住,会进入第三个中阴。

  第三,投生中阴。法性中阴过去之后,就是投生中阴,这个时候才是中阴身。中阴身没有肉身,但是有意身、意念。他自己想象有身体,实际没有身体,所以叫意身。一般的普通人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了,才知道自己死了,但是还不相信,还会去找家人。看到家人在那儿哭泣,为他办后事,才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知道自己死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进入我们说的中阴身了。

  中阴分很多种,刚才讲了临终中阴,法性中阴和投生中阴。投生中阴的时候才有中阴身。中阴身会到处走,因为想投生。投生也就是投胎,若是修习过莲花生大士的中阴教法,他就有方法。中阴教法里有很多方法,大家没有学修过吧,以后有机会可以学修。中阴教法里讲,这个时候还有机会,有一些方法,若是通过这些方法去做,也可以往生到一些清净的刹土。还有一种投生,可以选择出生的环境,选择自己的父母。他是有这种能力的,普通人投生时什么也不知道——无法选择父母,何时投胎也不知道。

  他是怎么投胎的?看到花园,觉得很美,想进去看一看,进去后就投胎了。现在的人爱逛街,可能那个时候想逛街,一逛街就投胎了。他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投胎,这样就投胎了。但是刚才那种有修行、有方法的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环境。对自己的修行是否有利,对自己的弘法利生是否有利,然后选择父母。父母是否信佛或能否支持自己弘法等,然后就投胎了。

  对中阴教法比较熟悉,修行过中阴教法的人,知道死亡的整个过程,也有面对死亡的方法。比如,知道临终中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去做;法性中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应该怎样去面对,怎样去做,对自己的修行是否有利,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会发生什么事情。对这样的人来说,是真的不怕死,而且死亡是件好事,是种快乐。在我们这些学佛人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一心求往生。真正一心求往生的人,不会害怕死亡,死亡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因为他一心求往生,一心求阿弥陀佛的接引。对他来说,死亡就是阿弥陀佛的接引,这样,他不可能对死亡有恐惧。如果他对死亡有恐惧,就是对阿弥陀佛有恐惧,是不可能往生的。如果他一心求往生,不可能放不下,因为他一心一意求往生,求生净土。我们自己是不是一心一意求往生,求生净土?

  我们也有净土法门,能不能往生主要看自己求生净土的心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诚心诚意,这个很重要。如果你是真心实意,诚心诚意的,那么往生净土没问题。如果你不是不是真心实意,诚心诚意的,就有问题了,到时候能不能往生,还是个问号。可以说,真到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不能往生。

  我们那边有一个人,是前几年往生的。他不是上师,也不是活佛,就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他是一心求生净土的,他生前对药师佛特别有信心,一心想往生到药师佛的净土。当他因为疾病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充满了快乐。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这种人就是一心求生净土的,对死亡一点恐惧都没有,对他来说死亡是件好事。在患病初期,他还能说能动,这个时候他说:那时他说:“我终于可以到药师佛的净土了,终于可以见到药师佛了。”然后经常面朝东方合十祈祷。后来病情恶化了,这时虽然不能说,也不能动了,但他有这个意识,一直一心求往生,一心想到药师佛的剎土。最后,他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就是一心求往生的力量和功德。

  刚才讲了,他就是个普通的出家人,既不是转世再来,也不是上师或大成就者,可以说没有别的境界,没有别的修行,就是一心求往生,一心想到药师佛的剎土。对这样的人来说,对死亡没有恐惧;对这样的人来说,死亡是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个真正有坚定信念的人来说,死亡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件好事,是一种快乐。当对死亡没有恐惧,死亡变成一种快乐的时候,其他的如烦恼、痛苦,都不是问题,都会自然消失。比如密勒日巴尊者。他自己曾经说过,他就是因为害怕死亡而跑到山洞里去了。但我们很多人,对死亡还没有真正产生恐惧,因为我们还没有思维过死亡,也没有想过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只有死亡才是问题,只有中阴身才是问题,只有来世才是问题,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但是我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些事,我们都觉得这些事情离自己很远。我们有什么把握这样想?没有把握啊!死期不定,死魔随时都会来临,我们随时都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大家为什么不去思考死亡的问题呢?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准备呢?我们的一切烦恼、痛苦都是为了暂时的利益,为了世间的琐事而产生的。

  若是我们真正把死亡当作一件大事,时时能思维死亡,这样,我们活得自然就轻松了,自然就自在了。若是对死亡能做好准备,我们的功德、福德自然就圆满了。

  其实一讲死亡,一讲临终,很多人都认为,这与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也没有什么关系啊!其实不是,我们为什么要一心求往生,为什么要把临终看成是大问题,然后去重视临终呢?因为这也是圆满自己、解脱自己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觉得死亡是个大问题,就能时时想起死亡或临终,对今生的贪着自然就没有了,这样活得自然就轻松了。

  我们只想着死亡,只想着临终也不行,还要对死亡,对临终有所准备。那怎样做准备?就是断恶行善,放下自我,利益他人。这样,自己的善根、福德自然就圆满了。活得安乐,死得才能安详,这是一种窍诀,也是一种方法。不要认为这都是以后的事,都是到临终时的事,不要这样想,。这是解决我们当下、现在面临的问题的一种方法,一种窍诀。佛让你这样想,让你这样做,这是解脱你的烦恼、痛苦的方法,也是窍诀。比如说佛让我们想着众生,让我们去利益众生,这是圆满自己、解脱自己的方法,但很多人都不明白。

  也许有人有疑惑:为什么我不能为自己着想呢?为什么我要利益他人呢?为什么我不能利益自己呢?我不利益自己谁利益我啊?我不想着自己谁想着我啊?你想着众生的时候,众生就会想着你;你利益了众生,众生就会利益你。这样,你的“我执”、烦恼都没有了,你的相续就清净了,内心就快乐了。你去利益他人了,自己也积累了善根,积累了福德。这样你的命运会越来越好,你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圆满了。想得到究竟的利益,要先利益他人,这是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里给我们的窍诀,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窍诀,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给我们的窍诀。

  今天佛、上师让我们想临终的事,让我们为临终做好准备,这也是解脱、圆满的一种方法。我们依教奉行了,活得自然就轻松、自在了,福德、功德自然就圆满了。我们不是为了功德而做功德,也不是为了福德而积福德。当我们为众生、为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功德福德也就有了。若我们只为福德而做福德,就没有福德;只为功德而做功德,就不是功德。什么是真正的功德?什么是真正的福德?这些都是方法,都是窍诀。

  “上师啊,教我个方法吧!上师啊,教我个窍诀吧!”这就是方法,这就是窍诀。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今天为了你一个人在这聚会,也只能教你这个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多大啊,若是为了我,能在这里相聚,那我一下子就可能化成光或成佛了……”不可能的事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降临,也是教你方法,教你去利益他人,教你想着临终的事,为临终做好准备。

  密日勒巴知道害怕死亡,我们还不知道害怕死亡,因为我们没有去想死亡的事,也没有为死亡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没有这些感触。密日勒巴当时想到了死亡之事,临终之事,所以他害怕,不知所措,就跑到玛尔巴那里去了,跑到深山里去了。他时时想死亡,他时时为死亡做准备,最后他为死亡做好了准备,同时他的功德、福德圆满了,他成佛了。密勒日巴最后说他不怕死亡了,对死亡没有恐惧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了死亡的真相,明白了死亡的真理。

  其实人死就是换个地方,换件衣服这么简单。死是肉体死,不是灵魂死。灵魂可以走,可以再转世,可以换一个更好、更健康、更庄严的身体。这样的身体多好啊!我们这里叫尘土,然后到净土,到更清净、更好的环境,这都是好事啊!我们现在住在一般的平房,今天突然发财了,可以住别墅了。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快乐。

  可以离开娑婆世界,可以到极乐世界;一个是尘土,一个是净土,差距太大了,彻底不一样了。娑婆世界是尘土,尘土有很多,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无常的东西,我们所接触到的都是凡夫俗子。有时候自己不想烦恼,但是身边的人让你烦恼;有时候自己不想痛苦,但是在这个环境中不能不痛苦。这就是娑婆世界,这就是尘土。净土不是这样的,在净土中,身边都是菩萨,自己想烦恼,他们都不让你烦恼;自己想痛苦,到那里也没有痛苦了。这多好啊,这是一件好事啊!为什么要痛苦呢?应该快乐,肯定快乐。

  身体也是这样。我们这个肉体,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这里没有干净或清净的,头发、皮肤、肉、骨骼、内脏更脏。肉体就是个不净的袋子,里面装的都是不清净的东西。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极乐世界都是大乘比丘,大乘比丘都有菩提心,都有与佛相似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多庄严啊!身体是有光的,可以飞,都是透明的,这样的身体,多好啊!

  所以,当你明白死亡真相的时候,你对死亡不会有恐惧,死亡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一种快乐。今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或是明天要离开这个世界,都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今天是站在四个角度,用了四个理由给大家说明修迅速死亡——离开这个世界,要面对这样的结局,是一件好事,是一种快乐。

  下面讲久活。

  如若久活当快乐,修行体悟之庄稼,

  长依教授温湿度,茁壮成长得成熟。

  如果不死,可以活得时间长一点,活到八十岁,活到一百零八岁,也是好事。所以,无论是死亡还是生命继续延续,都是好事,都是快乐。

  人活的意义:

  第一个,遇到佛法了,相续中有正知正见了,生命长一点,就可以精进地修行,提高自己的境界,这是最重要的。

  其实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吃喝玩乐动物也会。那些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活法,也有它们自己的乐趣。夏天蚊子飞来飞去,可能它们也在玩。这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也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获得神通神变是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是。饿鬼道有隐住饿鬼和空游饿鬼。空游饿鬼很有势力,甚至很多众生的生命都在他们手里;有些空游饿鬼是很富裕的;他们都有神通,能知道我们心里的想法,也能在一瞬间,绕整个地球转一圈。这些众生都有很大的神通。但这是不是我们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要修神通?不是!刚才讲了,这些神通空游恶鬼也有。那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呢?就是能学佛,能修行,能解脱,能成佛!

  这点不要说其他道的众生,即使是天人都做不到。帝释王和梵天王都是天界的众生,都是天王,世间的福报非常大,但是他们都做不到。这里也有佛化现的就不说了,其他一般的众生都做不到。那为什么佛在经中说人比天人珍贵?若论神通我们比不上他们,论条件我们也没法跟他们比。那么人在哪方面胜过了天人呢?就是学佛修行,解脱成佛!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他们做不到的!我们能办到的,他们办不到的!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佛法。佛在印度转法轮的时候,帝释王和梵天王等天人也只是偶尔来听闻。

  现在有些做生意的人,平时很忙,应酬很多,还要到一些地方玩一玩,有时偶尔也听一听法。但是他们能不能精进的学修,能不能坚持到最后呢?除了一些真正有根基、有福报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天人的条件太好了,第一他们生不起出离心,第二他们根本静不下心来修行,所以他们没有修行的机缘和条件。而我们有这个机缘和条件,这才是真正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人生的意义。

  我们活着要做什么?就是要学佛修行,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就是要增长自己的智慧。不是要增长外在的物质,而是增长内心的境界。人真正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在境界上,否则都是一样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今天突然地震了、海啸了,不管是有钱没钱、有权没权,在海啸面前,在地震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可能你是有权力的人,就可以不死; 不可能你是没有权力的人,就要埋在地下!海啸来了,因为这个人有钱,就退回去了;因为这个人没有钱,就被冲走了,没有这样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平等!到那个时候,什么是不一样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内心也是不一样的。

  有一部世界末日的电影,影片中最后那个老喇嘛就是修行人,他的侍者跑了,他留下来了。海啸来的时候,他还在敲钟为众生祈祷。这里讲的就是我们修行人的境界,修行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那我们就不是修行人了。那就不一样了。“一样啊,都是一个结局啊!”不是,内心不一样,一个是恐惧的,一个无恐惧的;一个是痛苦的,一个是无痛苦的。这就是差别,佛和众生的差别也在于此。

  佛在世的时候,也和平常人一样,也吃喝拉撒。在生活上佛跟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内心的境界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差别,这才是真正的不同之处。所以说内心的境界与智慧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是真正能够保护和利益自己的。

  你内心的智慧和境界,无论在何处,无论是在地狱还是在天堂,都会有的,你都可以进入那种境界,都可以享受那种安宁、祥和的觉受。其他都是带不走的,到时候也无法利益我们。钱财、权力,包括我们的家人,在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在临终的时候,能帮助我们的就是佛法,能帮助我们的就是自己的正知正见。在面对大灾难的时候,真正能救护我们的,真正能利益我们的,就是我们善根,就是我们内心的正知正见。

  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根? 就是我们内心的清净、智慧和境界。这些才能救我们,才能帮我们,其他的都没有办法。也许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很爱我们,也很想帮助我们,但是却无能为力;他们都围着我们,想出点力做点什么,但是都束手无策。没有办法,只能围着看你离开,你就这样孤孤单单的离开这个世界。谁也帮不了你,谁也利益不了你。唯一能帮助我们,唯一能利益我们就是佛法,就是我们自己的正知正见,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智慧,就是我们自己内心这种坚定的信念。

  第二,若我们活的时间能长一点,生命延续的时间能长一点,就可以弘法利生。弘法是弘扬佛法,佛法是智慧。我们应该传承智慧,传播智慧。我们把佛的智慧传承下去,我们把佛的智慧传播下去,这叫弘法。弘法才能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弘扬教法,弘扬正法。弘扬教法是什么?就是给大家讲解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的内容,把三藏的内容介绍给众生,在众生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

  我们建道场、宣讲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众生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若是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建道场是没有意义的,讲法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很用力地给大家讲,就是希望大家能明白,要在相续中产生智慧。这样,相续就变得清净了,内心也就变得平静了。你产生的智慧越多越高,你相续中的清净度也越高越深,内心的平静也越高越深。

  哪怕在你的相续中能生起一点点的智慧,你的相续也一定会有所改变的,并且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也许今天或现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表看上看没有产生什么效果。但是大家都听了,都明白了一些道理,相续也在变化,在相续中也种下了一个善根,终有一天会发芽结果的,这都是有意义的。一想到这里我还是很高兴的。

  真的,今天在这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可能有些人听得很明白,那就更好了;有些人可能现在没有听明白,但是过后也会明白的。为什么?因为已经种下了这个善根,已经结上了这个善缘。终有一天一定会发芽结果,终有一天一定会成熟的,因此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弘法利生——弘法才能利益众生。众生的相续中有了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是真正的利益。你给他吃的东西再多,给他穿的衣服再多,给他再大的权力,都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若是真正在他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才是真正的利益。“戒”是清净,相续变得清净了,这是真正的利益;“定”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真正的利益。智慧是他再也不迷茫了,或多或少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疑惑,解除了心里的一些烦恼,这是真正的利益。所以大家要弘法利生。

  当你成佛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教法,可以转法轮。十方三世诸佛菩萨都来帮你弘扬你的教法,都来给你打工。到那个时候,你多有福报啊!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给释迦摩尼佛打工,帮释迦摩尼佛弘扬他的教法,同时,我们也在积累福德和善根。好比有的人现在没有自己的企业,给别的企业打工做事一样。将来自己有实力,有经验,有能力了,可以开公司,这时可以招聘很多员工给自己打工。这样就是弘法利生。这是我们活着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我们可以活的时间长一点,生命可以延续的时间长一点,这也是快乐,也是好事。因为可以弘法利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即身成佛!

  无论如何皆快乐。

  无论如何都是快乐的,有钱快乐,没钱也快乐;有病快乐,没病也快乐;速死快乐,久活也快乐;有赞叹快乐,有诽谤也快乐;有爱快乐,有恨也快乐。这里讲的是平等,讲的是一种圆满的境界。但这都是在相上讲的。

  相上的一切显现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都是好事,都能起到快乐的作用,都能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密宗里讲的大光明的境界。密宗里讲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清净,都是圆满。佛菩萨是一种形容,主要讲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

  密宗里讲,水是一尊清净的佛,这尊佛叫玛玛格佛母。这是一种形容。是不是到时候水变成那样的一尊佛,变成那样的一种形象?不是,这是形容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当你看到的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时候,就是大光明。这是在相上讲的。

  《心经》里讲的,是从诸诸法的本体、本性上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生不灭”:我们现在看到的,能觉察到的,是一个相续的生灭,不是真实的生灭。相续的生灭是刹那的生灭,没有刹那的生灭,就不会有相续的成熟。意思是说,现在我们觉察到的是宏观世界的变化。如果在微观世界没有变化,就不可能有宏观世界的变化,这是一个意思。所以,诸法是刹那生灭——刹那生、刹那灭。比如说这个话筒,在刹那当中生,在刹那当中灭,生和灭不可能同时发生。如果在刹那当中同时生灭了,就不是实实在在的生灭了。那有没有生灭?有。怎么生灭的? 那就是不可思议的了。刹那生灭没有实实在在的生灭,就是空的意思了。这样,什么死不死的,什么速死久活啊,都没有了。

  “不垢不净”:诸法的本体、本性,是不垢不净的。那是不是轮回了就染污了,超脱了就清净了?不是这样的。本体、本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所谓的本面。它是不垢不净的,清净、染污都是我们的分别。有清净就有染污,有染污就有清净,这都是相对的,都是假的,不是实有的,都是假象。既然是不垢不净,有病无病都不是实有的。因为诸法的本性、本体是不垢不净的,包括我们的本体、本性,也是不垢不净的,所以没有有病、无病,疾病、健康的分别。

  “不增不减”:诸法的究竟实相,也可以说是如来藏,是不增不减的。功德或福德,都是本具的。我们迷失了本性,功德有没有减少?没有,最后又找到了自性,这个时候功德会不会增长?不会。本具的福德和功德,没有增也没有减。增和减是我们的分别心。如果是不增不减的,哪有有财富或无财富的分别?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体上讲,是诸法的本性。在相上,显现的是有疾病或无疾病,但都是一样快乐的、圆满的;有钱没钱都是快乐的、圆满的。

  无论死亡或活着,无论寿命短或长,都是圆满的,都是快乐的。这是在显现上讲的。其实诸法无论是体上,还是相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才是佛的境界。分别是凡夫的境界,平等是佛的境界。大家若是想做佛,就要达到这种平等的境界,都要这样去面对,这样去领悟。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发誓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发誓       菩提心)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菩提心的邪行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0~104)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90~99) 

 傅味琴居士: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