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净土及其殊胜之处


   日期:2007/5/1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上的修持,归纳来说可分爲小乘及大乘两种。小乘的修持动机是因见六道之苦,尤其是三恶道之痛苦,而对轮回生出了厌离心,欲求解脱。以这种出离心爲动机,配合上戒、定、慧三学,修至有了无我空性的体悟,而断取对「我」的执着,便成就了解脱自在的境界了。这便是小乘发心者的修持动机、目标及方法。至于大乘者,则基于上述之出离心,进而推广延伸至不忍见其它衆生在受六道轮回之苦,而生出欲令他们都脱苦得乐的愿。但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慈悲、智慧及能力来救助衆生呢?行者进而发心要成就最上佛境,来以最大的能力来救助衆生,这便是大乘行者的发心 —— 爲利衆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大乘的修持方法,包括了小乘部份的所有法门,但是却以不同的动机修持;在此之上,还要修菩萨六度四摄等,经历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积聚功德与智慧智粮。这些衆多的大乘修持法门,又可归纳爲显与密两类。依显乘的道路,须经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长很长的时间,广积福慧资粮,最终成佛;密乘的道路,则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论是大乘显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适当的修行条件或助缘。我们现在虽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得以修行,但我们的寿元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顶多也不过是百岁左右。在无尽的轮回内,这一百年只如闪电一刹即过,扣取了睡觉、吃饭等时间,我们尚余多少时间修行呢?在一生中,我们即使有理想条件而又有心修行,也没有太多时间,转眼间便会失去这个身体了。但是,一旦我们失去了这宝贵的人身,下一辈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条件来修持了,只要我们一天还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证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条件以作修持。如果掉入三恶道中,是几乎完全无可能修持的,甚至连「法」的名字也听不到!就算生在人间,也不一定得遇正法及名师。在人间世界,又有很多不善知识,他们对修持之不良影响极大,譬如说,我们刚刚对佛法有了一点接触,损友却教我们去钓鱼杀生,或说世上并无因果定律,或说杀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赐福等等,很容易便影响我们的思想及行爲。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们多半也会如此;如果亲友及所住社会全都喜杀、不信因果等等,除非我们过去生中的善业习气十分强烈,否则我们泰半也会变得与他们一样。又即便我们遇上了正法,由于我们处于末法年代五浊恶世,往往只能作少许善因,但所作之恶因却多不胜数,以致再下一辈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恶道,百劫不得复出。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上示现期间,曾经开示过很多个净土法门。祂不但讲及了这些净土的个别殊胜特征及与衆生之因缘,也教授了往生于它们之中的方法。这许多的净土法门,全都属于佛教的大乘法门范围。这些净土是诸佛各别依自己的愿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现出来的。我们西藏和汉人都常常会提到弥陀的西方极乐和观音的普陀净土,但在佛经里,提及的净土有很多很多个,譬如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过:「由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间,有十万亿个净土!」到底哪一个净土是最好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净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点,否则佛陀才不会花唇舌去教我们发愿往生在它们里面了!不过,因应个别衆生之根器及因缘,我们与各净土之缘份是有深浅之分别的。我们个别会较易往生于某些净土,较难冀望能成就另一些净土。这并非净土或诸佛之分别,只是我们个别与各净土及各佛之因缘不同而已。我们不能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说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当年却开示了这麽多的其它净土法门,岂不是说佛陀在说废话吗?佛陀既开示了多个不同净土之法门,其意思当然是说它们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某净土绝对就最殊胜。一般来说,我们都与极乐、普陀、琉璃及兜率净土有缘,但个别人亦可能与其它佛的净土有不共的宿缘。大家必须视乎个人因缘、信心及喜好,自己决定发愿去哪一个净土。有人会问:「我又想修这净土,又想修另一个净土,怎麽办呢?」这是不必要的顾虑。佛是不会妒忌你不专一而把你拒于门外的。诸佛也不会争着要「抢」你去祂的净土里。你喜欢修哪个或者哪几个净土都可以,这是没矛盾的。但你自己要想一想,是否专心修好一个法门,会更有把握一点呢?如果你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改修另一个法门,这样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这不是佛无能力,而是行者自己的错失!不过,如果你同时修弥陀净土、观音净土或度母法门,则不算是在修两个或三个净土或法门,这是因爲度母乃观音之其中一个化身,而观音与弥陀是分不开的;观音净土可说是弥陀净土的一个分区,并非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国度。如果你想往生弥陀净土,但又想兼修药师佛法门,这也很简单,你修药师法时,就祈求药师佛加持令你易往生于极乐净土便行了。很多人都这麽做,因爲药师佛答应过会特别照顾五浊时期的衆生,所以在此五浊年代,求祂加持是特别灵验的!
净土可分爲三种层次: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及应化身净土。法身净土是唯独诸佛能知,能到的境界;报身净土,例如阿弥陀佛之报身土等,则唯独很高修持境界之大菩萨能到达,我们一衆凡夫一时之间是不易指望的了;而应化身净土,则是我们凡夫依照佛陀所教的特定方法及视乎因缘,有可能达到的地方。我们平时提到的净土,譬如说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观音的普陀净土等,大都是在说这第三种净土 —— 应化身净土,而并非指法身净土或弥陀等之报身净土。有些人会问:「到底是要消尽了业障,才能往生净土呢?还是尚未消尽业障,便以信念及愿力而往生呢?」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明白三种净土之间的分别,便很容易回答了。法身净土只有在成就佛境时,方能说是达到了。报身净土也只有大菩萨能到,就连境界较低的菩萨也去不到。而应化身净土,则是我们?
123;着五力及出离心等,配合上佛陀的悲心,便就能顺利往生的,并不限于完全忏净了罪障的大圣人方能到达。忏罪当然有利于往生净土,而且还是必需的修持,但却不能说必须完完全全地净化了一切的业障,方能往生于极乐等应化身净土之中!如果我们把三种层次的净土混淆了,便不容易弄清往生的条件了。现在我们明白了三种净土之分别,也知道一位佛陀便会有三种层次的净土了。法身土及报身土这两种净土,与我们凡夫的关系不大,我们也就不用去想它们了。对我们而言,若能在今生死后,生于任何一个佛之应化身净土,就已十分十分足够了!
在净土中,是没有苦的。以弥陀净土爲例,往生该土的人,都在莲花中化生,而不经由凡俗的母胎而出。往生该处的心识,先会进入净土的一朵莲花之茎中,再上升至花的中心。这朵莲花并不同与我们凡土中的莲,而是十分巨大的,连整个香港都可以纳在里面。然后净土中的主尊阿弥陀佛,便会以悲心发出一道光明射向此朵花;花一打开了,你就已经在净土世界中诞生了!这是往生弥陀净土者的诞生过程,以我们世俗有限的观念很难想象。总之,在净土中化生,是不经历生苦的。
在净土中,人人身放光明,现爲十六岁的少年之健康身相,永无老苦。在那里,不单不会有胃痛、癌症、头疼等病,甚至连「病」这个字也不会听到!在净土,寿命是没有时限的,永不会有死亡。在净土中还有种种美丽得难以思议的景色,令生欢喜快乐。
净土的另一些特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修持佛法,先要依止明师学习听闻,然后才在他的指导下作思及修的环节。在净土中,不愁没有明师教授我们,譬如在极乐净土中,就是由阿弥陀佛亲自作教授的。在净土中,我们不单不会有四苦等干扰修行,更完全没有不善的因缘可挑起烦恼。由于没有作恶业的外缘条件,就算我们想作不善业,也无法做得到!这些净土中的一切环境及条件,是只利于修善的。我们常说应当求生于净土,是爲着那里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条件,包括明师益友、无苦与无烦恼等条件,而并非爲了要享受净土的福乐。在生于净土以后,并不是就此休止,而是要继续修持,在那里渐次经历大乘五道之果境,直至成佛。求生净土的人,应以上述动机作爲发心,也即是说爲了利益衆生而愿成佛,而爲了要有利条件来修持而求生净土。我们随个人之因缘和喜好,可以发愿往生于任何一个应化身净土,例如文殊大士的净土等,并不一定限于要求生于极乐之中。在积聚往生业因及资粮时,我们因应不同之愿生地点,修持之法门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后,我们便可以由一个净土到另一个净土。它们之间并无疆界,到时只要我们起念便能达到。我们在某个净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见道时,便会不经特别修行而成就各种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时,便有往访任何应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诸佛之刹土向祂们一一学法。在此时,由于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选择返回人间世界或六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衆生。这种行者,外表就像与我们一样的凡夫,但其实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莲花。这种境界的投生,并不同于凡夫的轮回转生。我们凡夫是无法自主的,只因烦恼及业力而无奈地、无选择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选择的话,大概没太多凡夫会选择转生于地狱中吧?但不幸地,凡夫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上述境界之有自主生死能力者,在选择于六道投生时,其投生之因是对衆生的悲心,其投生地点是与他有缘之衆生所处之处。我们这些凡夫,投生并非出于自己选择,所投生之因是烦恼及业力,所生地点是与业力相应之处。
刚才已经说了净土之殊胜利益,我们当愿发心往生其中。有些人以爲发愿往生净土,是爲了一己一劳永逸地去那里享福,所以便以爲这是自利的修持或小乘的发心。其实这十分错,刚才已说过了,发心往生净土是爲了要成佛来利益衆生,并不把它视爲修持的终点。这一点我们必须弄明白!
想要往生净土的人,必须依大乘五力之修持。五力是白法种子力、发愿力、对治力、串习力及祈祷依止力。爲什麽称它们爲「力」呢?这是因爲它们是把我们推上净土的力量。不论我们发愿往生于哪一个佛陀的净土,都必须具备这五种共通的条件,否则断不可能成功!

白法种子力&
61548;
此即包括了任何能令我们生于净土之因缘种子,譬如布施、供灯、供香、供花、持戒、放生、造佛像、忆念佛陀和诵念佛名及咒等,而以这些善因全回向予往生净土之目标。以上所说之善行,便是「白法种子」,但如果不善作回向或发心不正确,它们顶多只是生于天界或人间之因。故此,我们即使在供养一根短短的香时,也要回向予往生净土此目的,这便能积下一个小小的往生之因。正如一个富有的人,随时便可以买张机票便出国旅游,但一个穷人则需努力上班,一点一滴地把钱存起来,到钱够了才可以旅游;同样的道理,一些大修行人要去净土是易如反掌的,但凡夫则必须努力积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善因,把它们一一回向,才能有一天到达净土。我们都是凡夫,大的修行我们是办不到的,只好努力积集这些小小的因,积集得越多越好!在知道自己快将寿终时,我们更应广作布施及供养三宝,多积白法种子。

发愿力&
61548;
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心愿要去净土的话,又怎会有动力修持往生之因呢?所以,我们必须在心中努力培养这往生之大愿心,经常至心猛力发愿要往生于净土。这种强烈的心愿,是策发我们修持的一股动力。

对治力&
61548;
在开示与净土有关之五力时,对治力主要乃指见六道苦而愿出离之心。如果我们有许多白法种子资粮,又有很大的愿要往生净土,甚至连修持也很不错,但同时却对六道执恋不舍,是很难指望成功往生的。一边想要生于净土,一边又对六道不愿放手,就像两根绳索,一条由上而扯,一条在下面缚着,人没可能跑得去哪里!
出离心并非限于指不想留在六道之中的心,而是一种靠参想六道苦、明白苦之本质、怕苦、厌苦的这种实在的觉受。要生起这种觉受,必须依《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典着中所教,重复禅参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牲之苦乃至三善道之苦等等,而且不是单单想象一下或读一遍这些众生之苦,犹如事不关己似的,而是要观想身历其境,至生起觉受爲止。这出离心十分十分重要,因爲它对治我们执恋六道的心。我们不能止于对出离心有少许认识便满意,必须致力于培养出真正的、猛厉的出离心,否则便如缚脚之鸟,徒有羽翼却飞不起来。在临终时,我们更必须放下对亲友、财産的依恋,否则即使净土法门修得再好,仍如脚缠铅球的小鸟,虽本有能力飞,却始终飞不了多远!

串习力&
61548;
串习力是指对净土及其法门之熟习。这是往生净土的极大助缘,有了它便能不费力地轻易往生。衲举些例子来说明:如果你十分喜欢某个人,你会在梦中也梦到他,或者清早乍醒,毋需经由任何人提醒,脑海中第一刹那便会想到他的形像;又或者你几十年来都在工厂里做同一个岗位,每天一上班你便能自然地工作,不需思索便能完美地做到该做的事,这便是熟习的功用了。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我们持读地思及净土及所修持的净土法等,便能在意念中熟习,在死时便能不费力地,因爲长期习惯而自然能运用上平时的修持了。

祈祷依止力&
61548;
这是指对净土的信心及对上师、佛陀等之依止心。以弥陀法门爲例,此力则主要指对弥陀之悲心及力量有信心、对祂一心依止、祈请祂带引我们去极乐净土。这一力在平时必须培习,在临终时尤爲重要。

五力爲自力。在一个人成功地往生净土时,其实还有其它的力量因素在内,包括了佛之悲心、佛之摄召力、佛之加持力等等,这些是他力之因素。
以上所说的并非藏传佛教独有的理论。不论是哪一个净土法门,都必须依赖此五力而往生。汉地盛行弥陀净土信仰,主要依诵念佛号的修持爲具体方法,但始终来说汉地弥陀净土信仰也离不开依赖这五力。西藏的宗派中,有称爲「迁识」的一种修持方法,很多汉人迷信它是往生净土的保证和快捷方式,其实修行哪会有快捷方式可走呢?如缺乏五力,尽管你天天在大叫「吽」、「呸」(注:指西藏迁识法之修持),也绝不可能往生净土。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具足五力,以此作爲往生的资粮盘川,便断不可能不往生净土。故此,我们当知道,此五力乃一切净土法门之最根本要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       五力)(五明学佛网:净土       五力)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弥陀净土的层次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念佛与十方净土 

 果煜法师:涟珠甘露 净土思想校正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郑振煌居士:净土安心法门——弥陀大愿摄众往生 

 果煜法师:从禅的观点看净土 

 圣严法师:五根五力讲记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人在净土打佛七 - 沉明进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圣严法师:念佛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