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华山思过崖:看完净土法门法师所讲的11遍《无量寿经》,请佛住


   日期:2010/6/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华山思过崖    

今天早上4点起,喝茶,然后听了《无量寿经》讲座大约3小时。听到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这里,非常精彩,说实话,以前看过《无量寿经》,讲到泉池功德这段,体会不深,听净空老法师一讲才知道美妙。我喝的铁观音是几十元一斤的,但是听了八功德水这段,应该我的茶水变成八功德水了吧,这个茶水顿时味道无比增上,和几千元一斤的铁观音毫无区别。      

以前,唐朝道宣律师,听了20遍《四分律藏》,那可真不容易,是哪里有人讲他就去哪里听,要到处奔波。但是这也成就了一代律宗祖师。现在科技发达,听经容易,净空老法师讲了11遍的《无量寿经》,加起来可能不超过3000个小时,一天听10小时大概要听一年,一天听4小时大概要听三年。我现在大概刚听了300个小时。以前夏莲居老居士说过:现在的人念佛的,没有信,修禅的,没有疑情。这都是读书不够。而听经和读书得到理论知识相同,读书读祖师论述要分别研究,起心动念,而听经却是戒定慧同修,可以不起心动念,闭眼去体悟(体悟就是直觉,第一念,理解就理解了,不理解也不须回味)。我总结,听经融合了读经(戒定慧同修,但是一般师兄难以理解经文的意思和方法是个遗憾)和读参考书,读祖师论述(可通过祖师讲解理解经文意思,但是要起心动念,不能修定。等于研究佛法,长久以往容易心累)的优点,且回避了其缺点。    

听经就是保持菩提心。菩提心简单说是觉悟的心,听大乘经(自觉),讲大乘经(觉他)就是保持这个心。我们都知道发菩提心,发了以后没有人能够保持,保持靠什么,靠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听经加念佛。同修可以不必再看菩提心的各种讲座,这里我提供我听经总结的菩提心修行方法。    

菩提心是什么?答:菩提心是真诚,清静,平等,正觉,慈悲。此为老法师总结,符合《观经》和《起信论》以及《华严经》中对于菩提心的描述。此五种心为一,非五。如真诚则一定觉悟,一定慈悲,不可能只是真诚,但不慈悲。慈悲也一定觉悟,不可能只有慈悲,没有智慧。我们放生,就是有慈悲没智慧,还不是菩提心,得听经和经里对照才知道自己。    

菩提心如何应用?在生活中人事环境里用这五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  

菩提心如何保持:听经,念佛。  

发菩提心的人什么样子?里面智慧充满,外面法喜充满   。  

如何知道自己修行进步没有? 浅层次来说:看生活中外貌当下改变(听经念佛时候外貌立刻就好,眼神就慈悲);然后是体质逐渐改变,疾病减少;再进一步是生活环境转好。深层次的说:每天心中常生智慧,还是常生烦恼,智慧逐步增加还是烦恼增加,智慧逐渐占据主导还是烦恼继续占据主导。      

对于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根性吗(千万别盲目认为自己是上上根性,我就是听经知道自己最多最多是下中根性);对于自己的法门,你知道修行方法吗;知道修行境界吗;知道用功次第下手先后吗;知道用正常方法利根需要多久,一般根性需要多久成就吗?如果都不清楚,劝你尽快选择一部自己法门的经典,听他几遍。      

回顾释迦摩尼佛当年教学,就是靠讲经,和听经复讲。每天要讲经8小时。其他时间自由修行。没有固定共修和各种仪轨,大概还有一些时间一起忏悔,忏悔仍是对照经典来考察自己行为,提高警觉。所以听经是最重要的修行手段,古来道场都听经讲经,贤首国师讲《华严经》50遍。道绰大师十四岁时出家,对《大涅槃经》特别有所研究,曾开讲二十四遍,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二百遍,词旨明畅,辩才无碍。净土法门法师自己叙述自己一生的成就秘诀,在于听经10年,而后讲经50年,在听和讲的过程里,对于佛的教诲烂熟于心,大乘佛法的洗脑,让他浑然忘记世间法,从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非和佛法相应,这样成就。秘诀就是听的多,讲的多。      

信愿念佛,这个信愿确实是智慧,和法性建立的极乐世界相应,所以心缘就是菩提心,信愿就靠听经。因为信愿是属于具备大智慧和大善根的人彻底明了极乐世界的人才有的,我们智慧不如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看极乐世界还是“隔罗(轻纱)看月”,可以换句话说,智慧还不够,还不完全有信愿。那我们就靠善根,如我是下根,怎么办,老法师说:“可以靠听经,把善根圆满起来”。善根圆满就深信了。      

为什么选择净空老法师,因为净空老法师是现在唯一可以绝对确定已经开悟的善知识,应该是黄念祖给净空老法师授记。我比较爱听净空老和尚讲的比较“难听”的真话。当年圆瑛老法师的境界颇高,讲过《楞严经》,曾经在打坐后起身,忘记门锁住了,直接就从门穿出去了,出去才知道锁了,再回来却进不来了。圆瑛老法师的徒弟问黄念祖:圆瑛法师开悟没有,黄念祖说:从他的著作看应该是暂时还没有开悟。圆瑛法师的徒弟又找到净土法门法师问:净土法门法师同样回答:应该没有开悟。谁有资格给圆瑛老法师印证,当然是开悟的法师。      

夏莲居老居士曾经说过:一句佛号,一部经反复学习,不说话。做到这三点。利根一年成就,一般三年成就,钝根最晚九年成就。如果我们用YIN欲,嗔恚,说家常,看电影,玩游戏等等去破坏我们费力修来的功夫,那么几十年也不能成就。        

现在的法师说法比较随顺,有说可以工作,退休再修行;有说不必学习经典,念好这句佛就行。虽然末法众生根基差,但是也太安慰众生了。其实,我们若不通达本宗教理,同时念佛得点小定,是不可能往生的。大安法师可以背诵并讲解净土五经,我们一样要做到。就看我们把时间放在哪里了,如果放在五欲六尘,那么背诵净土五经,讲解净土五经似乎很难。但是我们心在大乘,这又很容易,一个五年本科而已。      

净空老法师是研教出身,也就是说开始不是净土,是修“教下”。最后自己说:在《华严经》中“契入”。契入后大开圆解,辩才无碍。可见老法师是华严为境,般若为眼,净土为归。老法师讲般若时候也极其精彩,曾说,般若是佛法的核心。佛22年说般若,有600卷,分量太大,5000多字的《金刚经》,是大家公认的大般若经的纲领;若再简单,则《心经》240字是般若经的核心;我看,还可以简单,佛22年说的般若,就是在般若经中出现上千次的16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心经》《金刚经》等般若经典是净土助行的眼目。狂心一歇,何法不是净土助行?但是老法师说了万次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永远是修行快速成就得定的最高原则。      

听经属于研教,久之可以开悟。开悟就是大菩提心,证行不退,只要想往生就是实报土上上品。古人开悟平均为8到9年,现在社会污染重,应该在20年以上。若不开悟也无妨,听经后,我念佛,确实明理了。以前不听经,念佛过程有疑问全靠师父,记得有次佛七念佛,我执着听引磬声来保持清静,后来告诉师父,被师父呵斥。还有一次看了印祖的《念佛三昧摸象记》,想学习,师父告诉我:那是理持,初学不能用,念佛必须从事持,功夫好了,自然到理持,先学理持难以得益。还有一次佛七,念到嘴不能停,不停的念,去问师父是什么境界,师父问:还有妄想吗?我说有。师父告诉我,不用理他,不是功夫。后来自己看文抄,听经,也把这些弄清楚了,不再在这些小事情上打扰师父了。听经后念佛,因为明理,有菩提心,容易进入无我,功德甚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量寿经       华山思过崖)(五明学佛网:无量寿经       华山思过崖)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往生论) 昙注节要讲记 

 蔡惠明居士:《无量寿经》的宗要是发菩提心 

 开愿法师:《无量寿经》说什么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下(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中(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无量寿经起信论叙(彭际清)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二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序一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六 叮咛劝修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五 菩萨往生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