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贫穷夫妻凭良心做生意 养育三个大学生


   日期:2010/6/1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来源:东南快报 

    他们,蜗居在陋巷里一间不足8平米的小屋里14年,尝尽生活艰辛。

    他们,省吃俭用,每天沿街叫卖30多公里,靠卖油条、豆浆,供三个儿子上了大学。

    他们,一天只睡5小时,一年休息不足7天,却轻描淡写地告诉孩子,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以打消孩子的挂念。

    他们租住在福州鼓楼区西营里市场附近,妻子林秀花,丈夫池文森,两人今年均49岁。十四年前,他们从莆田来到福州,凭着“决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生活”的坚定信念,先后将三个孩子送进了大学。

    初来福州时只会一句普通话
    夫妻自嘲是“哑巴”做生意

    池文森的老家在仙游县游洋镇的小村落里,靠种地为生。三个孩子出生后,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巴的。

    97年年初,池文森向亲戚借了一百元,带妻儿离开老家。初来福州时,夫妻俩都只会一句普通话“一根油条三毛钱”,他们笑称那时像“哑巴”。

    “那时,我们什么也不会 ,就想好好做些事情,把三个孩子带大。” 池文森说,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他们慢慢学会了普通话,甚至还会点福州话。

    “刚来没多久,我们学会了炸油条、做豆浆。”池文森说,靠着这点手艺,还有热情,夫妻俩的摊子得到了许多顾客的认可。

    “那时候真的很苦,一根油条才三毛钱,有段时间都想回去算了。”提到初来福州的生活,林秀英的眼眶红了。她说,由于没什么文化,到处碰壁。但一想到三个孩子,他们继续坚持,“总不能让孩子长大后也和我们一样吧”。

    想看奥运家里又没电视
    3个孩子四处“蹭”电视

    池文森夫妻的蜗居藏身西营里市场附近的小巷里,转几个弯之后,才看到一间约8平米的小屋。

    昏暗的小屋被分隔成两层。上层是卧室,下层则兼具了客厅、厨房、仓库等多种用途。池文森说,睡觉时最苦,阁楼上的床铺成通铺,孩子大人5个挤在一起,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夏天更是闷热难耐。直到孩子们先后上了大学,才腾出了些许空间,夫妻俩睡觉时也不必那么拥挤了。

    而家里除了风扇之外,家电只剩一台用来放食材的旧冷柜和一台小小的电视机。

    “买电视时,孩子们可高兴了。”池文森说,08年奥运会时,孩子们为了看比赛要到处“蹭”电视看。池文森看着很心酸。为此,他戒掉了多年的烟瘾,买了台一千元的电视。

    一天只睡5小时
    他们14年如一日

    凌晨3点,天还没有亮。林秀花夫妇就得起床,准备当天的各种食材。6点左右,将做好的油条等送到预定的酒店。

    上午9时许,林秀花一手提着20多斤的豆浆,一手扶着装满油条和烧饼的筐子用普通话和福州话沿街叫卖。她先在西营里市场附近卖,随后到东街口,五一广场。林秀花说,她经常要补鞋,因为每天都要走上30多公里。直到豆浆油条全部卖完才回家,这时候大约中午一点了。

    下午两点左右,夫妻俩再次出门摆摊。池文森傍晚回家做饭。直到晚上七八点,卖完了所有的煎饼,林秀英才收拾好摊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每天都这样,都没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池文森说,一想到三个孩子的学费,他们一刻都不敢懈怠,过年才会休息几天。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入不敷出,借亲戚朋友的钱也没还清。一提到生活的艰辛,夫妻俩几次红了眼眶。

    食材花费高成本
    只为良心做生意

    连日来,记者与夫妻俩交谈数次,发现他们的“生存观念”远比他们一辈子为儿女所付出的劳苦更让人动容。“我们很需要钱,但一定用良心做生意。”

    每天下午,林秀英煎蔬菜饼,池文森则揉面、掺蔬菜、下锅。池文森煎海蛎饼,每块饼里都加入新鲜的海蛎。由于夫妻俩手艺好,用料足,又热情,摊位前顾客总络绎不绝。

    在与池文森相处的几天里,记者发现,他每次都是用新鲜的油来烹炸油条,每天剩下的食材都来做菜下饭,然后重新到附近的市场购买。

    “每天都用新鲜的油。提高成本我不怕,要让客人放心才行。”池文森说,为此,他做的油条成本相对较高,每一根的利润不超过3毛钱。所以得卖完最后一根才能回家。

    邻居杨依姆夸:“他们家的油条又大又好吃,豆浆也很不错。”杨依姆说,她几乎天天都会光顾这小摊。夫妻俩不管一天多累,都会把锅碗、摊架清洗一遍,这一切邻居们都看在眼里。

    夫妻俩感动邻里
    城管都网开一面

    林秀花指着自己的衣服说,都是邻居送的。生活的负担让她不舍添置新衣服。她很庆幸能遇到热心的街坊邻居,特别是得知夫妇俩还要供养三个大学生时,邻居对夫妻俩更好。

    “居委会和段警也都非常关心我们呢。” 林秀花说,刚来福州时,有个别摊主见他们生意好会刁难他们,附近的居民和段警都会站出来替他们打抱不平。

    而城管有时候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林秀花说,她特别感激城管执法人员,也懂得知恩图报,在摆摊时尽量向内侧角落靠,不占用街道太大的地方,“也算是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小小支持”。

    和孩子打电话也得掐时间
    勤俭夫妻养出3个大学生

    一说到三个孩子,夫妻俩显得特别兴奋。林秀花说,孩子年纪相仿,老大在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老二在集美大学,老三在福建师范大学。“3个孩子都很懂事,是我们的骄傲”,林秀英开心地笑了。孩子们平常最常说的话就是:“妈,等我们毕业以后就能够为家里赚钱了,你和爸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说起老大,林秀花有些难过,“他是老大,帮家里做的事情特别多,学习时间被占用了,所以高考的成绩不够理想,但我还是觉得他很优秀。”明年老大就毕业了,夫妻俩能稍微松口气了。

    而老二呢,很勤俭,读中学时,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再渴也忍着回家喝。现在老二在外读书,有空时都会打电话回来关心下妈妈。虽然很想儿子,但是她打个电话都得掐时间,还总劝儿子早点挂断,“电话费太贵了,我们少说几句。”

    最小的老三才读大一,他现在边读书边打点零工。“苦虽然苦,好在现在他们都考上大学了。”林秀花夫妻俩一直很乐观,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等最后一个孩子毕业了,我们也不用这么忙了,几个孩子都说到时带我到外面走走。”林秀花说完,掩嘴笑了。

    后续——

    网友呼吁抽点时间
    常回家看看

    “‘油条’夫妻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但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幸福!”本报连续报道2天之后,许多读者纷纷跑去品尝夫妻俩的好手艺,还有许多读者致电本报为他们送去祝福。网友们呼吁:感动之余,也请大家抽出一点时间,回家看看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

    “油条”夫妻的故事继续感动着广大读者。读者小林说:“我妈妈看了这条新闻想起了她二十几年前初来福州打工的事情,觉得这经历跟她很像,看着看着她就哭了。我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现在就想好好努力赚钱回报父母,让他们过得更开心一些。妈妈带大我真的非常不容易,天下的母亲都特别伟大特别坚强,祝福她们。”最后小林还提醒其他读者,有空的时候多回家看看父母。

    截至4日19时,仅腾讯网上关于这条新闻的评论就已经过万。其中网友“秋飘零”说:“在这个有些污秽的社会里,父母的爱永远保持纯净,纯净得让人感动,无私得让人心疼!”网友“阿福马岗”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辛苦培养出来3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还有关心他们一家的街坊和有人情味的城管,多和谐的社会啊!”网友“浪漫的人”说:“你们太伟大了,而你们3个小孩都那么争气,那么乖,你们这样做也值得!”

    已退休的张老师说,父母们的社会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伟大和无私的,他们不在乎自己受多大委屈,也不图孩子的回报,只要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就是一种幸福。也希望忙碌的上班族们,抽出时间多回家陪陪父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父母)(五明学佛网:       父母)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萦绕心头千年的孝思(盂兰盆经) 

 董群教授: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以礼、孝、忠为个案 

 正如法师:岭南第一大刹光孝寺 

 开愿法师:孝道的真实意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