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九集教育者的心态 上


   日期:2016/4/3 17: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九集 教育者的心态 上

【教孩子的学问】

孩子要有好老师

第九集上  教育者的心态

班主任: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我们这期节目是这个特别节目的最后一集,【教育者的心态】。教孩子要有好老师,那么家长是老师,学校的老师是老师,社会上的官员也是老师,君亲师,他们应该以一种什么心态来进行教育?师父常常讲,在【和谐拯救危机】里,那是零六年的时候就跟我们讲,教育别人的人要先受教育。所以我们这个特别节目就把古圣先贤的这些教导、这些义理都报告给大家,核心宗旨就是一句话,四个字,叫百年树人。我们常常听师父讲经说,一个人才要想能够成就的话至少要十年。十年,不是十个月,很漫长的时间。现在家长能不能拿出十年来教这个孩子,你去问问幼儿园、学校,甚至大学,哪一个教授、老师,甚至一所高校能说拿出十年来培养一个孩子?没有,举世没有。所以你们真的是为了复兴传统文化,为了民族复兴,培养人才,后继有人,就得发出这个愿心来,十年来培养这个孩子,十年第一个学期,再拿出十年来,二十年。由此我们就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真的,老师们不拿出这种精神来,那些妈妈不要再出去赚钱了,拿出这个精神来相夫教子,按照圣贤的教导,非把自己孩子培养出来,后继有人,你是这个家族的第一功臣。为什么?这个家族依靠你,把这些孩子都给培养成了不起的人,这是妈妈的职责,相夫教子,这不是看不起人,过去的妈妈第一个职责就是老师,相夫是好宰相,在家里,很会帮助丈夫,助夫成德,教子成圣成贤。那为什么要用百年树人这句话呢?这就是教孩子的心态最重要的。前边我们大概看了这么多集,原理、方法、实例、病症、药方、实际的生活我们都给大家介绍得很详细。最后最最关键的,就是教育别人的人,你的心态要摆正。现在为什么大家摆不正?不知道培养一个孩子需要这么长时间,他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这么长时间?对。现在社会上很多速成班,那都是赚钱的,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才是速成的,生而知之毕竟少,连孔老夫子都说自己不是。所以说为了天下的孩子都能成就,教育者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把目光放长远,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这是我们切身的体会,你们做班主任的体会就更深。头一条要爱孩子,真的爱孩子。那你去问,那人家说我生他养他我还能不爱他?连西方人都说这个话,爱自己的孩子老母鸡都会,人不比老母鸡高?圣贤教的难道就是把小鸡养大了?你们看看浩如烟海讲的都是什么?有极深的义理。所以说天地人是三才,人把他培养成圣贤,了不得!蒙以养正圣功也,功德无量的大事,不是像老母鸡爱孩子那么简单。换句话说,你爱错了,你不会爱,你们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到底以什么心态来爱孩子,心态很重要。

班主任:我想先说一下,做老师,因为她跟孩子没有血缘的关系,那么她爱孩子怎么爱?

陈老师:从何爱起?

班主任:从何爱起?对。她必须要去体会做父母对孩子的那份心。怎么体会呢?我有时候经常会看到学生,我看见他们衣服脏了,我会觉得很难过,我就想让他穿得干干净净的,我想让他吃得白白胖胖的,我给他剪指甲。我们的要求指甲不要剪得很秃,一定要留一个小边,我们要求这个指甲留的边都是一般齐的,就是为了怕他小手抓东西的时候伤到他的手指头。就是你对这个孩子的那种心就完全像父母一样,然后我们还不是像一般的父母这种溺爱孩子、就娇惯他,你还是一个有理智的父母。

陈老师:爱之以道。

班主任:对,爱之以道,你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教给他他应该要承担的这些责任、他应该要尽的本分。

陈老师:那么大家就要问你们这些班主任,跟孩子没血缘关系,但是你们照顾孩子、爱孩子能那么细致入微超过家长,你们怎么做得到?

班主任:就是因为你跟这个父母一样,这个孩子他就是你终身的事业和希望,你相信他一定会变成圣贤,一定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你这样子才能有这样的爱心。

陈老师:这个话怎么理解?天下凡是做传统文化事业老师的这些人,自己要先把愿心发出来,有理想,有志向。换句话说,师父常常讲,这些孩子本来都是佛,都是圣,都是贤,到你手里全都变成凡夫俗子,变成小人了,你怎么教的?这是师父讲的。所以我们常常想这个,惭愧心、警觉心、恻隐心都起来了,好好的一块料就毁你手里了,你于心何忍?人常常提着这个念头,换句话说,安守做好老师的本分。什么是好老师?把孩子必须培养成圣成贤。你有这个志向,你想一想,你会全神贯注地用在孩子们身上,你自自然然你就会了。

班主任:我有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讲【苏武牧羊】,那么讲到了苏武他在匈奴守节十九年,最后终于盼到了汉朝的使臣把他接回去,他非常的激动,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好朋友叫李陵,这个李陵也是被匈奴俘虏了以后就投降匈奴了。但是这个李陵他良心还没有泯灭,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背叛祖国、背叛君王,他非常的后悔。这时候苏武要回到汉朝,这李陵就前来送别,李陵是苏武的好朋友,我给大家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就说李陵悲从中来,他知道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能再回头的路,走上了叛臣的道路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所以他就为苏武舞了一曲剑,当时说歌声非常的悲壮凄凉。我当时讲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是潸然泪下,我为什么会哭呢?同学们看着很奇怪。

陈老师:老师流眼泪了,为什么?

班主任:我就想到如果我的这些学生里面,他们将来一旦有人犯了这样的错误,他们有这样的习气,做了坏人。

陈老师:做了汉奸。

班主任:做了汉奸,他将来没有回头的路的时候,我一想到那种情形,就觉得就是心里头非常的难过,就好像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再也没有希望的时候那种绝望和难过。所以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想一定要把这些孩子身上我能发现的毛病一定要都给他改掉,一定要让他走正道,他将来这一生,我想,老师,他会有老,他也会有死的时候,但是这个孩子的一生还很漫长,在你看不到他的时候,他能够真的在一条正确的路上走下去,不要落到李陵的这个地步。所以每当想起这些,我看到这些学生,我就会想起李陵给苏武送别的那一场戏,我就会真的是再累再苦我也一定要把他纠正过来,一定要好好地教导他。

陈老师:你看,李陵一定有老师,苏武也有老师,换句话说,第一任老师是妈妈。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做母亲的有没有听到这个班主任讲的这番话?换句话说,「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妈妈有没有孝心,有没有忠心,有没有羞耻心,它会决定你的孩子将来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爱孩子,还是那句话,不是老母鸡照顾自己的小鸡娃娃,不是,人道和畜生道不一样。所以说做老师的、做父母的如果对伦常道德没概念,我曾经听说,有一所大学的教授公然讲,我的学生如果没有挣够三百万,不要回来跟我叫老师。这就是什么呢?公然教唆大家、学生们唯利是图,利是最重要的。如果是这样的老师,我相信中国历史上不会有苏武,连李陵舞剑都不可能。李陵最后还有一念羞耻心,原来他受过好的教育,他感到羞愧,感到悲愤,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他羡慕苏武十九年能够忍住,坚守忠君爱国。传了千古,汉代到现在多长时间,历朝历代没有人不赞叹的。中国历史,大家去看二十四史,看所有历史典籍这些传记,有名的没名的,凡是称为好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好的都离不开这八个字,叫「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那你说为什么咱们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也不认识他,为什么读了之后会流眼泪?你本来就是善的,孝子忠臣你本来就是,你知道羞耻,所以你把这个故事给孩子们讲,孩子们也流眼泪,老师也流眼泪。你有没有听说过说这人杀人放火,这人骗人坑人害人,当医生去卖假药害这些患者,谁听了之后被感动了,流眼泪,听说过吗?举世没有,古今中外没有。恶不能感动人,善能感动人。为什么?善,它离自性靠近,跟自性相应;恶跟人的本性不相应。所以西方价值观的特点是什么?人性本恶,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人都是你死我活讲竞争的,这个是违背人的自性的。讲这个,人不可能被感动得流眼泪。所以什么东西是好的我们一定要知道,跟人性相吻合、相接近、相应的。能不能试验?你看这就是例子,录这个节目你们哭了好几回了,都流眼泪。你听内容,说什么哭了呢?被「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感动了,这不就是试验吗?你找再恶的人,当他临枪毙之前,极恶的江洋大盗,砰这一枪要给他枪毙了,死之前,他儿子过来给他磕个头,他一定会流眼泪,这就是人性,极恶的人他都有人性,他都被感动。我们大家要明白,我们教孩子教什么?就是把他与生俱来的人性,人之初 性本善」,然后怎么?把它保持住,终身不变。苏武保持住了,李陵没保持住。他们都有老师,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听到这个情况,你说他的父母,苏武家人是什么感受?老爸老妈、子孙什么感受?李陵的父母家人什么感受?再有,苏武和李陵都有什么?都有学校的老师。一个国家要想复兴,靠什么?我们常常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句口号,它可以写在墙上、印在纸上,那不管用。靠什么?靠人。你们大家听听我说得对不对。现在的人不当汉奸、为自己的祖国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都可以,就是你们这些义工。她是因为什么这么做的呢?她绝对不是说一句口号,民族精神,想起这四个字她这样,不是,她想起苏武来了,她就会这样。你们听听,人能感动人,口号不行。换句话说,人能够保家卫国,复兴民族命脉,没人什么都不能谈,免谈,什么都说不上。所以说人从哪来?人是教出来的。没有好老师,换句话说,没有好的家长,没有学校好的这种教育,社会教育都没有了,都鼓励比吃比穿去了,匈奴那边多给点钱,多给点高官厚禄,他就变节了,他就跑了,他就损害你国家利益了。你想想这种观念如果在全国普及,那李陵就很多了,那就完了。中华民族延续至今就是什么?苏武的精神不灭。苏武什么精神?忠君爱国。孝悌忠,忠从哪来?忠臣出于孝子,他连他父母爹娘他都不爱、都不管,他能爱你的国家吗?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说得多明白。为什么【孝经】传到现在没人敢说不对?一直在学,什么原因?真理,人性是这样的。你说这孩子不爱父母,爱别人去了,那个人敢相信吗?你是打爹骂娘的主,你都嫌弃你们家,你说爱我,谁敢信?情理不通。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讲到这,我们就知道家长怎么当、老师怎么当,一定要爱之以道。你现在是什么?什么都给孩子,他眼里边只有享乐,只有自私自利,只有我最重要,这都是你教的,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伺候他,好,长大了还甭什么情况,他先变节,变节头一个,骂你们、恨你们、偷家里的钱、要父母的钱,这就叫变节,这就叫你们家就出了汉奸了,出了奸臣了。外边有人说给你点好东西,你就敢害家人,这样人要是当了官员那就是李陵。你想一想,亡国、败家全在教育对不对?全在教育。你走哪条路?所以说老师为什么会流眼泪?为什么你们会哭?原因就在于曾经发过这个誓,这辈子在我手里教出来的孩子不能够有李陵这样的人。现在传统文化学校的老师有几个发这个心的?再问一句,有几个父母发这个心?我们家不能出败类,多穷多苦我们不能出恶人,伤害社会,跟邻居吵架都不可以。现在有几个这样的家长?民族的精神没了,「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没人教了,千家万户都没听说过这个了,断了一百多年,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人都没了你往哪走?所以我们天天说要复兴,民族、国家要强盛,你有精神才谈得上强盛,没有好老师哪来的好学生、好孩子?电视现在不教了,学校也不教了,社会也不教了,教的是相反的。所以今天这期节目的题目叫什么?【教育者的心态】,一定要把它树正了,蒙以养正,你要教给他正的,你要稍微疏忽一点,出来这种败类罪不在李陵,而在于他的老师,在于他的父母,你还敢大意吗?这是第一心态,蒙以养正圣功也,所谓爱之以道,你不会爱,不会教,看着好像挺忙,忙活了一辈子,出来的都是小人、佞臣,你怎么对得起你这一生师父老人家的教导!所以心态,你们刚才讲得很对,不能急功近利。你看我的学生多大的官,挣了多大的钱,那都不是好老师,明其道不计其功,你们待会要详细地讲。,用现在的话就是功利、好处、成果,不要琢磨这个。苏武怎么样?当了十九年俘虏,你让我碎尸万段我也不降你。你说这十九年白过吗?不白过,那十九年就是最好的成果。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这番话,被人抓住了就是宁死不屈,活一天就是一天好榜样,死了也是好榜样。所以明其道不计其功那个功里边包含不包含这个?现在人都讲功利,就不包括这个。他算什么?胜者王侯败者贼。你错了,他有道义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靠道、靠民族气节能传承下来。你靠钱、靠利、靠坚船利炮,那我们这儿人都投降了,都跑了,人家比我们那好,中华民族就灭亡了,还没等灭亡人家就看不起。跑我们这来了,满嘴说英文,穿上我们的衣服了,他知道你已经不爱自己的民族了,换句话说,孝没有了。你们听到这里就知道,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什么呢?重道义,根本就把利看得很淡,看得很轻。那个东西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让社会小康就够了,如果把这个摆在第一位,把利摆在头一位,真的,苏武就绝迹了,到处都是李陵这种变节的小人。我们看汉之前那就不要说,那就太好了,三皇五帝那太好了,一直传到清,民国的时候这样人还多,大家常常说,文革的时候还有很多有志气、有骨气的这些知识分子。哪里来的?一九零零年,那时候是清末,那个时候上私塾时候教大的,等到私塾这个教育培养出来这批人都死光了,八零年之后了,这些人几乎都绝迹了,这些大师、大家们都没有了,你再看八零年之后,没人了。换句话说,一九零零年上私塾的,那是清末,上私塾的人他都走光了,传统文化教育彻底绝迹了,就真没人了。危机,从八零年到现在已经显现出来了,这才三十多年,看出来了,坏了,没人了。那么多上海外上博士也好,什么也好,人都走了,中国现在移民排在世界头一位,都跑国外去了,你看看。为什么人会走?为什么人会留?通过你所讲的苏武和李陵这个故事你就知道,李陵走了,苏武回来了,一个有孝悌忠信,一个没有,你就知道孝悌忠信这个八德的教育有多重要,事关民族危亡。师父老人家天天说、苦口婆心说,我们追随在后边也跟着说,谁听?就你们仨能听得明白,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的老师能听得明白,微不足道。所以我们把话说回来,我们盼望天下有更多的,不要炎黄子孙,先有炎黄父母。炎黄子孙从哪来?从父母教出来的,发誓做中华民族的好父母,生出来好子孙。所以心态摆在第一位,蒙以养正圣功也,【周易】说的,群经之首,【周易】可了不得的,教孩子发蒙就是一个正字,这辈子不许偏了,什么东西都不能动摇它,这是你的第一个心态。换句话说,你的理想、你的志向,父母、老师是有方向的。除了这个,我们一概不认,那不是正脉,那不是正的,那都是邪的。这孩子会弹钢琴,那会跳芭蕾,这个是大学什么什么海外的文凭,一概于我如浮云。我们重的是什么?重视的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民族的道统,千家万户把它传下去。

班主任:我们也时常感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太少了,所以我们现在做得很辛苦,同时又觉得自己力量太薄弱,你一个人只能教这么几十个孩子。因为这个,我就想我们当初最早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孩子,那么现在有四十多个孩子。为什么有四十多个孩子?因为四十多个孩子会增加很多的工作量,会让老师非常的辛苦,非常的操劳,但是我常常就有一种心愿,我一方面对这个孩子、对所有的学生都有很严的要求,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有这种就像母亲对孩子的这种关心和关怀。你比方说,我就常想我能够多教一些学生,那么他们在一起长大,在一起学习,同窗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他们将来就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这样子他们将来就能够互相扶持,他们就不会再像我们现在这么辛苦,将来他们的事业会更加的顺利。

陈老师:还是要超负荷多招学生,是不是?

班主任:对。

陈老师:目的就是希望下一代别是三个、五个、十个,那就太惨了,多辛苦!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事情也要随缘,如果身体倒下了,那你不要说四十个,一个你都教不了。

班主任:所以就是很多时候也是佛力加持,我觉得人有善愿 天必佑之,就是有时候你是有这个问题,因为你很劳累,身体就会比较虚弱,但是我们常常都觉得自己都不敢生病,而真的你有这个念头以后,你确实很少生病。这些年来真的是天必佑之,真的是受到佛力的加持。

班主任:老师,我们这曾经来过两个孩子,他们分别是十五岁和十三岁,这两个孩子他们是姐弟两个,他们在其他传统文化学校已经学了有六七年的时间。到我们这来之后,我们就问他,你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有什么样的志向?结果这两个孩子就讲,我们要做政治家,要做军事家,要做教育家。我们一听口气很大,我们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理想呢?然后他们就讲,我们也不知道,他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是这么引导我们。举的例子,比如说像司马光,或者说举的范仲淹,说这样的人物都是教育家、政治家,你们要做这样的人,就是这样来引导孩子。还有就家长跟我们联系说,你们学校培养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说我们是希望多出几个好老师,然后他就讲我儿子现在在传统文化学校学习,那都培养大师的,说你们这儿培养老师啊。

陈老师:太低了。

班主任:太低了。

陈老师:我们这个节目的名字叫【教育者的心态】。说心态,为什么要先说志向?你父母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人?就是理想、志愿,为什么要先说这个?这个会影响到心态。你的理想是合乎于道、合乎于德,你的心态它就是什么?平和的、正直的、安定的。反过来,你的理想、志向你会影响到孩子,父母也好,师生也好,他的志向是那种功利的、名利的,他的心态就是浮躁的、不安定的,甚至是邪门外道的、邪恶的。那有人就讲了,那难道当范仲淹、司马光这样的伟大的政治家还不好吗?【资治通鉴】那是名垂千古,那不好吗?好。那你说这种理想有没有什么问题?做司马光、做范仲淹,这伟大的人,这就叫似是而非,就看上去好像是对的,实际上是非,而非,错在哪里?我们知道这个世间,尤其是现在人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叫什么呢?一步登天,一夜暴富,好高骛远。【弟子规】有没有说让你将来做伟大的人?有没有说?一个字没提,实际上那都是做伟人的基础。我们要体会这些经典的意思,无论是【小学】,【养正遗规】、【朱子治家格言】,所有这些开蒙的,蒙以养正,所有这些里边让你有人生的目标。现在的人还是把名利看得很重,这些东西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看上去好像是学圣学贤,实际上你这个好高骛远、名利的心还掺杂在里边。有这种理想的,现在这个家长和孩子很多,包括老师也说这个话,你将来要怎么怎么样。我们只要冷静地、仔细地来观察就会发现这里边有问题。问题何在?你看,你跟这些孩子家长就讲,苏武伟大,他为千年万世的人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忠臣,做了十九年俘虏,坚贞不屈,所谓威武不能屈,人家做到了,他的价值、他的光辉,绝不次于刚才说的司马光、范仲淹,你的孩子做这个行不行?你可以考他一下,你看那孩子或者是家长一般都会摇头。说明什么?同样伟大的人,高官的、名望大的他愿意做。你就知道,这个发心、这个理想本身里面就掺杂了名闻利养,就有这个东西,如果真的是为了救人,没有选择。如果这孩子真的是想以他们为榜样,你可以把【古人勤学故事】这本书给他看,这里边还有画,画的是谁?范仲淹。范仲淹在小的时候很穷困,屋子里边很寒冷,又没有吃的,一碗粥划成十字,划粥求学。你想当范仲淹可以,先受这个苦,你受得了吗?话又说回来,他在很小的时候当不当大官无所谓,能救人就行。你听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在学生很小的时候让他发的这个志愿里边越单纯越好,如果掺杂了名闻利养,很容易就走到邪路上去。佛法讲得最明白,因地不正,一开始他那个初发心就不纯正,果招迂曲,结果怎么样?往往达不到,实现不了他的理想,最后孩子糟蹋了。所以对这样老师、家长和同学,你们一定要跟给他讲,明其道不计其功,他一开始并没有一个功成名就的理想在那里。范仲淹早年算命,年轻的时候他说你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的说这个人怎么这么不自量力,说了这么一句话。范仲淹又说,那你看我能不能当个医生?这算命的奇怪了,说你这个志向怎么差别这么大,从宰相一下变成郎中了,为什么?范仲淹讲,这两个职务都可以救人。这算命的人一听,就冲你这句话你也是宰相的心胸,宰相心府,说明什么?身份不重要,当不当司马光、范仲淹不重要,什么重要?救人重要。所以说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要早早地把这个名分跟孩子说得很高,容易误导孩子,道理就在这,让他把救人的心发出来,万事随缘,这一辈子十九年在边疆当俘虏,苏武是伟大的人,不见得位置有多高。你看我们最近给大家一直介绍的海贤老和尚,河南南阳来佛禅寺,一百一十二岁高僧大德,生死自在,往生的时候,你看,他那个遗体活动自如,所以我们有一套节目叫作【向师父求教】,这个节目里我们讲了十几期,汇报了十几期这老人家的圣迹,一辈子默默无闻,种地的老和尚,实际上,师父告诉我们,那个是佛菩萨再来。你看,所以我们做家长、做老师要给孩子常常讲这个,尤其是家长和老师不能够有功利心。看这是我的学生,错了。默默无闻有德行,你是好老师、好父母,要把心态放平了,否则的话这些孩子,加上家长、老师,心浮气躁。你看那孩子是不是这反应,两个学生?

班主任:是。他们到我们这边来之后,不光是心浮气躁,非常的高傲,他看到我们这边的学生拿着抹布擦地,然后对老师毕恭毕敬,然后每天就是写字背书,他对这些是很瞧不起的。

陈老师:所以这些孩子可怜,在你们这待不住吧?

班主任:待不住,待了不到一个月就回家了,受不了。关于这个老师爱孩子,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我最初当班主任的时候也不会怎么爱孩子,但那个时候我的老师就教导我,就说你心无二也,心里面除了孩子,除了这个事业,你没有其它的,甚至说我的老师对我要求是怎么样呢?把我所有的外缘都给我切掉了。比如说我自己有我自己的朋友,有我自己的同学,从我走向这个事业,这些人都不再联系了,不再去想这些事了,甚至到很简单的,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没有自己的喜好,或者说不可以有自己的喜好。我记得我前几天穿了一件衣服,这个衣服是我花十五块钱买的,就是黑色的,而且包得很紧,脖子都不会露出来,也是长袖,没有任何的图案,但是老师看到我这个衣服之后,就跟我说了一句话,把这个衣服回头脱下来把它给我,没收,不让我穿。这个衣服我想说明是什么呢?就第一,当然是我的老师对我爱护,因为我穿这个衣服可能会有一点点好看,比平常,但是老师不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会有其它的用在吃穿住用上。另一方面,老师有考虑到,你当班主任,你穿这样的衣服,虽然没有什么花哨,也不名贵,才十五块钱,但是就因为有一点点的好看,你站在学生面前,小孩子他心都很灵。

陈老师:会动心。

班主任:会动心,他一看到老师这样,他马上可能就会考虑到自己的吃穿住用。所以我们很多当老师的没有、不可以有自己的这些喜好,都不可以有。所以当一个老师她的心里面无二,只有一,只有学生,只有这个事业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你就知道怎么爱学生,你自然而然你就能体会到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他爱你爱他,他需要的是什么,是严还是慈,到底是什么,你自然而然你就知道了,怕就怕你的心不在学生们身上,怕就怕这个。

陈老师:你说的这番话非常重要。谁最应该听?爸爸妈妈。为什么呢?你看看每一天早上,这些做妈妈们的都做什么?第一件事情,先把化妆品摆一桌子,在那化呀化呀,你的女儿、儿子都看到了,你天天在给孩子上课。爸爸在做什么?拿个手机一看,扔一边去,这也算手机,看我这个。天天都是这个,拿着电话吃喝玩乐,说这些事情。你在家里,你的孩子天天在受教育。所以要有个什么心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你还想着吃喝玩乐,你还想着享受,你的孩子要能教好才怪。你记住了,孩子就是大人的影子。一束光打过来,你的手这么待着,那影子就那样,你手这样待着,那影子也是这样的,一模一样,如影随形。你喜欢追求享受,喜欢这些东西,你这些毛病习气,你的孩子不管是善是恶,照单全收,他全学会了。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你教给他什么就是什么,你看看。从什么时候起呢?从他稍微懂事一点,还不到一岁他就全都看到了。师父告诉我们胎教是什么原理,就是这个。他还没看到,他听、感受,他都在学。所以我们要做内行人。你没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准备要把自己这些统统牺牲掉,你还指望将来有一个好的果实,那是做梦,那真的不可能实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心态,无论是家长,无论是老师。你再看现在的学校睁不开眼,为什么?你看那些老师像老师吗?穿的衣服、言谈举止、化妆、说话把孩子们都教坏了。你要问她,她说这是我的权利,难道我当老师就没有化妆、就没有享乐的权利?这都是西方观念之下的学校,我们看中国学校教育史,这种书我们很多,古代的学校,清朝末年之前的学校,民国初期还有,它有影响力,这些老师都是什么样子呢?全都是古人那个“士”,就我们讲知识分子,君子那个风范。那你选择这个行业,你这些就要放下,没有可商量的余地,除非你不干。你们想想中国历朝历代多少私塾。我看过一个统计资料,建国之后中国的私塾还有几千家之多,四九年之后还有这么多。很快,学习苏联,学校都变成那种公立的了,老师都是那样的,过去老师的传统全都没有了,没有了之后都是从苏联那儿、从西方那儿学,就变成这样了。学生也讲人权,老师也讲人权,大家互相污染,根本不知道有圣贤这么回事,哪里有人才!就是这么回事,中国传了几千年就是从学校这块断灭了。师父告诉我们,这是第二步。头一步,早先更断灭的是什么?抗战,三七年、三八年到四五年,八年抗战,把中国的家打没了,到处逃难,大家族全部连根拔除,大家没有家的概念了。所以过去没有学校,家教,家里面教,妈妈爸爸教,尤其是妈妈教,现在这没了。西方妇女革命,妇女解放运动,这西方传到中国来,中国也学,四九年之后那就更明显了,就是什么呢?妇女能顶半边天,都出去上班,都赚钱去了,孩子没人教了。学校没有老师了,他上哪去学?现在我们在这着急跺脚没人了,师父一句话告诉我们根源,家教没了,私塾教育没有了。现在学校这不叫教育,这叫知识、技术传授,跟道没关系,跟德没关系,跟一个人的自性没关系,自性都糊死了。师父讲本来都是圣贤君子,你看现在教的都是什么,教育出了大问题,它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家族的、家庭的生死存亡,你敢不重视吗?所以你天天在那化妆也好,吃喝玩乐,在那打架,弄这些事情,孩子全都学会了,你就知道这个社会是逐利的社会,鼓励消费、刺激欲望的这么一个社会,西方价值观主导下的社会,伟大的中华民族命脉没有地方落脚,家家都把它排斥掉。所以心态是什么?心态是要把这些东西放下。哪个家长肯舍得?你家奔驰车不要让孩子坐了,走路上学,骑自行车上学,吃苦。这些什么大餐什么的统统不可以有,孩子不可以有,你先受不了,为什么?我还得吃呢,那孩子都看到了。所以说这种心态是最要命的,不能够把自己放下来,那孩子你别想教好,老师如是,家长也如是。

班主任:我们也常常跟一些家长交流。我们就建议家长在家里面要多学圣贤的经典,要多听老法师讲经,自己的生活方面也要严格要求。那么有一些家长听了以后就说,这孩子送到这来上学,怎么还得要求我们做这么多?我们在家做这些,他就觉得好像会牺牲很多自己的生活,但是确实是真的要想把孩子教好,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他一定是要牺牲掉,我们所说的这个牺牲,其实它不是一个真正的牺牲,只不过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他觉得这些重要。

陈老师:换句话说,不是让你受害,是让你受益。

班主任:对。所以说您刚才提到的,说这个国家也好,社会也好,也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为了说带动经济,为了一些其它的利益,我们有一些,比如说网吧,比如说这些对孩子有毒害的这些行业,我们不去加以制止,不去加以控制,但是你只得到了眼前的这一点利益,可是真正是把孩子的这一生都给牺牲了,而且不光是牺牲一代孩子,他还有后代,他还有千代万代的子孙在后面,所以这个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陈老师:所以我们刚才讲的是家长、老师,社会也如是。官员的本分,君亲师,这些官员怎么做,老百姓就跟着怎么学,他影响整个社会,全在官员。换句话说,官员天天追求吃喝玩乐,老百姓能好吗?所以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更适合社会,正其义不谋其利」,现在是颠倒的,谋其利不计其义,你这能行吗?人人不讲道义,人人都是钱的关系,他都是追求这个东西。我们今天这堂课把所有的问题都说到根上了,谁教的?师父告诉我们的,这么多年我们听经过来,人们现在不懂得道义,道义就是五伦,这第一堂课讲的。所以说好的心态从哪里来?安守本分,人心就安定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孩子       好老师)(五明学佛网:孩子       好老师)  

 观世音菩萨满愿孩子如愿被录取 

 仁清法师:如何解决小孩子夜哭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四篇 孩子的心理卫生 

 郑石岩教授:父母之爱 第二篇 激发孩子的潜能 

 寂静法师:如何培养孩子 

 寂静法师: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学会反省自己唤醒孩子的良知 

 蔡礼旭老师:教会孩子勤俭 

 蔡礼旭老师: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 

 蔡礼旭老师:提升孩子的道德学问要从哪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