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并非普通的世间善心 |
||
|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息灭分别念一定要观修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这里主要讲了世俗菩提心。它的观修方法,在藏传佛教中,有阿底峡尊者的知母念恩报恩等七种教授、寂天菩萨的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这两种修法,如此具次第性的系统修法,在汉传佛教和其他传承中,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当然,个别大德通过自己对大乘经论的领悟和觉受,利益众生的现象也非常多,但给后人留下的著作中,像藏传佛教这样的修行次第,确实寥寥无几。因此,大家能遇到如此殊胜的菩提心修法,应该说非常有福报。 修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安住修,一是观察修。《入行论》讲的菩提心修法,主要是观察修。观察修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因为很多人的分别念非常重,邪知邪见也比较多,一定要凭自己的智慧进行破析,道理上想开了、明白了,心才会自然而然趋入正道。否则很多人的习气根深蒂固,一下子扭转过来,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家一定要思维寂天菩萨讲的法义,经常忆念这些道理,这也是菩提心的一种修法。所谓的修行不一定要闭目打坐,什么都不想的话,是不是修行也不好说。麦彭仁波切在有些修法中,再三讲了观察修和安住修,刚开始的时候,与我们最相应的就是观察修,通过如理的观察,再猛厉的分别念也不堪一击。我们的心就像调皮的小孩,一下子让它安住非常困难,但如果让它自然放松、观一观,它就比较听话了。当今时代的人,乱七八糟的分别念特别多,这些分别念当中,真正有价值的很少很少,若能依靠这种观察,分别念就找到了真正的价值。 在座的很多道友,认为自己已经生起了菩提心,因为有时候看来,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好像比较容易。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做一点慈善事业、帮助一些众生,就认为自己是菩萨,很了不起。尤其是听了《入菩萨行论》以后,很多人都跟我反映:“我现在已经成了菩萨了,非常感谢啊!以前我没有菩提心,现在有菩提心了。”当然,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的菩提心存在,但若遇到怨恨的对境,或者发生不开心的事情,菩提心在你相续中有没有,这个时候应该好好观察。 菩提心的条件要缘一切众生,令其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两个条件不能离开,如果离开了,你光是希望这个众生快乐一点,有吃有穿,这只是世间的一种善心。现在有些慈善家和具善心的人,看见可怜的众生时,也愿意布施钱财,甚至捐献自己的器官,但这种行为属不属于菩提心的范围呢?关键要看他的发心,他有没有希望这个众生暂时离开痛苦,究竟一定要超离三界轮回,获得圆满正等觉佛果,度化无量的众生?没有这种心态的话,不能包括在菩提心当中。 有些法师和个别居士,对菩提心的本质、分类、界限等道理一窍不通,却敢在别人面前信口开河地说“我已经成了菩萨了”。要知道,成菩萨不是很容易的,如果成了菩萨,我们当然非常随喜,世界上多一个菩萨、少一个凡夫,大家都是求之不得。但实际上,具备菩提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空话应该少说一点,行为应该多做一点,如果真正感受到了大乘佛教的加持和温暖,度化众生和断除烦恼才不会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的世间中,知足少欲非常重要。如今无数的人没有满足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停奔波,尤其是学院里的修行人,有了一定条件的时候,不要特别地贪求,今年修一个房子,明年修一个房子,里面装修得像天堂一样,这没有多大必要。有些人在这里只是修房子,没有修菩提心,有时候看起来也是特别累。我们欲界众生,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不行的,但现在很多世间人,稍微有条件的话,就要买房子、买轿车,买这个、买那个,分别念一直不断地增长,贪心永远也没有间断。《亲友书》里面怎么讲的,萨迦班智达怎么讲的?在有些道理上,大家应该仔细想一想。 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生存恐怕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其余的追求都是多余的。我看到一个人的房子,几千个人住在里面都可以,但只住了他一个人。他既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可是房子特别特别大,每一间都装修得特别豪华。一层楼、二层楼、三层楼、四层楼……我每上一层,心里就有种空空的感觉,想起很多很多来,真的有各种不同的分别念。 以前的古代人并不是这样,他们看的不多,想的也不多,大家都过得比较快乐,对智慧道德等内在功德非常重视,对外在的形象不太需求。而现在的方向完全相反,伦理道德不但没有进展,反而退化得相当严重,人们不断希求外面的物质,对内心的功德弃如敝屣,这种社会不管给它加上什么美名,可实际上人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大家需要值得观察。 作为修行人,假如有一种知足感,你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修行都会有所进步;如果你没有满足感,整天好像没有事情做,拿个锤子“砰砰砰”到处敲,那就不是修行人了,自己也应该观察自己的身心。 ——敬录自《入行论广解》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