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魔法是什么呢,就是散乱,这是修行的大障


   日期:2016/4/26 11:3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有些人说大话特别厉害,口口声声是“看破、放下、自在”,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句话只是口头禅,真正能像古大德那样做到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但即便做不到上等修行人,我们也应该做个中等,为听法至少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而不要天天追求世间享乐。

  智悲光尊者曾说:“修行人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那正法还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尊者说得非常非常好!一个修行人,适度拥有一些资具是可以的,但太过了就会变成障碍。有些人不光要求吃穿圆满,住处也想要舒适,一间房子不够要两间,两间不够还要三间、四间、五间……今天建、明天装修,找不到工人就自己来,整天叮叮当当的,这样就太没有必要了。

  还有些修行人,施主经常给他寄钱。现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山上的修行人要到山下去拿,或山下的施主要到山上来送。可如今不用这么麻烦,山上的修行人只要打个电话,山下的施主马上往卡上划款,款一到,修行人就可以享用了。对好的修行人而言,电子化和信息化是一种方便,不用像以前一样,为了一袋粮食要花好多天,现在有了这些顺缘,便可以一心修行。但修行不好的人,好住处、好施主都成了散乱之因,依靠这些修不成佛法,反而先成就了魔法。

  魔法是什么呢?就是散乱,这是修行的大障。《大庄严论经》亦云:“愚者贪利养,不见其过恶,利养远圣道,善行灭不生。”愚痴的人因为贪著利养,就见不到它的过患,最终,利养、名声、财富等,让他逐渐远离圣道,乃至灭尽一切善行。

  修行人贪著利养,也算是末法时代的象征了。常有人问我:“某某修行人有别墅、有轿车,他是否是真正的上师?”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我不敢说全都不是,因为有些确实是大成就者,虽然具足财产,但毫无耽执;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很耽执的,不知道因果利害,只是拼命地贪执这些,最终令自他全都堕落了。最可怜的还是那些供养者,因为福报不足,遇不到殊胜的功德田,他所遇到的“功德田”自己都不求解脱,怎么会令他解脱呢?所以,经论中一再教诫:寻找善知识时,务必先观察他是否具足法相。

  当然,如果我们不是上师,只是一个修行人,也应该知道知足少欲,对修证而言,这是个很大的方便。否则,条件太好了,无论身处何地,对修行肯定不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有时候不要堕入另一个极端。有些人刚学佛时,热情高涨:“我一定要当个上等修行人,夜不倒单!”然后非要苦行,把衣服、用具全扔出去,刻意吃些差的饮食。如果你能永远这样倒可以,但这很可能只是一时的行为,正所谓“学佛一年,佛在心间;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随着信心的退失,苦行慢慢也消失了。

  对我而言,特别佩服有长久道心的人,十年、二十年乃至有生之年,对佛法的信心不断增上,对财产、名声从不贪著,只是一味地护持佛法和利益众生,这种精神非常可嘉。作为真正的佛教徒,希望每个人也能对照自身,好好斟酌一下这些道理。

  其实,任何耽执,不论对财产还是对身体,对自己都是一种束缚。只有放下了,才会成就。《阿育王经》里就有一则公案:有个修行人,虽然经历了长久修行,但对饮食起居特别讲究,故一直未能成就。为了调伏他对身体的爱执,优婆鞠多尊者将他带进山里,以神通化现一棵很高大的树,以及一个深广无比的大坑。

  尊者说:“你若能一切都听我的,我就为你说法。”他说:“好。”于是尊者让他爬到树上,先把两只脚放下来,他依教奉行。又让他放开一只手,他也照做,整个身体就靠一只手悬着。尊者要他把最后一只手也放开,他抗议道:“再放开的话,我就会堕坑而死了。”尊者说:“说好一切都听我的,不照做就不为你传法。”

  他想到此行目的,随即把眼一闭,不顾一切把手放开,准备堕下去。正当他这贪爱之念去除的一刹那,树与坑都不见了。从此,他不再执著色身,能够放下一切。上师这才为他传法,他精进地加倍用功,很快地就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只有放下对身体的执著,精彩的世界才会展现在自己眼前。昨天在研讨会上,有些老师就情感问题,也给年轻人做了些教诫,这些教言非常不错。的确,欲界众生本来情欲就重,再加上太执著,越执著就越痛苦,最后很可能选择自杀。其实自杀是因为放不下,如果你了解一些无常的道理,比如,一切都在变,世间的欲妙不可能永远不变,懂了也就放下了。否则,当变化出现时,因为放不下,就面对不了,面对不了就容易出问题。

  同样,修行人也要懂得放下。诚如夏日瓦格西所说:“如果从内心深处想修法,必须自心依于贫穷,贫穷一直到死亡。假设能生起这样的意念,那么,天、人、鬼三者必定不会使其为难。”若有了舍弃一切的心态,即使我们修行中出现违缘,也定会逢凶化吉。历史可以证明,真正的修行人,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有一个人冻死。试想,倘若是个世间人,放弃工作很可能会饿死,但修行人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依靠护法神的护佑,就像米拉日巴尊者一样,只要坚定地修行,衣食不但不成问题,最后还会获得无上成就。

  ◎米拉日巴尊者如何修出世间法

  米拉日巴尊者在山洞里唱过一首道歌:

  “我病无人问,若死无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在这里修行,生病时无人探问,死亡时无人哭泣,能死在这个山洞里,瑜伽士我真是心满意足。

  可现在人的想法完全相反,病时若无人问津,就特别难过;死时不能得到妥善处理,也会死不瞑目。尤其是孩子已出家的父母,因为不信佛法,更是特别伤心。伤心什么呢?“孩子出家了,我以后生病怎么办?死的时候怎么办?”其实生死有命,该活就活,该死就死,而且死了神识就走了,尸体处不处理都可以,这样一想,心也就豁达了。不过,世间人很难真正想得开,尤其像尊者这样的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门外无人迹,室内无血迹,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的门外没有往来客人的足迹,洞内没有积累财产的“血迹”,能死在这个山里,瑜伽士我心满意足。

  但现在的世间人,分别念多,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多,老鼠也多。不像米拉日巴尊者,一心只是修行,洞内洞外干干净净。有一天,半夜三更来了个小偷,进他的洞里摸索,这时尊者放声大笑。小偷问:“你笑什么?”他说:“我白天都找不到任何东西,你黑乎乎的怎么找得到呢?”

  传记中还记载,对于尊者的苦行,他妹妹见了忍不住大哭,结果尊者在欢笑,两种声音在山洞里交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所以,真有如是境界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即使是死在山里,也依然是快乐的。

  “何去无人问,此去无定处,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我住在这个山洞里,想去哪里无人过问,去处也不必固定,能死在山里,瑜伽士我心意已足。

  谁都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想走就走,没有领导,也不用说妄语请假。但对我们闻思修行的人来说,在尚未达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脱离群体。

  我们有些发心人员,也想像尊者那样,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听说其他上师好,就自行离开,去追求向往的修行之路。但离开以后,好多事情也未必如你所愿,到头来只好到处漂泊,想进其他寺院,进不去;回家,家人不理,居无定所。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只有眼泪洒向大地了……

  “腐尸为虫食,血脉为蚊吸,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意思是,当我死了以后,腐烂的尸体为蛆虫所食,血脉为蚊虫所吸,能死在山里,瑜伽士我心满意足。

  尊者的确是上等修行人,他的境界无人能及。我们尽管现在达不到,但也不必灰心,应该随分随力地修行。像在这次研讨会上,从很多佛教徒的发言来看,大家都有利他心,有向往修行的心,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只要在有生之年努力闻思,或者每天修一个小时的法,或者尽己之力去缓解一个众生的痛苦,这些都值得我们努力,这也是佛教的精神。

  虽然严格来讲,必须放下对现世的贪著,不畏一切艰难地修行正法,但我们也要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若是力所能及的,就应该努力行持;至于眼前做不到的,也可以发愿并祈祷在将来实现。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广释》第一百零八节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魔障       索达吉堪布)(五明学佛网:魔障       索达吉堪布)  

 成观法师:地藏法门系列 三、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传喜法师:顺境防魔障 禅坐启伏藏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 

 索达吉堪布: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致,而不能怨天尤人 

 索达吉堪布:如何善巧地跟人谈话? 

 索达吉堪布:当观少女身背后,臭气显露九孔门 

 净土法门法师:还有很多魔障,自己老实想想,有没有真念 

 定慧力胜魔障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