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道德经》中华民族的的圣经


   日期:2016/5/3 8: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老子是世界上古圣之中,唯一留下文字着作的人,《道德经》不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更是扞卫和谐世界的无形长城。《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它大而无外,细而无内,字字珠玑,对人、对事、治身、治世都大有可用,因此《道德经》可以说它既是人类的生命哲学,也是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基本上《道德经》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管理学,它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管理好众人及管理好国家。

  对治国而言,老子主张以“无事”为准,这个无事指的是不劳民力,不贵难得之货,不纵可欲之情,使民心不乱,不但民众可以休息生养,而且能够在纯朴不争的生活中营造和谐气氛。以故老子告诉居上位的人应该“以正治国,以无事取天下”,“我无为而民自化”,这个无为指的是无我之私,“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情而民自清”。老子特别重视不言之教,因此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言一行,对社会和国家风气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上位者无欲的话,百姓就不会糜乱了。

  口、鼻、耳、目、意、触六欲是生命本能,只要知道五音五色五味驰猎禧乐会使人迷失本真,自然必须知道做适度的控制。至于无情,指的是喜怒哀乐爱恶恨的七种情绪上的反应,作为领导者又怎么可以用情绪去治世呢?因此必须要懂无欲及无情了。

  所以老子又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亦即民之所欲常在我心了。更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个善下,也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而弗居,长而不宰”之非高姿态的王道精神,而且具备不处长、不处前及有容乃大的包容之心。这些主张不论治国治世或领导一个团体不是最好的管理哲学吗?而且还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世界,此对当前的人类世界而言,也是最需要的普世理念。

  《道德经》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懂得珍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修身三宝,人都应该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慈爱之心,人都爱自己,但爱自己是让人永远保有真我的人性,而不是自身的拥有和享受。人都要去关爱众人,并且要慈心于物,因为一切的人类和万物都是宇宙生命之一,都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生养环境,因此须要善待他,这就是慈。俭是要人见素抱朴、清心寡欲,处厚不居薄,处实不居华。不敢为天下先是教人退让不争,只有不争才是和谐的根本。

  《道德经》第十六“复命章”希望从道之人能够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是要人进入希夷之境,来创造生命的最高价值。但是“不知常,妄作,凶”的告诫,却不能不注意,其意是说“常”是真常、自然、真理和规律、秩序,如果对这些不了解,世人在言行上逾越了常道,这是妄作,其结果必然身败名裂,甚至于丧生去命,这就是凶;如果对自然生态没认识,而用人为的方式破坏了它的规律和秩序,其结果也是一个凶字。当前的人类多了太多的享用,但是少了很多健康和安全,这就是不知常而妄作的结果,这能不让人类警惕吗?

  为道之人都重养生,冀能长生久视,道的养生是养德和养命并行,养德方面,《道德经》中提示了很多,很多的文句在养生上也可解释和应用,养生是希望健康长寿,除了德行无亏,在心态上没有患得患失的负担,使心常清常静,身心上取得平衡。老子要我们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和光同尘守柔处下,是教人不可坚持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妄自尊大,并且要进入社会,不要脱离人群、不要突显自己而懂得谦虚自持,并能安贫乐道,如此不但能使人间和谐,也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塞兑闭门善用口眼,心理和体能就健康了。再知道不履凶恶之境就无死地了。

  《道德经》强调抱一,不失其所者久,一是道,一是不移,所是安身立命之处,民以家为所,道以心为所,只有此心不二,才能长久。

  道教是唯一产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宗教,长久以来是炎黄子孙的共同传统信仰和生活宗教,并且衍化为我国社会上的各类民俗,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结合我们的民族心灵,国人知足常乐爱好和平的特质,已经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应该是道教在民间的教化之功。

  《道德经》是放之天下皆准的经典,它的价值仰之弥高,历久常新,世界上认识它的人多了,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祥和之气。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其光让世界复归其明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德经       圣经)(五明学佛网:道德经       圣经)  

 觉明法师: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 

 其它法师:阿含经和圣经道德观的比较(释德明)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I 786~788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佛门圣经” 

 关圣帝君应验桃园明圣经 

 跟《金刚经》学心态,跟《易经》学生存,跟《道德经》学生活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跟《金刚经》学心态,跟《易经》学生存,跟《道德经》学生活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 

 《易经》《道德经》《论语》道破成功3要诀 

 跟《易经》学谦,跟《道德经》学静,跟《中庸》学诚 

 《道德经》20种人生大智慧:柔的哲学,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