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略谈牛王神菩萨之愿力和饶益众生缘起


   日期:2016/5/4 15: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略谈牛王神菩萨之愿力和饶益众生缘起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虚空神通王。从座而起。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于过去无量劫中。供养诸佛。修行最上秘密教法。为五大牛玉雨宝陀罗尼。是则一切诸佛世尊最深秘密微妙吉祥大宝库藏。为浊世众生等在家出家贫穷困苦薄福之类资具乏少所求愿事不随其意。令满足一切所愿。欲说此法。唯愿世尊哀愍听许。尔时如来赞言善哉。随汝意说。

  我于往昔无数劫前。在因地时。发大誓愿力。为诸众生遍满一切法界海中娑诃世界薄福下劣诸众生等。愿作大水牛玉银蹄金角青琉璃色青大势力。周遍法界为诸众生。随类应现。作大饶益。如汝今日发弘誓愿。汝欲说此雨宝陀罗尼者。是则诸佛最上秘密牛玉宝印。利益群生甚深秘术。

  ——《五大牛王雨宝陀罗尼仪轨》

  虚空神通王菩萨,因地时,发愿救度薄福下劣众生。此愿一他,他必然是累生累世地修波罗蜜,供养诸佛,修持最上秘密教法,积累了无量福报资粮,证了无量利益众生之三摩地。成就之后,具足威德,能够如愿利益众生。而众生开始以牛王菩萨为本尊,三密与他相应时,其隐含的秘密是:在享用他累劫积累的功德福报和密法悉地,在接受他的三昧加持力。为什么能这样?有些人说若无福报,修到财神现身也发不了财?这种说法不圆满。因为若无福报,根本不可能修到财神现身,若见,要么是幻觉,是鬼神冒充。一旦渐次相应,如同声相和,同频共振一般,你即是牛王菩萨,牛王菩萨也是你,他的财宝功德,你也可以当下获得。具体是多少,跟相应深浅有关。

  阿明师兄,说他曾亲见本尊护法赐予行者大额现金,但此事太秘密,不方便写出来。

  诚然,这种瑜伽相应的方式,根本而言,是与自心福德法性相应。就像修大悲咒,妄执业障日消,自性之大悲法性则日增,自然流露。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如自性,皆具足一切法,像六祖慧能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修法是消融识障,与自性之妙德相应。

  唐密冯达庵阿阇梨说的,如果你成就了准提法,你将成为莲花部中的一位本尊。你与七俱胝如来,准提佛母同一心性,如滴水融入大海,无量的功德也一时具足。在未来际,无量劫中,微尘刹的世界里,当有人修准提法求愿时,你和无量准提成就者一样,同时在法界中感应到其发出来的念波,并给予加持,而与你有缘的,就更为相应。当然,这是方便说了,究竟而言,不一不异,遍及三际十方,众生有感,本尊有应。

  这也是密法不共的地方,显宗重布施积累资粮,但是密法重供养本尊,修持印明仪轨。其实是一样的,口持真言,心观想尊形,手持印契,相应本尊,是在受用本尊无量劫布施的福报功德。显宗修六度,经三大阿僧劫成佛,而密宗跨越无量时间,号称一生成办,具足资粮,虽然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即身成佛,难度系数很大,万中无一,但也说明了密乘特殊不共的地方。不过,我建议一般学佛者,最好是供佛菩萨、多放生,念诵经咒,这样效果更快。

  这还涉及法界的缘起秘密。就像你的挚友,必然跟你是同一频率同一层次的。习大大的挚友,必然是与他同级别,思想相契合,福报相当的人物。马云的好友,自然也是有同等福报或者同等智慧的人,或者在某一领悟的顶尖人物。同样的,你的兴趣、性格、志向、福报,都在与相同频率的人事物相应。古人有云,话不投机半句多,话投机则滔滔不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第二重秘密是,世间法上,你若想变得优秀,变得卓越,就向优秀、卓越的人学习。这也是孔夫子说的: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思贤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养层次,自省是为了防止堕落退转。而在出世间法上,薄地凡夫需要攀缘微妙境界的本尊及妙法,自然能与诸佛菩萨相应,从而渐次出离苦海,到达涅槃彼岸。

  如增一阿含经卷一载有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即止息心意之想动)、念安般(数息)、念身非常、念死等十念。念死是为了提醒自己警惕无常,念天念佛,是攀缘比人类等级高的本尊护法。

  因此,对于罪业众生,需要念佛,观佛,以此与佛相应,灭罪增福。地狱道的众生,若能恳切念佛,也必能生于天道乃至净土。痛苦烦恼的众生,与安乐自在的本尊护法相应,自身的福慧增加,自然也可以安乐自在。这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能量、加持力的流动,从高到低加持惠赐众生,提高众生的层次。

  在阿秋喇嘛观察因果的案例中,有几个例子,几个老居士,有的一生观修莲师而往生了铜色吉祥山净土,有的一生念诵了几亿观音心咒而往生了普陀山净土,有的一生观修不动佛而往生不动佛国。念了几亿六字大明咒的老修行,自然是非常虔诚,其心念念是心咒,此心即是观音心,因咒即佛心故,如此长久修习,速与观音相应。临终时,在无量的法界世界海中,他的心与什么世界相应,便会如磁铁吸引般往生于彼。因为终生忆念观音菩萨,自然与观音大悲法性相应,死后刹那在普陀山净土的莲花中化生,花开见到观世音菩萨及无量菩萨圣众。

  佛经里的普陀山不是我国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而是在古印度某地的普陀山。当然,地理方位只是众生分别的方所,对于净土无言,本无方所,浙江的普陀山亦即印度的普陀山,亦是十方净土。

  牛王经典,目前看到的有《佛说大如意宝珠轮牛王守护神咒经》、《五大牛王雨宝陀罗尼仪轨》,后者是更深入的修法。自从有人在著名论坛推广,很多人受持,感应也很多,特别是在钱财的增益方便,感应很快。

  相应一词,出自古印度瑜伽(yoga),意为合一,连结。与本尊合一、连结。

  修持真言陀罗尼,相应的根本秘密在于修法者与本尊之间建立强大深厚的联系,这种联系,类似三昧耶戒,需要坚固的信心和不断地猛厉祈祷,修持仪轨。当联系越深,如纽带般不可断时,你就能一直得到本尊不断的加持力,有求必应,生死解脱。就像念大悲咒多年的老居士,有难时、有疑问常蒙观音菩萨示现救度和指引,临终时菩萨示现告知,令预知时至。但是刚念几天的居士就没有受到菩萨这么指引(宿缘深者除外),不是菩萨不慈悲,而是因为老奶奶几十年,天天念大悲咒,和观音菩萨建立了深厚的联系,非常相应。

  因此,当有人说持某个咒没信心,想从感应找信心的时候,我说你这是玩玩而已。最多是梦应或者小感应,而没有对本尊生起一种依怙般的灵魂皈依。这种缘起的联系越深,越能与本尊的相应,极致的相应是证悟本尊之广大无垠的觉性真如。次之是亲见本尊,像人一般可以对话。如果长久观修一位本尊,一个法门,与之相应,在世间法上,自然能心想事成,常得本尊之惠赐,很多福报吉祥不求自得,且皆会具足一定的神通力救度众生,特别是宿命通,为人观察因缘。这点根据世尊经中悬记,经常提到,且据我的见闻,有些居士就属于此类,以后再撰文。

  有的人,持咒求姻缘,有的几天、几个月、一两年就求到了,很满意。而有的求了十年,没什么反应,一问才知道,他几乎把所有的什么求姻缘的法都修了,然后不停地变化法门,变来变去,很乱。这非常不好,首先是信心小,加上间断,功德非常微弱,自然无法如愿,如果总是这样,不停地变换本尊法门,恐怕一直无果。因为心太散乱,没有与任何一部经、一个法的本尊,建立稳定的缘起关系,或者说稳定的相应。自然无法得到本尊护法的巨大加持。如本来求姻缘,求作明佛母,念着念着,渐次相应了,但是心攀缘其他法,又念其他,作明佛母心咒不念了,虽然福不唐捐,但是来自佛母的加持力断了。

  当然,修持法门不限制于一个法门。有些人经常拿一门深入、一师一法本尊来说。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金刚经中的话来观察:所谓对的,即非对,是名为对。因为一种观点教法,它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因缘条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些只能让少部分接受,不能普世,有些则是可以普世。如将一门深入放在很多年轻学佛者身上,或者用在有现生证悟大手印根基的人身上,不去闻思更多佛法,天天念佛求生净土,这必然有所偏颇。但用在想一心求生净土的人身上,则是无上甘露。所以对于一门深入的困惑,很多人问我,我说经藏中,观音菩萨累劫修过无量法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有五十三参,西藏香巴噶举派的大成就者琼波朗觉,有154位上师,所求所修之法无数。如果你只是求世间福报,如求家庭平安幸福,事业成功的,你每天念几种经咒,都是可以的,或者一个法门也可以,关键是看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根据现代人忙碌的现状,若你能对一位具缘本尊生起信心,如观音菩萨,一生专修他的法门不退转,你所付出的,观音菩萨会无数倍的垂赐你,生死中作你的救怙主。就像现实中,有一个人,他不拜别的菩萨,只礼拜、供养韦陀菩萨,对韦陀菩萨毕恭毕敬,因为菩萨曾经显灵救过他。后来他临终时韦陀菩萨现身接引他。又如有个人,一生中,以念地藏经为功课,他临终的时候,地藏菩萨来接引他。再如我一位东密阿阇梨师父,师父讲课时说,有次他去帮一个人治病,一进入本尊三摩地,看到病人床头站着关帝,原来他很敬信关帝,经常供养礼拜关帝。

  如果你留意,就发现,是一门深入。还是广修多法,我都有赞同,不偏一方。为什么?根据个人因缘和意乐。因为缘起无自性,没有说哪个观点能适用于一切缘起中,能适用于一切人。为了遮两边之执,才有了禅宗的有立有破,不立一法,一扫痕迹。

  话说回来,再说相应。

  西藏的宗喀巴大师和邬玛巴喇嘛都是亲见文殊菩萨的成就者。宗大师就不用说了,喇嘛邬玛巴每天都得到本尊文殊菩萨的教诲和加持,有不懂的就问文殊菩萨,圆寂后舍利子和遗骨中显有文殊像和文殊心咒。

  而喇嘛他最初见文殊时来不是很清晰,后来随着闭关专修,文殊菩萨显现越来越清晰稳定,最后如真人一般。他也将文殊菩萨当成一生中最重要的根本上师。开始他不相信,以为这会不会是魔,于是请宗喀吧大师和其他精通经论的仁波切,以中观来一一向所见的本尊提问,得到的回答如经论一般,如理如法。于是断定,所见是真正的文殊菩萨摩诃萨!

  如他为了确定幻现的真假,特别请吉祥山童胜喇嘛鉴定。童胜喇嘛以道果教授中的密传法义加以考问,本尊回答每个问题,都如过去在经续中所说的一样。因此童胜喇嘛告诉邬玛巴说:“依他的回答看来,是真正的本尊,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为什么开始见的文殊不清晰?这意味着什么?因为那时相应的程度还不够,还有业障遮盖,或者说这种联结还不够深。即使是宗喀巴大师这样伟大的成就者,最初也看不见文殊菩萨,有疑难时请喇嘛邬玛巴代问文殊菩萨,后来他修持得相应之后,才现量看见,有什么明白的的就请教菩萨。

  不过,到最后,佛法的究竟,是即一切相,离一切相,安住了无生灭之如如觉性。有一位老奶奶,吃斋念观音圣号一辈子,能和观音菩萨沟通,与菩萨结下了深深的因缘,建立了深厚的缘起联系,如果保持稳定,临终可以往生美妙庄严的普陀山刹土。但是这种连结相应还不是究竟,最究竟的是破分别见,不住于相,悟入观音之心性,破两边之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任运自然解脱中。故密宗修生起次第入本尊三摩地后,还有圆满次第证悟空性。

  而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若能与一个法门,或几个法门相应,世间事业家庭皆得如愿,生死解脱,已经足够了。

  再说牛王经法。

  牛王经和深入修法的五大牛王心咒及手印等仪轨,我仔细阅读后,发现非常不可思议,因为主要是针对像末法薄福众生的增福法门。在密法中属于密中之密,古来不轻传。

  我也没有修过此法,因为法门太多了,修不过来。但有时候,见到很多师兄资粮福报不足时,我就想亲身去修一些有效且能弘传的佛法,以自身经验来帮助有缘人。因为我自己获得的灌顶传承的密法,由于三昧耶戒,是不能告诉别人的。但是又希望哪个法能利益众生,毕竟能得到灌顶的人,真是太少了,大部分人都只能从经本上去学。所以我常推崇可以普传的法,如观音、地藏、准提、坚牢地神……现在处于末法浊世,现实中人们由于自身业障、根基和不如法,修持很多咒法难以实证经中的功德。

  在实修中,涉及很多相应秘诀,如果能够掌握,那么普通人也可以切实改变,圆满福慧资粮。而这些,是远胜于空谈的。

  很多时候,人们缺乏的不是法门,而是一颗平静的心和坚固的信心。此文没有写牛王经相关的修法,只是略谈愿力和相应,相关的修法或许以后看情况再撰写。在很多修法的现状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福报与业力的博弈。以前我也写到的,要受持一个法门,是需要福报资粮的,修持之后,福报资粮再增加,如此积累,以致成就。但是有的人会因为业障重,修法时,被业力牵引,出现中断、怀疑、浮躁、懒散等行为,与法不相应,以致修而获益不大。因此,有时候,有人找我,说修这个法有没有感应,希望我能给他信心之类的,我从聊天中就知道,他这些其实都是自身业力的牵引,半信半疑去修法,难得真实利益,然后不久又见异思迁,求其他法去了,如此反反复复。……

  怀疑、浮躁、中断、抱怨……我们可以认为这些行为是与无福之业力相应。而信心、恒心、欢喜心、定慧、慈悲心、菩提心等,我们可以认为是与福慧相应,虽然究竟而言它们都是空性不可得,但是在因果缘起上是非常重要的。在修法的时候,不要被负面的业力牵引,而是对本尊生起不共的信心,方得大相应。

  此文以愿力开头,自然首尾呼应,以愿力结尾。

  有一天,我心生一个灵感:可以祈请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和作明佛母加持我的文章,愿我写的文章能与菩萨之心相应,能令有缘者阅读后,凭借此缘起,获得菩萨之加持,得我所诵经咒之功德,能对佛法生起不退转之信心,破迷开悟,摧伏一切诸烦恼,吉祥如意趋菩提!

  愿你作为大乘佛子,也能常发心,回向有缘。这也是一种修法,是与菩萨之心相应。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灭除烦恼尽无余

  ……

  愿持诸佛微妙法 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 尽未来劫常修习

  我于一切诸有中 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 获诸无尽功德藏

  ——圣尊普贤菩萨摩诃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牛王经       缘起)(五明学佛网:牛王经       缘起)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缘起 

 其它:缘起与空性(刘宇光译)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0~1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