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是一回事吗


   日期:2016/5/13 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般无宗教信仰的学者的确是作如此观的,他们以为佛教也好,基督教也好,劝人为善总是一样的。从这劝人为善的基础上,他们就顺理成章地推想到,佛教的“苦”和基督教的“罪”当然也是一样的了。

  因为,佛教讲三界的生死是苦海,众生的感受无非是苦,所以修持的目的是在脱苦;基督教讲人类都是罪人,是由人类的第一对祖先——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警告而偷吃了伊甸园的生命和智慧的禁果,所以人类有了生命和智慧,但也得罪了上帝,上帝要罚亚当和夏娃的子子孙孙都要受苦,这就称为人类由第一代祖先遗传下来的“原罪”,基督徒信仰上帝,原因是上帝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上了十字架,代替“信他的人”赎了罪。

  事实上,佛教所讲的“苦”与基督教所讲的“罪”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佛教所讲的苦,是由众生自己的业感报应而来,众生的业感是由无始的无明覆障而来,纯粹是个人负责的事,与上帝没有关系,与祖先也没有瓜葛。众生由于无明之惑的烦恼而造生死之业,由于生死之业而感生死之苦,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生死之间,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就这样,由惑造业,由业感苦,因苦生惑,惑业苦三者连成一个生死之流的环状,头尾衔接周而复始,永无了期。因为惑是苦的种子,业是苦的阳光、空气、水,苦才是惑与业的结果,也唯有结果才是真正的感受。所以佛教要把生死之流,称为“苦趣”或“苦海”,所以要求超越这个生死之流而不受生死的束缚,自由生死、自主生死、不生不死,便是解脱的境界。

  不过,佛教求解脱,并不是仅靠佛菩萨的救济,佛菩萨只能教导我们如何解脱,却不能代替我们解脱,这与耶稣代“信他的人”赎罪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佛教不承认众生是由上帝的惩罚而得罪,尤其不承认人类祖先的罪会遗传到子孙身上,正像“罪不及妻孥”一样地简单明了,上帝不能代人赎罪,也正像“我吃饭不能使你饱”一样地简单明了。佛教脱苦的基本方法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戒是不应作的不得作,应作的不得不作;定是心的收摄,不使放逸,也不使懈怠;慧是清明的睿智,认清了方向,努力精进。所以,佛教的脱苦决不等于基督教的乞怜上帝代为赎罪。

  在此顺便一提,许多的人认为佛教太重视苦,乃是一种偏激的厌世态度,因为人类的生活中固然有苦但也有乐,并且可用人为的方法来改进生活的环境,所以认定佛教的看法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如果站在现实人间当下一生的立场上,佛教并不非要教人承认“有受皆苦”的这一观念不可。佛教讲苦,是从佛陀的悲智观照而得的结论,一般凡夫并不是佛陀,当然不易体察出来。正像人见野狗吃屎,该是多么的恶心,吃屎的野狗却是吃得津津有味而乐在其中,如果人们一定要告诉野狗知道吃屎是多么的不卫生,野狗可能还会掉过头来吠你两声!由于境界的高下不同,实在勉强不来。因为,佛是站在生死之流的岸上,来看生死流中的众生乃是唯苦无乐,纵然有乐也像搔着疥疮杀养,搔时养得快活,搔后痛苦即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基督教)(五明学佛网:佛教       基督教)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徒的财富观 

 圣轮法师:有机农业保健康 有机佛法清心丹─ 佛教的「有机 

 洪启嵩居士:佛教的神通 

 其它: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董良)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其它:论佛教的财富观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附:佛教三字经(全文)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余韵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叙述古德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劝学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