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贪婪的源头在哪里?


   日期:2016/5/23 8: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放下我执,从容应对人生无常,淡看名利得失,舍得所有,安顿心灵,嘎玛仁波切从亲身体悟出发,深入浅出,阐述了生命循环规律、人生要义和开启心灵智慧的方便法则:只要经常洗心、静心,就会顺心、安心,就会有积极快乐、圆满充实的人生通途。

  贪婪的源头在哪里

  很多灾难实际上就是由于人无止境的贪婪而产生的。

  人如果不能反省内在的欲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会经常做一些很不理智的事情。

  有的人本应该是做人类灵魂的主导者,宗教师、社会教育家、医生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现在由于很多人对钱财的执著,整个社会都乱了:有的老师在学校里该教的部分没有教完,为了赚钱就课后给学生做家教;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没有红包就不上心,病人不需要那么多的药,医生为了卖药而拼命开方子。我曾经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老人家病死在床上,大家发现医生给他开的药足够再吃五年的。

  要经常观察内心,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吗?我没有这些行不行?如果不行,我们可以努力;如果这些是额外多余的,不如把这些多余的给别人,让我们的生命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价值。

  物质、权力带来的快乐是长久不了的,而且还会给身心带来不健康。这种不长久的快乐,我们就称它为“毒药”。

  让人家感受到你的存在,由此明白自己生存的价值,这种快乐才是永久的快乐。

  应对变态的嗔恨心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

  我们的情绪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自己会掌控,有时无法掌控。有的人看着很好,就是爱发火,或是因为他火气旺,或是他有甲亢性病变等。

  而我们要说的嗔恨,不是简单的发脾气。

  发脾气有时候还是正面的,比如孩子不听话,父母责骂他,是善意的,是善心,是为孩子好。很多时候,我们会耿耿于怀一些我们所不乐意的事情。特别是在名利上,我们想要又得不到的时候,就会有不好的反应。

  我认识一个演员,他想拿大奖,最后没有得到,因此对评审有些不满。这种不满,痛苦的不是评审,而是他自己。

  两个人争吵对骂,彼此用最恶毒的语言伤害对方,言语不带刀,却可以把人的心碎成一块块。之后会不会继续造成伤害,就要看这个人有没有嗔恨心。如果用幻想、回忆的方式,把跟人争吵时别人对你使用的表情、所用的言语、肢体动作全部表演一遍,然后又幻想他当时对我们的恶毒心态,就会让自己受到严重伤害。这种伤害其实是我们自己复制和人争吵的情景造成的,又用幻觉增加了这种情景的杀伤力,最后把自己伤得精疲力竭。其实伤害我们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有嗔,有恨,不是别人伤害你,而是自己伤害自己。

  嗔恨心的爆发力非常大。历史上很多国家之间争端,有时候就是由两个人的冲突延伸出来的,最后变成国际范围的灾难。

  有的人因为小小的口角,就剥夺了别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很早以前我在国外,有一位年轻的华人杀死了四个跟他毫不相关的校友。原因是什么?原来,他有天从饭堂出来,一个洋学生对他吹了一下口哨,他就觉得这个洋人在欺负他,有种族歧视,于是耿耿于怀。后来他就去买了一把枪。晚上,他就等那些校友从校门口出来,看到一个非常像,就开始开枪,连开了好多枪,杀了四个校友,最后发现,他杀的根本不是对他吹口哨的那个人。当一个人被嗔恨冲昏了头脑,他的幻觉会让他酿成一场灾难。

  佛教里形容嗔恨心就像火星一样,一个火星很小,但稍不注意,它可以把整个山都烧毁。亲情、友情随时都可能被嗔恨摧毁。

  有的人爱记仇,然而记仇燃烧的并不是别人。心中有嗔恨的人大多不舒服,内心会煎熬挣扎。有些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只是小事情,什么时候想起来他都咬牙切齿,就有可能造成犯罪,入狱受刑。

  五毒中后果最严重的就是嗔恨心。它的危害有时会扩展整个社会。嗔恨心的根本在于自私。

  传统教育告诉我们,事物有两面,非对即错,非是即非,非忠即奸。这个教育方式有它的片面性,我们一定得想方设法改变它。这个世界,包括我们的情绪,都是一体两面;不可能说一件事情对就是绝对对的,从来不会错,错的就从来不可能变成对的。好人有他很好的一面,也会有非常让你不舒服的一面。恶人也有其好的一面。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佛的一面和魔的一面,就是这两者中间哪一个占比较多,我们就说他是哪种人。

  佛教教导人要心胸开阔,多替别人想想。我们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遇到问题要多几个层次的思考。当一个人对你发脾气,要多想他好的一面,就不至于一个对你好了一百次的朋友,突然对你不好了一次,你就觉得他变坏了。好多人跟我说:“哎呀,我以前认识的他可不是这样的,他怎么现在变成那样了?”你以前认识的是他的正面部分,现在他给你表现的是他负面部分,等这面表现完了,他又回到正面去了——如果这样想,人和人的相处就会很容易。

  如果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坏人,突然间干了件好事,我们都为他鼓掌,觉得这个人变好了。其实并不是这样,他只是把好人的一面表现出来了。

  所以,人还是要打破自私这一面。有的人平常觉得不错,但改变不了思维,容易自以为是;他会觉得别人的缺点一大堆,当别人表示不理解,他还觉得很委屈——我从不伤害他们,他们怎么这样对我?有这种心理,是因为他没有及时反观自己,老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去想事情的结果。

  改变嗔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会多想一想别人的需求、别人的心态。如果多从别人的角度去想,用感恩的心多想别人,心胸就广大了,受到伤害就比较小了。如果一个人什么都斤斤计较,一个小动作都会让他耿耿于怀,痛苦的是谁?是他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贪婪       源头)(五明学佛网:贪婪       源头)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华方田教授:岭南佛教是澳门佛教的源头活水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贪婪和 

 雪漠: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空海(惟传)法师:思维生命的源头 

 空海(惟传)法师:找寻生命的源头 

 慈法法师:把握动机的源头 

 慈法法师:了解放逸的源头 

 惠空法师:建立活水源头 

 传喜法师:看清人类的贪婪与残暴——观《阿凡达》有感 

 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六、 

 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