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财富的根本来源是布施


   日期:2016/6/20 8: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入中论》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为了寻求自己所欲的安乐,都想要财物、美食等可以享受的物质。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求。应当知道这“资具”都由布施的福德而出生,故佛陀以大悲心的缘故,为众生首先宣说了布施的理论。

  不久前我遭遇过一场争论。

  有人说:“佛就是自己的心啊!不需要去布施和供养,只要在心里修就可以了。让心里没有贪心、嗔心,这已经是供佛、拜佛,这就是最圆满了。”

  说这话人的水平高下,我们暂且不论,但至少从下劣布施真实状况来看,对于三宝任何形式的供养和对于他人任何形式的施予,即使心里不够纯粹,也应给予赞叹,不能因为我们的心需要圆满布施,就否定了行为上不是很圆满的布施。这是月称论师所强调的。

  这个观点维护了一样根本的东西:佛教的宗教性。

  虽然有人是为了求发财才往功德箱里扔了两块钱,虽然有人供养出家人金钱却很不尊重他们;虽然有人向乞丐施舍时态度贡高我慢,但是,他们的施舍毕竟是施舍,尤其对于佛法僧三宝的供养是别有非凡功德的。连“一称南无佛”都“皆已成佛道”,更何况还有着供养三宝的行为呢?

  释迦牟尼佛为说明这个道理,曾打过一个比方:“我前生有一世不信佛。有一回,我从原始森林路过,一只老虎一个月没吃饭,很饿,冲过来要行凶。我就跑,跑不动的时候念了一句‘南无佛’。就以此因,我现在可以成佛。当时只有恐惧,没有学佛的念头,只是想求‘救命’而已。”

  这句“救命”其实是很有深义的,肯定是命有危险才来求救的。求救命,有人是皈依之后求,有人是皈依之前求,因为命必定是要有地方去依止,杀人夺命就是让命没有地方去依止,所以这个求特别有用,况且念的还是佛。

  以上两个事例,所申明、所维护的是什么?所维护的是佛法的宗教性。宗教性,是专门让生命有地方去依止的心理特性。不能让信徒去求的宗教是什么?那是伦理,不是宗教。(选自《三宝论·法宝论》明贤法师著)

  【经典介绍】《入中论》,梵名Madhyamakāvatāra ,西藏名Dbu-ma-lah!jug-pa,又译作《入中观论》。为具缘派中观宗之大成者月称(梵Candrakīrti,560~640)所著。内容结构乃根据十地经而来;前十品为十波罗蜜之解说,其后再加二品,则成十二品。其中第六品阐述具缘派中观宗之学说甚详,讲解慧度、抉择二谛,盛破唯识,为本论之中心,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必读论著之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