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浅释:例举种种口恶(四)


   日期:2016/6/21 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八、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顺,是指与自己身份相顺的善事;逆,是指与自己身份不相顺的恶事;弃顺效逆的意思是,作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顺的恶事。例如,上级关怀下级,下级对上级忠诚;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对父母孝顺;兄长友爱弟弟,弟弟恭敬兄长等等,这些都是顺应自己身份的善事;反过来,若上级虐待下级,下级背叛上级;父母不关心子女,子女忤逆父母;兄长疏远弟弟,弟弟蔑视兄长,这些都是与自己身份相悖逆的恶事。
      亲,是指父母或亲人;疏,是指非亲非故之人。背亲向疏是指,对父母或亲人不去关心爱护,反而去关心爱护其他非亲非故之人。当然,关心爱护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本身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悖逆父母或亲人的情况下关心爱护他人,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为什么呢?孔子说过:“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意思是说,不爱自己的父母而爱他人,这种爱是虚假的爱;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他人,这种尊敬也是虚假的尊敬。确实,孔子的这句话一语击中要害,天地间对我们恩德最大的人就是父母了,对父母亲不去爱护尊敬,反而去爱护尊敬他人,那么,这种爱护尊敬必然是虚伪的,一定是出于某种自私的目的而有的。
      霸州文安县的赵风子,勇敢又有力气,他与刘六、刘七等人,分别聚结匪寇到处行抢,攻打、掠夺河南。当他攻进泌阳时,把焦芳祖先的坟墓全部挖开,并且说:“让我亲手杀死这个老贼,来向天下人谢罪。”后来他被官兵击败,转向六安抢夺,官兵又再追击,赵风子就夺取一位僧人的度牒,剃除头发假扮僧人,却被部将赵成抓到碎尸万段。刘六、刘七逃到通州狼山时,忽然飓风大作,贼寇全部都被歼灭。这个公案中,赵风子、刘六、刘七等人,勇敢有力,应该以此报效国家,利益黎民百姓,这才是顺应自己身份的善事,但是他们却选择了作强盗来危害黎民百姓,这是弃顺效逆之举,因而最后自取灭亡。
      明朝人白希没有儿子,当时他有一个侄儿可以收养来继嗣,但他却背亲向疏,选择去抱养一位屠夫的儿子来继嗣。后来白希死了,有客人投宿在他家中,晚上听到有人奔走的声音,就起床从门缝里往外看,看见男女几辈人,在那里东张西望,好像饿了很久。又看见有一个人,腰间插着屠刀,步履踉跄地走进来,一会儿又鼓着肚子走出去,那些男女数辈的人跺着脚说:“这下子苦了、完了,又没得吃了!”于是都神情凄然地离开。客人到了天亮时问仆人,仆人说:“昨天晚上我家主人在祭祀祖先。”客人突然悟出,昨晚看到的带着屠刀的人是白希所收养儿子的生父,那些男女数辈人就是白希夫妇和白家的祖先,昨晚白家祖先没有得到供奉的原因是,白希收养的儿子只想着供奉他自己生父所导致的结果。这是背亲向疏而危害自己与祖先的例子。
      九、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自己心中充满自私自利、坑害他人的想法,但却指天指地发誓,自己心中没有那些坏的想法,甚至说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明明干了坏事,却在人前请神明来证明自己没有干那种坏事。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愚痴,不辩善恶,缺乏自我反省能力,总是默认自己的身口意都是善的,以致自己干了很恶劣的事情,还不以为恶,甚至请天地神明来证明自己是好人;一种是因为狡诈,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恶人,但是为了欺骗他人,逃脱惩罚,于是请天地神明来为自己“作证”。不管怎样,天地神明心胸正直,心眼通透无碍,凡夫所思所作,他们洞见无余,因而是不会被凡夫所欺骗的。当一个人利用天地神明的威德来为自己的“鄙坏猥事”作证明的时候,反而会招感天谴,加速自己的灭亡。
      张回偷了邻居王过家的钱,王过怀疑是张回偷的,张回信誓旦旦地指天发誓说:“如果是我偷的,就请老天让我被雷劈死。”王过相信了张回的话。不料,当天下午张回在田里干活时,天上忽然雷响,张回当场被雷电击死。
      张中一家,一个不服气一个,父子、兄弟、婆媳、妯娌之间动不动就相互争吵。一旦争吵起来还呼天喊地,指着神明,表白自己,诅咒他人。等到分家产的那天,纷争更加激烈,互相设坛祭祀神明,来诅咒对方。从此,张中一家妖怪作祟的事情频频发生,疾病连续不断,几年时间,张中的家人几乎死光。由此可见,不可以请神明为自己的恶事作证,更不可以请神明降灾于自己所恨的人。人在生气时候,内心极其偏邪,所愿之事大抵皆恶,所以,应当反省自己,不可以请神明来鉴证自己的鄙怀猥事。
      十、小结。下面总结一下《感应篇》所例举的九组口恶,它们分别是“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佛经里面将一个人语言的恶分为四种:欺骗他人的妄语、刺伤人心的粗恶语、使得他人彼此关系疏远的离间语、令人堕落放逸的绮语,《感应篇》中所例举的这九组口恶,一定是这四种恶中的一种或多种。“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是造作粗恶语;“斗合争讼”是造作离间语;“妄逐朋党”者往往需要同时造作妄语、离间语以及绮语;“用妻妾语,违父母训”是采纳妻妾不切实际的妄语或离间语而违背父母的诚实语;“得新忘故”者必然“口是心非”而造作妄语;“贪冒于财,欺罔其上”是用妄语偷盗;“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是说妄语和离间语来毁坏他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是造作粗恶语;“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是因别有所图而对非亲非故之人显示友善,因此是造作妄语;“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是缘殊胜的对境而造作妄语。
      口恶一般是因贪嗔而发动的,而贪嗔则是因为愚痴而有。嗔恨他人,对什么都看不惯,就会“怨天尤人,呵风骂雨”;嗔恨他人,不愿意看到他人和合安乐,就会“斗合争讼”;贪爱权贵以及有利用价值的人,就会“妄逐朋党”;贪爱妻妾就会“用妻妾语”;嗔恨父母就会“违父母训”;贪爱新友、厌恶旧友,就会“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图财物,就会“贪冒于财,欺罔其上”;嗔恨他人,就会“造作恶语,谗毁平人”;嗔恨他人还贪爱自己,就会“毁人称直,骂神称正”;贪图私利,就会“弃顺效逆,背亲向疏”;贪爱自己的名誉或利益,就会“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我们知道,言语的本质就是心念,当言语说出口的时候,心念就在描述着相应的场景。心念所描绘的场景被无欺地隐藏在心田之中,缘分具足时就会如实呈现出来。以贪嗔而引发的妄语、粗恶语、离间语与绮语,其描述的场景大多都是痛苦的,因而将来果报成熟时,必然感受相应的痛苦。这就是无欺的因果律,对此我们应当认真思维,以期对因果律生起坚定的信解。学习了以上这九组口恶之后,不应该把自相续放在一边,好像在学一些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知识一样。我们应该一一对照自己,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过失。如果有,应该心生恐惧与后悔之心,发誓以后永远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并念诵金刚萨埵心咒净除潜藏在心中的恶业种子。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太上感应)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蔡礼旭:我们奉行《太上感应篇》,要给大众信心 

 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太上感应篇》《集福消灾之道》精简本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小本珍贵版)(全)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文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图说》09: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读懂古今第一善书《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