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转怒为恕,不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


   日期:2016/6/27 9: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怒”上面是一个“奴隶”的“奴”,下面是一个“心”字。这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发怒的时候,就是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奴隶。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教育家、女子教育创始人王凤仪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要你的命。”所以,发怒确实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五脏六腑之所以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症,全都是和恨、怨、恼、怒、烦这五种不良的情绪有关。那怎么办?我们就要转“怒”为“恕”。“怒”,把“又”字边的棱棱角角磨得圆滑起来,就变成了“恕”。这个“恕”写得也很有味道。“恕”,上面是一个“如”,下面是一个“心”,告诉我们,“如心”才叫“恕”。如谁的心?如对方的存心。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你才能够转“怒”为“恕”。孔老夫子的弟子来请教他:“有没有一个字我可以终身奉行的?”孔老夫子说:“有,这一个字就是‘恕’。”意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我们不想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不能够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如果我们从早到晚,每一言、每一行之前都能够想到这一句话,那我们的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什么叫“如心”呢?我们真如自性的心就叫“如心”。那么“如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是有一种同体的感受。意思是说,我不仅仅和自己是一体的,和他人是一体的,而且和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这个心才叫“真如之心”。当你有了这种心,才能够生起同体的感受。什么叫“同体”呢?就是说,你看到别人很悲伤,你也会感觉到很悲伤;你看到别人很快乐,你也能够从心底感受到那种快乐。这就叫“同体”的感受。所以,“同体大悲”,就是说你和万事万物是一体的,他有伤痛你也会感觉到伤痛,这个心才叫“如心”。现代人的这种同情心,就是和人感同身受的心,却越来越为物欲所蒙蔽,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们感受不到身边人的痛苦了。我们看到别人的苦痛,经常是麻木不仁,不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只有“同体”的感受有了,我们才能生起对别人无私无求的帮助之心。古人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人每一天“朝九晚五”很忙碌,工作很辛苦。那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呢?我们观察一下发现,不是名,就是利。如果没有名,没有利,这件事很多人就不去做了。不能否认的是,还有很多人不为名、不为利,也在辛辛苦苦地努力工作,那背后推动的力量又是什么?就是“如心”——这种“悲心”。“同体”的感受能够把人家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这样的一种“悲心”才促使他为了大众的利益付出,无私无求,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转“怒”为“恕”了,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有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也经常地引用,也是经常用这一篇文章来提醒自己。为什么经常地引用呢?因为我们自己经常握不住自己快乐的钥匙。这篇文章这样写道: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个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比如一位女士抱怨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钥匙交在孩子手中!还有一个年轻人从文具店走出来说:“那位老板服务态度恶劣,把我给气炸了。”他把钥匙交到了老板的手里!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他的心情。当我们允许别人掌控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对现况无能为力,抱怨与愤怒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痛苦,都是你造成的,你要为我的痛苦负责!”一个成熟的人会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他的情绪稳定,为自己负责,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种享受而不是压力。诸位朋友,你们的快乐的钥匙在哪里呢?是放在了别人的手上吗?那就赶快把它拿回来吧!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它是在提醒我们:要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这句话确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真正能够握住自己快乐钥匙的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那就是我们古圣先贤所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时都是在定中,没有什么事能够让他焦头烂额,让他火冒三丈而丧失了定力。所以,我们要时时考验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都能够坦然面对,面带微笑,这样才不至于失去了定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身       养性)(五明学佛网:修身       养性)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二、正觉观念修身口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身与悟道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身与论六祖 

 荆三隆教授:从《楞伽经》谈禅宗修身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 

 悟妙法师:坐禅是修身还是修心? 

 能弘法师:成功人生——修身·成功 

 净土法门法师:修身为本 教学为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贤崇·贤宗法师:培德修身了凡心 

 贤崇·贤宗法师:培福修身之八正道 

 修身,爱人,爱家,爱国 

 嘎玛仁波切:真正最有价值的补品和修身养性的秘诀 

 100个修心养性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