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大部分人都像是被高明的人玩弄的猴子


   日期:2016/7/3 21: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在要讲猴子的故事了。这一段“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故事,很有名的,在《庄子》里也讲到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狙公,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狙就是猿猴,猴子也分很多种类。宋国有个人因为喜欢猴子,所以养了成群的猴子,他懂得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这个老头子的意思,人跟动物心灵相通了。“损其家口,充狙之欲。”这人的经济不充裕,他把全家人的生活节省下来,为了养猴子。“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猴子很会吃,这样会吃穷的,他想把猴子的粮食限制一下。“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但是怕这些猴子不接受。这就是心理作用了,我们现在研究人的心理学,我称之为机械心理学,是呆板习惯性的。譬如养狗,敲敲锣叫狗来吃饭,敲惯了以后,狗到时间就来。如果锣一敲,狗来了,一看盘子里头空的,它很自然会流出口水来,因为引起它的欲望,属于心理作用。

  这一段养猴子的故事,也讲到这个问题,不过不像现在科学的说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老头子怎么办呢?跟猴子商量,“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他说我早晨给你们三个芧头,晚上给你们四个,够不够?他问了以后,“众狙皆起而怒”,猴子就咬牙咧嘴,发脾气了,不行,不够。“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他说你们不要吵,那就再改,早晨给你们四个,晚上三个,够不够?“众狙皆伏而喜”,猴子就点头了,好!这样就够了。

  这一段故事很有意思,说明心理学是这样一个道理,这是西方心理学走机械研究这条路线来的。所以现在的医学研究,用白老鼠或其他生物来解剖实验。我常常说,不能拿老鼠的反应推论到人身上,我们人毕竟不是老鼠啊!

  但是这一段故事,还附带有群众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问题。群众都是盲目的,如说这是中国古书里的,他就不听了。如果中间夹个英文、法文。他就认为这个很进步、很科学,他就信了。所以人是很可怜的,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不是一样嘛!所以你们年轻的将来讲中国文化,像我这样说,别人不会信你,你尽管东拉西扯,把西方人的名字扯上去,然后加一些科学的花样,他就信了。这就像养猴子朝四暮三,它们就满足了,大家就说你学问好。你们做法师的,尤其做老师的,一定要懂这一段养猴子的心理学。

  所以“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这是结论——这个生物界啊,都是能干有智慧的人与笨人相互混合利用。古人说“愚而好自用”,人类百分之九十九笨但又自认聪明。这一段的含义,历代领导人都懂,所以有些帝王、有些高明做领导的人,看大家都不过是猴子而已,朝四暮三就可以了。所以智慧与不智慧的应用,差别就在这个地方,互相笼罩,你懂了这一个道理,就懂了一切应用。

  同样的道理,“圣人以智笼群愚”,上古的圣人以智慧来领导人,这个“笼”字形容得非常好,把你装在笼子里,用智慧画一个圈圈,想一个办法,笨人就向里头钻了。有人讲,最大的笼子就是宗教家的话。换句话说,宗教家的话,就是“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也等于这个养猴子的狙公一样,用智慧牢笼把你套住,你跳不出这一思想范围。实际上那些有智慧的人,领导一个社会,“名实不亏”,就算把名称变了,实际上朝三暮四、朝四暮三,仍是七个,数目没有变,你却变过来了。所以你们懂了这个,再看人类的历史,许多受骗的很有意思,都是愿意受骗。譬如说我爱你,爱你就是爱你,可是说爱你爱到死,你还感谢他;临死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不肯死,就是受骗一辈子。可是他愿意啊!这就是养猴子的办法,“使其喜怒哉”,这个喜怒之间,就是在这个办法上变花样。

  这一段养猴子的故事已经完了,告诉我们很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已经解释了一两面,其他各方面要你们自己去参。读道家的书,不要看起来容易哦!处处都同禅宗一样,都是话头,乃至一字一句都是问题,你能懂进去的话,也就应用无穷了。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曰: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莫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这一段是骂世人的,也是最高明的警告世人。刚才讲到庸,庸不是马虎,不是差不多,而是得其环中,恰到好处。换句话说,庸也不是后世所讲的庸庸碌碌,叫笨人为庸人的庸。高度的智慧,高到了极点,但是看起来很平凡,这个才是庸的道理,得其环中之应用。我们人就不晓得用这个庸,自以为聪明的人,都喜欢乱玩弄自己的聪明,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笨人吃亏在哪里啊?不晓得玩弄自己的笨,所以更笨。聪明的人玩弄自己的聪明,所以也笨。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笨?“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都是把自己的精神和聪明,向一点上钻。这个一,不是道复通为一的一啊!不要搞错了,那是向牛角尖那一点上钻。“而不知其同也”,而不晓得向大同方面钻。这些人叫什么?就叫朝三暮四。中国文化经常骂人朝三暮四,就是出于《庄子》。什么叫朝三暮四呢?

  从前有一个狙公,就是养猴子的老头,动物园的园长,他养了好多猴子。那些猴子喜欢吃板栗,养猴子的老头,本来早晨喂四个,晚上只喂它们三个。有一天这个老头子忽然好玩,对那些猴子讲,明天开始,早晨喂你三个,晚上喂你四个。哗!全体猴子吵了起来,这个不行,受不了,会饿。他说,不要吵,不要吵,还是照旧早晨喂四个,晚上喂三个。猴子于是乖乖的说好,这样可以。

  这里庄子骂世界上的人,都是像这一批被高明的人玩弄的猴子;反正是七个板栗给你吃就是了,时间安排的不同,位子安排的不同,你不晓得有多高兴!骂你一声混蛋,你就气得要命;喊你一声老太爷,您好您好,对不起,您天下第一,万岁,你就高兴了。实际上啊,都是被人家玩弄。这就是朝三暮四,暮四朝三的道理。所以他最后的一句结论,“名实未亏”,等于这个喂猴子的老头一样,板栗一天还是喂了七个,并没有变,只把观念变一变,大家就受不了啦。你不要看这是个故事啊!这就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什么哲学都在里面。

  整理自《庄子諵譁》《列子臆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智慧       南怀瑾)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