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日期:2016/7/7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著名学者颜之推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很大,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将自己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颜之推把读书做人作为《颜氏家训》的核心议题,认为圣贤之书教诲人们“诚孝、慎言、检迹”,读书治学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从总体上看,《颜氏家训》是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

  颜真卿:《颜氏家训》的躬行者

  《颜氏家训》中的谆谆教诲,在颜之推的五世孙颜真卿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颜真卿(709年—785年),为官近五十载,历任县尉、监察御史、平原太守、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一生对国家忠心耿耿,清正廉洁,一尘不染,敢于担当。

  


  忠诚

  广德二年(764年),尚书右仆射郭英乂迎接汾阳王郭子仪父子入朝,却不按常规安排百官站位顺序。针对此做法,颜真卿愤愤而书《与郭仆射书》加以斥责。颜真卿认为“朝廷纪纲,须共存立”,并极力维护国家的政治制度。

  大历二年(767年),颜真卿被贬赴吉州时书写了《守政帖》,告诫后人“政可守,不可不守”,“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正如《颜氏家训》所说:“守职无侵,见危授命。”颜真卿性情耿直,一生多次被贬,但能上能下,始终不减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建中四年(783年),受卢杞陷害,颜真卿被迫前往许州安抚李希烈,明知凶多吉少,但君命不可违,忠君殉道,视死如归。叛将李希烈对其威逼利诱,始终不可动摇其浩然正气,颜真卿最终被缢死,壮烈殉国。其行为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颜真卿一生“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奉公循理,不伐能,不矜功,以天下兴复为己任,最终“泯躯而济国”。其忠义正气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辉。五百年后文天祥在元人囚室写下《正气歌》,道出历来忠臣义士坚守道义的肺腑之言,可借以感受颜真卿当时的情怀。

  干净

  颜真卿一生为官,清廉奉公。在升州刺史任上等待交接前往京城任刑部侍郎时,竟然陷入“阖门百口,几至糊口”的地步。幸好有在饶州刺史任上的僚属蔡明远前来援助,方解一家饮食之患。又有一次全家几个月来只能吃粥,此时颜真卿是正三品的刑部尚书,按理来说官高权重不应该贫困到如此地步,但从颜真卿在《乞米帖》中述说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可见身为高官的颜真卿不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做人干净,清正廉洁。

  陆恢作品《鲁公写经图》,鲁公即指颜真卿,颜真卿由于在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简称鲁公。

  担当

  天宝十四年(755年),颜真卿在平原太守任上,早已意识到安禄山的反状而提前采取备战措施,而河北诸郡长官不但无此远见,反而在叛乱爆发后开门出迎或望风而逃,不敢担当、无能抵抗。唐玄宗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无一人向国乎?”而颜真卿已率先起兵,独当一面,打乱了叛军的进攻计划,其精忠报国之举,使玄宗在迷惘中看到了希望。平定安史之乱,颜真卿虽功高权重,但为了大局,让功让权于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不计私利。另外为了取信平卢游弈使刘客奴等人,将当时不满十岁的儿子颜颇作为人质,可见颜真卿胸怀坦荡、勇于担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